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交城縣是山西省呂梁市的下轄縣,總面積1822 平方千米,總人口22萬。

一、歷史沿革

1、西周屬北唐,為狐氏戎地。春秋屬晉,戰國屬趙,西部地為大陵縣,東部地屬晉陽縣。

2、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晉陽縣置交城縣,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縣治遷今址。唐開元十一年(723年)後屬太原府。五代因之。

3、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於縣置大通監,天聖元年(1023年)改為交城監,明道二年(1033年)復舊名。金廢監,交城縣屬太原府。

4、元初屬太原路,大德九年(1305年)屬冀寧路。明、清屬太原府。

5、1914年屬冀寧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1年分置交東、交西二縣。1945年復併為交城縣。

6、1949年屬汾陽專區,1951年屬榆次專區,1958年與文水、汾陽二縣併為汾陽縣,屬晉中專區。1960年恢復原制。1971年屬呂梁地區。2003年屬呂梁市。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二、地名來歷

清雍正《山西通志》:交城縣“以東北汾、孔二河交流,故名”。屬幷州,治今古交市。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縣治遷今址。

三、風景名勝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1、玄中寺。位於交城縣西北十公里石壁山中,始建於北魏。是佛教淨土宗祖庭,也是全國佛教三大戒壇之一。北魏至隋唐時期,先後有曇鸞、道綽、善導三位法師在此住持,開創併發揚淨土法門體系。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與佛教信徒朝拜、集聚之地和著名的風景名勝旅遊區。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2、四十里跑馬墕。位於交城縣會立鄉柏峪溝川西部。這裡有禪寺塔斜陽、嬌兒山雲海、後漢開國皇帝劉淵得劍處、閻錫山跑馬場等四大人文自然景觀。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3、卦山天寧寺。位於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距太原六十七公里。因山形卦象而得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絕無僅有的易學研究實體。 “卦山之柏”與“黃山之松”、“雲棲之竹”並稱為華夏樹木奇觀。天寧萬壽禪寺坐落其中,為中國佛教華嚴宗巨剎。卦山集文物、宗教、古建、森林公園於一體。在卦山多元文化旅遊的經緯中,形成了“儒門釋戶道相同,三教從來一祖風”的多元體系,被譽為“易學之源、八卦名山”。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4、華國鋒陵園。位於山西省交城縣城西北卦山,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華陵”。順南望去,整個交城縣城一覽無餘。整個陵墓總面積為4260多平方米,陵墓設計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居高臨下,俯視交城。

山西省交城縣,兩河交匯得名,玄中寺為佛教淨土宗祖庭

5、永福寺。位於交城城東1公里陽渠村東,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隋開皇十七年(597),後經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寺院氣勢宏偉,佈局整齊,舊為釋迦牟尼佛堂,寺門有三,鐘鼓樓尚為完整,與寺院相對有清建戲臺,全部寺院佔地3884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