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北伐为什么派出的都是普通将领?

太平天国运动---一场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功,在太平天国运动的14年中,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横扫八旗、绿营、席卷大江南北超过14个省,500多座城池沦陷,差一点实现了恢复中华历史的使命。

在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最为令人瞩目的当属北伐西征。北伐为了进入燕京,将咸丰皇帝赶出都城;西征则是为了取得长江中游地区,获得粮食占有,为京提供粮草物资,确保大本营的安全。

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北伐为什么派出的都是普通将领?

但是就是至关太平运动的转折点,西征北伐为什么出征的将领都是普通将领,而不是当时的“王”呢?

1853年5月,东王也就是杨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率2万精锐老兵北伐,任务是“间道疾趋燕京,勿贪攻城掠地,以靡时日”。挂帅出征的是林凤祥、李开芳,职务是“总制”,后加封“丞相”衔,途中再授予“侯爵”,而不是王。这些人虽然有冲锋陷阵之勇,但是没有领导将士之能,缺乏一定经验。

西征队伍,除胡以晃、曾天养有过带兵经验,赖汉英则是关系户,韦俊、石祥贞等名将尚未养成。可以说,西征军团之统帅部实在太过一般,不但没有“王”,连名将都没有。北伐、西征两大军事行动,没有“王”挂帅,实在有意思。

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北伐为什么派出的都是普通将领?

历史上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分析?

1.杨秀清自我夸大,认为八旗、绿营都是小儿科,不堪一击

因为当时从1851年1月开始起义,到了1853年3月,已经发展到60万人数的太平军就已经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当时绿营、八旗确实已经过于腐朽,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当时敢出手的只有向荣,但向荣正在南京郊外组建“江南大营”,其余各地清军没有像样的悍将统率,岂能抵御得了太平军呢?

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北伐为什么派出的都是普通将领?

2.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死亡,再派出王可能会折损

1852年6月、8月,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等相继在战斗中阵亡,且都是被清军枪炮给打死,当时这二人身份也是非常的勋贵,萧朝贵是上帝的女婿,冯云山是上帝的儿子。当时太平军队拜上帝教如此推崇,上帝的亲属都能死,对于拜上帝教也就没了信仰。剩下的几个儿子如果再折损,那拜上帝教就完蛋了。

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北伐为什么派出的都是普通将领?

3.太平天国的王,任务繁重,难以脱身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务;国家一切政务由“军师”来处理,即是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副军师韦昌辉两位负责。太平天国的“军师”不是参谋人员,而是丞相,自然就公务繁重难以脱身了。

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北伐为什么派出的都是普通将领?

4.杨秀清为了保证地位稳固,不想让石达开、韦昌辉立功

韦昌辉、石达开可以“分管政务”,与杨秀清一起处理军国大事,表明北王、翼王有实权,要知道当时金田起义的时候,一共就2万人,但是韦昌辉带来了2000人,石达开带来了7000人,几乎占了金田军的一半人数,而杨秀清呢,嘛都没有,靠着忽悠上了位,如果当时是石达开、韦昌辉都去了,再取得省里,估计杨秀清要地位不保。

根本来说,北伐、西征固然重要,但是因为杨秀清快速取得的壮举,蔑视清军,“杀鸡焉用牛刀”,岂能出动“王”呢?当然杨秀清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让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怪帅出征,也是问题关键,后来战事吃紧,实在顶不住了,才让石达开去,如果一开始就让这些“王”去挂帅,结果会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