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天子致伯,為諸侯霸主。這是春秋諸國國君們夢寐以求的理想,細數之下,便也只有齊桓公和晉文公真正做到過。而楚莊王,其志不在此,有其實而無其名。

范蠡的老師計然曾經說過,范蠡、文種,得其一足以興國,得其二者,足以致伯。青年范蠡也是這麼認為的。范蠡在楚國的申縣長大,其得計然的真傳,而計然師承老子,故范蠡算是道家中人,但老子耐得住寂寞,不代表年輕的范蠡也可以,他偏要證明,即使是與民休息的道家學說,亦可以助國家興盛,以至天下霸主。然而在貴族把持朝政的楚國,寒士要想出頭,實現其胸中抱負,何其難也!所以范蠡在家鄉行為舉止頗為高調,常常行不尋常事,意圖引起有識之士的注意。久而久之,人家就傳申縣有個瘋子,成天唸叨著一首詩,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臥薪嚐膽劇照

“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

這時的楚國,正值王子朝在楚國遇刺身死的七年後,老子亦不知所蹤,而王子朝南逃所攜帶的周王室的珍貴典籍卻再無人可以解讀,負責此事的文種正在苦惱之時,卻聽家僕說起申縣怪才一事,便尋到申縣,以求范蠡。

起初,范蠡或是不屑,或是自慚,屢屢避文種不見。然文種不嫌棄他是白身,形容邋遢,待他十分親切,執其手,相談甚歡。他見范蠡談吐不凡,一問方知,范蠡果然曾經北上新鄭、陶丘遊歷過。於是,文種勸范蠡不要裝狂,何不與自己一同整理王子朝遺留的典籍文書。這一整理,便是四年,楚王嘉賞其功,便給了文種一縣之令的職位,范蠡便是文種身邊的文書小吏。可是金鱗豈是池中物,范蠡、文種又豈是滿足於此等小職之人。他們先是短暫分別,文種奔赴郢都,謀求大夫之位;范蠡則投奔葉公沈諸梁,沒錯,就是那位好龍,卻被真龍嚇到的葉公。范蠡終於還是看透了葉公的本質,所謂好才,卻不重用人才,當如是也。文種也在郢都碰了一鼻子灰,被貴族所排斥。於是他們心知,只要在楚國,他們絕無出頭之日。二人不約而同將目光放在了位於神州大地東南角的撮爾小國——越國。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西施劇照

公元前496年,檇李之戰。吳王闔閭得知越王允常去世,遂趁機出兵攻打越國。然而,新越王,勇猛的勾踐派越國的死士阻擋住吳王大軍的腳步,排成三行,於吳軍陣前,唱著晦澀難懂的越歌,自刎身亡。血腥、可怖的場面,嚇住了吳軍,吳王和伍子胥驚愕地說不出一句話。吳軍士氣大減,埋伏於兩旁灌木中的越軍趁機襲擊吳軍,渾身青紫刺身、斷髮赤膊的越人凶神惡煞,吳軍喪膽,大潰。越國大夫靈姑浮以戈斬闔閭指。闔閭因傷重(感染)去世,吳軍撤軍。這是勾踐的高光時刻,此時意氣風發的他,怎麼也想不到接下來他將面臨數年暗無天日的拘禁。

“夫差,爾忘句踐殺汝父乎?”

“唯,不敢忘!”

檇李之戰後整整三年!夫差每日清晨,都讓親信專鯽在自己的寢宮外對他當頭棒喝,為的就是不忘吳王闔閭被殺之仇。夫差,必不忘越!

此時的中原,晉國趙鞅滅範,逐中行,即將結束晉國內戰,意圖再次率領晉國大霸天下。楚國也開始復興,連續滅頓、胡,又進攻蔡國,扶持越國,直逼吳國。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范蠡西施

三年來,夫差幾乎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復仇大業中,他清楚地知道,吳國欲復吳王闔閭時的盛況,必先除越!此時的吳國,文有伍子胥,武有孫武,鼎盛之勢已顯,但是夫差必須先報殺父之仇,因為這也是吳國的國仇,只有大仇得報,他才能得到吳人真心的認可,而唯有如此,他才能名正言順地做更多的事,實現更大的野心。

另一邊,勾踐聞夫差欲報父仇,正加緊讓孫武訓練軍隊,準備大舉攻越,氣盛的勾踐不聽大夫們的勸阻,決定先發制人,一舉吞吳。

夫差聞敵,發五萬吳兵回擊,兩軍戰於夫椒,五湖邊上一處溼滑的沼澤地。這是一場國運之戰,五萬吳人和三萬越人在此決一死戰,最終吳軍依靠孫武出神入化的戰術指揮,大敗越軍。當勾踐敗退會稽時,只剩下了五千人。

再此越國將亡之際,范蠡、文種求見越王。

當此時,夫差在營中暴跳如雷,原來楚國已破蔡國,其兵鋒所向,直指吳國腹心。此時正銳意進取的夫差豈會放棄滅越的機會,正當他欲率大軍強行上山,圍殺勾踐之時,營帳外傳越使求見。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范蠡

伯嚭本為楚國大夫之後,因先祖為楚王殺害,遂避難至吳。因遭遇相同,伍子胥同情之下,向吳王舉薦了他。此後,伯嚭因簡在王心,故平步青雲,直至吳國太宰。

文種、范蠡二人同為楚人,得知伯嚭貪財好功,且其對位列伍子胥之下已不滿多年,於是二人向勾踐獻計“滅吳七策”,這第一策便是“賄賂”。

果不其然,正當夫差不欲見越使文種之時,正當伍子胥勸夫差一舉滅越之時,伯嚭站出來勸道:“會稽山久攻不下,如今越人示弱,何妨見之,也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夫差的滅越之心由此開始出現縫隙。

會稽山上,越人或傷或殘,勾踐鳥喙一般的臉上也不由露出一絲懊悔之意,正當其羞憤欲死之時,蓬頭垢面卻仍不失瀟灑的范蠡勸道:“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如今大王聽從種大夫之言,派他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想來以種大夫之才幹,必能有好的結果。”然而,文種的意圖,被伍子胥揭穿了,說到底,此時的吳王夫差仍是那個以“繼闔閭之志,復闔閭之業”自勉的夫差,他自然分得清孰輕孰重。直到勾踐親赴吳營獻劍,劍名“純鈞”。

“以手揚劍,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

著名鑑劍師薛燭曾在見到此劍時,大拜之,並作出這般溢美之詞。楚王曾欲以三城換此劍而不得。

為了存越,勾踐不僅獻出了至寶,還放下了尊嚴,“罪臣勾踐再拜稽首,越國的軍隊不足以勞煩大王繼續討伐,勾踐願以金珠美玉、戶口子女當做禮物奉與大王,以謝吳國屈尊討伐罪國。還望大王能允許勾踐送親女與大王為隸臣妾,越國大夫、士人之女與吳國之大夫、士人為隸臣妾。越國的寶器純鈞、巨闕、毫曹、離鏤等劍全部進貢給吳國,勾踐率國民加入大王的軍隊,悉聽差遣。”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劇照

在伯嚭的鼓動下,在勾踐的奉承下,在寶劍的誘惑下,在敗越的自滿下,在對伍子胥說教的不滿下,吳王夫差在伍子胥不可思議的目光中,接受了勾踐的投降。

吳國接受越國的投降,意味著吳國戰略的改變,而之前的戰略正是伍子胥和孫武制定的,吳王擅自更改戰略,意味著對伍、孫二人的不信任,也意味著吳國滅亡的開始。自此事以後,伍、孫二人引退,伯嚭獨掌吳國朝政。

勾踐攜親眷北上姑蘇,開始了卑躬屈膝的奴役生活,臨走前,他提拔文種、范蠡為上大夫,託之以國事。文、範二人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不到半年,越人的民怨得平,開始同仇敵愾,其在文種的領導下,發展生產;在范蠡的操練下,強兵備戰。

破越以後的夫差在勾踐的奉承下志得意滿,漸漸腐化起來。他在國都大興土木修建樓臺池沼,大肆收刮財寶美女,惹得國人愈加不滿。孫武見此,對夫差徹底失望,於是離開了吳國。而伍子胥卻始終放不下,他放不下闔閭的託付,放不下吳國的霸業,放不下那個曾經的學生夫差,畢竟那些都是其一輩子為之奮鬥的理想啊。於是伍子胥怒闖吳宮,持劍大罵夫差,想要像從前那樣,罵醒這個貪圖享樂的學生。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吳越風流

然而看到殿前之人時,夫差臉上露出了極大的不快。從他繼位之初開始,伍子胥這個先王的託孤老臣就一直在他耳邊叨叨。他早已不是那個事事需要仰仗伍子胥的太子夫差了,現在的他,是敗越的吳王夫差!至於伍子胥,讓他去見先王吧!

公元前484年,夫差賜死伍子胥,沉其屍於錢塘江。

即使如此,夫差仍不墜其志,他大敗齊國十萬大軍,與趙鞅在黃池歃血為盟,共約霸主之位。為化解夫差最後一絲鬥志,范蠡決定使用美人計。

“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即使如夫差這般英雄人物,怕是也過不了她這關吧!”正想著,范蠡側過身看向身後,她依舊緊緊跟著他,或許是因為寒冷,或許是因為忐忑,一隻手還輕輕拽著他的衣角,對此,范蠡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笑。“西子,注意些禮數,吾等就快到了。”

“錚錚嗒嗒”。這是木屐與地板碰撞的聲響。殿中所有的人,范蠡、女御、寺人、贊者,統統都屏住了呼吸,他們的目光一眨不眨,看著美人起舞。只見殿中美人長袖纖腰,裙系小鈴,腳踏木屐,在殿內旋迴舞蹈,婀娜奔放,情隨舞起,那麼的韻味十足,那麼的輕盈嫵媚,那麼的神采飛揚。一時間,范蠡腦海中閃過一絲悔意,他這般理性之人,竟也升起一瞬放棄王侯霸業,攜此女同遊天下的想法。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臥薪嚐膽

美人旋步之間,一雙含情脈脈的美目直直地注視著端坐在客席上,因與之觸目,而顯露稍許慌亂的范蠡。她是那般地想和豐神俊朗的他在一起,在她最無助之時,是他帶她脫離險境,教她舞蹈,替她選衣。可惜,自己只是座上客的一枚棋子。舞袖遮目的片刻,她強行壓下心中的失落,美目閉合之間,悲傷也好,留戀也罷,皆成往事。舞袖緩緩移開,美人抬首之間,集盡世間媚意。

此時此刻,夫差忘了呼吸,忘了時間,忘了霸業,心中僅剩那道倩影,腦海中回溯無數遍的,是那雙滿是情意的眼眸。

“汝何名?”

那女子眨著如水晶般閃亮的眸子:“賤妾西施……”

越王勾踐十八年(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五日這天,被圍困兩年之久的吳城外郭終於陷落,僅剩下不到千餘人退守西南角的姑胥山。

當年夫差攻破會稽,大肆擄掠越人財物,如今越國人也打算報復回去,徹底毀滅這座吳國都城!然而一點即燃的屠城舉動,卻被范蠡叫停了。雖然勾踐不再執意屠城,但越人的肆意姦淫卻不能阻止。范蠡對此失望透頂,不忍心再看,同時也因掛念西施的安危,催促車駕徑直馳入吳王宮。

西施在吳亡後究竟如何,歷史並無記載,夫子的《春秋》終究只是帝王將相的春秋,誰也不會在意一個“禍水”的命運。

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為攜天下第一美女風流餘生,三次功成身退

西施劇照

勾踐滅吳後,范蠡知其“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性格,早早地佈置了退路,臨走前,他試圖勸說執迷不悟的友人文種,然而文種不願相信勾踐是那般薄情寡義之君,亦不願放棄成就霸業的理想,畢竟,滅吳七策,他只用了四策。

范蠡急流勇退後,化名“鴟夷子皮”,成為了齊國的富商巨賈,一度還當了齊國的卿相。晚年的他,散盡家財,救濟貧苦,化名“陶朱”,在天下之中的宋國陶丘經商,不久,又一次坐擁無盡家財,天下人尊稱其為“陶朱公”、“財神爺”。

在越國的十五年,范蠡失去了自己所愛的人,失去了鬆弛自在的心,甚至於,為了達到目的,開始不擇手段。驀然回首,他想起了老師計然教給他的一句話“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有大費,多藏則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也是他泛舟五湖之上的原因吧,終究,他參透了這世間。

歷史上像范蠡的人有很多,一生波瀾壯闊但是次次化險為夷,人生幾十年,精彩才是最重要的,瞭解更多范蠡這類智者的人生,智者般自在的心態,點擊下方鏈接,購買賽威的珍藏版《智囊全集》!

此時優惠,先到先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