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在哪里战斗”——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战“疫”风采

文/图 通讯员 王丽萍 温志琪 本报记者 夏莉涓

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作为自治区定点救治医院,自治区传染病医院一线医护人员身着白衣战袍,直面凶险病毒,毫不退缩气馁,像勇敢的战士肩负起抗击疫情的神圣使命,义无反顾,逆风前行,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勇于担当的党员本色、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冲锋在抗击疫情、抢救生命的最前沿,争分夺秒,守护群众健康,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战“疫”中的老党员、“老书记”——哈力木拉提·艾木肉拉

哈力木拉提·艾木肉拉,是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呼吸科、精神科副主任,一个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医生,他博学多识、医术精湛,专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出了人人点赞的排头兵,赢得了“老书记”的过硬口碑。

“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在哪里战斗”——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战“疫”风采

当医院被确定为自治区定点救治医院时,“请战!请战!我要去救治一线!”,哈力木拉提第一个主动提出承担救治任务。党支部书记走在前、作表率,就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把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聚得更牢。呼吸中心全体党员、团员青年率先按下手印,立下战书,成为全院第一个志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的党支部。

“我曾经参加过非典防治,有一定的经验,我要去!”“我在乌市一个人生活,没有子女、没有牵挂,我要去!”“跟家人说好了,孩子也交代好了,他们都支持我,请组织考虑我。”“我眼睛好的差不多了,可以提前结束病假,我要去一线”……危难时刻见初心,这一句句,一声声,无不践行着他们立志成为医务工作者时庄严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穿上白衣就该挡在百姓前面——贴心护师康俊婷

康俊婷,是自治区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一名有着15年护理工作经历的护士长、主管护师,也是医院第十一党支部组织委员。

1月21日晚23:51分,护理部一道“命令”——“请所有应急梯队护理人员立即参加应急工作”!康俊婷的爱人在内地工作,夫妻一直两地分居,春节是全家人盼望已久的团圆时刻。但在紧要关头,在疫情面前,在“小家”与“大家”的难以取舍中,她毫不犹豫地放下妻子、女儿的身份,而是选择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护理人员,以无畏无惧的姿态挺身向前!

“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在哪里战斗”——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战“疫”风采

凭着参与过甲流、H7N9、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护理救治经历,她主动请缨到重症监护病房,承担起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

甘当平凡“逆行者”——检验科放射技师李鸫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对于放射科值班人员李鸫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陪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而妻子此时也在千里之外的和田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女儿3岁的生日也悄然而至。

面对此次突发疫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一线。虽然舍不得家人,惦记着女儿,但短暂的取舍仅在值班室电话响起前的几秒中就有了结果,随即到来的忙碌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就这样,穿着防护服毫不犹豫地冲到了最前线,一干就是18个小时,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 每次从隔离区出来,护目镜上全是水雾,贴身穿的衣服就像在水里泡过一样。

他的请战书只有简单的八个字:无论生死,不计报酬,但却坚定地写出了包括他在内所有救治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声和决心。

无悔逆行,躬身“战疫”——负重前行的一线指挥官李弘

1月24日,接到院党委关于坚决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紧急通知后,呼吸科、精神科副主任李弘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面对高龄母亲关切的目光、年幼儿子不舍的眼神,作为女儿、作为母亲、身为公安干警的爱人,这次离别还是多了一份沉重。

虽然自己在防控甲流、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此次棘手的新冠肺炎疫情,专业的直觉告诉她,疫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乎预期。如何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治?统一认识,充分准备是关键。

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李弘带领科室人员立即展开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准备工作,从准备应急物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组织协调到检查所有医疗物资设备,再到组织全科室人员对就诊流程、感染防控、健康知识进行培训,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但科室有12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在哪里战斗”——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战“疫”风采

在党员的带动下,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迅速把两院三区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战斗集体,为打赢“战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呼吸科主官,她承担着救治一线的指挥任务,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室工作中,连续作战,超负荷运转,身体严重透支,嗓子一度失声。在她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奋战,科学防治,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4名痊愈出院,全科87名医护人员,无一例接触感染。

“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在哪里战斗”——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战“疫”风采

李弘已经连续24个日日夜夜奋战在最前线。因为她明白,只要疫情还在发展,确诊病例还没有治愈,这场战斗就会继续。她用忠诚和担当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城铁壁”,用信念与坚持确保“一方平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正是因为有像她们这样在抗击疫情一线负重前行的医务工作者,才有我们今天坚决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

实验室的猎毒手——阻击疫情的幕后英雄张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战斗在病房的医生不同,虽然不与患者接触,但每天仍是全副武装,不分昼夜栖身实验室内,与病毒“面对面”,承担着检测病毒的艰巨任务。自治区传染病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张弛就是其中一员。

张弛所在的检验科分子生物室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样本检验的艰巨任务,属于高危检验组。核酸检验工作精细琐碎,从样本收集、信息核实、核酸提取,再到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报告,整个过程至少需要4个多小时。核酸检测关系着疑似病人的确诊,张弛总是细心观察,冷静处置,为临床医师提供精准的医学依据。

除夕之夜,“叮铃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深夜的沉静。1月25日凌晨两点,张弛接到电话要立即赶往自治区疾控中心参加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培训,简单收拾后,临出门前亲了亲熟睡的大儿子和刚满三个月的小儿子,曾是医务工作者的父亲拍着儿子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儿子,疫情就是敌情,严格操作流程,保证质量,放心地去工作吧,你是我们的骄傲”。

张弛曾参加过甲型H1N1流感救治,在此次疫情中再次主动请战,承担起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同事们都评价他,平时说话少,总是默默地做着实验,但是说起分子生物学却头头是道。

虽然不在临床一线,但每天也要24小时和病毒面对面,被称为“自治区传染病医院病毒猎手”。因为医疗防护用品很紧张,作为分子生物组的组长,为给一线医护人员节省防护物资,他主动带领组里人员实行24小时倒班制。穿上隔离服很热,一直出汗,护目镜上都是头发滴落的汗水,同事们看着他,忍不住一阵鼻酸,经常劝他“多喝水多吃点饭”。

“哪里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在哪里战斗”——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战“疫”风采

因长期带着乳胶手套,经常用消毒液消毒双手,他的手严重过敏、红肿,但他仍然坚持工作,顾不上手上的痒痛,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视频中看到他“红肿的双手”,母亲落泪了,妻子心疼了,但是她们明白对于儿子、对于丈夫的工作必须支持才能获得抗疫的胜利。元宵节,可爱的儿子洋洋用简单的拼音加汉字给爸爸写着,“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间可以回家,妈妈说你在保护我们,谢谢你保护我们,谢谢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爱你”,简单童稚的话语中含着孩子的希望,对爸爸的想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默默无闻的猎毒手”舍小家,顾大家,选择了“逆风而行”,是当之无愧的白衣战士。冲在一线,不分日夜,不辞辛苦,只因他的名字叫“党员”,他的使命就是为患者服务,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