02.28 大疫下的華為,與上色青年決裂

大疫下的華為,與上色青年決裂

H是一位小鎮青年,大學畢業後有了一份穩定工作。H在大學期間就酷愛上網,最容不得見到網友們發出所謂“噪音”H看到都要罵回去。

H不僅罵一些網友和博主,甚至罵到了國際上,罵美國是他首要任務。

H自認為境界更加提升了,他的QQ、微信、微博頭像也在幾個月前一次大型檢閱活動中換成了一面飄揚的鮮紅色——他是鮮紅的一部分,鮮紅同樣也是他的一部分。兩者之間充滿著默契,甚至總是能在關鍵時刻語調一致。

年輕的粉加上飄揚的紅,是一種流行之上的顏色。粉色融合紅色逐漸形成了一種圈層,這種圈層滲透力已經延伸到了幾乎所有階層。H在圈層內只是萬花叢中的粉紅,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但H終究還是見識到了組織力的最佳表現——甚至清晰到每一條內容。

H終究還是拿起錘子棄用了蘋果手機,換成了華為手機。網上報道說“怒砸蘋果!支持華為從我做起”。

一方面,這種事很怪誕,令人難以置信;另一方面,卻又及其自然。H這樣的上色青年能做出這樣的舉動,一點也不必感到驚訝。

手機人手至少一部,14億人口,這種帶有染色功能的手機,想不發財也是難——華為去年的營收預計8500億元,同比增長18%。這裡也包括其他業務,但手機是較大份額。

業績這麼好,以至於任正非在最合適的時機出來喊話,“不要煽動民族情緒”。喊話要講究時機,既把事情辦得差不多了,又出來喊這事不能這麼辦。這是特色環境下的一種經營藝術,想學也學不來。

這種特殊待遇,可把那些同樣是民族品牌的企業家饞壞了。做汽車的L很想學一學任正非,甚至把自己包裝成受歐美欺負的重點企業,找了一些國際仲裁律師,又找了一些媒體報道案件內容,最終怎麼也不得其精髓;做空調的D眼饞到不要不要的,下去淌了回水,結果毛都沒撈到。

後來企業家圈子弄明白兩個道理:老爺子還是老爺子,不是誰想學就能學到的;愛國是一門生意,用好愛國者是一門巨大的生意。

事情往往都有正反兩面,去年網友就爆發了抵制華為的行動。很難說是同一批人乾的,但是也有可能有人從紅粉轉黑粉。

事情起因是2018年1月底,華為前員工李洪元被勸退離職,不久,收到原部門秘書個人賬戶轉來30萬元。2018年12月,被警方帶走;2019年1月被批捕,“涉嫌敲詐勒索”,系由華為舉報。被羈押審查251天后,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後來這件事在一個華為員工維權群裡爆發了。

有人質疑華為:二代被關,到處發文,整得跟民族受辱一樣。把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員工編造理由關起來,整出民憤,就成了黑公關。這明顯不符合情理。

這都不是重點,這件事還沒平息,又被幾個娛樂圈的熱門刷屏,上色青年又繼續歸位,華為還是那個華為。上色青年或許認為,總得要找一個合適的企業寄託家國情懷,從名字到美國遭遇沒有比華為更適合的公司。

疫病全國大爆發,華為捐款3000萬,相比那些收入還不及華為的互聯網公司以億為單位的捐款,確實是顯得捉襟見肘。

捐款3000萬消息一出,出現了不少罵聲。這原本不算什麼事,捐款多少全憑自願,上色青年可不這麼想:國家最需要你的時候,辜負了他們的期待。這可能還不算什麼,這期間又發佈了一款售價接近1.7萬元的手機,雖說不在國內發佈,但國內也可以預約購買,更加深了對立情緒。

在大多數人看來,華為可以少捐款,但你也不至於在這個時候發大財,賣貴機,顯得不合時宜。連國家兩會都推遲了,你華為還搞這麼款手機,這是立場問題。

回到這款手機本身,不見得是價有所值,更多的是華為高端化策略的一種實施。

大疫下的華為,與上色青年決裂

1、換湯不換藥,對標無處找。

16999元預售價格與去年的華為Mate X一致,華為Mate Xs算是簡單迭代升級下的產物,仔細對比Mate X可以發現,Mate Xs的升級就是處理器,由麒麟980+巴龍5000升級到麒麟990,其他存儲、5G、屏幕尺寸、分辨率、攝像頭、電池容量原封不動沿用Mate X。硬要說升級,鉸鏈優化也算一個。

就產品而言,相比Mate X,Mate Xs在產品創新方面幾乎沒有,至於對標三星Galaxy Z Flip的產品更是沒有。

2、概念離實際有距離。

為什麼華為大力研發摺疊屏併發布Mate X,為了銷售和利潤嗎?這肯定不是,這類舉措在消費電子領域是常規操作,通過推出極具技術和科技的產品,向外界彰顯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品牌,輔助其他產品市場銷售,一些手機廠商的概念產品大多如此。

3、製造稀缺,黃牛炒貨。

華為Mate X也不例外,留意華為Mate X的用戶必然會發現,去年有關Mate X的銷量信息幾乎沒有,網絡上偶爾能聽到的就是黃牛炒貨售價到了7、8萬元,被業界戲稱為耍猴,畢竟物以稀為貴。

關於Mate X銷量官方唯一可查的是,2020年1月9日,華為方面曾表示Mate X的每月出貨量達10萬臺,華為Mate X於2019年11月15日首次開賣,按照這一說法,截止1月9日銷量還不足20萬臺,作為2019年從年初貫穿至年末的產品,如果是Mate X銷量限制是產能,那絕對是對華為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詆譭,所以更多的還是華為的策略問題。

4、產品使用成本高,後續維護成本高。

Mate Xs承擔的角色依舊會是如此,扮演華為彰顯技術實力的吉祥物角色,畢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Mate Xs絕不是什麼好選擇。

首先,使用成本高,售價16999元(假如貨多能買到的話),價格不便宜,而一旦發生屏幕故障,維修成本高,智能手機是用戶日常使用最頻繁的電子產品,使用場景非常複雜,磕碰掉落難免,在防磕碰等性能方面,因為物理結構的客觀事實,摺疊屏手機一定更差,碎屏風險更高。

5、實際功、實用性遭質疑。

Mate Xs這類摺疊屏手機的實際功能性,除了裝X,實在想不出其他購買的理由,展開後方形屏幕,尺寸變大了,但對用戶體驗提升很小,視頻格式都是長方形,市面上絕大多數應用都是針對豎屏定製優化的,正方形屏幕作用微乎其微,或許電子閱讀是少數容易適配的產品。

時間拉回五年前,2015年華為的Mate 8 運營商定製版本售價為2999元,華為 P8 標配版售價是2888元,同期三星的S系列和Note系列起售價在5000多元。

到2019年,上半年華為P30發佈,售價3988元起,但是搭載潛望式攝像頭的華為 P30 Pro售價是5488元起。下半年Mate 30發佈,售價3999元起,但是5G的Mate 30 Pro售價是6399元起。起售價漲幅並不大,但事實上,華為在產品定價策略上非常高明,只有是Pro才會搭載最新的技術和應用。

對用戶而言,首先的認知是聽說華為Mate 30產品很好,很多新技術功能,起售價也不貴,但用戶真正購買時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新技術功能,都只有Pro才搭載,而這個價格並不便宜,甚至和三星、蘋果機型相差不遠。最終也許在愛國情懷推動下,就買了。

華為手機近年來口碑越來越好,手機銷量不斷擴大,這裡面真的是華為技術全面領先行業,帶給用戶全新體驗嗎?其實不然,在愛國、支持國貨的光環下,華為佔據先機,而維持口碑的核心則在於行業的技術迭代和發展。

很多購買華為手機的用戶,體驗結論是華為手機比以前的手機好用多了。這有華為自身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行業的快速發展迭代。智能手機是近年來競爭最激烈發展最迅速的產業,且是全產業鏈的進步,處理器、電池、快充、系統、傳感器、攝像頭等。

在手機上游產業鏈的佈局上,國內廠商包括華為在內,涉足並不深,都依賴其他供應商,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日韓廠商。如存儲芯片市場,日本和韓國佔全球比重高達60%,智能手機面板中,日本和韓國市場佔比超過50%,在高端面板領域三星更是占主導地位,國內廠商所做的就是採購,無非價格和優先供應的關係。

產業鏈快速迭代下,用戶使用新手機,在對比前兩年的產品,體驗大幅提升是必然的結果,不只是華為,小米、OPPO、vivo的用戶體驗也都相差無幾。華為手機銷量和高端化的的確取得不菲的成績,但是放眼全球市場來看,華為的爆款產品與蘋果和三星的差距仍不小。

據Omdia發佈的《智能手機型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手機總出貨量排名中,iPhone XR的出貨量約為4630萬部,排名第一,iPhone 11總出貨量為3730萬部,排名第二,三星的Galaxy A10、Galaxy A50和Galaxy A20等三款智能手機緊隨蘋果之後,出貨量分別為3030萬部、2420萬部和1920萬部,排在總出貨量的第三、第四、第五位。蘋果的高端機型iPhone 11 Pro Max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為1760萬部,排在第六位,排名第七的iPhone 8的出貨量為1740萬部,小米的Redmi Note7以1640萬部排名第八,也是唯一入圍前十的中國品牌手機。

大疫下的華為,與上色青年決裂

伴隨行業產業發展規律,手機上游產業鏈發展放緩,未來手機進步也會放緩,華為如何繼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以及穩定高端市場地位是其需要思考的問題。相比之下,蘋果擁有的獨立閉環生態,強大的生態系統,能夠實現全產業鏈資源整合,三星是全球手機產業鏈佈局最完全的廠商,在很多核心關鍵零部件都掌握主導權,而華為擁有的愛國情懷,還能支撐多久。

與上色青年決裂後,市場還會一如既往地買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