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市八医院:去年12月便意识到“硬仗”要来了

2月27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逆行者”故事汇的首场宣讲活动,讲述一线战“疫”时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生刘琪莎透露,早在去年12月底,医院就通过监控全球重大传染病信息,对武汉疫情重视起来。“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我们敏感地意识到,硬仗就要来了。”

提前“过关”确保医务“零感染”

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阵地。“90%患者都在这儿。”市八医院医生刘琪莎介绍,截至2月23日,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97例,出院病例170例,其中重症40例,危重症15例,14例已好转,危重症好转率达到93%。战“疫”逾月,他们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这份成果,与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是分不开的。

市八医院:去年12月便意识到“硬仗”要来了

市八医院医生刘琪莎在台上讲自己逆行者的故事。

“早在去年12月底,医院就通过监控全球重大传染病信息,对武汉疫情重视起来。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我们敏感地意识到,硬仗就要来了。”刘琪莎透露,储备物资、准备病房、决定应对方案、进行人员培训……所有的工作早早展开。譬如从1月6日起,市八医院就陆续下单,两周内购进价值5700多万元防疫物资,作好“开战”的准备。

市八医院嘉禾院区在2004年立项之初,就是为了承担重大传染病收治工作而准备。1号住院楼,整一栋都是负压病房,其中1楼是负压重症监护室。正是依靠扎实的资源储备,让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安全的地方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大战当前,该院专家们很快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查阅、学习大量资料,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再每日关注疫情动态,然后与医院的医务、护理部门一起制订出隔离、防护流程,并且在ICU病房和隔离病房做演练,医护团队全员参与,要求人人过关,力求做到一旦接触就必须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正是这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接触危重症病人时能够心中有数,没有一个人慌张,也没有一个人受到感染。”刘琪莎表示。

很快,这场被证实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席卷全国。1月20日凌晨,省卫健委公布了广东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信息。刘琪莎说,市八医院当天即向全院职工发出通知——取消外出休假,留在广州,原地待命!

“疫”线上的插管“敢死队”

1月21日,广州首次报告2例确诊病例,并全部转入市八医院嘉禾院区诊治;从1月26日开始,广州每天确诊病例开始出现两位数增长,仅1月26日一天就新增了25例,危重症病人也越来越多。

那么,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什么?“重症监护室主任邓西龙说,无他,唯心细也。”刘琪莎表示,他们对患者病情变化完全靠“盯”。这个处理甚至频繁到每十分钟、每半个小时就要调整治疗方案。一旦觉得病人靠无创通气支撑不下去而有生命危险,就须立即插管。

市八医院:去年12月便意识到“硬仗”要来了

市八医院医生刘琪莎(右)参加义诊活动。

刘琪莎讲述,气管插管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操作,医生的面部、皮肤离患者口、鼻非常近,甚至只有五六公分,也许当打开患者口腔那一刻,即有气溶胶溢出,“医生在这项工作中的暴露风险最高、离死亡距离最短,我们称他们‘敢死队’。”

因此,ICU医生做气管插管或其它有创操作时,都会采取3级防护措施——内层是自己的衣服,外加第一层洗手衣,第二层防护服,第三层防水手术隔离衣,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面屏、防水鞋套及3层手套,全身“武装”,最后戴上正压头套上阵。

“医生要把插管操作限定在30秒以内。”刘琪莎介绍,全身武装而行动受限的医生,必须在病人自主呼吸被抑制,靠血液中氧气储备维持体内供氧的短时间内完成插管,“那要多么的精准、紧张!”截至2月24日,市八医院累计为15例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无一例差错。

刘琪莎寄语,“在这个特殊的春天,无数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与病魔搏斗,只为让疫情早点过去,大家早点摘掉口罩,自由呼吸。”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道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俊杰 通讯员 苏健、周梓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