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普遍性不種糧改種樹,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

快安農業技術









木易寶蓋車印


現在農村普遍性不種糧該種樹了,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

我是地地道道農村人,題主問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先打個比方,一個年輕小夥外出打工滿打滿算一個月可以掙5000左右,我給他6000塊錢一個月在老家種田種地,你猜他會怎麼選?可以這麼說大部分還是選擇外出打工,我之前有了解過,即使老家掙得多一點,很多人還是願意外去打工,因為,外面工作輕鬆,不用曬太陽淋雨,工作體面,外面世界繁華,掙錢機會多等,他們眼中的好處。歸根到底農村種田種地不掙錢,就這麼現實。現在農村現狀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試問老人又有多少能種地下田的,不是不想種,是幹不動了,在農村很多人是這樣想的,自己因各種原因種不了糧食,但田地不能空在那裡,總要種點什麼,好證明這塊田地是他的,因此,農村就出現田地裡種植松樹、桉樹、果樹等樹木。好端端的田地變成“退耕還林”了。


如何鼓勵老百姓種植糧食

雖然現在有糧食補貼政策,但還是存在缺陷,所謂的“糧補”變成“地補”,在農村只要有地就可以有補貼,並不需要種植才能領,包括我家基本在外務工,每年回家後還可以取點糧補,我見過好多人都是這樣的,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對的,畢竟我沒去取過補貼,這樣只能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個人認為,要想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就得把糧食生產交給糧食種植大戶和專業的合作社,讓農民真正成為一個職業,把富裕的勞動力轉到生產中,從而根據土地面積和付出勞動進行分紅,這才是根本。現在農村一個人平均一畝地或者更少,很多人都不願意種植,所以這種種植模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了。


農業現代化生產可以借鑑美國、日本,它們都發展“機械化”和“現代化”種植,一人可以操控一個農場,其經濟效益是相當高。

綜合上述,發展農業需推進糧食機械化現代化,提高作業效率,減輕工作強度,減少中糧人員,對不適合機械化作業地塊進行改造,讓其適應機械化作業,從而提高糧食種植經濟效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的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期待共同學習、分享、交流!


鄉小農


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是在山區或者丘陵地帶,在我們平原地帶基本上沒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改種糧為種樹的。

2018年春季的時候我們村裡的在自己自留地種植楊樹的,全部砍伐掉該成種植春花生了。就拿我鄰居家的0.8畝地的自留地5來說吧!種了五六年的楊樹,去年賣的時候找了好多個買樹的中間人才給賣掉了,因為他家的楊樹太細了,他自留地前年那一家種樹比較早,所以他們家的楊樹就長不起來了。0.8畝地種了四五年的楊樹一共賣了1200多塊錢!

賣了楊樹以後種植了地膜春花生,底肥重施了有機肥和磷肥。去年春花生賣了將近1500塊錢。真是種一年莊稼的收成比長四五年的樹要賣的錢多。所以現在我們村裡除了大坑裡依然有樹,能種地的地方都把樹給賣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當春季楊樹的楊絮真是令人煩不勝煩,如果說不下雨村裡的地上真跟下了一場雪一樣!飛飄的楊絮特別容易引起人呼吸道疾病!所以這幾年我們這裡一直推行要把這種“美國楊”給砍伐完。


豫東小農


我老家的地裡就種著樹,別人家我不知道,我家種樹的原因是,家裡就老父親一個人,我自己一家人在外打工20年了,家都安在外地了。家裡的8畝承包地不能丟,那是我一家人的後路,最不濟在大經濟蕭條期還可以回家種地,不至於餓死一家人。可是眼前老父親年邁,體虛,已經種不動了,唯有種上樹,無需打理,多年後能回收承包地錢就知足了。看到地裡的那些樹,心裡會踏實些,至少,那地還是咱家的。

我覺得如果要扭轉這個問題,就是國家在農業上加大補貼,至少得提高2-3倍的國家購糧保護價,加工成品再降價供給市場,這樣才能拯救中國農業,才能促進增產增收,同時保護農民利益和城市人民利益,讓高產的工業反哺地產的農業,和諧共進。


斬盡荊棘


我是一個與農業打了三十年交道的人。以前雖然基本每年可以解決溫飽,但家庭關係複雜,沒有過上一天舒心日子。家裡總是空空如野,房子也是三代人住一相房,80年代的算是樓的房,地基三十六平米,養父是個不負責任的人,他們弟兄都是傻二,我就是在他們挖空家當後,養父無顏面對,他們弟兄都不把他放在心上。然後自盡。後來孤兒寡母揣了二十多年,如今暫的十萬元錢都被他們以各種手段借去,後來養弟在內蒙服裝生意被聫防隊收走,價值30萬。當地人看到他們一家人都是狼心狗肺,豬狗不如,更是不把這一家人放在眼裡,經常問我,你種田賺了幾多錢,整麼不去搞點麼事?我如果說:賺了個嘴。他們就會說,我給你安排個工作,你種田只賺這兩錢?還不如到我廠裡來。如果我說我賺的錢多,生活還安排的僅僅有條,日子過的好點。他們就慫恿別人和我產生矛盾,打擊報復搞的我不能安身,主動放棄農業這行。以後好收買我,佔有我的地。這就是一個壞蛋書記領導下的農村現象。


開花結果到處飛


現在農村普遍不種糧改種樹,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

看來這種現象還不少,還以為只有我家鄉是這樣的 ,有點孤陋寡聞了!我本人作為一名80後的農民,看到此問題 ,就想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至於題主問道:現在農村普遍不種糧改種樹,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且聽我給您分析分析。

農民為什麼不種糧改種樹?

我的家鄉在西北高原,地處甘肅省南部,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區,自然條件較差,植被稀少,80%以上都是山地,還無法灌水,只能靠天吃飯,過去當地有句俗語:“一把籽撒地裡,全憑老天看運氣”,日子就這樣一輩輩持續著。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在我的記憶中當時興起了一陣人工植樹造林運動,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到地裡栽樹,聽說樹苗是從外地拉來的,之後人工造林幾乎就沒停止過,屋後的山坡和靠陰坡的土地全都栽了樹,而這次栽樹的報酬是一畝地給220補助,可以領取8年,村民們都喜笑顏開,盤算著自己一年到底能領多少錢。

轉眼之間到了2005年前後,一股打工狂潮來襲,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到北上廣打工,原本熱鬧的農村一下子冷清了不少,村子裡只有部分老年人在種地,種地的面積也是越來越少,期間有些老年人看到,縣城周邊的蘋果樹種的不錯,還能買不少錢,隨之而來就是興起了大面積種植蘋果樹,就這樣種植蘋果成了家鄉主業,糧食種植自然就少了很多。

種植蘋果之後的幼苗期,聰明的老鄉在地裡又套種小麥、玉米等大田農作物,所以幼苗期也是有收成的,之後蘋果豐產買的錢是莊稼的5~8倍,村民就這樣過著有人打工、有人種樹的生活,莊稼種的面積也越來越好,產的糧食最多也就夠自家吃食,可能這就是為啥不種糧改種樹的原因吧!


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

對於一線農民的我來說,如何鼓勵老百姓種糧食,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而我國是農業大國,確保糧食種植關係到千家萬戶,而不是某一個人,所以鼓勵老百姓種糧食,完全有必要的。

近幾年國家政策一直在扶持三農,先是取消了上交公糧,隨後還取消了農業稅,再往後還給糧種補和糧直補,可以說農民的好日子來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下降,那麼怎樣才能鼓勵老百姓種糧呢!個人認為有一下四點。
  1. 規劃糧食種植片區:泛指某一片該種植什麼農作物,對農作種植實行連片集中管理。
  2. 土地流轉:對於不想種莊稼想打工的人,把土地流轉給較大的種植戶種植,然後給不想種地的人給地租。
  3. 加大糧食種植補貼力度,老百姓不想種糧食的根本就在於,種糧食沒錢賺,甚至還會虧本,尤其是靠天吃飯的山區農民,。
  4. 加大糧食種植宣傳,提高糧食種植效益。



    以上就是鄉村隴原個人的看法,如您有不同見解,評論區留言,關注「鄉村隴原」我們一起探討三農。


鄉村隴原


一 農業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歷程,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農業是解決人民群眾生活基本的保障,也是中國社會經濟分三步走第一階段:解決溫飽問題,剛開始改革開放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砸掉以前吃大鍋飯的集體制度,調動了農民種地的生產積極性,多種糧,多備糧備饑荒,也是那個年代的真實的寫照。在後來特別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了永久基本農田概念,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改變其用途。

二 為什麼現在種糧農民的積極性不高了呢,而喜歡種植樹木水果或者中草藥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也是中國社會經濟分第二步走,奔小康……那麼現在家家戶戶都是小洋樓,土地不再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了,更多農民出去打工,把土地使用權出讓承包或者到收糧食時候再來回來收,有的糧食收下來直接賣掉,去掉種子化肥農藥等等,發現不虧錢就萬事大吉了,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2018年皖北秋收的時候,大豆絕收,一年到頭來起早貪黑的,累了一身病,現在農民六七十歲的有幾個不是腰疼腿疼的,都是年輕時候落下的病,有點就不想種地,或者在地裡種點植物樹苗,平時不需要怎麼打理,該上班上班,該打工的打工,過幾年也能賣個好價錢,不需要太多勞累。還有最主要的是糧食價格太低了,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糧食價格不能比,導致農民越來越不熱愛種地。

三經濟水平的提高導致物價漲幅,特別開放二胎以後,人民生活水平壓力越來越大,買房,買車養孩子等高開支生活導致種糧不受歡迎了,那麼如何解決種糧,荒地,種植樹木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之間日益增長的矛盾和問題呢?也希望國家也能早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謝謝大家





餘後今生不放棄


謝謝好朋友,這個問題我插一手。我是山西運城的 在我們這裡現在小孩子見了小麥苗和棉花都覺得稀罕。可我們這裡前幾十年還是國家的產糧棉大縣呀。前十幾年公社書記就在萬人大會上高調支持轉型產業,要想富就栽樹。栽下搖錢樹,生活才會好。

現在基本上全都是經濟林帶了,桃樹果樹柿樹葡萄樹,梨樹棗樹花椒樹,還有那山楂紅豔豔。可以說應有盡有,正所謂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農民在顧不上溫飽的情況下必須轉型,否則將沒有生存之地。

算一筆簡單的帳,小麥塊數錢一斤,放衛星畝不超千斤就千元錢。況且小麥是隔年生作物,得八個月才能收穫。除去工本投資所剩無幾,逢災年還得賠錢。

再說桃果樹,不多算畝產五千斤一元一斤還有五千元,去掉一半投資最少還有二千多元。

如何鼓勵農民種植糧作物,我認為是非常困難的。物價上漲種糧食賠錢,明明知道前面有坑,是傻子也要跳過去的。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好辦,除非糧食價格高,種糧有利圖。農民自然而然就再轉型種糧作物了。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為什麼現在農村土地都不種糧食反倒種上樹了原因有幾種,

農村空巢,年輕人基本城市打工,有能力的就把父母小孩都帶到了城市生活,

還有就是老齡化,只要能找到工作的基本都去城市發展了,農村基本就剩下老年人或留守兒童,年紀大了幹不動種糧食是季節性的需要搭理很累,種樹的情況基本就是佔地的意思,意義上土地還在,

我認為國家已經在行動改變這個現象了,各種農業補貼,養殖補貼,以後的新農村,新農業都是產業化,需要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新,搞產業給家鄉增加收入自然就會有人幫你把田土管理好還給你錢




90後回鄉創業記


政策必改,種糧人民,發工資種,不種糧者,,,,自付,,,一策定乾坤。。。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社會均衡調控供,須,制。。。。。的有機制機策。。。。。政策叫你向東,,,你要隨意走向那個方向。頭破血流,,,改革,,,各級幹部沒用,心術不正,還玩錢等不正常?????。

我層十幾年提,,政策對了頭一步一層樓????狗東西誰聽???話叫人難說,但不說心裡對不起人民萬歲,江山是怎樣來的?????養了些潭烏犯幾十年,,美好時代??錢拿去吧??????。必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