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什么原因导致葫芦发生蔓枯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雾都山客


瓜类蔬菜蔓枯病如何防治?蔓枯病又可以称为黑腐病,是瓜类蔬菜的常见病,露地雨季常发生,主要为害茎、叶、瓜及卷须等地上部受害,不危害根部。瓜类蔬菜蔓枯病多从茎杆表面向内部发展,但维管束不变色,接下来就说说瓜类蔬菜蔓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瓜类蔬菜蔓枯病发生原因

瓜类蔬菜蔓枯病发生常与棚室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有关,植株生长势力差和植株徒长的都容易发生蔓枯病

二、瓜类蔬菜蔓枯病危害症状

1、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在病斑易破碎并密生黑色小点。

2、植株发病一般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渐枯黄,但就是病害在严重,植株上部仍会保留数张叶片不脱落。

3、叶柄、瓜蔓或茎基部被害时,病斑呈黄褐色油浸状圆形至梭形,并且会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折断,病部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粒。

三、瓜类蔬菜蔓枯病防治措施

1、大棚种植蔬菜,要适当的进行通风降湿。

2、瓜类蔬菜种植要加强农业防治,做好水肥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免疫力。

3、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用药,可选用防治药剂有40%安克锰锌2000倍液、72%的普力克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一般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天。同时也可以采用上述药液与泥混合后涂抹茎杆患处,1、有条件的实行轮作。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

土壤好帮手-日正农科

内含进口土壤改良因子

改良土壤,矫正土壤,酸碱度均衡,营养减少,生理病害

枯黄萎病/死根烂苗/蔓枯病/根腐病/抗重茬特效产品!

产品特点

本品是由土传重茬资深专家多年亲临实践研发攻关,采用美国土壤系土壤重茬疏松修复技术,克服连年耕作重茬难题,应用现代科技,合理组配,独特的生产工艺加入植物所需的21种矿物质6种益生酵母菌及中微元素,以菌克重茬,彻底解决重茬作物连作障碍;使用后作物形成根系网,庞大有益菌网,在地下快速繁殖,以菌治重,松土保墒,解磷固氮,抑制有害重茬病菌,并能自身清理毒素,修复受害组织,加快受害作物恢复生长,是生产绿色农业首用品。

六大功效

一、以菌克重:以菌养菌,克服因土壤有害病菌滋生,利于作物吸收,清除土壤有害物质,克服重茬连作植物。

二、松土保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清除板结,免深耕,缓释土壤盐碱化,保水锁肥缓释,提高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三、解磷固氮:通过有益菌微生物解磷解钾固氮,减少肥料对土壤的破坏,改善土壤内部环境。

四、抗衰防病:本品是有益菌与矿物质克重茬原料有机螯合,能自动打开作物的生长导管,延长生命,防止早衰,自身产生抗体,不易被病菌侵染。

五、壮根促生:多种有益菌中微元素矿物质,作物吸收后,激活作物导管,生长迅速,根深根多,叶肥苗旺。

六、缺素弱苗:本品是根据作物生理特点的研发全元素配制,减少缺素症的发生,易于作物吸收,使黄叶变绿,小叶变大,卷叶展开,根深苗壮,叶肥浓绿,不受温度区域限制,弱苗复壮,克服重茬的发生。


农村小伙1987


大家好,我是浪兄,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葫芦科植物为我们常见的蔬菜,但是其蔓枯病发病较厉害,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为害症状

西葫芦、黑皮西葫芦蔓枯病在田间主要发生在茎蔓上,致蔓枯死。但也能为害幼苗,茎部及果实。近地面的茎,初染病时,仅病斑与健全组织交界处呈水浸状,病情扩展时,组织坏死或流胶,在病部出现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整株死亡。叶片染病,呈水浸状黄化坏死,严重整叶枯死。果实染病,产生黑色凹陷斑,龟裂或致果实腐败。

二、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存在于干土中或架材上,条件适宜时靠灌溉水、雨水、露水传播蔓延,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种子也可带菌,引起发病。当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持水量过大时发病严重。特别是开始采瓜,下部老叶造成大伤口后,温棚内通风不良时更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果实也可受害。

三、防治方法

1、播种前,用55℃恒温水浸种15分钟。生产中还要加强水分管理,降低棚室空气相对湿度是预防蔓枯病发生的关键。建造温室或大棚,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温室和大棚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室内的湿度。结瓜前,下雨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发病后要适当控制浇水,以降低土壤及空气的湿度。在整个生长期间,要多次追肥,必要时喷施叶面肥,以防止植株早衰。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体清除出园外,集中处理。

2、发病田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采用无病种子。采用覆盖地膜栽培。种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栽培,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要求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





浪兄31896879


一、不同环境条件条件下的日常养护

挺水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一般较强,但对光照、温度、土壤、水体及其他环境、生物因子的要求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情况,满足各自需要,并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养护管理。

1.1光照、温度

挺水型植物绝大部分夏绿冬枯,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较高的温度。千屈菜、黄菖蒲、梭鱼草等品种在光照不足时枝叶稀疏、节间长、花数量减少甚至无花。花叶石菖蒲及其同属植物石菖蒲能耐荫(但在向阳湿地也生长良好),菖蒲、鸢尾、花菖蒲、花叶香蒲、灯心草、水毯草都能稍耐荫或耐半荫,其他品种则都要充分的阳光。

适合这些品种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30℃(水面以下20cm处水温较气温一般要低1℃—3℃),当水温30℃以上时,不耐热的品种花叶香蒲、花菖蒲、梭鱼草和石菖蒲等叶尖或上部叶片焦灼。应喷水降温或水体换水,以保持青枝绿叶。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长。5℃—0℃大部分品种地上部分枯萎,以地下根茎和芽越冬,全年绿色期200—240天。黄花蔺不耐寒,2℃以下露地植株(包括地下根茎)全部冻萎,母株必须在10℃以上的保护地越冬。以上品种中,在上海地区常绿或半常绿的有花叶石菖蒲(包括石菖蒲)、鸢尾、黄菖蒲、灯心草和水毯草。

1.2土壤和营养补充

上述挺水型植物对栽培土壤要求不严,除建筑垃圾或底泥严重污染外,一般都能适应,但以在疏松、肥沃的壤土、半粘土或层积淤泥上生长更好,其中花菖蒲喜中性或微酸性土,栽植时可予注意。

为补充土壤营养,冬春植株萌动之前,可用经发酵的饼肥和厩肥施入底泥(或盆土)作为基肥。生长茂盛、花量大的品种在生长期要适量进行追肥,以粒状化肥塞入泥面下7—10厘米处或作叶面喷施。

生长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植株、大香菇草和红莲子草等生长较快的品种,要控制肥料的施用,以免过度繁衍,影响景观。

1.3水体环境

一般来说,挺水型草本园林植物在无严重污染的池、湖水域中都可栽植,但不同的品种,在生长习性和景观配置上,对水质也有不同要求。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水质清净、地面水在三类标准范围以内、贫营养化—中营养化之间:花叶水葱、欧洲芦荻、花叶香蒲、鸢尾、花叶石菖蒲、水毯草。

水质尚清净、地面水四类标准范围、中度营养化:花叶芦竹、花菖蒲、黄花蔺、泽泻、千屈菜、灯心草。

水质较浊、地面水五类标准范围或富营养化:黄菖蒲、梭鱼草、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菖蒲。

2001年—2002年普陀区横港河道曾试行栽植了16种挺水植物,其中梭鱼草、黄菖蒲、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菖蒲以及东方香蒲、水葱、红刚芦等花繁叶茂、生长壮硕,横港水质在五类地面水以下,并呈富营养化状态(见附表1)。说明部分挺水植物对轻度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一定抗性,并且相对具有吸收污染改善水体的能力。

不同品种的挺水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耐水深度不一。一般情况下,植株入水深度在植株高度的15—30%之间。在萌芽和幼苗期,入水较浅,以后随生长量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现将上列品种生长盛期入水的适宜深度分列如下(见附表2):

湿地型(植株入水深度在2—10cm之间):水毯草、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花叶石菖蒲、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型(植株入水深度10—25cm):花叶水葱、欧洲芦荻、花叶香蒲、花菖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等;深水型(植株入水深度25—35cm):花叶芦竹、黄菖蒲、菖蒲、梭鱼草。

二、修剪整理

枯萎枝叶的整修清理是挺水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残枝败叶堆制沤肥或深埋焚毁能减少病虫害,使植株保持美观、整齐的姿态,同时,植物残体在水中积存,会分解产生H2S等气体,使水质恶化,并导致水体营养素的循环而使水体保持富营养化状态,所以这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必要措施。

冬季清除植株地上枯萎部分,整剪留茬要低矮整齐。生长期修剪则结合疏删弱枝弱株,达到通风透光。

许多挺水型植物无性繁殖能力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大香菇草、红莲子草以及黄菖蒲、梭鱼草、花叶芦竹等,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一、不同环境条件条件下的日常养护

挺水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一般较强,但对光照、温度、土壤、水体及其他环境、生物因子的要求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情况,满足各自需要,并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养护管理。

1.1光照、温度

挺水型植物绝大部分夏绿冬枯,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较高的温度。千屈菜、黄菖蒲、梭鱼草等品种在光照不足时枝叶稀疏、节间长、花数量减少甚至无花。花叶石菖蒲及其同属植物石菖蒲能耐荫(但在向阳湿地也生长良好),菖蒲、鸢尾、花菖蒲、花叶香蒲、灯心草、水毯草都能稍耐荫或耐半荫,其他品种则都要充分的阳光。

适合这些品种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30℃(水面以下20cm处水温较气温一般要低1℃—3℃),当水温30℃以上时,不耐热的品种花叶香蒲、花菖蒲、梭鱼草和石菖蒲等叶尖或上部叶片焦灼。应喷水降温或水体换水,以保持青枝绿叶。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长。5℃—0℃大部分品种地上部分枯萎,以地下根茎和芽越冬,全年绿色期200—240天。黄花蔺不耐寒,2℃以下露地植株(包括地下根茎)全部冻萎,母株必须在10℃以上的保护地越冬。以上品种中,在上海地区常绿或半常绿的有花叶石菖蒲(包括石菖蒲)、鸢尾、黄菖蒲、灯心草和水毯草。

1.2土壤和营养补充

上述挺水型植物对栽培土壤要求不严,除建筑垃圾或底泥严重污染外,一般都能适应,但以在疏松、肥沃的壤土、半粘土或层积淤泥上生长更好,其中花菖蒲喜中性或微酸性土,栽植时可予注意。

为补充土壤营养,冬春植株萌动之前,可用经发酵的饼肥和厩肥施入底泥(或盆土)作为基肥。生长茂盛、花量大的品种在生长期要适量进行追肥,以粒状化肥塞入泥面下7—10厘米处或作叶面喷施。

生长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植株、大香菇草和红莲子草等生长较快的品种,要控制肥料的施用,以免过度繁衍,影响景观。

1.3水体环境

一般来说,挺水型草本园林植物在无严重污染的池、湖水域中都可栽植,但不同的品种,在生长习性和景观配置上,对水质也有不同要求。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水质清净、地面水在三类标准范围以内、贫营养化—中营养化之间:花叶水葱、欧洲芦荻、花叶香蒲、鸢尾、花叶石菖蒲、水毯草。

水质尚清净、地面水四类标准范围、中度营养化:花叶芦竹、花菖蒲、黄花蔺、泽泻、千屈菜、灯心草。

水质较浊、地面水五类标准范围或富营养化:黄菖蒲、梭鱼草、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菖蒲。

2001年—2002年普陀区横港河道曾试行栽植了16种挺水植物,其中梭鱼草、黄菖蒲、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菖蒲以及东方香蒲、水葱、红刚芦等花繁叶茂、生长壮硕,横港水质在五类地面水以下,并呈富营养化状态(见附表1)。说明部分挺水植物对轻度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一定抗性,并且相对具有吸收污染改善水体的能力。

不同品种的挺水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耐水深度不一。一般情况下,植株入水深度在植株高度的15—30%之间。在萌芽和幼苗期,入水较浅,以后随生长量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现将上列品种生长盛期入水的适宜深度分列如下(见附表2):

湿地型(植株入水深度在2—10cm之间):水毯草、大香菇草、红莲子草、花叶石菖蒲、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型(植株入水深度10—25cm):花叶水葱、欧洲芦荻、花叶香蒲、花菖蒲、黄花蔺、泽泻、灯心草等;深水型(植株入水深度25—35cm):花叶芦竹、黄菖蒲、菖蒲、梭鱼草。

二、修剪整理

枯萎枝叶的整修清理是挺水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残枝败叶堆制沤肥或深埋焚毁能减少病虫害,使植株保持美观、整齐的姿态,同时,植物残体在水中积存,会分解产生H2S等气体,使水质恶化,并导致水体营养素的循环而使水体保持富营养化状态,所以这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必要措施。

冬季清除植株地上枯萎部分,整剪留茬要低矮整齐。生长期修剪则结合疏删弱枝弱株,达到通风透光。

许多挺水型植物无性繁殖能力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大香菇草、红莲子草以及黄菖蒲、梭鱼草、花叶芦竹等,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


英文十九


蔓枯病主要危害西葫芦的叶、茎及果实。由于刚开始这种疾病是从叶子上开始蔓生,所以叶子枯萎后很难察觉,毕竟正常的植物都会有新陈代谢的过程 难免会有老叶枯萎脱落的就算被人发觉了黄叶大家也会觉得不足为奇,从而忽略掉。

但是随着危害的加重,根茎上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而且还会导致果实畸形、裂果、发霉等现象,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可能真的就来不及了。

发病原因:

主要是因为过于潮湿和施肥不当导致的。有时候雨季漫长或者浇水过多,周围环境就会很潮湿,因此就利于细菌繁殖和趁墟而入,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环境的基本干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过多的化学肥料进行喷施。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从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板结现象,有益菌也会从这种板结土壤中逐渐消失,那么有害菌就能占上风,于是也会令西葫芦出现蔓枯状态。

解决办法:

(1)种子处理:为了避免蔓枯病发生,建议播种前先用55摄氏度的恒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

(2)及时修剪:如果扩散得比较快,就要及时将产生的病害叶子摘除,否则很快感染其他叶片。

(3)药物喷施:可以用多菌灵+水进行喷施,如果有其他的药物也可以适当使用,但是如果已经长出西葫芦的话就不要用农药了。





全哥的渔家生活


真菌性病害,孢子存在于土壤中,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爆发病害。可以用成分为吡唑嘧菌酯进行治疗,搭配甲霜恶霉灵使用效果更佳。兑水比例参照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