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还原真实历史中少年诸葛亮的辛酸成长历程

导语: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代奇人,

无论是赤壁之战前东风狂啸时的神鬼莫测,还是空城计时命悬一线的惊心动魄,又或者是五丈原上逆天借命却又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历代民间故事中的诸葛亮有着太多的传奇近乎神奇的经历,在很多人的眼中,诸葛亮的智慧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范畴,达到了神鬼莫测的境界,一代天骄如周瑜、司马懿也只能在他面前屡屡吃瘪,成就了孔明多智近妖的传说。其实不仅在各类演义中诸葛亮具有超凡的智力与神奇的谋略,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仍凭其卓绝的才能为刘备集团由弱小到强大、由军阀至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这么说,即使抛开所有民间传说的附会与夸大,真实的诸葛亮仍可以称之为一代名臣。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其评价相当之高,称他"委至魏氏,展其器能,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jie第四声)颃(hang第二声)",也就是说在陈寿的眼中,如果诸葛亮当初投靠的是曹操而非刘备,陈群和司马懿就无出头之日了。也就说在陈寿眼中,诸葛亮之所以成为一代名臣并不只是因为刘备的赏识与重用,即使是投奔了帐下文臣如雨的曹魏集团,诸葛亮也能凭其才能力压群雄。

此番评价不可谓不高,那么这样一位天才的少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他超凡的智慧与心性?

还原真实历史中少年诸葛亮的辛酸成长历程

(诸葛亮像)

少怀大志,足不出门却心有天下。

诸葛亮早年失怙(hu第四声),与弟弟诸葛均一同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有趣的是史书关于诸葛玄的下场有着不同的说法。按《三国志》说:诸葛玄时任豫章太守,后汉朝改任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却无处可上任,只能去旧相识荆州牧刘表处投靠,不久之后郁郁而终。

然而《献帝春秋》中的说法却有所不同:在上任豫章太守周术死之后,刘表上书为诸葛玄请求该职位,但朝廷却派遣了朱皓担任,但由于山高路远,等朱皓来到南昌时,诸葛玄已经以豫章太守的身份开始治理南昌。朱皓的做法也相当暴烈,他从扬州太守刘繇处借兵攻打南昌,诸葛玄兵败后退守西城,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众反叛,杀死诸葛玄并将其人头送给刘繇。但无论按照那种说法,诸葛亮的童年都是动荡不安的,早年失怙,唯一的依靠叔叔也在仕途失意后不得善终。对于年少的诸葛亮来说这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打击。失去生活来源的诸葛亮只能"躬耕陇亩",对于一位曾经的郡丞之子、太守之侄,诸葛亮无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还原真实历史中少年诸葛亮的辛酸成长历程

(影视作品中的刘表)

然而这一切并未使诸葛亮灰心丧气,虽然身处农田,但是他却时常自比古之大贤。在旁人看来这只是少年意气的狂生之举,但与其相熟的崔均、徐庶却深知其能并十分信服。在《魏略》中,诸葛亮年少时与石韬 徐庶 孟建一同游学,在学业方面其他三人均追求文章语句的精熟,只有孔明能穿透语句直达文章大略。孔明曾经对其他三人做出评价:"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历史上石韬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孟建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不得不说诸葛亮年少时便有识人之明与洞察天下局势之能。然而当三人问起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诸葛亮却笑而不言。或许这位聪慧的少年也没有想到之后的自己会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用自己的智慧照亮一方蜀地,更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会随着时间的流去而不曾褪色反而愈加光鲜,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传奇。

身为帅哥,为何却娶丑女?

《三国志》并未对诸葛亮的相貌做过多描述,可见的描述仅有一处:"身长八尺"。但经过唐国强老师的倾情演出以及《三国演义》的反复描述,诸葛亮面若冠玉,羽扇纶巾,神态潇洒非凡人的形象却深入人心。古时人均身高较矮,诸葛亮身长八尺可以说是少见。俗话说"一高遮百丑",因此我们大可以将诸葛亮当作一个长相端正,饱读诗书的高个帅哥。

还原真实历史中少年诸葛亮的辛酸成长历程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

这样一位俊才能得何样良人相配呢?《三国志》倒是对此有记载:"黄头黑色"。诸葛亮夫人姓黄,历史上并未记载其姓名,后人所传"黄月英"为讹传杜撰。《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当时正欲择妻,而当时的名士黄承彦主动找上门来提亲,提亲的方式也很直接了当: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不得不说诸葛亮老丈人的思维也是极其独特,谁家嫁女儿也得夸一夸自家女儿如何标致,直接说自家女儿丑的恐怕仅此一家。不过如此坦率的原因恐怕也是因为自己女儿的相貌确实有缺。

诸葛亮在听闻此言后也欣然同意。这在当时乡里一时传为笑谈,根据《襄阳记》记载,但是乡中有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看来无论哪个年代吃瓜群众都不会少。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个笑话,黄夫人虽然相貌有缺,但是正如黄承彦所说,她的才能与诸葛亮相配,或许在诸葛亮看来这比相貌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黄夫人的父亲是当地名士,她的姨母是刘表后妻蔡夫人。黄夫人对于诸葛亮来说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作为一个家道中落的落魄子弟的晋身之阶,少了这一层关系,又有谁会为了一个种田的农夫传播贤名呢?即使他真有才华,但无人宣传,又有谁会注意到这样一位卧龙呢?因此迎娶黄夫人,恐怕也是诸葛亮为了实现心中所想所做的一个小小取舍。

初出茅庐,身处微末却定天下三分。

在诸葛亮躬耕于隆中时,有一位和他一样正处于人生低谷的小军阀敲响了茅庐的大门。根据《襄阳记》的记载:刘备苦于无贤可用,问贤与司马徽,而后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却与之前徐庶说提不谋而合。于是便有了后人传唱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两位同样失意的人,一位官宦世家却家道中落、沦为农夫,一位汉室后裔却四处兵败、落脚于新野。这样的相遇可以说在当时屡见不鲜,其他的相遇都随着历史的长河流去而消逝于风中,唯有这次与众不同。

还原真实历史中少年诸葛亮的辛酸成长历程

(刘备像)

第一次见面该说些什么?

这个问题或许困扰着许多招聘的老板与应聘的员工。然而这对诸葛亮来说却不是事,富有识人之明的孔明在多次观察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眼前之人虽一时龙困浅滩,但若得贤才辅佐必能如鱼得水,造就一番大事。于是在刘备第三次造访时,年轻的文士走出后堂,来到这位汉室后裔之前将胸中所学尽数托付,这边有了隆中之对。

如何评价隆中对?如果有这么一个问题:五年后我们的国家将如何发展?你如何保障自己在国家发展中能够紧跟时事,做时代的弄潮儿?我想很多人会难以做出回答。可是诸葛亮可以,他不但可以回答五年内的问题,更长远的未来也尽在其掌握之中。隆中之对,不仅为刘备一扫眼前阴霾,将当前天下大势分析通透,更为未来定下了结孙抗曹,占蜀守荆以待时势而夺天下的长远战略。

在旁人看来,居人篱下、兵马不过数千的落魄军阀刘备与诸葛村夫妄想与拥兵百万的曹操相抗,与江东世代豪族平起平坐,夺取兵强马壮的巴蜀之地实在可笑。正如之前网上流传的段子:一位老哥在贴吧发帖宣布十年后要收购腾讯,然而十年已过,腾讯始终姓马。当初发下誓言的少年却已经埋没于人海,不知身在何处正为了妻儿老小在奋斗。或许这也是凡人与天才们的区别,天才如刘备诸葛亮,虽身处微末却有鸿鹄之志,也有着与志向相配的能力。

还原真实历史中少年诸葛亮的辛酸成长历程

(三国势力分布图)

结束语:

在正史的记载中,诸葛亮的少年时代并非如他之后辅佐刘备的争霸之路那般波澜壮阔,屡战屡胜。他年少孤苦,与弟弟相依为命,曾经贵为太守之侄,却沦落至要亲自耕田为生,为了获得些许的人脉要承担乡里人的讥笑而迎娶一位丑女。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励志故事的通用模板,是历史上的寥寥数字,可对于亲身经历的少年诸葛亮来说,其中辛酸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一切的苦难没有摧毁他的志向,反而是造就了他的不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传奇如诸葛也不能免于此处。在后人们传颂诸葛亮为蜀汉集团立下的丰功伟绩的同时,谁又能想到年少的他也曾为了一口粮食而耕作于农田之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