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知道了魚的這個特性,就能知道魚窩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釣魚人,當然要了解我們的對手“魚”,而魚呢,有很多特性,其中有一條,就是“抱團”

當氣溫低於10℃時,多數魚類便會潛入深底,集團而棲,集團而行。不論是在池塘靜水還是江河流水中,都會出現這種現象。魚在冷天成團,聚集一起相互取暖,減少體溫散發。


知道了魚的這個特性,就能知道魚窩的重要性


“糰子”的大小因魚而異,游魚、鯿魚、鰱魚等上層魚,“糰子”比較大,特別是在江河流水中,一個“糰子”可達10米或數十米之長,魚的數量之大,很難統計。池塘裡的“糰子”魚移動比較緩慢,有時甚至不移動,江河裡的“糰子”魚在某一個區域則是不斷上下移動的。主要是因為在江河的水流中魚的身體不好穩定。

“糰子”魚在水底是分層的,鯽魚、鯉魚、鯰魚之類底棲魚,仍棲在最深的水底。游魚、鯿魚、鰱魚之類中上層魚,仍在底棲魚之上,而且都在流速不是很快的水體中活動。

知道了魚的這個特性,就能知道魚窩的重要性

釣“糰子”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劃鉤釣法,一種是坐鉤釣法。劃鉤釣法在靜水流水中都能用,坐鉤釣法就只能在流水中使用。如果遇上比較龐大的“糰子”魚,用劃鉤很容易掛上它們,用坐鉤也能釣到它們。

無論什麼魚類,都有集“團”而棲的習性,所以通常老釣手說的找魚窩就是在找魚團。找到了魚團,就能大大提高自己的上鉤率,魚獲就會大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