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你穿越到三國,可以任意選擇三個文臣、三個武將,你會選誰來征戰天下?

古今譚


武將其實好選,無非就是統帥,猛將,護衛三種,護衛肯定是典韋啊,足夠忠心,足夠猛,許褚也不錯,但是跟典韋比還是差一點。統帥的話,三國時期最有名的統帥肯定是周瑜和曹操了,這二位都是戰略級的軍事家,給他們足夠的兵和差不多的將,就能打贏戰役級的戰爭,但是曹操本身是一代梟雄,絕不可能甘心居於人下,而美周郎雖然名震天下,但是他的成名作是海戰,而且身為東吳大都督,他也更擅長水軍,水淹七軍的美髯公倒是個好統帥,可是為人傲氣,不好駕馭,還跟劉備綁定了,司馬懿也是不世之才,可也不是個忠心事主的人,那麼名將中有勇有謀的,還是統帥之才的,就是張遼了,張遼一個人就能震懾整個東吳,能力可見一斑。統帥有了,猛將有一位死的早,可他練出來的陷陣營天下聞名,那就是高順,呂布的威名,很多也是張遼高順二人打出來的,還有一位無雙猛將,也是死的早,就是太史慈,這二位如果還是按照歷史中的歲數,那就太遺憾了。呂布倒是猛,可就怕哪天被人忽悠的反過來把我這個主公給砍了。剩下的馬超,張郃,夏侯惇等等,雖然也都堪稱猛將,但都是莽夫。所以想來想去,還能打,還活的足夠長,文武全才,國士無雙,那就是趙雲了,一個人在名將如雲的時代能稱常勝,絕不是運氣,雖然關於趙雲,總有這樣那樣的爭議,但是能讓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張飛看得上眼的,絕不會差,而且趙雲還是個好護衛,多次幫助劉備脫險。說了這麼多,三位武將,我就選張遼,趙雲,典韋。

文臣反倒是比較難選的,跟武將相比,三國時期的文臣更是燦若星辰,能力出眾,讓人難以取捨,如果真的只能選三個的話,那麼第一就是荀令公,忠於朝廷,有政見,有大局觀,讓他掌管御史臺,必能整肅朝綱,明正典刑。孔明先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堪稱少見的全才,而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勤於政事,忠於主君,把政事和外交給他管理,肯定沒錯。謀臣當年,郭嘉和賈詡,法正,這三人真是難以抉擇,想來想去,郭嘉和法正都短命了一些,賈詡雖然號稱毒師,但在謀略上,真是一點不比上面二位天才差,而且活的夠長久,有荀彧和諸葛亮在,跟他奇正相合,也是天下無雙了!


魅影紳士1981


文臣中我選孔明魯肅周張昭。孔明人稱臥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一身奇才,致敵5談笑間。未出隆中,已為朕謀得天下三分,可為我的軍委付主席。魯肅雖然外表質樸,軍事一般,但他外交能力獨步天下,而且為了國家,他可以忍辱負重。赤壁之戰,沒有魯肅的努力周旋和遊說,是不可能有聯吳破敵的。所以我要用魯肅為付總理兼外交部長。張昭雖然不懂軍事和外交,但這個人長於內務,一身正氣無二心,善於協調各方面,是國務總理的不二人選,有張昭治國,朕可以上前線放手一搏。

武將我只選呂布趙雲和周瑜。周瑜雖然武功平常,但他軍事謀略極長。不僅善於陸上征戰,水戰更是天下第一。有他在,起碼不用擔心被不習水戰的司馬家滅國,而東征蜀國,更是可以溯江而上,直搗天府成都,委實是我三軍總司令的當然人選。至於此人的心胸狹窄,我必多多開導,言之於理曉知於利,使其始終把國事放在第一。呂布的武藝,天下第一,就連千年後的羅貫中那小子,也不得不佩服,敬他″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戰神般的人物,放在前線,必然能夠攻城掠地,所向披糜。想當年,他一人居然能阻十八路諸侯於虎牢關,足見其一代戰神的水平,前敵總指揮非他莫屬。只是其人貪財好色,旦見利忘義,一定要給他配個好政委。趙雲的武藝忠誠和膽略,於世無雙,北京衛戍司令和武警總司令非他莫屬。有他拱衛北京,首都無憂,群臣心安。而且他文武雙全,愛兵如子,視民如命,也可以兼職國防大學的校長。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有此六人輔佐,一定也能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問鼎中原,捨我其誰?!


童146569245



有點意思!!!

三個文臣,三個武將,加上我這個庸主,然後還要征戰天下,想想都覺得刺激;感謝大題主賦予我主公的身份,讓我也過了一把當主公的癮;

具體怎麼操作,先選完再說;

文臣:

首先,我要選一個政治高手;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得二則像劉備一樣,爭奪天下遙遙無期;所以二人之中,我選諸葛亮這位大政治家;

然後主要謀士,我選郭嘉;鬼才郭嘉,可以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無限可能,用著絕對順手;

輔謀我選魯肅,魯肅政治能力中上,軍事能力中等,外交水平頂級;


武將:

首先,周瑜必不可少,軍事能力頂級,戰略眼光獨到;善於水戰,同時也善於陸戰;

然後,張遼也必須選上,威震逍遙津一戰,就足以讓我選他;

最後,選關羽吧,關羽雖然傲氣,但我別有他用;等會就知道了!!

可以開始了!!!

唉,唉,唉……不對啊,老鐵,我的城池呢?這邊我剛要施展我的宏偉抱負,突然發現,我連城池都沒有;這還怎麼打;完了,完了,完了;我的大題主,不給城池就算了,為什麼連兵也不給我?魏、蜀、吳三國兵力可不少;我就帶著這三文臣,三五將,去跟他們火拼;豈不是第一戰就得卒;算了吧!只好打入敵人內部了,派諸葛亮、關羽去蜀國;郭嘉、張遼去魏國,周瑜、魯肅去吳國,分別從內部瓦解敵人;你說這天下,我該不該得!!!



愛尚文史


三國人才輩出,很多人都是文武兼備。怎麼區分他們是文是武?比如說劉備,應該算文臣還是武將?不費那個腦力了,就按我的任命來算吧!任命誰是文臣,誰就是文臣;任命誰去帶兵,誰就是武將。



既然穿越回到三國,又有文臣武將供我任意選擇,那我肯定會大肆折騰一把兒了!

我這個人典型的雙子座性格,既渴望帶兵出去打仗,又害怕打敗仗。所以我不會選劉備和曹操這倆兒人。

劉備和曹操這倆兒人經常打敗仗,而且一敗就是崩盤。他倆兒失敗後能跑,我養尊處優慣了,恐怕跑不多遠就給人逮住了。

所以呢,文臣裡面我選荀彧、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三個人。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這一點我喜歡。諸葛亮的好處就是,即使打了敗仗,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所以有諸葛亮輔佐,還不至於把自己那點人馬一下子全折騰光。



荀彧不僅在大局的謀劃上出色,在戰術上也很出眾。曹操帶兵外出征伐,呂布從背後偷襲,荀彧也能堅守三個城池不失。當我率兵外出征伐的時候,有荀彧在後方主持,放心。

司馬懿呢,就帶在身邊給自己出謀劃策。我辦事兒往往有點衝動,司馬懿恰好能沉住氣。有司馬懿在身邊,正好可以給我提個醒。

司馬懿的身體素質好,很適合我們領導反覆強調的996創業理念。這樣的人才在前期一定要重用。

諸葛亮我是不是要多給他點假期,應該叫他按時去療養一下。

給荀彧的盒飯一定要管夠,一定不能讓飯盒有空的地方。也不知道荀彧以前經歷了什麼,只要看見飯盒空了,就在那裡瞅著飯盒發呆。

武將就不能再多幾個嗎?喜歡的挺多啊!



既然只有三個,那就先選曹仁。

曹仁在防禦方面非常卓越,就把安排和荀彧一起,有了這倆兒人我就更放心了!反正大後方無憂矣!

第二個武將選擇張遼。張遼這員武將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讓他獨當一面。

諸葛亮對關羽千叮嚀萬囑咐的,荊州該丟還是丟了!所以對於張遼這樣的武將,咱也不留錦囊什麼的,就是放開手地讓他盡情施展。

第三個武將就是趙雲。沒辦法,印象病啊,天生就喜歡趙雲。所以我決定把趙雲留在身邊,最主要的是有安全感。更難得的是,我孩子也喜歡趙雲叔叔啊!

把趙雲留在身邊,關鍵時刻可以用他前去增援,逃跑的時候也可以叫他斷後。反正就是在緊急的時候用啦!



我們領導也是三國迷,平時培訓都是引用三國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網絡上的段子,趙雲就是他最喜歡的武將。

趙雲接到劉備攻下城池的命令,就帶著僅有的20個士兵去攻城。等到劉備驗收戰果的時候,趙雲已經攻下了十幾座城池,多了好幾萬士兵和好幾千匹馬。

按照這個段子來看,哪裡還用選什麼三個文臣、三個武將?文臣就選一個劉備,武將就選一個趙雲,就夠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這個問題很有趣,假如我能穿越到三國時期,成為一名似劉備一樣的人物時,我會精挑細選幾位文臣武將作為我的幫手,助我一統天下。


  • 賈詡、陳宮、魯肅是我選擇的三個文臣,理由如下:

一、他們三人都精通兵法,特別是賈詡還著有《鈔孫子兵法》一書。

二、他們三人都品德高尚,大公無私。

三、他們三人都喜歡讀書,這跟我的愛好一樣,我們在一塊有聊不完的話題。

四、他們三人都擅長處理人際關係。

五、他們三人各司其職,有助於發揮其特長:賈詡在軍內負責出謀劃策;陳宮好動,負責在軍內協調事務;魯肅高瞻遠矚,能言善辯,負責處理外交事務。

六、他們三人都志向遠大,渴求得遇明主,好建功立業,這符合我的選材標準。

七、他們三人都不貪功,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不會出現爭風吃醋的現象。

有此三人作我的文臣,我將高枕無憂。



  • 張遼、趙雲、陸遜等三人是我選擇的武將,理由如下:

一、他們三人都品行端正,為人耿直,忠心日月可鑑。

二、他們三人都智勇雙全,領兵作戰能力都非常強悍。

三、他們三人各司其職,有助於發揮其特長:陸遜善於審時度勢,能準確捕捉戰機,負責軍內一切事務;趙雲心思縝密,負責軍內安全防衛事務;張遼作戰勇猛,負責戰場上的衝鋒陷陣事務。

四、他們三人都公私分明,不貪功,有助於他們之間的團結協作,這是我選擇他們三人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五、他們三人都擅長射箭。我喜歡射箭,不忙的時候,他們隨時都可以教我射箭。

六、他們三人都是正人君子,不貪女色,這也是我所看重的。

有此三人作我的武將,我一統天下的夢想將指日可待!



  • 一統天下後,這些人依舊會受到重用:魯肅全權負責外交事務;賈詡可出任丞相;陳宮可為御史;趙雲負責京城防護工作;張遼可謂大帥,負責邊疆抵禦外族入侵;陸遜總督天下兵馬。


小司馬講史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如果讓我穿越到三國時代,我也是一定想成就一番宏圖霸業的。而建功立業需要人才,飛揚來到三國,一定會選擇以下三個文臣三個武將:

文臣:諸葛亮,周瑜,魯肅

一、諸葛亮

正所謂:文臣提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想要平定天下,一統神州,一個全面而卓越的智囊團必不可少。我選三人,選諸葛亮用其略,選周瑜用其效,選魯肅用其平。

諸葛亮用其略,略乃是指“戰略”。在正史中,實際上諸葛亮並不是“多智近妖”,陳壽評價他“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也就是說,諸葛亮最突出的才能,其實是戰略眼光和治世才幹,軍事謀略他並不擅長,他其實是堪比蕭何、管仲一類的戰略規劃和管理人才。



“三分天下諸葛亮”,歷史上因為諸葛亮的戰略,一開始毫無立錐之地的劉備最終得以三分天下,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可見一斑。倘若我能請諸葛亮出山,首先他可以根據我的情形與天下局勢,為我制定一套長期戰略。以諸葛亮非凡的戰略眼光,按照他的這一套戰略實施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必定很大。

此外,之後,我還可以把內政全部交由諸葛亮,也就是說用諸葛亮為宰相,以他的治世之才和事無鉅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一定會導致政治清明、民心歸附,大後方一定是安穩無比的。再者以諸葛亮之忠誠與公正,我可以毫不擔憂他有反叛之心、謀私利之舉,能得諸葛亮如此臥龍之才,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開疆拓土上。

二、周瑜

在亂世之中,不斷開疆拓土、擴大勢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諸葛亮為丞相,戰略方針和內政治理都已不用擔心,這個時候,我就還需要一個軍事能力和執行力強大的帥才,而我的三軍大元帥非周瑜周公瑾莫屬。



漢初大將軍韓信,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三國的周瑜,亦能“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的軍事才幹和執行力,就是最讓我看中的“效”。歷史上,周瑜四處征戰、戰無不勝,幾乎為東吳打下了半壁江山。把我的三軍全部交到周瑜手裡,讓他統軍對外征戰,我是非常放心的,而且以周瑜的“高效”,我統一天下的步伐必定會大大加快。

也許有人會說,周瑜和諸葛亮之間可能會不和,但這其實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志》中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也就是說他氣量很大、有容人之量,並且我讓周瑜當兵馬大元帥和國家總理諸葛亮平起平坐,就算他們之間有競爭,我也能合理地利用他們的競爭來更好地治理天下。

三、魯肅

魯肅用其“平”,“平”指的是平和與大局觀,他能很好的調和各方關係,這是魯肅最突出的優點。周瑜雖然能統御三軍對外征戰,但是他有點過於激進了,而魯肅恰恰能彌補周瑜到這一缺點。



當我派周瑜對外用兵時,可讓魯肅為軍中參謀,他們兩人本身關係就好,又優勢互補,這樣一來,我的大軍必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算可能小有挫敗,也不至於大敗潰輸。

武將:趙雲,張遼,張飛

武將是一柄利劍,一定要足夠鋒利,一出手就能披荊斬棘,不出戰也能威震一方。所以,武將我選三人,選趙雲用其忠勇,選張遼用其智勇,選張飛用其猛勇。

一、趙雲

趙雲這柄利劍與一般的利器不同,他外有劍鞘,因而平素溫和沉穩,出鞘時又鋒利無比、鋒芒畢露。



“長坂坡救主”,趙雲的膽魄和忠勇之自然毋庸置疑,最難能可貴的是,趙雲“執事有班”、顧全大局又溫和可親,而且在忠誠度上絕對是百分之百,與歷史上劉備的安排一樣,我會讓趙雲當國防部長,主要和諸葛亮一起坐鎮後方。有諸葛亮和趙雲這一文一武在大本營,無論我身處何地,都不用擔心後院起火。

二、張遼

張遼的智勇,也是毋庸置疑的,最好的表現便是歷史上的合肥之戰。當時,曹操正率大軍進軍漢中討伐張魯,在東邊只留了七千餘人讓張遼、李典等駐守合肥防備孫權。果不其然,孫權就趁機發兵十萬圍攻合肥。曹操的指令本來是以守為主,但是張遼看到了敵我差距之巨大,認為如果等孫權合圍成功,他們七千餘人必定守不住,就立即下決斷,趁孫權的兵勢未穩,先發起進攻。

於是,張遼組織了八百人的敢死隊,率先對孫權發起了進攻,他身先士卒、帶頭衝鋒,一度衝到了孫權跟前,讓東吳的十萬大軍震撼不已,打不下合肥,孫權只能撤退。沒想到孫權南撤時,張遼又率騎兵殺出,幾百人追著東吳幾萬人打,還差點又抓住了孫權。



後來張遼病重,孫權依然非常忌憚,告訴東吳的諸將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可見張遼對東吳的震懾力之強。

因此,以張遼之智勇,既能為做破敵利刃,又可當國之藩籬:對外征戰時可讓他在周瑜之外獨領一軍,出奇兵破敵;沒有戰事時,又可以讓他鎮守邊關,威懾敵國。

三、張飛

以張飛在歷史上的表現,用“勇猛無敵”這四個字來形容毫不誇張,這一點大家都非常清楚不必贅述。但是,張飛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暴而無恩:

他的性情過於暴躁,喝完酒發起瘋來,就隨意鞭撻手下,但是過後自己卻又不記得了,將被鞭打的人又安排在自己的左右。最終,張飛就是慘死於被他鞭打過的小兵之手,一代猛將落個這樣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不過,在我的麾下,張飛決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三國志》記載,張飛並不是單純的暴而無恩,他是“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因此,我會任命張飛為周瑜手下的第一部將,而且讓魯肅在一旁時時提醒他。以周瑜和魯肅的才華與人品,“愛敬君子”的張飛對這兩人肯定是欽佩服從的,在他們的監督和勸導下,張飛也一定能夠充分發揮他衝鋒陷陣的勇猛,成為周瑜用兵時可以調配的一名猛將。

知人善任

對於一個領導人來說,無論是領導一個國家還是管理一個企業,知人善用絕對是最重要的才能之一。如果讓你穿越到三國,你會選擇哪三個文臣,哪三個武將?並且,如何的合理地安排和任用他們呢?

對於飛揚以上的選擇和安排,大家有什麼看法和意見,眾位讀者可在下方留言評論,暢所欲言。

我是飛揚,一個愛讀歷史的理工男,願把我所讀的變成有趣的故事說給你聽,關注我,讓我們在思考中共成長

歷史飛揚


就我個人的喜好來說,當然選蜀漢的那一群文臣武將。文臣選諸葛亮、徐庶、龐統,武將自然是關羽、張飛、趙雲。

因為我這人有精神潔癖,最敬愛忠臣義士,最痛恨亂臣賊子。所以選人的話,德行一定要放在第一位,才能放在第二位。諸葛亮徐庶龐統,關羽張飛趙雲是我心中最喜歡的答案。


但是,從實際情況考慮,還是換幾個人比較靠譜。

文臣第一,毫無疑問還是諸葛亮。

才高八斗、德配天地。睿智強幹,又品性高潔。真是丞相的最佳人選。到什麼時候都是這樣。

文臣第二,選魯肅。


魯肅才學不在諸葛亮一下,他曾經提出過東吳版的“隆中對”,與諸葛亮不謀而合。兩人都是謙謙君子,又英雄所見略同,一定能密切配合,一加一大於二,有他們當左膀右臂,皇位穩穩的。

文臣第三,選法正。

法正有智術,善奇謀。成大事必須奇正並用。諸葛亮魯肅是正,法正是奇。

武將第一,選關羽。

關羽打仗其實很穩,也很謹慎,最後失荊州,是被內部人出賣。要不然不會那麼慘。三國時期一般的武將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最主要的有兩個優點。第一是忠誠,第二是長壽,這個很重要。三國平均壽命才三十來歲。很多名臣名將,都是三十來歲、四十歲就掛了。關羽活到將近六十歲身體還很好。

武將第二,選周瑜。

周瑜是儒將,善於謀略,久經戰陣,水戰在三國無敵。將來平定江南離不開他。

武將第三,選魏延。

整個蜀漢,最具帥才的,其實就是魏延。可惜未能人盡其才。


上將噯福斯


首先不能選擇關羽,張飛,因為二人都是劉備的兄弟,即便能穿越,除非你把劉備收到自己的麾下,關,張才會跟你,趙雲也同理。但是,劉備態度反覆又是一個隱患,所以乾脆就不選了。其次,自然壽命很關鍵,即便才華橫溢如郭嘉,就算有力挽狂瀾之能,無奈壽命太短,又能如何呢?另外,荀彧忠於漢室,若手上沒有漢獻帝,估計也留不住。所以,大飛熊認為,能選三個武將,三個文臣,就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和才幹,甚至他們的本土資源,這樣才能在英雄輩出的時代有一席之地。



那麼如何選擇呢?先選兩個文臣,兩個武將打底,再根據發展的根據地,來選擇剩下的一文一武。這四個基礎的人才文是諸葛亮,鍾繇,武是魏延,張郃。為什麼?諸葛亮,鍾繇都是外交和治理的大才,不光如此,他們家族,親友多是有才幹的士人,可以通過他們收為己用,這樣治下人才不就多了嗎?非但如此,兩人的壽命也不算短,足以輔佐一個勢力從發展到成長的過程了。再說武將,魏延和張郃雖然不是最頂級的,卻是活得時間比較長的宿將,還能攻能守,表現全能,這可謂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必備良藥”呀。

至於剩下的一文一武:




如果根據地在關中關右一帶,文臣選楊阜,武將選閻行。理由如下,楊阜是當地的氏族,曾經糾合一大堆本地士人,親族在冀城一帶打跑了馬超。所以,得到楊阜,相當於得到一大批士人,以及當地資源的支持。武將選擇閻行,一方面是要對付馬超,根據《三國志》注引《魏略》,閻行熟悉關右,曾經在戰陣上,完全壓制了馬超。所以,有兩人輔佐,在當地發展問題不大,更嚴重的是對付馬超,最理想的是合二人力,收服了馬超,這也等於收服了馬岱,龐德等人。

如果根據地在益州一帶,文臣選張松,武將選孟獲。理由如下,張松就是益州的活地圖呀,得到張松有利於行軍作戰,排兵佈陣,只要控制了整個益州,不怕沒有人才。另外,張松本身是益州本土氏族,也有助於治理,至於益州其他勢力,有諸葛亮在。武將選孟獲,很明顯就是為了安定南中,使之不會造反,戰時還可以調用蠻兵。



如果勢力在荊州一帶,這就簡單了,本來就有諸葛亮和魏延兩個荊州人,文臣選擇龐統,因為治理有諸葛亮,還有鍾繇,缺乏的是就是如龐統這樣的奇謀。而且龐統和諸葛亮一樣在荊州的關係盤根錯節,有利於吸收人才。要說明的是龐統是非自然死亡,不代表他的真實壽命。武將選擇甘寧,歷史上的甘寧曾經投靠在荊州,劉表,黃祖並不重用,剛好截胡孫權,收為己用,而且在荊州需要一個懂水戰的大將統領水軍。

如果勢力在江東一帶,文臣選擇顧雍,武將選擇陸遜。顧雍,陸遜都是江東本土士人,選擇他們也相當於得到一大批人的支持。為什麼不選擇魯肅,周瑜,呂蒙,張昭等人呢?一個是壽命問題,除張昭外。另一個是他們都是江北士人,如果根據地在江淮之間,那都是首選。得先在江東站穩了腳跟,才能談得上發展。



如果根據地在中原一帶,文臣選擇程昱,武將選擇李典。程昱這個人能文能武,能治理又有謀略。“人脯事件”雖然聳人聽聞,卻證明程昱對主公的不予餘力。武將選擇李典,是因為乘氏李氏在當地是大族,無論是人馬還是糧草都對勢力的發展有很大的益處。



如果根據地在冀州一代,文臣選擇沮授,武將武將選擇顏良。冀州這兩人都屬於非正常死亡,也不代表自然壽命,沮授是個不錯的謀士,可惜袁紹剛愎自用。顏良很勇猛,只是如沮授所說作為主將不稱職,但是可以搭配張郃或者魏延,甚至是謀士出戰,相信效果大不一樣。


大飛熊騎士


歪讀三國:如果我穿越,會發生以下事情,我要選以下幾個人!

這裡是書讀得少君的歪讀三國,從非主流角度來解讀三國,發現其中有趣的事情!

建安元年,琅邪宮上師于吉逆練《太平清領書》,及誤,天地變色,乾坤倒轉,乃降異人“書讀得少”於世。

“書讀得少”自稱未來氏,字明瑾,不知何許人也。然雄姿英發,雅量高致,卓爾不群,喜吟《好漢歌》,常自比嬴政、韓信。於是名士相附,群雄歸心,女子傾慕。

“書讀得少”乃集鄉勇數百人,築塢自保。

是年,劉表遣兵攻長沙,不下。相持間,“書讀得少”披甲持矛,率鄉勇攻入長沙府衙,高呼“殺賊”,斬張羨。長沙既下,零陵、桂陽、武陵望風而降,荊南大定。劉表乃拜“書讀得少”領長沙太守。

建安三年,居巢長周瑜自袁術出,以“書讀得少”有賢名,奔長沙。“書讀得少”聞瑜來,倒履相迎,攜瑜手曰:“吾得公瑾,如魚得水矣!”乃以周瑜為長史,共決諸事。

建安六年,劉備為曹操所敗,奔荊州,表命其屯新野。“書讀得少”謁見之。談數日,備及關於、張飛、趙雲等為其才略折服,感己之奔波狼狽,一事無成,乃拜“書讀得少”為主上,甘為驅使。

同年六月,有南陽諸葛村夫名諸葛亮者,聞“書讀得少”賢名,由是來訪,時“書讀得少”與周瑜並、關、張、趙等於道吾山BBQ,不得見。7月,亮復訪之,時“書讀得少”與周瑜並、關、張、趙等於怡紅院聽曲,又不得見。8月,亮至“書讀得少”府衙久候,乃得見。“書讀得少”於諸葛亮相談良久,言及先取荊襄,後進益州,待天下有變,自軍出秦川,可定天下。諸葛亮稱善不已,由是入“書讀得少”幕僚。

建安七年,曹操令夏侯惇、張遼攻南陽,賈詡為隨軍長史。“書讀得少”令劉備拒之。將行前,“書讀得少”以錦囊授劉備,謂:“賊來乃發”。及至博望坡,拆錦囊觀之,乃設伏兵于山內,立營當道。初交戰,劉備詐敗燒營而退,夏侯惇等以劉備數敗而輕之,及追,伏兵四出,夏侯惇打敗而逃,劉備執張遼、賈詡等,押至長沙。“書讀得少”親釋二人縛,言語撫慰。二人感“書讀得少”恩惠,又服其才略,乃降。

“書讀得少”據長沙,興水利、勵農事,通商業,兼修甲兵,零陵、桂陽、武陵三郡不安,以為將圖己,乃尋釁聯軍來攻。“書讀得少”令周瑜督諸軍,大破之,於是以關羽取零陵,張遼攻桂陽,趙雲破武陵,一鼓而下。

當是時,“書讀得少”擁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之地,沃土千里,帶甲數萬,兵鋒直抵襄陽。劉表自知不敵,乃開城獻土,上書朝廷,自辭諸爵職,舉“書讀得少”為成武侯、鎮南將軍,領荊州牧。

初,“書讀得少”知晥國潛山氏喬公有二女名大喬、小喬,乃遣媒娶之,情甚篤。

尚書令荀彧對丞相曹操曰: “‘書讀得少’異人也,雄才大略,威震江表,兼有孔明王佐之才,周瑜萬人之英,賈詡智計無雙,協理中樞;張遼、關羽,趙雲並作爪牙,統軍於外。大喬、小喬琴瑟和鳴,後宮充實。益早圖之,久之難抑矣。”曹操深以為然,欲徵荊襄。

欲知後事如何,木有下回分解!


書讀得少君評說:以上純屬戲言,聊博一笑!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通知後定當刪除!


長史如歌


這個我最喜歡的當然是諸葛亮,然後就是龐統,當時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得鳳雛臥龍者,就可以得天下。如果擁有這兩個人,得到天下就非常容易了,只不過劉備不會用人罷了,要是能夠聽從諸葛亮的吩咐,或許就不會變成這樣子。再加上一個周瑜就行了,其他人也可以,但是司馬懿這個人就算了,害怕他會奪得自己的位置。

而武將的話,關羽是一定要的,然後下一個一定是典韋,還有趙雲。這三個人都是三國中非常厲害的,只要能夠擁有其中一個就可以抵擋百萬雄師。而張飛雖然非常厲害,但是這個人容易喝酒誤事,在戰場上表現也沒有那麼厲害,沒有就幾個人兇猛,所以選擇這三個人是必須的。

有了諸葛亮和龐統的話,天下已經是沒有問題了,再加上其他一個厲害的謀士,就已經是天下無敵了。

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就是無敵的形象,但是為什麼劉備沒有成功呢?那就是因為劉備喜歡自己做決定,對諸葛亮的話沒有認真的聽下去。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劉備走得非常的順利,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從一無所有到了有了地盤。

但是劉備到了後期因為關羽的死亡,這是諸葛亮也沒有猜測到的。當時劉備就非常的生氣,尤其是在張飛也死了,這個時候劉備徹底的暴怒,但是諸葛亮希望劉備能夠忍耐下來,繼續發展,先討伐魏國再討伐吳國才能夠真正奪得天下。

但是劉備太意氣用事了。所有人都求他不要去攻打,就連趙雲也是這樣子的,但是劉備卻偏要一意孤行,結果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葬送在夷陵,自己逃了回來,結果沒過多久也因為這件事情而生病已經去世了。要是當時劉備能夠忍耐下來,蜀國也不是這個樣子。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可是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才讓蜀國重新的恢復了元氣,擁有北伐的實力,但是和之前相比已經是沒有那麼厲害了。更何況諸葛亮還有一個司馬懿這樣的老對手,一切都是天註定的,諸葛亮也不能夠決定什麼。甚至都自己說了,這都是成事在天,一切都是天命。

龐統的死也是三國中非常意外的一件事情。龐統一直都是劉備的得力助手,要是他能夠幫助劉備去打仗的話,相信比諸葛亮還要厲害一點。但是死的太早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不怎麼厲害的,其實他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他在軍事方面是更勝諸葛亮一籌。

這一切也是命中註定的,當時龐統號稱鳳雛,他死的地方就是在那個落鳳坡。且當時他騎的就是劉備的白馬,可以說是替劉備當了一命。可能就是上天也害怕劉備成功吧,所以才會讓他去死。

關羽趙雲和典韋都是三國中一流武將,根本沒有任何的對手,有了他們在就能夠打敗所有人。

關羽和趙雲都是非常厲害的英雄,他們當時都可以將曹操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個人武力在三國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而典韋也是非常厲害的,號稱是曹操手底下第一猛將。當時典韋死的時候,曹操可是哭了很久,就連他兒子去世都沒有,哭得這麼傷心,可想而知典韋是多麼厲害。

關羽在戰場上的表現,已經很多人都知道了,而趙雲是沒有表現過幾次,他一直充當著劉備的保鏢的任務,要使他能夠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話,他的功勞肯定是不比關羽差。典韋也是非常厲害的,在人民心中三國排名中典韋是僅次於呂布。可惜典韋也死的太早了,要是有他在的話,曹操最後也不會被關羽打得落花流水。

這三個人才是三國中最厲害的,當然別人也會說呂布非常厲害,但是呂布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要是自己不能夠掌管好他的話,可能下一刻就會被他殺死掉。

你們認為典韋和鳳雛哪一個更可憐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4473653797710876"}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