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代名相寇準的是是非非


一代名相寇準的是是非非


一代名相寇準的是是非非


一代名相寇準的是是非非


一代名相寇準的是是非非

寇準不是山西人是陝西人。出身高貴,父親高中過狀元,從小就是一個神童,七歲遊歷華山作詩一首: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

寇準十九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做了一任知縣,後來一路飆升,最後當了宰相,被封為來國公。寇準為官廉潔,不貪圖錢財,忠心用事。封為國公後,京城裡沒有國公府,在京城辦公,租借房子居住。當時有人給他寫了一首詩:“有官居頂來,無地起樓臺。”“無地起樓臺”就成了寇準的美稱。遼國使者進京尋找寇準的住處就會這樣問:“無地其樓臺”相國何在?

據說寇準一開始不是這樣自律的。因為他出身富貴名門,從小就見慣了富貴,剛當官的時候,生活很奢侈,他特別喜歡喝酒,出手很大方,熬夜不用油燈,喜歡點蠟燭,通宵達旦。據說,寇準喝酒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

寇準三十歲出頭就官拜副相(右丞相),因為鋒芒太露,得罪了宋太宗,罰他到地方上做官。在地方上做官仍然是性情霸道,強迫同僚與他一起喝酒,他喝一杯,大小官僚必須也要喝一杯,有誰要是不喝,寇準就嘲笑譏諷對方,逼他喝下去。有一次,一個官員的妻子聽說丈夫喝多了,就急匆匆的趕來磕頭,替丈夫求情,方才罷了。

有一天,一個雲遊道士找到寇準說:

“聽說你很能喝酒,我也喜歡喝一點兒,咱倆比試比試如何?”

寇準一聽就說:“好呀!那就比試比試。”

道士說:“用酒杯喝酒太費事,對著酒罈子喝酒如何?”

寇準心說,遇到高手了。就令人搬過來了盛有十斤酒的兩個罈子。那個道士跨步上前,搬起一個罈子,“咕咚!咕咚.......”.一氣喝乾了一罈子,看喝酒的人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只見那個道士用手抹了抹嘴說:“該恁寇大人了!”寇準一看趕忙行禮認輸。這道士就開始說些難聽的話了,並且,嘲笑譏諷寇準,就像寇準嘲笑他的下屬一樣的挖苦他。寇準一狠心抱起罈子“咕咚咕咚”喝起來,還沒有喝夠半罈子,寇準就雙腿打顫,臉色發白。

道士一看就說:“好啦!好啦!寇大人可以不喝了。”寇準停了下來,看著道士,道士接著又說:“你可以不喝,但是,你得答應我,以後不要硬逼著別人喝酒了,要是不答應,你必須把酒罈子裡的酒喝光。”

寇準羞愧,點頭稱:“是”。

寇準做官大起大落,原因就是為人不謹慎,放縱自己,任性而為。這喝酒呢!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寇準不學無術。有一個名臣叫張勇,聽說寇準做了宰相就說:“寇公奇才,其學術不足爾”。有一次張勇路過寇準的家門口,寇準趕緊接待,臨別的時候,寇準就說:“先生可有什麼教我嗎?張勇說到:“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回去後就認真讀了《霍光傳》,寇準明白了,張勇說我是不學無術哇!其實呢張勇是說寇準“剛正有餘,圓滑不足”人情世故不夠練達,也就是死讀書,不懂人情世故。

有一次寇準向宋太宗稟報事情,忠言刺耳,宋太宗沒有聽完站起來要走,寇準趕忙上前一把拉住說:“你別走,坐下聽我說完”。宋太宗一臉苦笑,嘆息道:”唉!我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啊!”,還有一次因任免官員事宜在朝堂之上,寇準和另一位宰相呂端爭吵起來,二人求宋太宗裁決,宋太宗說:“你們二位當庭爭辯有失執政大臣體面啊!”。寇準仍然爭辯不止,還拿出官員名冊指點是非對錯。宋太宗搖搖頭訓斥說道:“鼠雀尚且懂仁義,何況人呢!”於是,就免去了寇準的宰相官職,下到地方反省去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宰相叫王淦,寇準官任樞密使,二人都是同一年進士,一個管行政,一個管軍事,都是朝堂之上的一把手、重臣。寇準看不上王淦的軟弱性格,就不斷地在宋太宗面前說道王淦,嫌棄王淦軟弱無作為,做錯了什麼什麼事請。王淦卻不一樣,在宋真宗宗面前誇讚說寇準的才能。宋真宗就說王淦:“你總是說寇準的好話,可是,寇準卻不少說你的缺點啊!。”王淦淡然一笑說:“我擔任宰相時間比較長,處理的事情也多,出現的紕露也就多,寇大人能夠直言不諱,對陛下不隱瞞,這也正是我看中寇準的地方,他剛直不阿、盡心用事,有一顆難得地忠誠之心。”王淦病重託職時,一力推薦寇準繼任宰相一職。後來,寇準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慚愧說:“王同年悉事非準可測也”。,意思是說;哎呀,我比王淦差遠了。

遇到王淦這樣的忠厚長者,對寇準或許採用包容的態度。如果遇到了小人便沒有那麼幸運了。

後來,寇準在宰相位子上推薦提拔了一個副宰相叫丁維。一次宴會上,寇準喝酒有點多,長長的鬍鬚上沾了一個米粒,丁維在一旁看見了,站起身來,伸手把寇準鬍鬚上的米粒拿掉了。寇準吃得高興,心血來潮,口無遮攔,對丁維開玩笑說:“參政乃為國之大臣,煩為官長扶須也。”意思是:溜鬚拍馬之意。眾臣聽了鬨堂大笑,丁維被鬧了個大紅臉,雖然當時丁維沒敢說什麼,事後就一直記在心裡啦。從那時起,丁維就得了一個“溜鬚相公”的綽號。

寇準還做過一件很有名的事,當年遼國進犯,國內兵弱將少,宋朝軍兵士氣不高。寇準請求宋真宗御駕親征,宋真宗不願意幹,寇準倚老賣老強拉硬拽的把真宗皇帝弄到了前線。遼國公兵強馬壯,實力強大,宋真宗一看害怕了,就要跑,寇準不依,硬逼著宋真宗堅持在陣前。宋朝將士一看,皇帝和他們在一起都不怕死。三軍將士個個奮勇,大獲全勝,遼國和宋朝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保住了宋朝邊境多年的太平。

那年寇準四十五歲,一直在那裡呆了十三年後,五十八歲的寇準又被宋真宗召回朝廷,再次任職宰相。不久宋真宗腦溢血突發,死了。

宋真宗死後,劉皇后把持朝政。劉皇后一直與寇準不對付,不看好寇準。這時候,副宰相丁維與劉皇后內外勾結,枉加陷害寇準。寇準又被宋神宗貶到了地方當了刺史。

這一次,寇準再也沒有回到朝廷,寇準六十一歲那年,病死在了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