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民僱深耕犁將土地深耕還田,第二年小麥卻減產3成,哪做錯了?

新大風歌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民朋友通過長期的農業種植實踐,雖然說新型免少耕淺旋耕地有利於省工、省力並且因為小麥播種層在3~5㎝覆土後,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水份、氣候適宜更易出苗早並出苗齊,也有利於冬前培育壯苗,從而更能促使麥苗安全越冬,對小麥增產有顯著作用。



不過,近幾年來,由於國家強化對環境的保護,禁止焚燒秸稈,與此同時,以前水稻收穫並燒乾後特別是耕牛等牲畜主要越冬草料,也因為農業機械化,農村中耕牛已退出傳統的農耕時代,稻草等秸稈已做為廢棄物,因此,最簡捷的處理方式由配有切草器的收割機切碎,直接用來秸稈還田,這樣,切碎後秸稈經土壤中的水份等而分解併發酵,從而培肥土壤,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


不過,淺旋或免耕播種小麥耕作土層淺薄,土壤表層的上一茬切碎後的秸稈過量,與此同時,秸稈上不可避免地會有病蟲卵及病毒,這同樣對小麥生長有危害,更因為長期的的免淺耕耕地,土壤耕作層逐步淺薄,對小麥根系生長及土壤的保水保肥也不利,因此,適宜而科學地播種小麥每2~3年採取深耕土壤,增加土壤耕作層,同時更好地能把土壤表層秸稈還田的碎草翻入深層去腐爛並分解發酵,能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及減輕農作物病蟲害等能力。

而有了以上的諸多有利因素,還會出現播種後小麥卻減少三成,個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深耕土壤過深,這樣,翻耕後的土壤貧瘠,特別是有機質含量少,加之在旋耕土壤時缺乏有機肥和精準地測土配方三元複合肥的施用,土壤貧瘠,這自然對小麥生長不利;

其二,耕作並播種小麥方式不對,尤其是上一茬栽植的水稻田,土壤底層水份高,深翻土壤時不疏鬆,如果過早旋耙碎垡後就播種小麥,有一定量的麥種撒落耕地深層會不易出齊苗,而土壤表層不疏鬆,也影響淺表層中出苗的小麥紮根,形成苗弱;

其三,自然天氣災害及病蟲害等原因,就是能科學地深耕土壤並播種小麥,不過,小麥生長週期長,在此時期,有諸多可能天氣災害及病蟲害等,而忽視了小麥不同時期病蟲草害防治及田間管理等,小麥增產也難以有保障。

總之,應該說,長期的淺旋或免耕小麥能深耕土壤沒有錯,只能說應對土壤墒情,選擇適宜的墒情,避免爛耕爛種,深耕後能精準地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小麥播種深度能保持在4~5Cm左右,並抓好小麥不同生長期的病蟲草害的預防,小麥的穩產增產更有希望!



老農話三農


這件事我還真見證過,那一年我並是故意的深耕,是正好遇上一個好機手,人家實實在在盡心盡力的給我深耕了那片地,翻上來的全是底層新土,當時我高興的不得了,還送了人家一盒好煙(耕地錢照樣),結果是出苗直接就不算好。第二年減產。當時我就納悶,和我一梗之隔的另一家的地,在1958年大躍進時,民兵連曾經一夜之間把幾畝地深翻1米,結果是58年大豐收(聽那代人說的),再後來就和普通地一樣了。

第二年我的麥子減產,我就加大了投入,那時我家養雞,不缺雞糞,後來就正常了,那一年只減產了一季,由於我家肥料充足,又是雞糞有機肥,從來都是高產。


驛動星期六


深耕犁地,小麥卻減產了3成,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奇怪。這是最易出現的現象,從事多年的農民都有這個體驗。

為什麼深耕了土地未增產反而減產了呢?一般說來深耕土地,使土壤的肥沃土層增加,是有利於作物生長的,農業方面的技術人員和專家也提倡深耕深翻土地有利於增產,為什麼題目所說倒減產了,問題並不是十分複雜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說明近年來整地方式多為旋耕機耕地,至少三年內沒有進行過深耕或深翻。偶爾深耕一次,這樣問題就出現了。旋耕機耕地,耕層較淺,一般耕深約在15~20釐米左右,達25釐米時極少。加上機手如不細心,往往更淺。因為作物常年在這樣深度的耕作層種植生長,每年施入化肥農肥等,已形成了這層肥沃層,因而小麥基本年年穩產。

突然改變耕地方法,深耕達25釐米以上,把一直未耕過的深層不肥沃的生土,耕翻起來了,如果還按往年的施肥量管理,土壤肥料含量相對就顯得稀疏了,因土層厚了。小麥根系範圍所吸收的營養相對淡薄了,必然減產。唯有,偶爾深耕一次,必須加大施肥量,才能彌補這種不協調,連年或隔二年深耕一次,就不會出現減產現象了,而且土壤肥沃層加厚,肥料跟上,會肯定高產的。

二、現在多數是秸稈還田,秸稈還田,總說是不錯的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利弊關係,秸稈還田於土壤中,它的發酵腐熟需一定的時間、溫度、或藉助於化肥中的某些元素如氮元素,來完成它的腐熟分化過程,繼爾發揮它的肥效作用。這也是農民朋友的一個困擾,說秸稈還田能增加土力,怎麼感覺不出來呢,秸稈還田反而不增產呢?因為它腐熟有個過程,往往當季莊稼感覺不到它的優點,但是,下茬作物總有用得上的時候,連年秸稈還田,它就會持續發揮作用了。

所以,深耕後,出現不增產或略減產都是很正常的事。唯有偶爾深耕一次的土地,為保證高產,當季必須加大肥料施入量,如果能做到隔1~2年深耕一次,耕深也不要求過深,一般在25釐米以上即可。也不需年年增加施肥量,第一次深耕加施即可。這樣整個耕作肥沃層已培養好了,更利於作物吸收成長,必然高產。個人觀點,望友交流!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農民深耕地後沒增加產量,反而下降了?我曾經種過二十多年的丘陵地,因為產量低,年年的糧食產只是維持在中等水平而效益低下。

後來痛定思痛,僱傭挖掘機深挖,挖的時候是臘月很冷的季節,買了好幾車養雞大棚裡的雞糞,因為農村的養雞大棚比較簡單,小雞苗剛進棚要鋪墊許多麥杆和軟草,所以買的雞糞裡有許多草,按照每畝五噸左右雞糞撒在地裡,然後用挖掘機深挖六十釐米左右,把雞糞翻進地裡面。

第二年春天,我在挖過的地裡播了春花生,隨播種機補使了一百斤左右的複合肥,小苗長出來之後很肥胖,蟲害還減少了,只是比沒有深挖的地晚熟十天左右。

收花生的時候,花生的葉片幾乎沒有掉,只是有點黃,一鎬頭下去,把花生提起來看看又數數個數,每株平均也得四.五十個雙果,畝產一級大粒花生米達到七百多斤,總產達八百多斤,深挖之後一畝地的產量甚至是沒挖之前的兩倍,花生米的優質率達近百分之九十。

我覺得題主說深耕之後減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肥沒跟上,深耕把上面的肥沃土地翻下面去了,當年土肥化肥施少了影響了產量,第二個是種子不是高產優質品種,或者是管理不到位。


狐步獨狼


我們家是個家庭農場,有兩輛大拖拉機,到農忙播種時,老公和兒子一人一輛,有耕有播,如果忙得過來,也給別人幹些,對如何才能耕好地不陌生。

大拖拉機耕地,造成小麥減產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耕的太深了。

如果地耕得太深,就把陽土全翻到下面去,陰土

翻到上邊來了,沒經氧化的陰土,鹹度大,沒營養,不好出苗,也不發苗,莊稼自然就長不好了。

大犁耕地,一般要掌握在18至25公分,不能過淺也不能過深,如果是鹼地,一定不能超過20公分。



李文霞4968


這種情況是有的,也不能就說農民做錯了。

秸稈還田就像工廠產業升級,總有一個陣痛的時候,你能說在升級階段的產品產量的下滑是升級的失敗嗎?

秸稈還田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改變耕層,增強土壤蓄水,提高了土壤抗旱防澇能力。秸稈還田還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了肥力,改變了土壤結構,使土壤更容易耕作,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那為什麼農民還田後小麥減產了百分之三十呢?我分析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秸稈還田量過大,現在的莊稼都好,秸稈產量高。

二:粉碎不徹底,拋撒不均勻,有雞窩現象。

三:沒有隨機使用氮肥,增加好氮微生物,加速秸稈的分解和腐爛。

四:後期作業不到位,耙地不表準,有漏草在外的現象。

造成減產主要是秸稈掩埋不徹底透氣,小麥根扎不下去,再就是秸稈沒腐爛前容易生蟲子,特別是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等也影響產量。這樣的地塊要比正常地塊多澆次水,可以減少負作用。

經過還田以後,這塊地的肥力,適耕性,防旱抗澇的能力都有提高,會很快把損失找回來的。不要短視,要有長遠眼光。但是注意,不要連續還田,要隔幾年等原來還田的秸稈都腐熟好了再準備下一次還田。

我的回答不知對你有沒有幫助,請回復,謝謝。


伏櫪的老驥57128762


兩個原因,第一深耕時把上邊的熟土翻了下去,下邊的死土翻了上來。第二沒有同時施農家有機肥。莊稼光靠水和化肥他是不會好好長滴!



十度零下


我們以前搞深耕,在大犁鏵後面加一個小犁刀。大犁鏵在熟土層作業,翻轉熟土土壤。小犁刀在熟土層下面的生土層鬆動生土,打破犁底層。幾年後,鬆動的生土就變成熟土,加厚了熟土層,改善了土壤結構。如果一味蠻幹,把底下生土翻到土表層,生土肥力不夠當然會影響當年的農作物生長。不過對以後幾年的農作物生長還是有利的。


greatmy


“深耕淺種,薄地裡上糞”這是我們農民人經過多年的農田實踐,總結出來的一句農諺俗語。就是對土地在耕種前進行適當的深耕,但在播種的時候要淺種,並且對不肥沃的土地要加大農家肥的施用用量,糧食才能穩產高產。

深耕還田確實能提高產量,但要選對季節和時間,我們這裡一般在冬小麥收割後,如果對原地塊不準備繼續種夏季農作物,而留著秋後繼續播種冬小麥的話,就可進行伏耕,可以多接納雨水,特別是雨季後期的雨水,能增多土壤蓄水量;還可延長土壤風化過程,增強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提高有效養分的含量。翻到土壤的麥茬,當年大都可腐爛,能增加培肥地力。

伏耕後不要立即耙耱,讓它多曬一曬,加速風化,多接納些雨水,待深秋耕後再耙耱鎮壓。

如果在小麥播種之前想深耕,深度不要超過30釐米,過深了會把肥沃的熟土翻到下面,不含營養的生土會留在地表層,當然會造成來年小麥減產。

如果已經對土地進行深耕了,營養成分差的土壤,沒有疏鬆熟化的生土壤已經翻到上面了,要麼就再淺耕一遍,然後進行播種,或加大農家肥和化肥的施用量,同時淺種,能提高出苗率,小麥返青後,及時加強春季管理,就能穩產。

<strong>


用戶自知自愛WWW


有兩個方面需要分開講,第一深耕土層不翻轉,這樣如果減產可能是深耕時機沒有掌握好,造成了跑埫土壤水分不足,或者沒有及時的鎮壓,土層過於鬆散漏氣。第二深耕土層翻轉,可能是生土翻到表層,沒有施足夠的肥。也可能土壤翻轉後整地質量不高,卡拉坷垃多,不平整。保苗不夠等情況都會造成減產,具體情況要自己分析,以待來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