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秦末楚漢相爭期間六國復辟貴族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亙古懷念說史


一群牆頭草。

楚漢相爭之初,項羽分封不公,漢軍暗度陳倉還定三秦,六國紛紛響應反叛項羽,結果彭城之戰被項羽打敗,又復而歸楚。劉邦不滿這些諸侯王,最後韓信虜魏,滅趙,降燕,滅齊一一消滅。


談史論今10086


在關於六國舊貴族的反秦鬥爭問題上,歷史學家的觀點一直都沒有統一。許多人都在解決,六國貴族的復國鬥爭到底算不算的做秦末農民大起義的一個部分?實際上,許多問題的討論都在圍繞一個問題展開,那就是六國貴族反秦鬥爭的根本性質,由此分成了大概兩個派系。

有些學者認為,一部分的六國貴族大肆鼓吹要恢復到戰國時期那種分裂割據的狀態,這雖然是觀點的落後,但是他們反秦鬥爭的決心是堅定的,他們屬於農民大起義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按照這種觀點來看的話,六國貴族與秦政權僅僅是政治觀點上的不同而引發的政權的分歧,在1985年第四期的《求是學刊》中,有學者十分贊成此種看法,而且評論這種看法是比較符合歷史實際的。

另一些學者認為,這也是我認為正確的一種,六國的舊貴族鼓吹要誅滅暴秦,宣揚要回到戰國時期那種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其實在本質上就是為了恢復他們原本的政權,也就是“復國”。為了復國,他們開始宣揚自己的口號,網羅舊貴族,以誅暴秦,順天意的名義而發動叛亂,徵集勢力,準備復國。如此時的張耳和陳餘,集結力量,準備恢復趙國的政權。

而在張耳之後,各地紛紛效仿,混跡於農民大起義中的六國舊貴族開始了自己的復國之路,如奉武臣之命“略燕”的原秦卒吏韓廣,佔領燕地後,在此地自立為燕王。原“齊王田氏族”田澹,乘陳勝屬下週市軍攻打狄城,殺秦縣令,佔據狄城,自立為齊王。魏國人周市,舉陳勝名徵“魏地”,攻佔後與舊貴族勾結,自立為魏王。各地的舊貴族為了恢復自己的統治而不斷積蓄力量,終於在此刻全部爆發。

這些舊貴族起初都是因為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而不斷髮展,一開始還是為了反秦事業而不斷鬥爭,但是後來隨著他們的權力的增大,以及他們復國的願望,催生了他們恢復政權的行為。從此,六國的舊貴族的主要目的便不是反對秦國的統治了,他們的根本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當然這些行為也與之前秦朝對於六國貴族的處理辦法有關,秦國嚴峻的處理,大大的削弱的貴族的力量,但也為自己的不安定埋下了禍根,終於再後來,六國貴族作亂,使中國回到了紛爭的局面。

六國舊貴族的這種行為,對反秦鬥爭的農民大起義有極為不利的影響,共有以下幾點:

首先,舊貴族的分裂復辟,大大的分散了反秦軍隊的力量,減緩了反秦軍隊攻擊的速度,給了秦政權以喘息的機會,讓他們可以集結軍隊,調兵遣將,加固城防,從而加大了攻秦的難度,影響的反秦鬥爭的成敗。

其次,反秦鬥爭中出現了主要目的變化,大部分的士兵反秦的願望有所消減,降低了軍隊的士氣,渙散了反秦的鬥志,削弱了起義的力量。

最後,由於全國又回到了那種諸侯割據的時代,對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破壞了正常的農業生產,使經濟水平不斷倒退,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青山故壘


六國後人。

秦,被項羽殺了人,劉邦佔了地。

楚,項羽尊楚王為義帝,然後殺了。

齊國,第一個跳起來和項羽打。資助趙國,劉邦東出前項羽最大敵人。幾次惡戰,最後與劉邦聯盟,被韓信偷襲。田橫逃亡入海,劉邦招歸,田橫以同為諸侯,今為臣虜羞憤自刎,麾下五百人隨同自刎。

趙國,借張陳之爭被扶持,陳餘扶立,驅逐張耳,資助彭越,最後韓信滅之。

魏,反覆於楚漢,韓信滅之,值得一提的是文帝之母薄夫人就是魏王豹的妻妾。

韓王成被項羽扣留殺害,司徒張良一怒投漢,劉邦立韓王信,韓信被匈奴攻擊,投敵。劉邦追殺,投入匈奴。

燕,全程醬油,項羽封之遼東被新燕王滅了。





七哥探世界


六國復辟勢力:秦朝滅亡的主要力量,又消失於楚漢爭霸中

秦國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但是在消滅六國以後,秦皇嬴政並沒有對六國遺老趕盡殺絕,反而較為妥善的處置了六國遺老,其中的部分六國殘餘勢力也保存了下來。因為此時的秦始皇把大把的精力放在了修築工程之上,而不是放在了剷除六國殘存貴族的勢力,這樣就給了六國那些殘存勢力反秦的機會和希望。

公元前209年,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給六國的復辟勢力帶來了難得的機會。簡單的分析下,這兩股反秦勢力分別代表了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所以從根本上是相對的,六國復辟勢力擔心陳勝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獲得權利,不為所用,甚至以後會成為敵人,所以自始至終,農民起義軍在六國復辟勢力的眼裡只是壯大自己,保護自己的工具,如果農民起義軍遭受重創,不見得會去搭救。

不久,陳勝農民起義軍遭到秦將章邯剿滅之後,在六國復辟勢力中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共鳴,反而紛紛轉變旗幟,公開打著恢復六國王室的旗號,以此為節點,戰爭的性質也從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戰爭轉換為兩大集團之間的戰爭。

公元前207年,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亡。此時的歷史走向又發生了變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楚漢爭霸,此時的劉邦身邊主要聚集著一大批農民將領,而項羽身邊全是以前的六國貴族,同時還有部分秦朝降將,換句話說就是以前的貴族。所以此時的戰爭又迴歸演變成為兩大階級:農民和地主的戰爭。貴族想得到分封,農民想得到土地,但兩者只能生存其一。

公元前202年,項羽逃離城父,逃至垓下,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項羽率800餘騎兵逃至烏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楚國勢力自此漸漸平定。

再回看這場戰爭,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六國復辟勢力的代表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

在這場角逐中, 劉邦知人善任, 因勢利導, 戰勝了項羽, 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 建立了漢朝。而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 不善於用人, 最終滅亡, 自此, \r

六國復辟勢力才完全退出歷史的舞臺。





歪嘴說歷史


原本這秦末起義就是原六國貴族打翻身仗,其目的也不是爭奪天下,而是復國。

即使是最開始陳勝吳廣的張楚政權,那也是打的楚國的名號。(當然了,他們比較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是借了個名而已,陳勝自號為王,屬於新政權。而且當時各方起義軍也大都是張楚麾下,比如張耳、陳餘等等。張楚覆滅之後,沒有了帶頭人,六國後人才正是走向前臺)

而劉邦原本就是楚人,他的起義軍其實也算是楚國的一支,他和項羽共尊小懷王熊心為主。

當然,楚國也只是眾多諸侯裡的一支,當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原六國大地紛紛響應。那些蟄伏的六國貴族們或是自己號召舊部,或是在能人推舉之下,扯起原來的老招牌。

比如原魏國寧陵君魏咎被陳勝舊將周市迎回魏地,是為魏王。魏王咎在梁地被章邯率軍包圍後,縱火自盡。其弟魏豹從項梁處搬來救兵,又奪回了失去的城池,魏豹自立為王。

魏豹在楚漢之爭時首鼠兩端,最後被韓信所擒,在滎陽斃命。

原齊國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自立為齊王;田儋這個人還是很有謀略的,可惜在救援魏王咎時被章邯所殺,其子田市被田榮立為齊王。

後來項羽因怨恨田榮的所作為,在戲水封王時將齊國一分為三,田市被封為膠東王。

田榮索性起兵反項,滅掉了項羽在齊國所封的三個王,其中也包括自己膽小怕事的侄子田市,自立為王。項羽聞訊是勃然大怒,便率兵攻打齊國,田榮被殺。

田榮死後,其子田廣自立為王,後被韓信所殺。田榮的弟弟田橫逃到一個小島上,自立為王。漢初時,田橫自殺身亡。

陳縣人武臣自立為趙王,這哥們兒是膽子最大的,身為陳勝部下,又無王族血統,卻敢自立。

但是沒辦法,趙國當年是秦國死對頭,滅國后王族子弟也都死的差不多了。而且武臣手下有著張耳、陳餘等一眾人支持,勢力頗大。而且沒多久武臣就掛了,張耳他們立了趙王后裔趙歇為王,也就是趙王歇。張耳、陳餘掌控著趙國的軍政大權,趙王歇基本就是一個傀儡,最後被韓信所殺。

張良則是擁立了原來韓國公子,橫陽君韓成。後來項羽因不滿韓王成讓張良去幫助劉邦,故意奪去他的王位,將他軟禁在彭城。沒多久,韓成便被迫害致死。

燕國則是武臣部將韓廣,在解放燕地之後,被擁立。後來項羽認為韓廣的手下臧荼功勞很大,改封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韓廣不服,結果被臧荼所殺,遼東之地也歸了燕國。

至於楚國咱們就不用多說了,項梁叔侄擁立的熊心嘛。陳勝被殺後,項梁在薛地立夢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懷王,沒多久項梁在與章邯的作戰中不幸身亡。熊心在呂臣、項羽、劉邦三位的幫助下,遂漸穩定住了楚地的局勢。可惜項羽在推翻秦朝以後私慾燻心,在尊奉熊心為義帝后,又將熊心從彭城遷往長沙郴縣,並派人將他在半道上沉江暗殺。

項羽因為弒君,使自己陷入不忠不義的境地,為天下諸侯所不恥。

其實六國主要是三大派系,第一是張楚系,魏國、趙國、燕國都是張楚將領所建立。第二是楚國系,楚國和韓國都是項梁打出來的。第三則是齊國系,老田家一向很獨立。

而三大勢力,原本肯定是張楚系最強,周市、武臣等人開闢了大片疆土。但是在後來章邯的掃蕩下,他們崩得最快。周市、武臣相繼完蛋。魏國、趙國也先後易主。最後還是楚國底子硬,四處出兵救援。

當初鉅鹿之戰,那就是趙國在捱打,楚國出兵救援。而當時上將軍宋義太慫,不敢上。而項羽比較猛,殺了宋義,拿了兵權,破釜沉舟,一舉覆滅秦軍主力。

所以到了戰爭後期,楚國已經成為了起義軍的主導者。如果說要稱帝,那肯定是楚國來。

沒辦法,這個還是要看實力的,當時楚懷王麾下,項羽最強,擁兵四十萬;劉邦也不差,滅了秦國。其他五國也就看看樣子而已。

當然了,話說回來,那個時候不存在稱帝這麼一回事兒。不管是楚懷王還是項羽,他們都沒法稱帝。因為這本來就是一次六國復國行動,大家僅僅就是一個結盟而已,楚國是盟主。推翻秦朝以後,那麼自然是要分家的。

這便是為何項羽當時那麼牛,但還是沒有稱帝的原因。他不是不想稱帝啊,不然當年看到秦始皇,他也不會說什麼取而代之的的話。他更不會殺掉楚懷王。但是沒法稱帝啊,如果他項羽稱帝,意味這天下從秦國變成楚國,秦始皇換成了項羽而已,區別不是太大。

所以六國貴族無論是從實力還是名義上,都不具備稱帝的條件。

那麼劉邦這個小混混兒為何可以稱帝呢?

那就得感謝項羽了。

項羽當年分封十八諸侯,其實就是在為稱帝做準備,他將原六國貴族打散,各種矛盾安排。比如原齊國,被一分為三,原齊王被封成了膠東王,齊將被封為齊王。這也為後來齊地的叛亂埋下了伏筆。此外趙王趙歇為代王,張耳以跟從入關之功被封為常山王,同樣也是大亂鬥。



御前帶刀侍衛


六國貴族前期扮演著假裝大哥的角色,秦滅以後,就直接扮演者小弟的角色。

滅秦起義,需要六國貴族號召

六國雖亡,但是秦朝還沒有收復人心,秦朝的法比之前六國貴族的法要嚴格,這就形成反差,其實秦國的法也不是暴法,這是有了對比,顯得嚴暴了。六國貴族仍然是有號召力的,在秦失人心後,六國貴族自然看到了機會,開始反秦。為什麼說他們假裝大哥呢?六國貴族不敢先反,是陳勝吳廣這倆小人物先反的,之後形成反秦浪潮,六國貴族才敢反秦。貴族們想富國,又沒有那個膽量,只能等待時機。在反秦的過程中,立大功的是項羽,其他貴族軍隊被章邯打怕了,要是沒有項羽打敗章邯,還不知道何時能滅秦。劉邦接受秦朝投降,但是劉邦也不是貴族,也是小人物。六國貴族只是仗著身份來號召群眾,裝模作樣,但是他們確實是有用的,因為他們反秦名正言順,而且解決了誰當老大的問題,直接由貴族領導,不會再內訌。

楚漢之爭,只能當小弟

項羽實力最強,分封諸侯,大家都得聽,貴族們徹底淪為小弟。楚漢戰爭中,能爭奪天下的只有楚漢,其他諸侯的實力根本不行。連三國之爭都沒整出來,完全楚漢兩方爭。韓信打垮了諸侯國,把諸侯給拿下了,相當於又一次滅國了。齊國反對項羽,被項羽一次次揍,貴族們完全就是小弟,聽從楚漢兩邊大哥,誰給的利益多,誰厲害就跟誰混。

總結

六國貴族滅秦有功,不可否認,同時因為他們的不厲害,正好促成了漢朝大一統。這麼說好像很貶低他們,但是也真的是這樣,要是他們要有能力了,不知道要打多久,那就不是單純的楚漢之爭了。六國貴族扮演者過渡時期的中轉角色,完成改朝換代的中轉站,也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