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封城"之後,武漢人如何買菜

“封城

2月16日上午,中百倉儲水果湖店內部。 (南方週末記者 王偉凱/圖)

(本系列均為南方週末、南方人物週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本文首發於2020年2月27日《南方週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朱大叔從沒這樣送過貨。樓上的業主用繩子把袋子放下來,大喊一聲:“朱大叔,把我的菜放到袋子裡,我是多少多少號。”

微博上“武漢市民現在如何購物”的話題討論4.8萬,閱讀2.2億次。很多外地來送貨的司機,每送一次貨,回去都要隔離14天,並且敢來武漢送貨的司機越來越少,因此物流成本就增加了兩三倍。“

總部將後臺系統給鎖死了,我們武漢區域的商超根本就沒有漲價的權力”,家樂福楊華說。據他介紹,在這一個多月裡,他們武漢區域的商超,僅生鮮領域,就至少虧損了兩三百萬。

2月22日,一段“漢罵”在網上流傳。“我們買一袋米,就要買什麼草紙、醬油,買一堆,你們在我們這裡做了麼事,列個表出來看,差火(缺德)!……沆瀣一氣,一丘之貉,說這都是褒獎你們了。”

這是一段微信聊天視頻,一位微信名為“雨兒”的業主在群裡用地道的武漢方言痛斥社區和中百超市,將武漢市民“買菜貴”怒火宣洩而出,被網友稱為“武漢嫂子”。

截至2月26日,微博上“武漢市民現在如何購物”的話題討論4.8萬,閱讀2.2億次,各種賬單被曬出。2月26日,湖北省國資委官網顯示,兩天前,武漢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發通知,對國有商超門店“社區套餐供應模式”2月24日—3月10日期間價格提出具體要求,要求所有生鮮商品持續執行1月16日—1月22日平均價格,不得漲價。

從2月24日開始起,武漢市武商、中百、中商、沃爾瑪、家樂福五家大型商超企業也推出“10元10斤”的特價蔬菜包。

那麼目前武漢人的“菜籃子”情況究竟如何?

只能團購

1月23日“封城”以來,為了遏制疫情傳播,武漢對市民出行做出了嚴格限制。

2月11日起,全市範圍內所有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每戶家庭每3天只能在規定時間段派一名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一次;2月18日起,武昌區、青山區、江岸區等多區又下發通知,超市只能開展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物資團購業務,不再對個人開放。

在互聯網時代,“團購”曾因實惠受到熱捧。不過,時下的武漢,“團購”正被重新定義。

家住武昌區臨江社區的付紅是從2月7日開始團購的,那時小區管理尚不嚴格,可以自由進出,但她擔心超市人多,被交叉感染,很少出門買菜。

那時,在不同的微信群裡,她每天可以收到不同商家的團購信息,有中百倉儲、家樂福等大商超,也有小區附近的生鮮店,還有業主自發的買菜團。居民下單後,商家會在一兩天後送到小區門口等指定地點,居民自取。

住在洪山區萬科城花璟苑的胡女士則在更早時候,就閉門不出了。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家一直靠團購買菜。

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的半個月,她團購了一些水果、蔬菜、肉類、魚類,花了兩千多塊錢。他們小區附近的“本來鮮”“蔬必鮮”“錢大媽”“朱大叔的菜”“超馬鮮生”、沃爾瑪和盒馬鮮生等多個生鮮店和商城也都早早開通了團購業務。

“這些門店都有自己的微信群、小程序,有的還有自己的App,我們在那裡下單,他們送到小區門口。”胡女士說。

盒馬鮮生武漢區域總經理張夢媛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們是在1月26日開始的這種配送模式。

團購之初,也有混亂的情況。一位採訪對象記得,他們小區附近有一家中百超市,曾組織過一次團購。但由於超市沒有和小區物業對接好,無法自由出入小區,也沒有物業人員協助他們分發物資。現場秩序混亂,出現了亂拿、插隊的情況,第二天,就宣佈不再組織團購了。

一家位於洪山廣場的家樂福是在2月18日開的團購,該店負責人邱洋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剛開始訂單量並不多,每天只有兩三百單,但兩三天後,訂單量猛增,保持在每天1000單以上,客單價平均在130元。

團購之外,此前仍有不少人選擇自己去超市購物。

2月16日上午,南方週末記者在中百倉儲水果湖店看到,一條200米的長隊排在這家超市門口,人與人之間相隔1米左右,戴著口罩,甚至有人穿著防護服排隊。

該超市的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們已經限流,每天10-17點營業。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前來購物的多是中老年人。

這其中的原因是很多老年人不知如何團購。家住東西湖區的吳琳有一次在拿菜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看見她提著菜,就問她是如何買菜的。

吳琳所在的小區已有15年曆史了,老年人比較多。在封閉小區之前,他們大部分是在小區門口的中百超市買菜,但封閉之後,變成線上團購,很多老年人就不知道如何操作了。

搭配套餐

以往,人們“團購”是為了便宜,但是在近期的武漢,“團購”價格時常超過平時門店的價格。

在“武漢嫂子”的痛斥中,就包括中百超市給業主們推出的“AB陰陽套餐”,這是指中百超市給另一個小區配送的套餐與給他們小區的不一樣,他們希望社區與超市溝通協調,但社區卻置若罔聞。

中百超市後來發文回應,此事存在誤解。門店店長是在另一家小區業委會代表的要求下,提供了商品建議清單,兩家業委會代表取回清單後,各自根據居民需求確定了不同的套餐類型和品種,不存在兩家小區AB陰陽套餐的情況,也不存在強買強賣的行為。

但“武漢嫂子”仍然罵出了很多武漢人的心聲。

“那段‘武漢嫂子’漢罵的視頻,可以說是現在武漢很多小區的真實狀況。”高萌向南方週末記者感嘆。

她是一名30歲的武漢市民,和丈夫都在企業工作,在江漢區買了房。疫情暴發後,丈夫去了雷神山醫院支援工作,經常不回家吃飯。

她算了一筆賬,“封城”一月,她在買菜、買肉的花銷上有3000元左右,是平時的兩倍。

她給南方週末記者提供了另一段在業主群裡廣泛傳播的視頻。一位江岸區的女居民在視頻中吐槽,菜價貴,菜品差——兩斤上海青要10塊錢,兩斤長度55公分的油麥菜13塊。她非常不滿地說:“這種菜,長到這個程度,根本就賣不出價錢。”

付紅也覺得現在物價有點高。2月18日時,她團購了兩隻雞,共花了196元,第二天,每隻雞又漲了10元。

“凍豬肉每斤要賣50塊錢,並且很多時候,還不能單買,必須要與其他肉製品一起團購。”她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目前武漢的“團購”,很多時候只能買商家推出的套餐,消費者不能具體指定將哪些蔬菜或肉製品打包成團。這讓不少人難以接受,付紅說,有時她想買一些雞翅中,就必須搭配一些雞胸肉。

再比如,高萌給南方週末記者提供的一份中百倉儲的套餐單裡顯示,一個170元的套餐包括五花肉、雞翅中、雞翅根各一斤;一個80元的蔬菜套餐則包含青椒、西蘭花、黃瓜、上海青、豌豆角、胡蘿蔔、金針菇各一斤,以及一份蔥薑蒜組合。

貴在人工

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是武漢最大的生鮮交易市場,輻射整個湖北省。南方週末記者在這裡走訪發現,食品的批發價確實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在這裡經營的安達蔬菜商行老闆安義明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批發價上漲,主要是物流成本上漲,很多外地來送貨的司機,每送一次貨,回去都要隔離14天,並且敢來武漢送貨的司機越來越少,因此物流成本就增加了兩三倍。

朱春華在武漢有5家小型生鮮連鎖店,店名叫“朱大叔的菜”。他常來這裡進貨,他的判斷是,批發價漲幅在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安義明說,零售價漲幅卻很大。他的商行從雲南運來的四季豆,批發價每斤8塊錢,但有些市面上可以賣到12塊,他覺得這個零售價有點高。另一位商行老闆也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白菜的批發價是每斤8毛錢,但零售市場可以賣到2.5塊。

“是不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安達蔬菜商行的老闆安義明反問南方週末記者。

零售環節和批發的物流環節類似,貴在人工。盒馬鮮生武漢區域總經理張夢媛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疫情期間,他們為員工買了保險,配備了防護設備和一些出行補貼,還提供了雙倍工資。

家樂福華中區採購總監楊華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從前,供應商直接將貨物送進倉庫,但疫情期間,需要他們自己找車、找人去供應商那裡接貨,無形之中增加了不少成本。比如一輛9米長的車,從倉庫到供應商那裡,至少需要5000塊錢,10多米長的車,則要1萬塊起步。

朱春華說,作為一個小商家,他在武漢買不到雞肉和鴨肉,只能從四川採購。他走的是郵政物流,以前費用是一斤5毛錢,現在漲到了11塊錢。不過,由於四川的鴨子比較便宜,雖然物流成本增加了,但他的零售價沒有增加。

在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如何運營,考驗著每一個商家的智慧和擔當。

家樂福華中區採購總監楊華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們進貨的價錢沒有太大漲幅。

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前夕,按照慣例,他們在臘月初,就已經將整個春節的貨儲備好,這些貨可以預售到正月初七左右。那段時間,他們不存在進貨成本高的問題。即便到了後來需要進貨,他們位於武漢市內的貨源也會優先供給他們“。我們的供應商籤的是年單,供應價格相對穩定。”楊華說。

楊華直言,1月26日前後,他們總部開了會,要求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作為一家物資供應領域的大企業,絕對不能漲價。如果他們出現了大幅度漲價,對武漢市民的穩定會有很大沖擊。

“總部將後臺系統給鎖死了,我們武漢區域的商超根本就沒有漲價的權力”,楊華說。據他介紹,在這一個多月裡,他們武漢區域的商超,僅生鮮領域,就至少虧損了兩三百萬。

“封城”開始的時候,盒馬鮮生也做出了“不漲價”的承諾。張夢媛介紹,在這段時間裡,他們也存在虧損經營的狀況。“武漢現在這個情況,如果我們這種大企業都不能把售價維持平穩,那老百姓的心裡是很不踏實的”,她說,不過虧損並不會持續,政策在不斷調整,他們也在不斷跟供應商商討合同細節。

“供應商和我們一起共克時艱,我們幫供應商承擔了上漲成本,供應商也會給農戶傳達一個信心,就是市場是穩定的。”

作為一個小商家,朱春華在儘可能地降低成本,他那家位於萬科城花璟苑的店,只僱用了兩三個人,加上他們夫妻二人,雖然每天都忙到深夜,但大大節省了成本,他們的菜價也一直維持在春節前後的水平。

自救互助

朱春華今年54歲,疫情暴發前,他本已回到老家四川宜賓。但過年之後,他就一直接到小區業主和物業的電話,詢問什麼時候開門營業。

由於他屬於從武漢返鄉人員,疫情暴發後也在宜賓被隔離了。隔離期結束,2月9號他返回武漢開始營業。

“返程的路不好走,武漢的街道、社區、小區,宜賓的街道、社區、小區,都開了很多證明,我數了一下,足足有24頁,才能一路通關,從宜賓開車回到武漢。”朱春華向南方週末記者說,“幾千戶家庭養著我的店,他們沒有菜吃了,我也挺擔心的。”

以他在萬科城花璟苑的店為例,這個店共有4個500人的微信群,現在每天可以賣出去兩百多單,最高的時候,一天賣了5萬多塊錢。

讓他欣慰的是,在這場緊張的“物資保障戰”中,他得到了不少業主的幫助。

剛開始,業主們都是在微信群裡接龍購物,但隨著訂單量增大,他們店的人手又少,接龍越來越混亂,有時會出現配送差錯。後來,有業主建議他,在微信上開一個小程序,讓業主們在小程序上下單,這樣更方便操作。

小程序開通後,訂單是梳理清楚了,但是他們夫妻二人又年過五旬,眼睛不好使,無法一天都盯著手機看訂單,他就想把訂單打印出來。這個時候,好幾個業主說,自己家裡有打印機,可以每天將訂單打印出來,到小區門口給他。

他的店樓上是一片很大的陽臺,樓上的一戶業主經常用繩子把袋子放下來,然後大喊一聲“:朱大叔,把我的菜放到袋子裡,我是多少多少號。”

朱大叔從沒這樣送過貨,2月23日下午,當這位業主再次把袋子吊下來的時候,他開玩笑說“:我把你袋子裡的石頭給扔了啊,都把袋子弄髒了。”業主趕緊回覆“:千萬別扔,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一塊石頭,才能把袋子墜下去。”

疫情中,越來越多的武漢人意識到,這是一場全民自救、互助的戰役。

家住漢陽鍾家村閩東國際城小區的陳紅明顯感受到,鄰居之間的感情在加深。她很懷念小時候在農村生活,每個鄰居都跟親人一樣,但搬到城市後,這種感覺沒有了,鄰里之間頂多是點頭之交。

這次疫情中,她發現鄰居們神通廣大,他們可以從不同地方找到生活物資,還能找到人手運到小區門口。小區微信群裡,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活躍。

作為生鮮新零售商,盒馬鮮生也感受到了這種互助帶來的親切。在武漢街頭,有時會看到一些公交車裡滿載著蔬菜、肉製品,車前玻璃上掛著“盒馬”字樣。

張夢媛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這是政府部門為他們提供的車輛。由於一些小區的團購訂單量增大,配送員之前的電單車已經很難滿足配送需求,政府部門就提供了公交車,專門將這些貨物運送到小區門口,再由盒馬、小區工作人員放到指定接收點。

最近幾天,青山區聯泰香域水岸小區有一個業主看到他們運貨的都是私家車,就提出來說,自己公司有廂式貨車,可以免費提供給盒馬,幫助他們做社區配送。“這段時間,他們什麼費用也沒收,還幫我們出了一些志願者”,張夢媛很感動。

在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有的業主第一次做起了批發商的事。

2月24日下午,家住蔡甸區的陳師傅來到這個大市場“進貨”,但轉悠了一個多小時,仍不知道該去哪裡買。

他不是商超或菜農,而是“業主代表”。

他們小區裡比較老舊,半個月的“團購”生活,讓不少人覺得開支壓力大,業主們就想著選派一個代表,去外面幫他們搞一些便宜的菜。作為“被選中的人”,陳師傅一頭扎入這個超大的菜市場卻無從下手,很多商家因為他買的菜量少,拒絕賣給他。他還不知道回去怎麼交代。

(應採訪對象要求,付紅、高萌、吳琳、陳紅為化名。)

南方週末記者 王偉凱 南方週末實習生 龔柔善 連紫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