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與新冠病毒“賽跑”,沒有捷徑

與新冠病毒“賽跑”,沒有捷徑

區域健康大數據平臺幫助林鴻波和他的團隊更快、更細發現潛在的風險。通訊員 陳建軍 攝

作為寧波市人口較多的區縣(市)之一,截至2月25日24時,鄞州區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例,平均發病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並已連續22日無新增病例。鄞州區疾控中心主任林鴻波告訴記者,站在鄞州區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前,他和他的56人團隊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更快、更細、更精,才能在這場和新冠病毒的“賽跑”中取得階段性成果。

“和病毒搶時間”

確診寧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1月20日22時40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樣本被送到鄞州區疾控中心病毒重點實驗室檢測。1月21日2時30分,結果顯示: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寧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

這是林鴻波和團隊在疫情防控中度過的第一個不眠之夜。他說:“我們要和病毒搶時間。”

而在病例樣本被送到實驗室之前,疾控中心已派出兩路人馬分赴患者就醫的鄞州人民醫院和位於鄞州區橫溪鎮的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17日從武漢出差回來”“18日回公司上班”“19日上午回過公司”“20日中午家庭聚餐”……1月21日,首例確診患者返甬後接觸過的31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被找到並隔離觀察。

林鴻波說,時間隔得越久,人的記憶就越模糊,再加上新冠病毒傳染性強,遲一天找到密切接觸者,被感染的人群就可能呈幾何倍數擴散。

“我們就像是偵察兵,用最短的時間提供最精準的情報。”從事疾控工作10餘年,經歷過甲流、禽流感等疫情,林鴻波對自己的工作有明確的定位。

“不能有一絲僥倖”

排查出寧波首例無症狀感染者

2月5日,這樣一則新聞刷屏寧波人的朋友圈:

“參加1月19日某集體活動的參與者中陸續有人員及與其密切接觸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經過前期排摸,鄞州區疾控中心“鎖定”密切接觸者118人,全部集中隔離。

既然已採取隔離,是否可以高枕無憂?林鴻波做了一個如今看來很重要的決定:全部進行核酸檢測。

鄞州區疾控中心擁有一個國家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鄞州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戎江瑞說,每一批次樣本檢測要4個小時,加班到凌晨一兩點對檢驗科僅有的4名工作人員來說,成了家常便飯。

做出“自找麻煩”的決定,林鴻波說:“疾控工作的每個環節都不能有一絲僥倖。”

檢測結果顯示,118人中有2人病毒核酸陽性。在進行檢測前,他們並沒有出現咳嗽、發燒等任何症狀。這也是寧波首例無症狀感染者。

“讓‘大海撈針’成為現實”

全國首個區域健康大數據平臺助力復工復產

在鄞州區疾控中心會議室的牆上,“區域健康大數據平臺”上的數字不斷跳動。確診病例分佈、新冠肺炎臨床症候群表現者監測、符合實驗室、影像學表現者監測……一目瞭然。

林鴻波告訴記者,能夠把疫情防控做到更快、更細,靠的不僅是“流調”、檢測等傳統做法,還有這個“秘密武器”——全國首個“區域健康大數據平臺”,又叫“雲盾”。

早在2006年,鄞州區率先開展臨床導向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基於居民電子檔案的醫生工作平臺。經過不斷升級,2016年鄞州區建成覆蓋全區域的健康大數據平臺。

該平臺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彙集患者個體所有臨床診療等信息,整合傳染病直報等公共衛生業務應用,實現公共衛生各業務領域、公共衛生與其他行業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該平臺不僅實現基於建檔人群的社區檢測病例主動線上監測,監測對象160萬人,同時還能通過與公安、交管、教育部門進行數據共享,對高風險地區接觸史的重點人群進行監測。

林鴻波告訴記者,“雲盾”每天會自動篩選出符合新冠肺炎可疑病例排查標準的可疑者,疾控中心會在第一時間通知鄉(鎮)、街道及時派人核實、管控,“當前系統平均每天都能自動預警、篩選出近50名高度可疑者。”

“大數據讓‘大海撈針’變成現實,讓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更高效。”林鴻波說。

記者 房偉 石承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