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網絡教育:是借力者還是接力者?

作為一個典型的85後青年,我是在課桌板凳的嘎吱聲中學習的,腦袋裡還能想起粉筆落在黑板上的清脆敲擊聲,還有老師滿黑板的板書和小亮嗓裡透著的焦急卻又質樸。命途迴轉,如今我也已經在為師途中遠行10載,在2020,疫情時下,教育突然被推上了風口,連大門口曬太陽的老太都知道我當上了主播。

教育一直是牽動老百姓最近的一根弦,它是千家萬戶的未來希望,甚至救命稻草,互聯網發展迅速的形勢下興起了許多新興行業,也不乏那些借力帶起行業帝國的眼光犀利人物,水滴籌,餓了麼,騰訊,華為等線上技術,商業,醫療,服務行業異軍突起,而互聯網也不斷試圖在傳統教育的地盤上挖一小勺沃土來當實驗田,新的行業名詞“網絡教育”“在線教育”應運而生。

網絡教育:是借力者還是接力者?

網絡教育

我2008年大學畢業進入學校教學,教室授課仍是“一師一課堂,一支粉筆一把嗓,手寫的教案排整齊,開會還是靠喇叭。” 2012年學校開始引進多媒體,大光板,教師人手一電腦,教室裡的黑板也安裝了多層播放臺,課堂的生活開始多彩生動起來,三維動態,立體幾何,都能讓學生感受知識更直觀,語言的視頻動畫更有趣,師生適當利用網絡教學手段確實提高了課堂教容量,拓展了學生認知眼界。直到2016年學校開始引進“翻轉課堂”新型課堂教學,學生人手一ipad,學校的傳統教育大部分工作內容都進入無紙化辦公,App批改試卷,電子教案,電子計劃,視頻會議等,才開始給網絡教育更大的發揮空間,這個過程見證了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的遇見,合作,交鋒,衝突直到部分兼容。

課堂內教學的互聯化是緩慢紮實和進步的,與此同時,部分課外的輔導機構也從實體發展為線上線下雙重授課模式,以猿輔導,學而思為代表的在線課外輔導品牌異軍突起,很好的滿足了課下學生“足不出戶”聽課的需求,這種空間上的空缺彌補給網絡教育帶來了新的商機, 網絡教育在課外課內學習中一直是傳統教育的輔佐者,借力者,是錦上添花。

網絡教育:是借力者還是接力者?

網絡教育


而今天,2020年,疫情當下,傳統教育暫不能發力之時,網絡教育是不是雪中送炭呢?

一方面作為一個平凡的學校教育者,我一直暢想著在家辦公,逃離早6晚10的學校教學作息帶來的疲憊,遠離繁重的作業批改任務,無須忍受風雨定時打卡而擔心被領導批評,少了與學生產生摩擦再解決問題的煩躁。何樂不為?喜從心來。可新鮮感還未過去多久,教育問題接踵而來,“雲課堂”變成了“暈課堂” 霧裡看花,QQ群作業問題爆滿,學生掉線接不上教學內容,師生互動環節缺失,電子課本劃寫圈點無從下手,可謂是拳頭打在棉花上。瞬間教學職業感讓我感覺失去了教育的執行力,教育就是面對面的授業解惑,不是網絡主播的單人場;除了知識,教育還是師生的感情交流,沒有了傳統教育的支撐,身心成長教育也變成了空白,其中自律的缺失在網絡教育中體現的最明顯。

另一方面,當下國情給了網絡教育難得的機會來檢驗其實用性,因為時間短,任務重,也使得網絡教育並沒形成系統而行之有效的課堂的教學體系,網絡教育是借力者還是接力者取決於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共同認知,取決於客觀形勢給的實際空間,更取決於網絡教育發展的成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