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知縣為民除害卻被巡撫彈劾,雍正:這樣的官不保,我還當什麼皇帝

按照清代任官制度,凡三品以上官員必須是由軍機處圈定人選呈交皇帝御批。尤其是京城中各部院堂官,以及各省督撫更是不容他人染指,得經皇帝御批。從一定程度來說,這大大集中了皇權。

知縣為民除害卻被巡撫彈劾,雍正:這樣的官不保,我還當什麼皇帝

不過,大清十八個行省,一千多個州縣,除了為數不多的地方大員之外,知府以下的大部分下級官員還是吏部通過考核來安排的。這些州縣官雖說也是朝廷任命,但他們的命運更多的是掌握在地方督撫手中。這就會造成一個結果,州縣官在地方乾的好不好,是真好還是假好,皇帝基本上是不知情的。

像康熙朝的于成龍,儘管為民辦了不少實事。可若是沒有上司的金巡撫的舉薦,他是沒有機會獲得康熙的認可的。比如像雍正朝的藍鼎元,造福地方,為民辦事,卻得不到地方督撫的舉薦。若不是雍正帝慧眼識人,恐怕連個知縣的位置都保不住。

藍鼎元,福建漳浦縣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他取得生員的出身,其後作為幕僚隨族兄藍廷珍前往臺灣平亂,因功被調入京華,參加《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雍正五年(1727年),被選授廣東潮州普寧知縣,不久兼理潮陽知縣。

知縣為民除害卻被巡撫彈劾,雍正:這樣的官不保,我還當什麼皇帝

作為知縣,錢、糧兩項向來是最重大的任務。藍鼎元所兼任的潮陽縣是廣東出了名“抗糧”縣。因為整個縣的士紳和衙役沆瀣一氣,暗中抵制官府收糧,這讓藍鼎元的前幾任知縣都吃盡了苦頭。藍鼎元上任後,發出通告讓士紳按數交糧,可是全縣的胥吏和衙役們共同抵制,還以“罷工”相要挾。

前任幾個知縣就是被他們這樣搞的灰頭土臉,無計可施的。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清代官員講究迴避制度,地方官上任往往都是人生地不熟,沒有這些人的幫襯,是很難開展工作的。

不過,藍鼎元就不吃這一套,下令通告全縣:“昇平世界,而衙役敢於散堂,是叛也。其所以叛之故,縣令催科嚴也。今眾差之叛,非叛縣令也,叛朝廷也。既為朝廷之叛民,則本縣令可按謀逆罪通告綠營,讓其擒獲治罪,非正法不能安其民。”這一招果然奏效,衙役們誰也不敢擔上這叛逆的罪名,乖乖回衙門聽從藍鼎元的指示,積欠數年的虧空在他上任不到三個月就全部收齊了。

知縣為民除害卻被巡撫彈劾,雍正:這樣的官不保,我還當什麼皇帝

除了錢糧,其次便是刑名。潮陽縣有一位監生叫馬仕鎮,是個有名的惡霸,依仗本族人多勢眾,雄踞一方。因為他有功名在身,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都建立了緊密的關係網,上至巡撫、道臺,下至州縣,只要是出差路過,十有八九都住在他家。因此,歷任潮陽知縣對他都很忌憚。

一心想除害的藍鼎元,權衡利弊之後,將馬仕鎮召縣衙,當堂便以刑訊逼供,將其罪狀審訊明白。然後,上報各部,請求將其革除監生功名。可上級衙門接到這個上報後,開始和稀泥,對藍鼎元處處發難。他們認為馬仕鎮是監生,雖然是捐納所得,父母官在未革除功名之前,是不能用大刑審問的。

知縣為民除害卻被巡撫彈劾,雍正:這樣的官不保,我還當什麼皇帝

而馬仕鎮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藍鼎元要想整治他,是件十分困難的事。這起案件給他帶了嚴重的後果,巡撫以濫用私刑的罪名,上奏朝廷,請求將其革職處分。

照常理,知縣受巡撫彈劾,能開罪的幾率幾乎為零。如果不出意外,藍鼎元將面臨的是捲鋪蓋回家的結果。可是巧了,當時的廣東官場中存在派系之爭。因為巡撫和布政使向來不合,況且,自雍正後很多省的布政使也被授予了“密摺”的權力。因此,廣東布政使上折替藍鼎元說情,並指責廣東巡撫和一干官員放縱馬仕鎮,危害地方百姓。

知縣為民除害卻被巡撫彈劾,雍正:這樣的官不保,我還當什麼皇帝

雍正得知真相後,藍鼎元被特旨赴京召見,雍正帝與之談話良久,賞賜了許多物品。然後頒對滿朝大臣說:“若是像藍鼎元這樣的官員朕都不保的話,豈不為天下人恥笑”。隨後,藍鼎元又重新回到任上。

遺憾的是,這樣一位為民請命的好官,上任僅一個多月便病逝了。實際上,藍鼎元真正為官,也就是不到兩年的知縣,期間卻嚐盡了知縣之苦。其實,大清的好官又豈止是藍鼎元呢?只不過他們沒有機會上達天聽,能得到皇帝的庇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