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称大年初一。民国以后,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一般指除夕至正月初一。但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在宁夏灵武地区,汉族群众过春节有许多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 灶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旧时,家家灶房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在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以糖果祭灶。

嘉庆《灵州志迹》记载:“二十三日,以鸡酒饼饴之属祀灶神,曰送灶。鸡陈而不杀,至除夕始荐熟,曰接灶。”从这天开始,过年的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浓。

扫 尘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举行过祭灶活动后,便正式开始做过年的准备。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清除屋里的尘灰蛛网。

民间传说“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意思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讲究农历二十四日就再不能打扫了,因为“二十四老鼠嫁女”,如果这天打扫卫生惊动了老鼠的婚礼,就会遭到老鼠的骚扰报复。

贴春联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春联又名“门对”“春帖”。

贴春联是由挂桃符演变而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在大年三十贴春联,还有另外一个俗规,即如果将钱借给别人,年关去讨债,看到人家已贴好了对联,就不能再进门要债了,只有等过了年后才能讨要。

过去灵武还时兴贴年画,年画主要题材有《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同时还有贴门神、贴窗花等习俗。当对联贴好后,家人就不再外出走远路了。

嘉庆《灵州志迹》记载:“岁暮贴春联、桃符,为饼饵酒食相馈送。”

祭 祖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大年三十,人们都换上新衣服,等家人都到齐后开始祭祖。

祭祖仪式一般由一家之主承担,首先到户外祭拜祖先,然后回到家中,在堂屋内摆上先祖的牌位或照片,供奉着祭品。

香点燃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跪下来烧黄表、行三叩首礼。

这个仪式是人们对自己家祖辈的一种怀念,以此寄托哀思。

团圆饭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年三十是各家最忙碌的时候,剁肉、切菜,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下午时分,丰盛的饭菜摆上桌,全家老小依辈分和年纪大小围坐桌旁同吃团圆饭,桌上有凉菜、热菜,油饼和“索罗子”馍馍等。家中若有人因事外出未归,还要为其摆上椅子、碗筷、酒具等,表示此人也在同家人团聚。

年三十吃团圆饭,先由老人给儿孙逐一斟酒,祝儿孙“得岁”,儿孙们端酒后要先滴一点到地上,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宗。

之后,依次给老人敬酒。敬酒时晚辈要起立,双手端酒杯躬身捧递给长辈,同时说些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

敬完酒后开始用餐,猜拳行令。主食一般为饺子,灵武把饺子称为“扁食”,时至今日还有“拉大锯,扯大锯,请娘娘,包扁食。扁食大,吃不下,扁食小,吃不饱”等儿歌在流传。

有的家庭包饺子时,把几枚用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谁若吃着了就表示今年运气好、大吉大利。

守 岁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除夕是农历全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守岁俗称“熬年”,灵武民间称这天为“年关”,也是商家年终决算之日。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

守岁从吃团圆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一直吃到深夜零时燃放鞭炮迎岁以后。

嘉庆《灵州志迹》记载:“除夕,祠先祖,拜尊长,燃香灯,鸣爆竹,饮酒守岁,分钱与卑幼,曰押岁。”

压岁钱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有的家里吃完团圆饭后,人人坐在桌旁,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有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聚正厅,叩头拜年,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长辈给压岁钱以图吉利,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过去家境不好的人家,小孩只有在春节才能得到几角压岁钱去买糖果、瓜子等食物。

看社火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正月初一早晨,全家早起穿戴一新吃饺子。

人们一般大年初一不出门拜年,也不愿意别人到自己家来。因为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不受任何外来影响。

有的人在大年初一出门看社火。

社火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初一开展表演。

社火表演中有踩高跷、舞狮子、霸王鞭、扭秧歌等内容。群众演员装扮出《西游记》人物、媒婆子、戏剧人物、大头和尚等角色。社火中最惹人捧腹大笑的是“傻小子”和“麻老婆子”。

灵武舞狮老艺人杨明老汉因皮肤黑而人称“杨黑子”,老人自幼随父亲学艺,练就一身舞狮绝活。舞狮一般都在社火队伍的前面,四只雄狮随着铿锵有力的鼓钹声,做出各种表演动作,演绎狮子威猛形态。

拜 年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正月初二吃过早饭之后,小辈人就开始出门到长辈家拜年。

一般是新媳妇拜见公婆,新女婿携妻看望外父外母,此后再到姑、舅、叔、姨家。初三以后,同辈之间也走亲串友,互相拜年。

出门拜年途中遇见熟人,要作揖点头,互相问候“你年过得好吗?”若年轻人遇见长辈不问,则显得不懂礼貌,没有教养。

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元宵节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

这一天,灵武人要吃元宵、赏花灯。

20世纪50年代,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灵武各街道、家户都要置办彩灯挂在自己家门前,红灯闪烁图来年有个好兆头。傍晚,男女老幼出门观花灯,街上人山人海,一般还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等社火节目表演。

燎 疳

宁夏灵武的春节习俗,仪式感中的文化传承

正月二十三日傍晚,家家户户门口已堆放好柴草,准备好盐巴、五谷之类。

天黑之后柴草被点燃,德高望重的长辈向火中投撒盐巴、谷物,祈求上苍祛除人间灾难和不祥,祈求百姓们安康富足,祈求五谷丰登、百畜兴旺。

男女老幼排队从火堆上跃过,火烧火燎象征把往日的晦气和厄运在火焰上一燎而去。

当柴火快燃尽时,主人用铁锨把柴火抛向空中扬起星火,大声喊“麦子花、豌豆花、玉米花”,以此来占卜当年哪种粮食丰收,称为“扬花”。

火星从空中飘飘洒洒而下,像焰火、礼花,又似满天繁星。看到落地后的点点星火,大人会说:“快踏老鼠,老鼠偷粮食来了。”小孩子们纷纷跑上去争相踩踏,无穷的乐趣尽在其中!


文章作者系宁夏灵武文物管理所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