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位年轻的同事,我父亲病逝没来参加葬礼,她结婚邀请我了,我该去吗?

元气女神


婚礼和丧事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事。婚礼是喜事,所以可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而丧事是不值得大肆宣传的,故只能通知亲戚和少数关系铁的朋友


大白实话


不建议去。这种人眼里只有钱,就像貔貅一样,只能进不能出。

我一高中同学也是这样,20多年来,她家建房子,小孩满月、买商品房、两个小孩上大学、小孩去参军等等,每次都打电话通知我,我有时没时间去,但每次礼金都及时给她的。

20多年来,我一直就这么给她随礼的,我家一直没有什么事。今年我小孩上大学,我打电话给她,她在电话里答应的好好的,说一定来参加升学宴。结果那天她竟然没来,也没随礼,打电话不接,发信息和微信都不回,后来把我电话和微信都拉黑了。


ChenghingWang6


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没有“来”的情分,也就没必要有“往”的纠结。

说说我的经历。之前,我有一位上司,他的老婆是我的同学。他们搬新家、包括老人去世等,我都专程前往,并且随了份子钱。我女儿婚期确定后,我带着请柬专门上他家,请他们二位参加我女儿的婚礼。但是,到我女儿结婚的当天,他们既没有参加婚礼,也没有随份子。后来他们儿子结婚,他们没有专门通知我,只是让别人捎话给我,让我参加他们儿子的婚宴。

也是纠结了很久,后来,我便遵循了古人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没有去参加他儿子的结婚宴请。再后来,偶然碰到这位领导和他老婆(我同学),寒喧中,我主动提到了我女儿结婚的事。我说,也许你们很忙,我女儿婚宴当天你们没顾上。他们两口子当时很尴尬,也没提他儿子结婚的事儿,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之后,跟他们再没有人情世故的交往。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中,人际交往的习俗、礼仪的不可或缺。但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应该是相互尊重。因此,有来有往才是人情!


小男孩影视剧


很纠结这样的事情,前不久我刚刚经历过,父亲是16年去世的,我不太清楚什么原因这位同事就没有参加,因为平时关系还可以的,今年的七月份她的儿子结婚,因为我们倒班,三天就要见一面,同事休息的时候都会在一起聊她都准备的怎么样了,她还特意问我她应该穿什么的衣服合适,同事们也都知道她的为人,除了领导家里有事,其他的同事的事几乎她都不参加,就是过那种房顶扒门的日子,之前就和同事探讨过这个问题,同事也说不要我去,但我总觉得红白喜事,要的就是相互捧场和人气,不去不好意思,去吧又觉得挺憋气,纠结我好多天,之前有和朋友商量,最后和我同事商量,确切的说是我的领导,他说你去干嘛呀,她做初一,你就做十五,不去!所以她家的婚礼我也没有参加,之后见面还和之前一样,领导礼金都带到了,没有人到现场,一个月过去了,她也没有回请!事后我也觉得没什么可纠结的!


蕊1009


类似的事我也遇到过。一同事,他们两口子既是高两届的师兄,又在一个单位工作。2001年和2003年,他的岳父母去世,我都上了100元的礼(那时工资才不到一千)。2004年底我父亲去世,由于放假,我就没通知大家。可到2005年中,我母亲去世时,他就只随了50元。2009年元旦,她女儿结婚,我要陪儿子去北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不能参加婚礼,也就给他随了50。

我们同班同学之间,孩子结婚一般都上一千,白事上五百。去年我儿子结婚时,一同学不知为什么就上了二百。可过了不到半年,这位同学就病逝了,我想也就给他上二百,可另一位同学说不合适,我虽不太情愿,但死者为大,也就按例上了五百。

要说礼尚往来就行,可有时真没法说。


城东布衣


一位年轻同事,我父亲病逝没有来参加葬礼,她结婚邀请我了,我该去吗?

你纠结你父亲病逝这位同事没有参加葬礼,她结婚你该不该去。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互相捧场,也是对人的尊重。你既然不来捧我的场,你的场我也不奉陪。

世界之大,啥人都有啊。有的按常理出牌,有的不按常理出牌,有人重情重义,有人薄情寡义。别人有事,需要捧场,他装做不知;一旦自己有事,好像别人都欠他似的,厚着脸皮邀请,去吧心里不情愿,不去吧又爱面子。

我曾看过一次乡间吵架,挺有趣,过后觉得可笑。两个老头,他俩是一个家族的,可是早就出了五服,其中一个曾是大队干部,当年站在村中间,人们形容像只老虎,他要吼一声,村上人的心也要颤一颤。年长的是他族兄,用手指着他:“我闺女们出嫁,年年给你送礼,一年三节,没隔一次,给我拿的啥也给你拿啥!这么多年,你家大大小小的事,我回回到场,一次也没有落下!把礼节给你走的足足的。你可倒好,你的闺女回来走亲戚,没蹬过我的门槛,我家的事,你从来不照头!

曾经的干部不紧不慢的说:“那是你巴结我的,当时你看着我有用处,我还不稀罕呢?”

年长的老头一听这话气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有时候想想,今天再大的事,再过几年讲就成故事,就成过往,那就不算个事,甚至成为一个笑话。


李存434


既然是同事,又是年轻的,她的新婚大喜都邀请你了,你父亲病逝她没来参加葬礼的事先搁一边,你还是放弃“前嫌”是应该去的。

她不参加你父亲的葬礼是否“事出有因”。不是说她年轻吗,也许是刚来的,和你成了同事。也许是单位同事太多,她对你还不认识,也就不熟悉,没有来也有可能;葬礼也算是大事,农村人人情憨厚,是“不请自到”,帮忙的,行情的。单位就不同了,在告假回家奔丧时,领导一定知道。按理领导会顾及你的面子,会给你的同事说一声。毕竟行情之事,是完全自愿的,不能去强求。或许是领导怕误单位的事,没有告知大家,也或许你与领导关系不怎么好,“故意”不说给大家。也或许你连关系最铁的一两天好友都没有,导致你的同事不知情,等等猜测吧。你的年轻女同事也不知道你父亲病逝的消息,也可能会不来参加葬礼。


行情之事,不就是要奉上一定数额的礼金。可以由一人负责,按人头统一收交,也可以由去现场的人代送。“没来参加葬礼”,是她本人没来,人情“份子钱”送来了吗?你家有事,在出差了吗?同时还要考虑,是女孩,如果生理期,也不方便参加葬礼,这也是有忌讳,不参加,也在情理之中,等等,也是她不来参加葬礼的原因。

你是受邀之人,不去也就显得很不友好。你被邀请,也许不止你一人,说明她很注重同事关系,希望大家给她捧捧场,凑凑面子,意义非同寻常。别人都去了,而你还在再纠结过去的事,就显得你太小气了,不像一个男子汉的胸怀。

如果她是邀请了你一个人,是不是可以这么想,你父亲葬礼他没来参加,压根还不知道你父亲的去世。要么,一般女孩都是矜持的,也不可做出这“来而不往非礼”的傻事的。也有可能想与你修补她曾经的“过失”,拉近同事关系。


她既然是同事,早不见晚就会见到。况且是她花烛之喜,你都被邀请了,若你还是没有去,是你的失礼。以后见了面多尴尬,更不好意思。还会危及融洽的同事关系,在单位留下不好的影响,尤其对你名声很不好。

人们普遍是礼尚往来的,这次邀请你了,你就是“贵客”。欣然前往也是礼义之道。至于她没参加你父亲葬礼那些,她很可能也内疚。说不准在你结婚 (假如你未婚)、孩子满月,乔迁、升职、升学等等,她会双倍补上的。谁让你们是同事呢?


为生活而提神


红白喜事有差别,你不应该为一点小事计较,你父病故他没来也许也特殊情况,白事随礼人相对较少。我是辽宁人住天津多层楼,去年春节后,住一个楼门10多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主张随礼问了几户都说白事不用随礼。你同事结婚给你信应该去随礼,不要为点小钱伤了和气。


念战友情


可以参加的话还是建议参加。

我身边有个例子,我们区的省重点高中校长,大概十年前儿子因为去海边度假溺水身亡,当时家里人感觉和他虽然有点交情,但是之前并没有过深的交流,也就没有参加葬礼,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到了去年,外甥女因为报考高中的失误,需要到他所在的高中借读,这个时候才犯了愁,人家有事我们都没去,这件事还怎么张口?

有些人可能会说,现在的人太功利化了,与人相处难道就是为了"互相利用"?

来而不往非礼也

但这并不是说非得有别人的来,我们才去往,不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只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狭隘。如果不去主动扩大我们的关系圈,想要在这个社会上顺利的活下去都会很难,更不用说想获得成功。


朋友多了路好走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照顾,也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关怀,谁都不可能独立于这个社会而孤身一人。生活中遇到困难,一定是亲人朋友的不离不弃让我们更有勇气继续前行。

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以以前有个实验,让一个人在完全没有噪音的房间里呆1小时,挑战成功的就给1000美元,至今仍无人挑战成功。这也说明了人需要这个社会给予的及时反馈,与外界的交流互通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回到正题,如果别人没能参加葬礼,不管他是不是故意不参加的,当他结婚邀请你的时候也最好去参加一下,毕竟以后可能还有能互相照顾到的地方。


懋薇影视


现实生活当中礼尚往来的事很多。通常都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在是来而不往也要礼。你父亲的葬礼他不参加。他缺乏了礼数。而他结婚让你参加婚礼。你也应该去。你随了礼份子也是对他最大的讽刺。你也是帮助她。无形当中提示他。不要只进不出。那么抠门儿。那么不知人情来往。那么脸皮厚。通过你这个事例。也教会了许多人怎么做人。怎么处事。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谁家都不敢挂无事牌。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大事小情参与一下。钱不长花人常在。比如题目当中提出的。他的老人去世了。别人不参加这个葬礼。事后有邀请人参加他的婚礼。一红一白的事情。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素质。试想一下。一个朋友家里的亲人去世了。都像邀请参加婚礼的人一样,谁都不参加。这个人处于无助的状态。本来很痛苦的心灵。又在伤口上添了一把盐。痛上加痛啊!人们要拿心比心。正确思维与反向思维结合起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过去讲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虽然是江湖上的术语。但是为了朋友也要把钱串儿倒过来拿。人情来往,该花的钱必须得花。不要摸着口袋里的钱,舍不得。时间一长就不会有人理你啦。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