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报忧不报喜的人是什么心理?

逗趣剧场


经常报忧也可以是阻断别人向你求助,间接索求别人帮助的一种手段。

报忧者: 买的股票赔了好多,心塞

听众: 啊。。亏那么多。。我是不得支援一下他啊,近期多请他吃吃饭?别找他借钱。。

报忧者: 家里有人生病了,单位也忙。累死了

听众: 那我还是别提让他帮忙的事了,他都没时间

报忧者: 我和女朋友吵架了

听众: 他看起来很丧啊,要不请他出去喝喝小酒,放松放松。



猫猫视野


报忧不报喜的这样的人,我身边就有一个,我们从中学就是同学,高中,到后来大学,又是城市,好多年的朋友,他上初中时就有这个习惯,那时候我们都住校,男孩子嘛,比较淘气,小的打闹,磕碰,是避免不了的,他只要是跟谁发生不愉快了,他妈给他打电话,他聊一会准能把受委屈告诉他妈,长大了也是,很少考虑父母的感受,也从不考虑,更多的是,没考虑过,其实他人还非常不错,我们也是多年老友,说的明白些,他就是这种性格,他的父母也很理解


亮丽锡林郭勒


个人觉得,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们这边有个村支书,以前一直是副职,五十了才当一把手,领导交待任务总是先提出有多少不利因素,当然大部分是客观事实,但是没有什么真克服不了的困难,努力一下或者请领导协调一下也可以完成任务。我和他处得不错,多次指出来这个毛病,但已经形成惯性思维,一时半会改不了,我也就不说了。这是毛病,但是比报喜不报忧的人好多了,因为报喜不报忧的人考虑问题不全面,把事情办砸了的可能性很大。


知耻567


报喜不报忧的人,分享快乐,苦留心中,这样的人有担当。

请问世上有谁不爱听好事的?听到好事、喜事、高兴事,会让人的心情愉悦,产生快乐的多巴胺因子,快乐因子会让人身心健康的。报喜的人就有这种做用,他的家人和朋友听他很好,不用为他担心,放心多了,这多好啊!

相反报忧的人,会让人产生失望、担忧,整天为他牵肠挂肚 。我认为让人产生这心情,真是不应该,也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表现。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人,他的电话很少有好消息,你和他唠嗑,听到的满嘴丧气话。他都把我弄得都郁闷了,我听到他的电话,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这又咋了?所以我最不想接他的电话,接到的也没什么好事。我让他弄成心理疾病了,看到他的电话,心里就害怕。你们说报忧的人好吗?

总之我是这么认为,人活在世上,能自己解决的事,尽量自己解决。遇到困难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麻烦别人,遇到痛苦如果自己能承受得了,最好是不和别人分享,以免影响别人的心情。但有好事的时候,能和别人分享,尽量何必和别人分享,我们一起快乐多好啊!


石统军


喜欢报忧不报喜的人的心里,应该说是一种不健康的心里反应。这些人天性懦弱,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大都是可怜巴巴的神情。好像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比自己幸运,所有的不幸都找到了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是用一种消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里缺少阳光,一举一动带给人的都是负能量,这样的人朋友会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因为,人大都喜欢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那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积极向上,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用户越来越明白


大概率是:博取关注。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孩子捂着肚子跟妈妈说:妈妈我肚子疼。这时候妈妈会非常关切的蹲下,抚摸着小宝的肚子,嘴里还不停的关心得问着:“是这里疼吗?怎么个疼法啊?什么时候开始疼的啊?你吃什么东西了啊?....”妈妈还一脸焦急的头上都沁出了汗珠。孩子这时候一脸的幸福,肚子就不疼了。


成年人习惯报忧,是一种心理成熟度不够的状态。可能当事人自己也未曾察觉,他是一种用孩子的心态来博取关注的行为。也可能是他成长环境不具备“表扬”和“赞许”的环境,习惯了对好事情的忽略,对坏事情的过度关注。


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两个人还不够熟悉的话,通常人们是报忧不报喜的。对方信任度还不够时,分享忧心事是安全的,分享喜悦事有可能带来伤害。等双方足够接纳和保守秘密,成为知己好朋友的话,也行分享内容会有所不同。


个人分享,欢迎讨论。


一悟健康丁军元


报忧不报喜和报喜不报忧是两种不同的心理。

报忧不报喜的人有几种心里,一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同情,想从别人那里获得怜悯或救助。二是为了争取别人的宽恕或谅解,给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

应该实事求是,报告真实情况,只报忧不报喜也是一种不健康心理。




在水一方晴空万里


报忧不报喜其实是自以为是,认为凡事只有自己能做,别人都不如自己。在我们生态园的生产厂长总是自己比别人强,当个别苹果树树叶发育不良时,他让工人干施尿素,还给老板报喜,结果不到十天,苹果树全死。去年四月栽的苹果树到七月份,他给老板汇报说树高两米多。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害得生态园连年亏损。


学才识徳


  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有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的看法相左的观点。

  证实偏差导致个体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轻易改变。证实偏差其实是人的一种自利性倾向造成的,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验证自己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由此获得自信与自尊的满足感。



沾沾心理学


不可一概而论。喜为谁喜,忧为谁忧,才是问题的关犍。报忧不报喜的人,不一定有心理问题。

为民请愿,报忧不报喜,是忠臣。

阿谀奉迎,报喜不报忧,是佞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若非贤君,也是良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