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样抱小鸡,注意什么?

格格151121138


我们当地土鸡喂养时间长的,老母鸡都会有自己“抱窝”(孵化小鸡)的习性。一般来说,老母鸡抱窝,都是在第二年春季下蛋结束后,就会有抱窝行为。此时,老母鸡若是在下蛋的窝里蹲着一两天不再起来,说明抱窝开始了。

老母鸡抱窝,一般会在农历二月底开始。母鸡抱窝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选择种蛋。种蛋可以购买,也可以是自家选留的种鸡蛋。自家选留种鸡蛋,一般是十五只母鸡,配一只种公鸡。选择种蛋需要注重两点,一点是种蛋要偏大且均匀,过大的鸡蛋不能用,可能是双黄蛋,孵出来的会是连体小鸡,难以成活。过小的鸡蛋也不行,小鸡蛋孵化出来的鸡体型也会偏小。另一点是需要选择授精蛋,选择授精蛋的方法,是一只手托着鸡蛋的小头,鸡蛋的大头朝上,另一只手掌微微弯曲,罩在鸡蛋大头,放在灯光下,鸡蛋大头有阴影,说明是授精蛋,就能用于抱小鸡,如果没有,说明不是受精蛋,就不能用于“抱小鸡”。

然后是人工垒鸡窝。鸡窝可以采用农村的稻箩或者纸箱做窝的外围。然后用软稻草或者麦草铺放在稻箩或纸箱内,窝四周的稻草差不多与纸箱平齐,中间是凹下去的窝,窝的直径在三十公分左右,窝的深度在二十公分左右。鸡窝要轻轻压实,内壁要基本平整。然后把种鸡蛋轻轻放入窝中,种鸡蛋最多放三十三枚,最少为二十八枚。种鸡蛋可以少放,不可以多放,多放了热量不均匀,会出现死胎或“坏蛋”的现象。

放好种蛋,就可以把抱窝的母鸡放到窝内,老母鸡会兢兢业业的履行抱窝职责。这时,母鸡会不再下窝,所以,我们需要把稻子玉米或大麦这样的饲料放在碗里,保持半碗饲料即可,放在窝边,同时旁边还要放小半碗水,方便母鸡吃食和饮水。为了使种蛋受热均匀,每过三天,我们需要人工“翻蛋”,所谓的翻蛋,就是把上边的鸡蛋翻到下面,下面的鸡蛋翻上来,使种蛋均匀受热。老母鸡每隔两三天会下窝排便,这时需要用小棉被之类,覆盖在鸡蛋上,防止散热。同时需要防止母鸡外出排便时间过长,一般达到五分钟,就需要把母鸡捉回来放到鸡窝内。

如此,在第二十一天,小鸡就会被陆续孵化出来。

我是老牛爱遛弯,是一位庄稼老把式,资深农民工。愿用我昨日的干货经历,换取你明天的成功喜悦。敬请关注!


老牛爱遛弯


我们农村自己家里养的🐔,要是鸡抱窝可以不在捡鸡蛋窝里的蛋了,让它抱懒窝子,但是要知道鸡蛋的天数不能差太久了,这样出小鸡的时候出不齐,我都是看着老窝鸡扒好几天不起了,就给它捡十来个鸡蛋把它放到,一个鸡笼子里,一天喂一次,让它出来吃食,吃完拉完粪便在把它放回鸡笼子里,喂它的时候鸡蛋要用棉花盖上鸡蛋不能让鸡蛋凉了,这样二十一天就能出壳了,有的说二十一天不出壳就是坏蛋,也不一定要是鸡蛋不是同一天下的那,要找同一天下的蛋才能出的一样齐




农村小妞988


你好!我家养鸡三年多。都是自己孵化的。主要以人工孵化以及母鸡孵化。欢迎孵化界小伙伴关注交流~


孵小鸡,我们分为母鸡孵化以及人工孵化

母鸡孵化直接交给母鸡就好了。母鸡孵化也需要照看。主要是看不及出来觅食情况,停留时间。另外注意母鸡是否把蛋踩坏了。还要观察母鸡是否翻蛋。另外,在20天的时候可以对一些没有出壳的鸡蛋进行温水浸泡五分钟左右。

人工孵化的话,可以分为水床孵化以及智能自动孵化器孵化。智能自动孵化器孵化。只需要注意观察温度,湿度,每天按时加水,查看温度。一般的情况下温度设置在37.8℃,是出壳率最高的。另外还需要结合室内环境温度。一般低于25℃是有利于孵化的,高于25℃是不利于孵化的。智能自动孵化器。在19天时候,需要将鸡蛋从孵化栏中取到落蛋盘。

水床孵化,成本低,制作简单,就是比较费人工。需要每天人工翻蛋。


制作水床。可以查看我的今日头条相关视频。

<strong>

水床孵化一定要注意温度管控。一般水袋上面可以铺一层比较薄的薄膜,上面直接放鸡蛋。需要专门温度计测量水袋以及蛋面温度。温控器的温度数值间隔不要设置太小,可能会引起失灵。一般温控器温度设置在37.8℃或38℃即可。温控器的探头请放在水袋上面。一般的前四天不需要翻蛋。四天到17天以及19天。每天建议翻蛋四次。尽量选择在白天,晚上可以不用翻。

水床孵化一定注意预防突然停电,应该提前准备好电瓶。

另外在孵化过程中,14天以后建议每天降温0.2℃。主要是因为小鸡已经发育基本成型,自身有热量。在第19天20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小的喷雾对鸡蛋进行温水喷洒。或者是20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温水把鸡蛋浸泡五分钟。这样有利于小鸡捉壳。

水床孵化在15天以后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因为小鸡已经转为肺部呼吸,对氧气的需求量比较大。水床孵化,我们可以采取将表面覆盖物减去一部分。另外一定要注意温度。

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建议对鸡蛋进行现消毒再晾蛋再孵化。

孵化三要素:温度,氧气,湿度。

<strong>


小志哥哥


作为一个80后的农民,我想实话实说我所知晓的抱小鸡方法。用孵化器或是孵化场抱小鸡的方法俺真不知道,就说一下小时候自己抱小鸡的方法有四点如下:

第一点,家中要有一只抱窝的母鸡,区分母鸡是否抱窝很简单,不抱窝的母鸡下完鸡蛋就走,不守窝。而抱窝的母鸡不下蛋,但一直占窝。

第二点,选受精的鸡蛋,父辈们都是打个电简照一下。或直接选要家中饲养有公鸡的母鸡蛋。

第三点,要做一个舒适的锅,农村一般用烂箩筐,垫点麦秆或豆杆舒适又保温的东西。

第四点,要选择一个离视线近而又安全的地方,农村黄鼠狼比较多,家狗也吃生鸡蛋。

作为个农村人,这就是所亲身经历且知晓的土方法,什么孵化器或孵化场抱小鸡只是听说过或书本电视上看过,真心不会。





陈州斌哥


怎样抱小鸡,注意什么?

春天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农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孵化季节。

农村用抱窝母鸡孵化鸡、鸭、鹅苗的历史比较长久,积累了很多的孵化技术和孵化方法,种蛋的选择,无精蛋的识别,寡鸡蛋的剔除有一套很好的经验。因为用抱窝母鸡孵化一次孵化不了多少,因此就要想办法提高种蛋的质量,争取高的孵化率。


怎样抱小鸡,注意什么?

1、种蛋的挑选,有经验的农民挑选种蛋非常认真,要考虑种公鸡威武雄壮,打架厉害,母鸡下蛋多,蛋大,这样挑选孵化率高,鸡长大后下蛋多。

要挑选没有破损的种蛋,新鲜的种蛋,就是保存期在一个星期左右的,过长、过圆及畸形蛋都不要用来孵化。

挑选的种蛋在入孵前进行检查,用手电筒或者电灯对着鸡蛋看,这次主要是看气室的大小,农民叫看有头没有头。气室不能太大,太大就说明这个鸡蛋下的时间长了,一般不要作种蛋进行孵化。


2、抱窝母鸡的挑选,选择挑选抱性强,羽毛丰满,健康没有患病、体型大的抱窝母鸡。体型的孵化种蛋多。


3、孵化箱或者窝的准备,孵化箱或者窝内垫柔软的草、碎布等,不要太大。


4、先将抱窝母鸡放进窝中熟悉,母鸡熟悉后再放入种蛋,一般是在晚上放入种蛋。


5、每隔1—2天就抱窝母鸡放出来吃食排便和活动,母鸡出来后在种蛋上覆盖毛巾保暖。

6、照蛋,在整个孵化期一般是照蛋两次、蹬水一次,剔除寡鸡蛋。

照蛋的目的一是及时剔除没有受精的蛋、死胚蛋和破蛋,二是去全面检查胚胎的发育情况,第一次在入孵化后5—6天进行剔除没有受精的蛋、死胚蛋和破蛋。一般是在晚上,用手电筒对着鸡蛋看。第二次是在孵化18—19天进行。

没有受精的蛋,蛋内透明,有时蛋的中央呈现出黑影,那是蛋黄。

死胚蛋,气室界限模糊,颜色比较淡在一照时可以看见血环或者血线,有的时候可以看到死亡的胚胎,但是没有血管扩散。在二照时气室周围看不到暗红色的血管,颜色比较淡,蛋的小头发亮。

活胚蛋,气室界限清楚,鲜红的血管网,从胚胎中心向四周扩散。孵化5天的种蛋胚胎头部黑的眼点已经明显可以看到。

凡是没有受精的蛋、死胚蛋和破蛋都要剔除。

孵化到18—19天,一般都采用蹬水的方法检查胚蛋是否成活,用一个盆装上大半盆温水,注意温度必须保持在38—40℃,不能低于37℃和高于41℃,水温如果超过42℃,2—3小时胚胎就会死亡。将孵化18—19天的胚蛋逐个放入水中,注意观察胚蛋是否动,如果是活胚蛋它就会动会蹬水,如果放在水中一动不动的那就是死亡胚蛋,结合照蛋进行剔除。


7、助产,在孵化21天,如果有的雏鸡体弱不能啄破蛋壳,就要帮助它敲破蛋壳,让雏鸡自己挣扎出壳。

养鸡的朋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难题就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更多更实用的养殖技术、饲料制作、种植技术,请关注老周说三农,咱们共同探讨。


老周说三农


谢谢你提出的问题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很愿意回答你,因为,我以前就抱过小鸡。

首先,家里必须得有一个趴窝的健康的母鸡,在上有种公鸡的养鸡户换抱窝用的专用鸡蛋,要最近几天下的蛋,要外观完整无瑕疵,在把要抱窝的鸡蛋,统一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一下,然后每个搽干,以备用。这时,就用一个大圆盆,底上铺好隔凉的东西,给母鸡妈妈围起来一个窝,再把二十几个蛋放入到大圆盆的鸡抱窝处,并把趴老实的鸡妈放到抱窝的蛋的上面,等三,四天喂一次鸡妈妈,使鸡妈拉尿,这时鸡妈下窝后,要把抱窝的鸡蛋用暖东西盖上,还要不时检查鸡妈妈是否起尖,若起尖了,就马上剪掉,以免伤了抱窝的鸡蛋,喂食时也不要忘了给水,这样,精心的适弄,等到了21天的时候小鸡就抱出来了。

上面就是我对你提出问题,怎样抱小鸡,注意什么的回答,我希望我的回答都能帮助到你。




马小平252


抱小鸡大致分为两种方法,其一是母鸡孵化,其二是人工辅助孵化:

我们在这里就讨论人工辅助孵化小鸡的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优良的种蛋。

第二步,把选好的种蛋放入保温室的架子上,开始七天温度控制在二十六度到三十二度之间,其间每隔四小时翻动一下种蛋,到了第七天必须选出未受精蛋和有破损的蛋,以免影响别的种蛋。

第三步,第八天开始温度要控制在二十六到三十度之间,直至第十六天,每次间隔四小时翻动一次种蛋。

第四步,第十七天开始,把种蛋移入孵床,把种蛋铺平在孵床上,间隔两小时翻动一次种蛋,温度控制在二十到二十六度之间,直到第二十天,健康的小鸡就自动出壳,孵化成功!


海之声湛江赤坎中心


抱小鸡大致分为两种方法,其一是母鸡孵化,其二是人工辅助孵化:

我们在这里就讨论人工辅助孵化小鸡的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优良的种蛋。

第二步,把选好的种蛋放入保温室的架子上,开始七天温度控制在二十六度到三十二度之间,其间每隔四小时翻动一下种蛋,到了第七天必须选出未受精蛋和有破损的蛋,以免影响别的种蛋。

第三步,第八天开始温度要控制在二十六到三十度之间,直至第十六天,每次间隔四小时翻动一次种蛋。

第四步,第十七天开始,把种蛋移入孵床,把种蛋铺平在孵床上,间隔两小时翻动一次种蛋,温度控制在二十到二十六度之间,直到第二十天,健康的小鸡就自动出壳,孵化成功!


无独有两


你好 现将春季雏鸡饲养要点介绍如下:

一、严格消毒

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具先用热碱水或0.2%高锰酸钾水浸泡清洗消毒,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晾干备用。育雏室在进雏前要彻底清洁,封闭育雏室门窗铺好垫料,放入育雏用具,用强效熏蒸消毒王进行熏蒸消毒,24至36小时后打开门窗换入新鲜空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

二、精选健雏

健雏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大有神,脐部愈合良好。弱雏一般绒毛污浊,脐部有血或卵黄吸收不全,精神萎靡,闭眼打盹,站立不稳。购买雏鸡时一定要精挑细选健雏。

三、保温调湿

雏鸡绒毛稀少,保温差,抗寒力抵,湿度过高过低均影响生长发育。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初生雏32至35℃,1周龄时30至32℃,2周龄时28至30℃,3周龄时25至28℃,4周龄时22至25℃,以后每周降低15℃左右。温度要保持均衡,不可忽高忽低,温度表要挂在距离雏鸡活动位置上方10厘米处。温度适宜,雏鸡均匀分散;温度过低,雏鸡拥挤成堆。湿度1周龄内应保持在60至65%,1周后以50至60%为宜。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四、饮水充足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出现脱水症状。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就应供给充足清洁的葡萄糖和强效维生素C的饮水,以清理肠胃,排除胎粪,供给营养。1周龄以内的雏难,供给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饮水用,起消毒灭菌作用。保持饮水器的卫生,坚持每日清洗一遍。

春季做好鸡病防治,特别是在这段疫情饲养雏鸡时更要注意。这几点希望可以帮助你轻松养殖。





畅谈养殖管理技术


鸡胚胎母体外的发育,主要依靠外界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转蛋等。

(一)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鸡。

1.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和孵化最适温度 鸡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95~105F),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但若使用电力孵化器孵化,上述温度不是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就立体孵化器而言,最适孵化温度是37.8℃即10F。出雏期间为37~37.5℃。

2.高温、低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高温影响 高温下胚胎发育迅速,孵化期缩短,胚胎死亡率增加。雏鸡质量下降。死亡率的高低,随温度增加的幅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异。孵化温度超过42℃,胚胎2~3小时死亡。孵化5天胚蛋孵化温度达47℃时,2小时内全部死亡。孵化16天的在40.6℃(104F)温度下经24小时,孵化率稍有下降;43.3℃(110F)经9小时,孵化率严重下降;在46.1℃经3小时或48.9℃(120F)经1小时,则所有胚胎全死亡。

(2)低温影响 低温下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孵化温度为35.6℃(96F)时,胚胎大多数死于壳内。较小偏离最适温度的高低限,对孵化10天后的胚胎发育的抑制作用要小些,因为此时胚蛋自温可起适当调节作用。

3. 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制度 目前在我国关于鸡孵化给温有两种主张:一种提倡变温孵化,另一种则采用恒温孵化。这两种孵化给温制度,都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

(1)变温孵化法(阶段降温法) 变温孵化法主张根据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环境温度(主要是孵化室温度)和鸡的不同胚龄,给予不同孵化温度。其理由是:①自然孵化(抱窝鸡孵化)和我国传统孵化法,孵化率都很高,而它们都是变温孵化;②不同胚龄的胚胎,需要不同的发育温度。

(2)恒温孵化法 将鸡的21天孵化期的孵化温度分为:1~19天,37.8℃;19~21天,37~37.5℃(或根据孵化器制造厂推荐的孵化温度)。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阶段均采用恒温孵比,必须将孵化室温度保持在22~26℃。低于此温度,应当用废气、热风或火炉等供暖;如果无条件提高室温,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高于此温度则开窗或机械排风(乃至采用人工送入冷风的办法)降温,如果降温效果不理想,考虑适当降低孵化温度(降0.2~0.6℃)。

扩展资料:

在小鸡刚重壳里孵话出来的时候也要注意。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

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以后,每5天降温1~2℃,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

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不利于雏鸡的生长;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