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攻城的時候,守城的為什麼不用石頭把城門堵住?

無恥的北京移動


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如此做

封死城門的做法,不到萬不得已,守城一方是不會這麼做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

1. 反擊:一般來說,非到萬不得已,守城一方都會安排一定的反擊的。反擊可以爭取戰場主動,否則敵人想什麼時候來攻擊就來攻擊,主動權全在敵人手裡,反擊也可以迫使敵人留下餘力,不敢把全部兵力用來攻城,反擊還可以提振守城一方的士氣。特別是背靠城的反擊,敵人很可能會受到城上和城下的聯合打擊,所以必要的反擊不可少,而堵住城門則沒有了反擊的機會。

2.援軍,所謂外無必援之軍,內無必守之城。城被攻擊的時候,援軍對守軍是很重要的。但你想想,如果一支援軍衝到城下,發現城門封堵,無法進城,反而被敵人包圍消滅,這會是一個什麼局面。

3. 用處不會太大,用石頭堵塞城門,其實也是對城門的一種防守,但總的來說,用處並不會太大和太明顯。其一,城門可以採取其他的方式加強防守,比如甕城。其次,敵人不會只盯著城門打,城牆無疑是其他的突破地點,城牆如果守不住,封死城門也沒有用。再有一點,就是臨時堆的石頭,怎麼也不如城牆堅固,連城牆都有可能被轟塌的情況,臨時的封堵能起到的作用實在是有限。


葉飄刀


“牆貴低、門貴多、若無反擊,勢難堅守!”城門只守不封是有其道理的,也是老祖宗用生命總結出的經驗。

一是反擊。城門在古樓城牆佔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打仗時,它既是防禦的關鍵,也是反擊的關鍵;當敵軍攻城,守城方主要守的就是城門,城門一旦被攻陷,城池基本也就守不住了,所以敵軍一般主要兵力就是進攻城門,用車撞,用木頭砸也要把城門給打開,兩軍對峙,不計傷亡。攻城時不是持續的進攻,一般會分幾個波次像潮水一樣。當攻城方退卻時也就是守城方反擊之時,如果城門被封也就只能被動挨打無法對敵人進行打擊了。在唐軍攻打高句麗的安市城時,雖然過程中唐軍佔了上風,在攻城中也使勁招數,但最後被偷襲,導致大軍潰敗。

二是給攻城方留下念頭。假如城門被封不乏有的攻城者放棄攻城戰術想出來各種方法,用水淹城,只圍不攻,硬生生把裡面的人困死,除非投降。留下城門就像給狼群投下肥肉,引導敵人重點進攻守城方也能相應的重點佈防。

總而言之,老祖宗用生命總結了城門不封的理由,用實踐證明了不封是對的。





刺蝟的vlog


在古裝劇中攻城戰確實是很吸引人的一個環節,雙方運用自己的兵種進行相對應的進攻與抵抗,看起來也是十分的過癮。在古代攻城戰中,進攻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攻開守方的城門,這樣進攻方的大部隊才能夠進入城內戰鬥。但是很多有就想,為什麼守方不把大門封死呢?

事實上沒有人會這麼傻,因為把城門封死戰役就已經輸了一半

相信看過電影《投名狀》得朋友都對電影中的一個片段記憶深刻,成千上萬的士兵被龐青雲關押在一個四面都是牆壁的地方,這就是古代的甕城,也是守城方的一大殺手鐧。

當敵人動用大型攻城器械(比如攻城錘)時,一座城池的城門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城門遲早會被破壞,而守城方只要集中遠程打擊力量儘量延緩對方的進攻,並且最大規模的殺傷敵軍就可以了,這時候守城方的第一步就已經圓滿完成了。

下一步,城門已經被破壞,敵軍蜂擁而入,而他們此時是見不到敵軍的,因為守城方正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拿著弓箭瞄準著自己,這就是一招“甕中捉鱉”,這也是“甕城”稱呼的由來。大量進攻方的士兵被困在甕城,而守城方只需要從容不迫的向下射出弓箭就可以了,這也是甕城的可怕之處,可以大量的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


如果守城方封死城門,那就說明一點,城內的糧食十分充足不需要外來的支援,依靠城池我們可以和你死磕上幾個月,但是這樣理想的戰爭環境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像弓箭這樣的守城武器遲早會用光,如果攻城方真的圍城幾個月沒有人能夠受得了,比的就是誰糧食多,打仗就是打後勤這句話是一點不錯。


在《投名狀》中,龐青雲帶兵攻打蘇州用的也是圍城的方法,萎了幾個月守軍都快餓瘋了,蘇州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綜上所述,在古代的戰爭中,守城方封死城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除非守城方決定與城共存亡。


七七談歷史


堵住城門根本就不能擋住多倍敵人的進攻。城池畢竟不是一個密閉的空間,除非說給它造一個蓋子在上面還差不多,你堵住城門這個出口,還能稍微防住人,敵人破城的方法一般是多方面的。

一、攀城牆。

古代攻城一般都有云梯,人在掩護下直接從地面爬上城頭去,進入城上消滅有生力量。所以堵住城門也沒什麼用,從城頭進入的人數足夠多,自己人死光了,堵住門也沒多大用處。

二、轟城牆。

古代也是有火器的,火藥自從被煉丹家葛洪發現後,就或多或少出現在軍事用途中。尤其在宋朝以後,大量火器出現,在元朝更是被用到精熟,不然歐洲人面對蒙古大軍,也不會嚇得瑟瑟發抖。大量火器,拋石機可以給城池以致命傷害,傷人的同時,城防脆弱的地方,也可能就被轟爛了,入城也就相對容易。

三、圍困。

打下一座城不一定非得走城門,你封住了,可以圍困,只要時間允許,一直圍著都行,不怕不出來,畢竟一座城的物資儲備有限,吃完喝完,自己就亂了,還用石頭封什麼門。

四、心理戰。

攻城前的罵陣啊,策反,誘降之類的,都算是心理戰,城裡面住的是人,是人就有弱點,就能被利用,被攻破心理防線也是存在的,找人打入內部,自己內部瓦解了,還封城門幹什麼,都出去投降去了,恨不得自己搬開。



北若浮雲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點不好了。

試問打仗是打仗,但是哪有把自己困住的。

對,你以為自己把城門堵住,外面的敵人就衝不進來了,這樣自己也就安全了。那你的打仗理解就太簡單了,完全是從遊戲上學到的。

打仗不僅要有正面衝鋒,正面抵抗,還要有外出求援,糧草充足,以及敵敗時的乘勝追擊。

兩個集團打仗,除了實力特別懸殊的軍隊之外,哪個是一上來就乖乖等著別人來攻城。

要知道在古代,修築城防工事是多麼的耗費人力財力。

而且既然打仗是兩個人的事,那麼兩軍對壘這種情況是必然會出現的。

說不定自己軍中有個關羽、有個呂布,直接殺得對方毫無士氣,引兵自退。

而且,你是堵住了城門口,那麼如果我是敵方首領,我不攻城,我跟你耗著,你不是要堵城門嗎,我再給你加固一下。

這種要不了幾天,你們這些城內的軍民就開始軍心大亂,餓死的,互相爭奪的,想要投降的,就都出現了,那麼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奪取城池。

就像是兩個人打架,你不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隱藏,反而是在我到你面前了,你再鑽到籠子裡,以為我打不到你了。那麼問題來了,我把籠子一鎖,你不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嗎?

所以,打仗跟這個是一個道理。


古今中外多少事


實際上就是這麼做的,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以征服歐洲,佔領莫斯科的蒙古大軍為例。

他們攻城有一種兵器,叫做“回回炮”(投石機)。

攻城從不打城門,直接砸城牆。


用戶67724358697


封城把敵人堵住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生路堵了,因為戰古代戰爭被圍困的時候,一般都會有附近的駐軍前來救援,或者城內的士兵出去送信,尋找糧食或者其他物資,所以不會輕易用石頭把城門封死,除非已經做了決定,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山西微生活


兄弟戰場瞬息變化,雖說守城也可找準機會出擊。你要是把城門堵死了,還怎麼反擊,就算不反擊,援軍到了咋辦你光看呀。

咱們舉一個例子你就懂了,北京保衛戰

明朝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後,20萬大軍覆滅,瓦剌率兵圍剿北京,所有人都建議咱們撤吧,北京收不住了,眼看明朝就要上演宋朝的靖康之難,這時候于謙力排眾議,自己一個文官擔當起了重任。

當時京城只有幾萬人馬,而瓦剌大軍有20萬人,北京城還有8個城門需要守護,每個城門只有幾千人。就這樣守城的時候于謙手下將領還能衝出來打打瓦剌軍隊。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靠著這樣明朝才能續命百年。

你要是全堵死能行嗎?



shadow背影


最早人們為了防止野獸的攻擊,把一些石頭或者木頭在周圍圍好,有下的防止受到傷害,後來隨著歷史腳步的發展,城池的面域也在擴大,人們就建立起高大城牆,既能起到防止野獸攻擊也能抵擋敵人的攻擊。

我覺大家都知道,一座城池的四面八方修築的是堅不可摧,銅牆鐵壁,但有一處是薄弱點就是城門,歷史中的很多戰役就是從城門攻擊開始的,一旦失守了,意味著整座城就淪陷了。守城的人知道什麼地方薄弱,所以他們就城門加固。在戰國時候,有許多的城門都經過加固,人們會在城門安裝一些銅或者鐵來進行加固,城門不斷地加固,但還是低御不了武器設備的攻擊,例如;雲梯,衝車,攻城弩炮,這些輔助工具進攻城門,有人想說了,城門難攻,怎麼不會從別的地方攻擊呢?

其實古人早就想過的,他們製造的攻城工具也是現進的。藉助這個工具攻打城池,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敵人的注意力,也能分撒敵人的部署,薄弱的地方就容易攻打了,所以把城門堵住了就是把自己和千萬的百姓的活路給堵死了,同時也讓國家陷入了絕境。古人只有加高城牆而不會去堵城門。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可以說來交流一下!


文化長河中的歷史


如果只是單純的攻城,速戰速決,題主說的方法也是可以實施的。

然而,古代戰爭並不是這麼簡單!

其一,古代攻城戰很多時候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往往是會遇到圍而不打的情況。如果自己用石頭把整個城封死,雖然敵方不容易攻進來,自己也根本出不去了。

無論是補給,水源還是對外求援都變得不可能。對方只要派軍隊圍城,己方只能坐吃山空,活活餓死!

其二,大型攻城器械可以在己方射程之外對自己進行攻擊。如果自己把城封死,將會毫無應對辦法!

其三,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戰機稍縱即逝,一旦遇到好的機會攻擊也會因為自己封死城牆而無法出戰。

其四,古代戰爭很多時候水淹火攻,因為自己出不去根本無法應對!

其五,戰爭有輸贏,如果戰役輸了,自己把城封死的話逃無可逃!

故,古代戰爭不可能自己把城牆封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