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文章來源於豪蝦傳蔣毅 ,作者蔣毅)

【蔣毅按】何發的餐飲經歷很豐富,為很多企業做過加盟連鎖方面的宣傳和管理工作,後來自己組建了團隊,不僅做餐飲,也同時投資做後端的調料,發展到現在,主要是以調料為主,餐廳只是他們調料的線下體驗店,供調料採購方到現場品嚐味道和學習烹飪流程,這一點有別於很多調料廠。

小何關注我很多年,算是我創業日誌的深度讀者,不僅看,而且,據說他還把我這些年的幾乎所有日誌,都打印成冊,拿給團隊學習,和其他很多朋友一樣,我們的線下第一次見面,也是2017年11月的小老闆課程,他成為第四期學員,然後,只要是我在朋友圈發的關於餐飲的求助,他都積極地幫我尋找各種資源,為此也給我引薦了很多餐飲同行,作為交流和學習!

2018年開初,我想在滷煮龍蝦上測試“嫁接”的商業模式,也就是在別人的餐廳門口,用推車的方式,在夏天增加滷煮龍蝦,看看是否可以做到1+1大於2,結果小何第一個說要替我做這樣的落地,結果也非常讓人高興的是:小何的牟家巷串串,在嫁接上我們的滷煮龍蝦後,效果超出所有人的意料,讓他們客流和流水都發生很大的變化,沒人能撼動他們家在那條街的地位!

感謝小何在餐飲上,對我的無條件信任和支持!雖然他是我的學員,也是非常支持我的朋友,但我平時很少給他推送採購調料的客戶,一方面我對火鍋類底料不專業,二方面是小何他們自身團隊實力本來很強,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讓企業發展壯大,看著他們在後端的調料廠,和前端的餐廳這條路上的各種創新和探索,真是替他們高興!

小何擁有15年的餐飲從業經驗,從他這十五年的餐飲經歷,大家可以看到一個人從小白打怪升級的過程,由一個小店,到後面伴隨一個品牌每年開幾百家店,參與並見證了很多餐飲行業的奇蹟,通過他的經歷,應該可以給很多朋友以另外一個視角的思考!

下面是小何的故事,文字由小何提供,我只做了最簡單編輯。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姓名】何發

【身份】成都川禾川調商貿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餐飲小老闆第四期學員)

【旗下品牌】牟家巷小郡肝串串香、何小胖螺絲灌肉店、龍廠長老火鍋

【從業經歷】我的餐飲路從2005年開始,斷斷續續到現在已經快15年了,因為中途離開過,我就把其中幾段特殊的的餐飲經歷分享出來,希望能給部分餐飲朋友以參考,讓現在部分迷茫的餐飲朋友也能更有信心。

1 第一階段:2005—2006

2005年,家人第一次開始餐飲創業,當時剛好出身社會不久,想到在哪裡都是學東西,還不如幫幫自己家裡人,讓自己這個小家先富起來,然後考慮自己的發展,當時店鋪是接的一個五金店,50平左右,一個月房租1600元,房東其實還是好說話的。

當時那個鋪面附近的餐廳並不多,旁邊有一家重慶小火鍋,左右兩家潮汕砂鍋粥店,還有就是一兩個地攤燒烤點位,幾乎沒什麼競爭,這個鋪面當時也沒什麼裝修,就像很多小餐飲創業者一樣,能省就省,前期投入也就買點桌椅板凳,做了一個小門頭,臨時取了個名字,叫“巴倒燙”小火鍋,當時完全沒商標意識,現在經常想起都後悔,

當時如果把這個商標註冊下來,到現在火鍋滿天下的時代,光這個商標,估計也值一大筆錢

從拿鋪面到裝修再到開業,前後一共也就10天左右,開業時也沒發什麼傳單,朋友送了兩三個花籃就開始了,剛開始,我們的目標很簡單,能超過旁邊兩夫妻開的重慶小火鍋就行,他這個店當時我還特意觀察過,主要是做晚上生意,一天有5~6桌,員工就他們兩夫妻,一個月下來,到手的利潤也還可以,比那些上班的強。

所以,當時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能比他們生意好就行,結果,可能因為我們是新店,當時餐廳數量不多,競爭沒這麼激烈,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了,因為我們開業後,每天生意都還可以,一天雖然只有1000-2000的營業額,但對於一個兩三個人的小店來說,這已經很好,利潤也不錯,那時對未來是無限憧憬。

因為目標明確,後面一到兩個月,我們一直保持對旁邊兩夫妻的營業優勢,每天我們店裡人氣比他們旺,生意比明顯比他們好,結果,兩個月後,旁邊這個小店居然就決定不做了,我們當時很高興,以為只剩下我們一家,生意會更好。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店轉讓給了另一個四川老鄉,而且這個老鄉不僅拿下他的鋪面,又把旁邊兩個鋪面一起拿下來了,也來跟我們做一樣的麻辣燙,當時那個位置,雖然來來去去的人流也多,但我們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還有點等著看他笑話的意思,結果,他開業後生意非常好。

晚上上客時,四個鋪面加上外面馬路兩邊全部擺上了,經營麻辣燙和燒烤,僱了10個員工,加上老闆一家4~5個人,一共有15個人左右同時上班,在15年前,串串還賣2毛錢一串的時候,他們家一天流水可以做到8000~9000元,成為我們那片區生意最好的餐館,結果,也因為他們生意太火爆,我們的生意一落千丈。

當時的場景讓我終身難忘,這一生我都忘不了很多顧客當時看我們店的眼神,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在我們家門口迎客了,甚至都不坐在門口去,因為對不起來,實在是不好意思,最差的一天,我們只賣10~20元,也就一兩個炒粉,可以想象我們當時有多慘,這也是我第一次經歷這種殘酷的競爭。

後面兩三個月,我們嘗試了各種產品,後面我們跟著他們學,也做砂鍋麻辣燙,放棄了做小火鍋,慢慢地,旁邊有不想排隊的客人,也來我們這裡吃,發現味道也不差,於是,一天一天過去,回頭客慢慢多了起來,人氣也稍微起來了一下,再到後面,我們自己也開始做燒烤,增加店裡的產品豐富度。

因為廣東這邊天氣一直很熱,我們產品主要是宵夜為主,所以,燙菜加上燒烤是很好的組合,生意也因此越來越好,僱的人也多了起來,再到後面,因為我們的好生意,慢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這條街,結果,原本很冷清的建材一條街,慢慢熱鬧起來,居然變成了宵夜一條街。

有了消費氛圍,再加上經營的產品類別很豐富,這裡人氣越來越旺,每家餐廳的生意都不錯,我感覺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就離開了這家店,出去準備找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在這家店做了一年時間,就是當個雜工,每天的工作很枯燥,天天凌晨五六點收檔下班,然後睡到下午2點又起床幹活,因為太辛苦,當時立下誓言從此再不踏足餐飲。

我離開後,這家店家人也一直在經營,而且效益還不錯,後面一個朋友看上這裡的生意,想拿下幾個鋪面,整體打造經營,於是家裡人以一個很高的價格轉讓出去,又去另一個地方開店了,但也是從這裡開始,我們家人在餐飲這條路開始走下坡路,後面又重新開了兩家店,但效益一直一般,到後面就慢慢退出餐飲了。

旁邊的麻辣燙生意一直都很好,有一段時間城市創衛還是什麼,限制門口還有馬路兩邊擺桌子,對他們影響很大,通過後面的瞭解,才知道旁邊麻辣燙兩夫妻做了很多年麻辣燙了,也是從擺地攤開始的,也在這個店附近一個地方開,有一定的老顧客,而且做了很多年,他的產品還有口味、核心人員穩定,所以才換的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他們從事餐飲十多年中最賺錢的一個店,這個老闆娘很厲害,招呼客人收錢各方面很親和,麻利,老闆就是廚房裡苦幹,採購,反正配合得很好。除了他們,還有就是老闆娘弟弟也是老闆,他們合夥經營,弟弟負責麻辣燙生意,姐姐負責燒烤生意,是姐姐帶弟弟入行,只是姐姐、姐夫做的時間久了,太累了不想做太多,就只做了燒烤,因為燒烤利潤也是最大的。

慢慢時間長了,兩家人也發生一些小衝突,後面兩姐弟,就把鋪面加招牌一起轉讓給了別人,當時也算是高價轉的,比我們家人那個鋪面還先轉,後面收到的消息是,回去休息了一段時間,兩姐弟各做各的生意了,也在那附近不遠的地方,做完全相同的生意,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再也無法輝煌。

後面幾年得到的消息也是做了幾家店都不太成功,所以,他們家的生意,也是和我們家一樣,因為看重短期利潤,脫手一個成熟店,對自己做新店盲目自信,覺得再開一個餐廳生意照樣好,但生意這個東西,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且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存在,經常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現在回頭來看,2005、2006年他們最火的時候,如果來做招商加盟或是技術培訓,那生意不知道會做多大。畢竟在當時廣東,像他這種面積,能有這樣營收的的餐廳還很少。我們也瞭解到,當時很多人來找過他們學技術,都被他們推掉了,生怕別人學會在他附近開一家。當時身邊做得好的餐飲人,基本都是手藝人想法,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讓外人知道。

當時在那一條街還有一家烤魚店,給我印象也很深,他來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在我們那一條街的街尾,兩夫妻年齡也不大,聽說是以前在某個地方烤魚店上班,那是我第一次聽說烤魚,而且還有這種吃法,當時我們店生意還不錯,天天一家人就是圍著店轉,也不關心其它事。

我們店是這條街最前面,所有客人都要經過,慢慢地,我發現好多熟客直接從門前經過,吃飯的人,三五結群地往街後面走,我很好奇是怎麼回事,於是生意不忙時我就去看怎麼回事,才發現後面開了一家烤魚店,那個生意簡直太火爆了,上半夜一般,下半夜各種夜場人員下班了,而且城管也下班了,生意簡直好得讓人眼紅。

而且那個四川老闆娘也厲害,嘴巴能說會道,籠絡了很多熟客,他們家當時是我們那條街上,除了麻辣燙之外生意最好的,而且對麻辣燙生意影響也很大。

當時給我最大的感覺是,餐飲創新的利潤回報太大了,後來那條街上的餐館,經營品種最多的就是烤魚,而且,好多店的老闆,還是從那家烤魚店以前的員工,就是因為眼紅那個生意,所以才出來自己開,但烤魚而言,只是他們家生意一直最好。

旁邊的兩家潮汕砂鍋粥,他們是這條街最早做餐飲的,那個口味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還可以,但消費有點高,其實他們兩家人氣一般,但就我分析來說,他們都是家人自己做,沒人工成本,又做了這麼多年,肯定利潤也還可以,畢竟是高消費的東西,但為什麼要說他們兩家呢?

因為通過我們觀察,吃他們的東西,以廣東人包括潮汕人為主,而且兩家的生意差不多,中間那家生意好一點,因為那個老闆在這裡開業的時間長一點。所以,每種產品一定要做好定位,定位好自己的那一部分顧客,把產品做好、服務做好,老顧客維護好,其它的都留給時間吧,慢慢的生意就不會差。

另外,在我住家附近,還有一家店給我印象也很深,在街口位置有兩個鋪面,大概50平的經營面積,前後人工加起來有十多個,他們的包子皮薄肉多汁多,那個生意也很嚇人,買包子要排隊,而且是隨時都要排隊的那種,聽旁邊的人說這家人在這裡做了幾年了,用開包子店的錢,在東莞買了幾個商鋪和幾套房子,當時那附近的餐飲老闆都羨慕這家包子鋪。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這是我出身社會的第一次餐飲經歷,拿出部分案例出來分享給大家,因為篇幅的原因,就不一一說了,後面自己又做了很多工作,也嘗試過創業,但前路波折。這個經歷讓我意識到:

1、餐飲是一個長期需要實幹的特殊行業,要不斷在口味、服務、衛生上,去把工作做紮實,千萬不能玩虛的,否則不長久。

2、產品和行業沒有好壞之分,用心去做到最好、做到極致,終會打動目標顧客,主要是針對自己的核心客群,做好產品和服務。

3、新產品、新風口很多,要進入儘量前期就要進入,要佔到最先吃紅利的那一個梯隊,這些年的成都火鍋、串串香、冒菜、小郡肝、市井火鍋等都是如些,往往復盤都是最先進入或是團隊最紮實的團隊走到最後,分到最大的蛋糕。

4、夫妻店還是餐飲類抗風險和存活率最高的,但一定要配合好,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之前四川餐飲主要是以夫妻店為主,但大部分生意好的店,都有一個厲害的老闆娘,畢竟在前廳女性的身份要方便得多。

5、餐飲還是一個值得期待的行業,在小的品類只要好好地經營,都有一片藍天,我身邊好多開面店的、或是賣饅頭或是包子,一家人好好做的,年賺幾十上百萬的有很多。

2 第二階段:2012—2013

2010年開始自己自學互聯網,做了很多和互聯網相關的工作,2012年機緣巧合,進入一家成都的餐飲企業做微博推廣,這家企業老闆是溫州人,膽子很大、頭腦很聰明、而且懂的東西也多,給人上課還有培訓員工方面很厲害,他發家是從昆明開始,在昆明有一家基礎再來的成都,成都是他事業重要的起飛地。

成都最高峰的時候,他自營和聯營的門店有10多家,全國加盟店有40多家,每家店投入都是百萬級,當時的產品做螺旋藻火鍋,綠油油的鍋底配斑魚片,生意異常火爆,他們互聯網上投入少,因為做好產品、做好門店以後,全國找來加盟的非常多,老闆喜歡玩媒體資源互換,所以線下爆光也多。

後來因為老闆賺到錢了,去嘗試做了很多投資,導致資金鍊緊張,尤其是,後面又開始做中央廚房等其它項目,導致資金鍊斷裂,最後品牌出問題,門店很快就倒閉了,還因欠薪上過報紙,和以前那些老朋友、老同事們聊起這個事,大家都佩服這個老闆,但也為這個老闆和品牌婉惜,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

1、好多品牌的快速發展,主要依賴老闆的個人資源還有魅力,老闆的水平決定了企業的水平,所以,

管理者或是老闆本人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才可能讓自己的品牌發展越來越高,很多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就是老闆的能力和認知到了瓶頸。

2、人的一生誘惑很多,要戒驕戒燥,要懂得聚集,還要懂得取捨,這樣才能集中優勢兵力於一點,以點帶面,才能把一盤棋盤活。凡是多點出擊,到處投資的,最後基本都以慘敗收場,成都這樣的餐飲案例非常多。

3 第三階段:2013—2016

我進入一家串串香品牌工作,最開始不瞭解這個行業,對於這個工作第一時間是拒絕了,但和老闆見面過後,被他對這個行業的熱愛,還有詳細的發展規劃打動,毅然加入了這家公司,因為當時這個品牌在郊區,老闆怕我不去,給了一個不錯的工資。

但見面的那一天溝通完,我就決定加入這個品牌,而且很慎重地對老闆說,這個行業我不是太熟悉,我對你這個人還有品牌很感興趣,所以,我在你給的這個薪酬的基礎上,自降2000元,我能明顯感受老闆的驚訝,後面回家給老婆說了,大家可以想象,我被老婆無情地教育了一通。

但現在細細想來,我是多麼的感謝當時自己提出這個想法,因為這個想法,從最開始就走入了老闆的內心,在後面不管是工作溝通,還是配合上都非常默契,從此我的人生因為加入這個企業走入快車道。為什麼特意說這一點?

我想表達的是,不光工作,還是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一定要以誠相待,哪怕犧牲點眼前利益,只要你真的有能力、人品好、又肯幹,終是不會太差的,老話“吃虧是福”,老祖宗的幾千年實踐經驗肯定錯不了。

這一家企業已經做了很多年串串香了,當時那家店有300多平,生意很穩定,人員也穩定,就一個郊區串串香店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我當時的工作就是網絡拓展,因為有實體門店的展示、再加上產品、模式、團隊基礎也都很好,最後再通過網絡的加持,和我們一定的先發優勢,使得每年新開店面都在300~500家。

通過幾年的發展,直營店全面改革建設,加上公司大力的人才培養,現在企業發展越來越好,2013年同期的其它串串同行,好多都已經沒有做了,所以,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與調整,以期踩準每個時代發展的點,這樣才不會掉隊,通過這段經歷,我得出三點:

1、與人交往,以誠相待,有時吃虧真的是福,以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一些問題;

2、選擇大於努力

3、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發展策略與特點,一定不要墨守成規

4 第四階段:2017—2020

因為前面的積累,我覺得該是自己做事的時候了,於是和朋友一起創建成都川禾川調商貿有限公司,中間開了三家直營門店:2017年牟家巷小郡肝串串香;2018年創建何小胖餐廳:2019年接手朋友的火鍋店,創建龍廠長老火鍋。

成都川禾川調商貿有限公司依託股東自有的川禾食品廠,生產、定製、代加工、批發各種串串香底料、火鍋底料等相關的調料,主要依託線上平臺銷售,現在已開通淘寶店、天貓、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等旗艦店。

為了更好地給合作商提供商更好的服務,開了三家實體門店,摸索餐廳推廣、宣傳及產品更新還有產品創新,把最新的經驗與方法給合作商,讓合作商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通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達成合作的串串香門店、火鍋門店、烤魚、小吃合作商在1000家左右。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這裡要特別分享一下牟家巷小郡肝串串香,它於2017年9月開業,店鋪面積170平,19張桌子,員工15個人,開業兩年來,月最高營業額37萬,日最高營業額18000元,這是一家贏利非常好的店,也是傾注心血最多的店,這家店一直抓緊衛生、服務、出品,還有團隊建設,所以,整體呈現還有生意穩定也是最好的,這家店分享一下幾點:

1、這家店從最開始營業,特別是

開業前三個月,我們幾個股東一直身在一線,對於餐廳的問題能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而且重視網絡宣傳這一塊,後面餘下的兩年多時間,這一家店主要是我老婆在管理,前一年基本是每天都在,早上一早去,晚上接近凌晨回。

後面一年多上午去的時間晚點,但晚上基本都在,而且她主要是在前廳,所以這一家店有一幫穩定的老顧客,在管理與監督上也沒有放鬆,所以,整體生意還是可以,串串香主要是夏天生意好,可能這有點超出很多人的認知,但在四川或是成都就是這樣,火鍋或是串串香夏天一般生意好一些。

2、這家店前期的活動多一些,畢竟是新店,需要多點宣傳,多與客戶接觸,爭取一些回頭客,慢慢後面的活動力度就小一些了,但是針對老客戶我們有一些針對性的優惠,所以,這一家店回頭客基數也不少。

3、因為我們一直接觸餐飲,對互聯網也熟悉,我們這一家店在網絡上的工作還有細節比周邊的同行做得好,所以,在生意與人氣保持上一直比周邊的串串香要好得多。開業兩年多,我們身邊200米之類串串香前後不少於12家,但現在只剩下1家,而且還是剛開業兩個多月的。

最後說一點這家店的趣聞,我們在競爭最激烈的時侯,左右各300米的距離,共有5家串串香同行,開業兩年多,身邊有不下於12家串串同行,當每一次有同行裝修時,都來嘗我們家的味道,好多吃完都是會心一笑,說就我們家這個味道,他們有信心超過我們,甚至,有同行對周邊鄰居揚言,說不出3個月就讓我們倒閉。

最後的結果是,這些同行大多數都撐不過3個月,最多的一家也只做了6個月,因為我們那一條街的房租是6個月繳納一次,所以一旦不賺錢,就不敢再續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些餐飲新手犯了很多自以為是的低級錯誤。

我們家是做一次性鍋底,因為成本的原因,不可能放太多的底料和油,所以味道比使用老油的店要淡一點。但我們很抓的是乾淨衛生,還有菜品的新鮮度,比一般串串香店更注意各種細節;最主要是,我們老闆自己天天在店面上盯,抓細節、抓執行。有時你只比競爭同行快半步或是好一點就行,但就是這個快半步,或是好一點,對於競爭同行來說卻是致命的。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何小胖”這個品牌,這家店最開始是做冒菜外賣的,因為毛利控制得不好、人員管理監督不到位、細節上各種紕漏,使得這家店光的外賣單量似然可以,但利潤卻不高,有些月份甚至還虧錢。後來,我們又把旁邊的鋪面一起拿下來,前後改造成上下450平的鋪面,作為川禾川調的一個實訓基地。

一樓區域還是以外賣為主,二樓則接待堂食,這一家店上下450平米,一個月房租13000元左右,但位置不是太好,堂食生意一般。而且廚房因為品類的更換,導致廚師團隊不穩定,出品也不穩定,再加上出餐有時也不及時,所以,現在主要是以外賣和川禾川調技術實訓基地為主。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要走標準化這條路,減少對廚師的依賴。

何小胖在龍蝦季節一天的堂食在3000~6000元之間,主要產品就是小龍蝦和烤魚;其它時間以外賣為主,主要是乾鍋、泡椒牛蛙等產品,美團和餓了麼一天的單量在140~180單之間,近一段時間兩個平臺的外賣單量在150單左右,外賣營業額在5500~7000元之間。通過何小胖,我總結以下三點:

1、做什麼產品一定要考慮清楚,堂食與外賣的店,店鋪位置很關鍵,一定要根據經營業態或是產品在來選擇店鋪位置

2、不再冒然選擇依賴廚師的項目,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3、這是我們嘗試經營的第二家直營店,自己人分身乏術,所以需要成熟、穩定、靠譜的管理人才,這一點非常關鍵

一位小老闆的自述:幹餐飲15年,我對未來依然保持信心

【龍廠長老火鍋】是從朋友手上拿過來的店,朋友經營了兩三年,因為自身的原因不能親自在店鋪經營,委託親人在經營,生意每況愈下,但對這一家店有感情,後面覺得我們是一幫做實事的人,應該能經營好,所以就整體轉讓給我們經營了。我們接手後沒做大的改動,只是把所有人員、底料味道換了,就開始自己的經營。

這一家店在老社區,面積60平米,月租4400元,7張桌子,一般配備4個人工左右,去年以堂食為主,每天營業額在1800~4200元之間,因為都是聘請的有十多年火鍋經驗的師傅在管理,所以人員成本相對較高,剛開始贏利不是太高,今年過年因為這個事情,所有堂食取消了,節後嘗試了火鍋外賣。

目前勢頭還可以,每天在30~40單外賣為主,營業額在5000~7000元之間,今年2.14情人節,火鍋外賣業績創新高,達到了56單,營業額9444.96元,創造了這家店開業4年多來歷史最高營業額,這還是我們火鍋外賣嘗試幾天後達到的效果,要是在提前點上平臺,可能在情人節這一天業績更高。

這些數據,對我們這個以前做堂食的小店是不敢想象的,畢竟平時只有7張桌子,在就餐高峰期這個臺數是不敢想象的。所以,就這一次災難面前具體的危方面,龍廠長算是無意中抓住那個“機”的店鋪。因此我想給大家分享三點:

1、現在是合夥人制,特別是自己精力有限的時候,需要一個對餐飲很懂、高情商的人在店鋪,畢竟餐飲是一個動態問題很多的業態,需要現場決定,我們這一家店的管理者也是這個項目的合夥人,所以就這一家店現在能達到一種如臂使指高效執行力。

2、保持不斷的學習力,還有對行業、對社會保持好奇心、保持敏銳性,爭取不遺漏餐飲變化的幾個大的增長點或是機會。

3、做好網絡平臺的管理與推廣,我們這一家店賣的東西比品牌店也便宜不了多少,而且是新店,評價還有菜品圖上也不佔優勢。但我們分析過,我們這個火鍋店是一家4年的五星火鍋店鋪,現在成都大眾點評五星店鋪畢竟還是少,平時在大眾點評上曝光還有老顧客也不少,現在美團外賣與大眾點評是一家,所以兩家是通的。我們每天單量裡有部分是想來我們店鋪吃飯的顧客,因為進了店鋪不能吃,就直接去我們外賣店鋪了,所以這一點也就很關鍵了。

感謝大家聽我嘮叨,餐飲這條路我已經走了15年,而且越走越感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雖然目前我們餐飲遭遇了困難,但對未來的大趨勢,保持不變的信心,最後對各位餐飲同行朋友們說一句:否極泰來,靜待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