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大唐名相狄仁傑,以一人之軀,在“武周”時代撐起大唐半邊天

在武則天統治的“貞觀遺風”時期,科舉制度有了很大的完善發展,創立了殿試和武舉,除了科舉,還有自舉和別人推薦等方式可以進入仕途。於是,一大批人才出現了,為當時政權的穩固和加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些精英里就有狄仁傑。

現在很多人對狄仁傑的印象都來自電視劇、電影,狄仁傑也算是個十分火熱的IP,劇中的狄仁傑斷案如神、足智多謀,令人欽佩不已。在歷史上的狄仁傑雖然沒有劇中的那麼神乎其乎,但人們對他的評價都極其高的。

《舊唐書 狄仁傑列傳》評價:“仲尼雲:‘觀過知行也。’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狄仁傑,被譽為“”包青天轉世”,是一位神探,智勇雙全,破案能力極強,是武則天手下一位非常得力的臣子。武則天在執掌政權的時候,十分的獨裁專政,甚至到了暴虐的程度。伴君如伴虎,狄仁傑能夠得到武則天的信任和做到身處高位而不衰,肯定有他獨特之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在朝廷裡德高望重的人物。

大唐名相狄仁傑,以一人之軀,在“武周”時代撐起大唐半邊天

一、出任吏丞彰顯剛正廉明,執法公正不畏拗違龍顏。

文獻記載,狄仁傑一開始是明經科及第,後來出任了汴州判佐,後經工部尚書閻立本推薦出任了幷州都督府法曹。而後狄仁傑升職當了大理丞,到京師長安出任職位。

狄仁傑剛正廉明,他為人剛正廉明,執法公正,不徇私舞弊。

歷史上記載,“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於是名聲大噪,許多人都知道了京師這位“包青天”。據《新唐書》記載,狄仁傑曾經一年破案一萬七千多件,換算下來就是他每一天要完成四十九件案子,數量驚人。

在封建社會,皇帝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他統治的人的生死,的的確確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過,臣子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影響皇帝的決定。畢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商紂王,還是有理會聽的。

但是很多臣子都是把皇帝的臉色當自己的升職的蹺板,他們以拍皇帝的馬屁來升職,不顧情理,不顧是非。敢於在皇帝震怒的時候還用奉承話讓皇帝開開心心起來,並且自己升職,這是奸臣的為官之道。好的臣子,會不懼龍顏,以理來讓皇帝在震怒之中迴歸理性。狄仁傑就是這樣一位好官。

大唐名相狄仁傑,以一人之軀,在“武周”時代撐起大唐半邊天

在儀鳳元年的時候,權善才和範懷義誤斫太宗昭陵柏樹,令唐高宗非常憤怒,一氣之下要處死他們,狄仁傑勸阻道:“罪不當死”。唐高宗更加憤怒了,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

狄仁傑並沒有因為龍顏大怒而退縮畏懼,相反以漢文帝和張釋之的對話來警醒唐高宗,這樣罪不至死卻處死了兩位臣子,於情於理於皆不適合:“誤砍昭陵一株柏樹,就殺掉二位大臣,後世之人將說陛下是什麼樣的君主呢?”

唐高宗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不僅免去了二人的死罪。還過了不久之後提拔了狄仁傑作為侍御史。

在調露元年的時候,韋機在監督建完成宿羽、高山、上陽等宮殿,狄仁傑認為這樣宮室太過壯麗,過於浪費,由此上表彈劾,於是,韋機被免官。不久,狄仁傑又彈劾王本立太過於恃寵跋扈,請求皇帝交付法司審理。

唐高宗下詔想寬赦他,狄仁傑認為這樣違背了法律,非常堅持:“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

”這番話下來,唐高宗都無言以對了,最終王本立還是被治罪。有狄仁傑這樣鐵面無私的人在,朝廷的氛圍一下子清明瞭很多。

大唐名相狄仁傑,以一人之軀,在“武周”時代撐起大唐半邊天

二、遭到汙衊自己申冤,巧計書寫冤情帛書 。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在封建社會的官場裡,越說真話越無私的官員越容易受到排擠、被中傷、被汙衊。

《舊唐書·狄仁傑傳》中記載:狄仁傑上任時,武則天就先試探地問道,儘管你的工作很出色,卻也有人告狀,你想知道是誰嗎?狄仁傑連忙謝罪,說:“陛下認為臣有過錯,臣當改正;現在陛下明白臣本無過錯,實是臣之大喜。至於說我壞話的人,臣不願知道。”

這話一說出,武則天都歎服狄仁傑的氣量,認為他寬宏大度。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這樣的氣量。作為官員,應對中傷簡單,應對汙衊,還需要冷靜和智慧。狄仁傑在面對誣陷的時候,表現出了他的才智。在長壽元年的時候,來俊臣誣陷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導致狄仁傑被逮捕進了地牢裡。

在當時的法律裡有這麼個規定:一經審問,立馬就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狄仁傑在接受森文的時候立馬就認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來俊臣非常滿意這個口供,便不再嚴加防備狄仁傑。這個時候,狄仁傑知道機會來了,向獄吏借來了筆墨,並且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布,在上面寫了冤情後,塞在棉衣裡,用天氣太熱請判官王德壽派人送回家去拆洗。

王德壽沒有懷疑。狄仁傑的兒子得到帛書後,立馬持信上告。武則天看了狄仁傑的帛書,一波三折後,召見了狄仁傑,問道:“你為何承認造反?”狄仁傑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查明真相後,狄仁傑免死。

在官場,爾虞我詐是家常便飯,一個賢臣光有德是不夠的,還有智去解決中傷和誣陷,讓自己在黑暗的官場裡能夠始終保持自己的理念和原則。

大唐名相狄仁傑,以一人之軀,在“武周”時代撐起大唐半邊天

三、貞觀遺風有名相,人人評之皆高贊。

武則天登基後,狄仁傑優秀的工作能力也讓她逐漸多這位大公無私、上進積極的官員信任不已,國家大事及皇帝家事往往要聽他的意見,對狄仁傑也是十分的重用,她常常不叫狄仁傑的名字,而是稱狄仁傑為“國老”——“國之重臣”。

武則天有多愛戴這位官員呢,在狄仁傑老年的時候,武則天也對他關愛有加,特許狄仁傑不用跪拜。狄仁傑每次來朝見武則天,她都阻止狄仁傑行禮下拜,說:“看見你下跪,朕的身子先痛了起來。”這對於臣子來說可是個殊榮。

除此之外,武則天平時還叮囑其他大臣不要用小事煩擾狄仁傑。在古代,皇帝是皇帝,臣子是臣子,他們的關係往往就只是領導和下屬的關係,但是如果這位臣子足夠優秀,能得到皇帝的信任,這位臣子也可以受到皇帝非常敬重、倚重的對待。

最後,狄仁傑因病逝世了。武則天更是因為失去了這樣一位得力賢臣痛苦,甚至肝腸寸斷:“從此朝堂都空了!老天為什麼這麼早就奪走我的國老啊!”

她在《授狄仁傑內史制》中評價狄仁傑:出移節傳,播良守之風;入踐臺閣,得名臣之體。豈惟懷道佐明,見期於管樂;故以謁誠匡主,思致於堯舜。能得到皇帝這樣的高的評價,可見臣子的才能有多厲害。

大唐名相狄仁傑,以一人之軀,在“武周”時代撐起大唐半邊天

結語:

楊萬里這樣評價狄仁傑:舉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傑以一身徇唐,非孤立於睽離之世乎,乃下薦洛州司馬張柬之,薦一柬之而五柬之,合與仁杰而六,周復為唐,仁杰之志行矣。狄仁傑的一生,可以用宦海浮沉來形容,一生都在仕途裡,為了國家的繁榮,盡心盡力。

他鐵面無私,執法公正,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心繫民生,政績十分出色。在他當上宰相之後,輔國安邦,國泰民安,政治清明。對於武則天的政治上的做出的弊處,狄仁傑極力匡正。在上啟“貞觀之治”,下承“開元盛世”的武周時代,狄仁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功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