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三國演義》,越短越好,你會咋說?

老哥聊生活


我是愛讀書的【十二十頁】,喜歡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我讀的第一本名著。如果用一句話形容《三國演義》的話,我的答案是:“司馬懿的成功之路”,如果還不夠短的話,那我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劉備創業成功”。司馬懿與劉備帶給了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從二人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下面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對於司馬懿,除了《三國演義》以外,還有一部非常火爆的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更是把司馬懿再一次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劉關張三人無論是兄弟情,還是創業史,都讓後人記憶深刻。劉備也讓我們知道什麼叫做“以德服人”。

一、忍常人所不能忍,得常人不可得的司馬懿

1、司馬懿是如何讓曹操“降服”的

對於司馬懿,除了《三國演義》以外,還有一部非常火爆的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更是把司馬懿再一次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這證明司馬懿在當時是豪強大家族。

司馬懿的父親讓司馬懿走上了仕途之路,而在當時,曹操正在招賢納士,看到司馬懿,曹操自然不能放過,但是司馬懿並不感興趣,而且看不慣曹操的做事風格。但是曹操屬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劉備三顧茅廬請劉備,曹操三次以死相逼司馬懿。最後沒辦法司馬懿“屈就”於曹操。

2、司馬懿有何智慧

①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在《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司馬懿是軍事謀略家,在軍事方面的才能非常卓越。主要有以下戰役:

  • 襄陽打敗諸葛瑾斬殺張霸

  • 閃電速度奇襲宛城孟達

  • 遣牛金大敗馬岱

  • 只帶四萬人百日平定遼東公孫淵

  • 六十二歲高齡大敗朱然、俘獲萬人、收繳器械

  • 六十四歲高齡退諸葛恪侵犯

  • 七十二歲高齡帶兵數萬去壽春平王凌叛亂

②司馬懿堪稱文武雙全,在治國方面也非常卓越。給大家歸納瞭如下內容:

  • 青龍元年,穿成國渠,築臨晉陂,溉田數千頃,國以充實。

  • 三月,奏穿廣漕渠,引河入汴,溉東南諸陂,始大佃於淮北。

  • 帝以滅賊之耍,在於積穀,乃大興屯守,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於潁之南北,萬餘頃。

  • 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於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

  • 遷為軍司馬,言於魏武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納之,於是務農積穀,國用豐贍。

  • 俘獲萬餘人,振旅還於宛。乃勸農桑,禁浮費,南土悅附焉。

  • 帝自遼東還,役者猶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至是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焉。

  • 是時大修宮室,加之以軍旅,百姓飢弊。帝將即戎,乃諫曰:“昔周公營洛邑,蕭何造未央,今宮室未備,臣之責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窮,外內有役,勢不併興,宜假絕內務,以救時急。”

  • 於是表徙冀州農夫佃上邽,興京兆、天水、南安監冶。

  • 關東飢,帝運長安粟五百萬斛於京師。

3、從司馬懿的身上能學到的知識

首先,要謙虛,謙虛使人進步。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把自己的生活當成練兵場,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只要有抱負,一定會成功。

其次,要懂得隱忍,司馬懿不隱忍,在曹操第三次請司馬懿時,就被抓捕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司馬懿最終迎來了自己的海闊天空。

最後,要懂得寬容,不要一味指責他人,是誰錯了就是誰錯了,自己錯了就是自己錯了,他人錯了告訴其原因及方法,一味指責是徒勞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執著,無二心,在輔佐曹操的時候,沒有他人,一直輔佐一人,才能讓自己走到最後。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在軍事、治國、謀略方面都成就非凡。

《晉書·宣帝紀》評價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司馬懿也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遊戲,都是智慧的形象,遊戲中也是使用棋盤形象,由此可見司馬懿在三國時期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終得常人不可得。下了一盤曠世大棋。

二、創業成功的劉皇叔

劉備雖然跟司馬懿不同,不是豪門,但是屬於皇親國戚,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

1、劉備的創業史

初期創業,劉備想組織武裝,沒有財力物力根本做不成。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做別的事情,物質條件是基礎,沒有基礎條件,什麼事也做不了。幸好在這時候,遇到了張飛。張飛有田產,又經營著賣酒、賣豬肉的生意,是個有錢人,自己說“吾頗有資財”,便拿出自己的財產,招募士兵。除了財力,還要武力,便結識了武聖關羽,劉備在創業初期,就得到了關羽和張飛兩個人才,而且這二人也做到了終身相隨,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後來陶謙給了他徐州作為根據地,而立之年的劉備有了棲身之地,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惜好景不長,這徐州的地圖還沒看明白呢,就被手底下的呂布給奪去了,自己反而成了呂布的下屬。

第四次創業,這一次跟著自己的本家劉表做事,但因為業績太突出,反而惹得領導劉表的猜忌,擔心他想取而代之,就一直沒有重要他。劉備在劉表手下熬了第七年,到公元207年,46歲的劉備舔著老臉到南陽請26歲的諸葛亮幫忙,他和諸葛亮年齡差了整整二十歲,雖是如此,仍然恭敬有加,虛心求教。然後第二年,曹操兼併了荊州,劉備又沒處去了。這一年他47歲,第四次創業失敗。

47歲那年參加了赤壁之戰,大勝。一無所有的劉備又再一次低聲下氣地找小他20歲的孫權借了荊州,開始第五次創業。劉備總結了前四次的失敗教訓,聽從諸葛亮的意見,禮賢下士,廣收賢才,苦苦奮鬥11年,終於有了益州和漢中,終於能和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

2、劉備的身上我們學習到什麼

  • 做事先要做人,以德服人是劉備的代名詞,沒有這一做人的品德,張關二人也不能一直追隨左右。

  • 當今的社會要做成大事業必須要靠團隊的力量,而不是靠個人能力;

  • 我們要有理想,劉備一直堅定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為復興漢室驅逐佞臣,解救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努力著。諸葛亮剛開始是不願意出山的,就是因為十分看重劉備這一志向,在向劉備描繪了為他設計的戰略藍圖後,才走出草廬幫助劉備。

  • 要知人善用,讓有才幹的人發揮自己的能力,做到能者上雍者下,在三顧茅廬之前,劉備身邊有兩個萬人敵的關羽張飛。他們雖然勇猛但只是一個武將,劉備只有一隻翅膀怎能展翅高飛?在得到孔明輔佐以後,才開始展翅高飛大展宏圖。後期又有趙雲、馬超、黃忠、龐統、法證等英才的加入,才有了三足鼎立之勢。然而後期蜀漢的沒落,也和人才的空缺有著莫大的關係!不是有句俗語這樣說:“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對於一些想要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人來說,讀懂劉備會讓你受益匪淺!一些能傳承千年的經典故事,一定會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品讀三國,一直在路上。

END


囊螢映雪,韋編三絕;耽書成癮,篤信好學。我是【十二十頁】,一名熱愛讀書的女性,歡迎【關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謝謝!

十二十頁


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三國演義》越短越好,你會咋說,哈哈!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其影響深遠,想必每個人都會隨口說上兩句來證明自己看過。

下面,我也用一句話證明一下: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2.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3.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4.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使才能。

5.即生瑜,何生亮。

6.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7.此間樂,不思蜀也。

8.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

9.三姓家奴,拿命來。

10.我乃常山趙子龍。


潘先生論風水


既生瑜、何生亮!

在所謂的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我唯一一部看完的小說。而其他幾部,都是隻看了電視劇,沒看原著。

我不但看了《三國演義》,還看了另外一本知名度不高的書《正說三國》。書中對演義中與歷史不符合之處,一一還原真實歷史。比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裡講的更加細緻。

在演義小說中,瘋狂的矮化東吳集團、黑化曹魏集團、拔高蜀漢集團。

本文重點說一說對江東集團的矮化。集中體現在一句話中——既生瑜、何生亮!


真正的歷史中,取得赤壁之戰勝利絕大多數功勞,是東吳集團的周瑜。劉備、諸葛都是打醬油的角色。


對此,易中天老師講的很生動。周瑜年紀輕輕,娶了最漂亮的小喬。身為東吳大都督。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天下最優秀的人中龍鳳。怎麼會嫉妒別人。易中天老師幽默的說:我都有點嫉妒周瑜。


而在演義小說中,周瑜的才智、氣度都比諸葛亮差一大截。最後被活活氣死。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最近,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學校都在網上授課。我兒子剛好學到《草船借箭》:諸葛亮立下了三天造十萬支箭的軍令狀。周瑜暗中下命令,不給他提供造箭需要的材料。周瑜不但才智、氣度不如諸葛亮,心理還極度陰暗、卑劣,屬於反人類人格。很像前幾天,故意往樓道里吐痰,讓鄰居感染的被隔離的疑似肺炎患者。

演義小說不是正史,可以虛構。但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羅貫中在演義中黑化曹魏集團,卻並未過分矮化曹魏集團。而對於東吳集團,不但過分矮化。甚至過分黑化。

即使黑化,也應有底限。周瑜想利用諸葛亮立的軍令狀。三天後交不上十萬支箭,殺掉孔明。這就足夠了。但在羅貫中筆下,周瑜不僅僅是看笑話,看諸葛亮自己把自己作死。而是還暗中下命令,禁止給諸葛亮提供造箭所需的材料。周瑜之行,已經突破了人類道德的底限——陰暗卑劣之極。

其實,突破底限的,不是周瑜。而是羅貫中,老羅已經突破了演義小說可以虛構的底限。

我建議,在教科書中,可以保留《草船借箭》的故事。但要刪除周瑜暗地裡下令,禁止給諸葛亮提供造箭材料一句。

小學生不應學到如此陰暗、卑劣之行。

同時,此處也是《三國演義》最大的敗筆。


《三國演義》抬高蜀漢集團,重要集中體現在神話諸葛亮和關羽二人:

在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歷史中,草船借箭的是孫權。

在演義中,溫酒斬華雄的是關羽。孫堅被華雄打的丟盔棄甲、屁滾尿流。在歷史中,斬華雄的正是江東猛虎孫堅。

在演義中,唱空城計的是諸葛亮。在正史中,唱空城計的是趙雲。

做人要有底限,虛構文藝作品,也應有底限。

最後,我們欣賞一下真正的東吳大都督周公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周瑜的丰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談笑之間,曹操的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此詩的作者蘇東坡,是一代文豪,為人豪放。當時,無論士農工商、大臣、皇族,都把蘇東坡視為男神偶像。就連皇太后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

在此詩最後,粉絲數千萬,大宋王朝的國民老公蘇東坡。居然羨慕嫉妒周瑜。

蘇東坡是周公瑾的粉絲。鄙人是蘇東坡的粉絲。鄙人可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楊朱學派


三顧茅廬

桃園三結義

溫酒斬華雄

三英戰呂布

千里走單騎

掛印封金

過五關斬六將

大意失荊州

刮骨療毒

寧負天下人

華容道

草船借箭

舌戰群儒

火燒赤壁

五虎上將

扶不起的阿斗

司馬昭之心

群雄逐鹿

長坂坡

挾天子以令諸侯

白門樓

三英戰呂布

三國歸晉





草根老週五世


看過《三國演義》而不是讀過《三國演義》,這就要書上沒有而央視電視劇上才有的內容,例如司馬懿貶官後在村頭等到皇帝繼續啟用,司馬師說“父親回去吧”。



一梭煙雨江湖行


魏蜀吳三國鼎立,群雄逐鹿,爾虞我詐,三國歸一統(晉)



皥噑144卡


桃園三結義。

過五關斬六將。

赤兔馬。

火燒連營。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暗度陳倉。

木牛流馬。

常山趙子龍。

青龍偃月刀。

出師表。

託孤。

這些都可以很容易想起三國演義。


清風15232523




sword25


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多麼霸氣啊!


手機用戶52710172538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