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對2021考研究生有什麼影響嗎?望賜教?

還公道的正義快點來吧


我也是一名今年考研的考生,這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問題,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要搞懂擴招對2021年的影響就必定要了解對2020年的影響。今天晚上(2月25日)新聞聯播剛剛播放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和專升本規模。所以這個是石錘,2020年碩士研究生必定會擴招。

但是對於這條信息不能一概而論,要從多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這個擴招也是分領域,要劃重點的!主要擴招的是醫學類,農學類,理工科等國家緊缺的對口人才,這些專業的研究生擴招幅度肯定會大一點,但對於已經很熱門的經濟學,金融專碩,會計專碩等,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擴招幅度,這一點希望大家清楚。

其次,擴招大致比例是多少呢?目前已知湖南省總體擴招5%,這個湖南省已經下發過相應文件。據瞭解,目前已經有一本學校打算擴招10%~20%。不過限於資源有限,特別是宿舍,985和重點211的擴招規模不會很大,擴招重點是專碩,此次擴招的專碩估計應該不提供住宿。因此,預計20考研總錄取人數預估90萬左右,比去年增加10萬左右,同樣的,那麼2021年錄取人數肯定不會縮小,也必定在90萬以上,考慮到還有一部分自然增長,預計會在95萬附近變化。這是對於擴招的具體情況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數。

那麼本次擴招的背景是什麼呢?毫無疑問,目前爆發的疫情是最重要原因。它對企業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中小型企業自己都有破產的危險,必然會縮減成本,減少找人,那麼就意味著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如果適當擴大招生,那麼這批在國家線附近的考生很可能就會順利上岸,不會參與到和應屆生爭搶崗位的競爭中來,換句話說,這一系列操作還是為了解決就業,穩定社會。

不管怎樣,擴招對2020年考研究生還是2021年考研究生的都會有一定好處,畢竟錄取人數多了一些,能上岸的機會大了一點。還是值得各位高興的。

但是,大家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擴招主要針對特定領域的特定形式,而且比例也很有限,不會像某些同學期望的那樣讓每個人都有個學上,2021考研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為什麼呢,主要有一下原因:

第一,考研人數的自然增長。我們都知道,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是341萬,2019年是290萬,漲了51萬人。那麼按照這個增長速率,2021年報考人數也會達到390萬人以上。這是現實狀況,擴不擴招都會這樣。

第二,受到疫情影響,部分畢業生可能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那麼勢必會有一部分人加入到考研大軍裡面來,一方面逃避就業的壓力,一方面提高自身學歷以提高自身競爭力。這部分人數到底有多少還待綜合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而定。還有二戰的這類考生就更不必說了,每年都有。

結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至少在400萬以上,這是個殘酷的事實啊,今年錄取人數在90左右,2021年可能在95萬左右,基本不可能突破100萬人,所以總得而言,2021年錄取人數少於四分之一,壓力可以說比今年要大!不過好在今年擴招了一部分,讓更多的人錄取了,否則2021年的考生日子更不好過,這是現實,大家必須丟掉幻想,清醒的認識到,早日做好心理上和行動上的準備。

說的比較直接,沒估計各位考生感受,希望大家諒解。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擴招對2021年考研影響的分析,總之,好處必定是有的,因為招生人數增多了,可以錄取更多考生,緩解部分壓力,但是也沒有我們想象的有那麼大作用,形式依然很嚴峻,需要努力備考2021,不能懈怠。

我今年走完了考研初試的過程,也有一些心得體會,如果有希望探討的同學歡迎評論留言,我也會介紹一些自己的方法和歷程,謝謝。


珠城蚌埠


擴招前,包括擴招當年,本科畢業是可以選擇絕大多數工作的,包括科研,教師,各類管理。當時的面試看在校期間的實際作業和作品比較多,一般不看頭銜。

當時的本科生就業很容易,和今天的本科生不同的是,當年的本科生水平很高,並非今天所謂的本科生能比。自學能力,社交能力,賺錢能力都比現在的學生厲害的多。很多答主說不願意擴招的人是檸檬精,擴招未必影響學生水平這種話,我個人十分不同意。擴招最大的改變就是教師面對學生人數的變化,我大學的老師上學時,一個班十一二個人,有些班甚至十個人不到。我自己大學時一個班二十個人左右。現在大學一個班小專業可能二十幾個,大專業一個班有四五十甚至更多人的吧?都是一個老師,教十個學生和教五十個學生,效果能一樣嗎?

我當老師這些年,從學生的作業上,就能看出明顯的平均水平上的退步。擴招導致大學生數量暴增,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水平,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自己能上大學看做理所當然,不會像擴招前的大學生那樣,在進入大學後加倍努力。當然,那時一個班裡一堆二十七八的學生,畢業很多人就三十了,想不努力也不行。

認真說一下本科擴招對高校的影響。

我畢業大概五年左右的時候,改變開始明顯起來,能考研究生的地方多了,畢業後七八年這個時候,越來越多的單位開始傾向招研究生,原因是本科生的水平下降。

本科生的水平下降這件事解釋起來很容易,大學擴招,讓大量水平不足以當老師的人進入了高校當老師。這裡要說一句狠的,老師這個活真不是誰都能幹的。能教好學生,是技術和努力結合的結果,還要有天賦,絕非寫幾篇論文拿幾個學位就行的。

不合格的老師進入大學,稀釋了教師質量,加上2005年左右社會階層鬆動過一陣,當時高校工資很低,很多講課好的優秀教師辭職去了公司,教師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這裡說句題外話,在高校裡,教的最好的教師一般不是行政和教職兼任的那些有各種頭銜的老師,教的好的教師,通常晉升都比較難……

教師行業平均水平下降,但擴招規模定下來之前,由於學生數量的不停擴大,教師職業被當成了好進好乾的職業。隨著擴招規模塵埃落定,很多地方都發現,教師數量有些超過了。

同時,由於本科擴招,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擴大了,博士生的規模也在擴大。高校教師作為教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群體,自身的學位自然不能低,於是高校教師開始快速碩士化博士化。

碩博化的教師群體拉低了本科教育水平,這句話不是亂說,碩博化的教師群體改變了教師評價體系,由於碩士和博士都有科研要求,以論文定高低的評價體系迅速碾壓了原有的資歷和學生評價結合的評價體系。在老體系下,雖然平庸的教師也能往上升(這是舊體系主要被攻擊的點,實際平庸的教師提升速度是普遍慢的),但升的最快的一般還都是學生口碑好的教師,整體氛圍是對就學的學生有利的。

新體系改變了大學,教師開始以論文和課題為目標,在這個體系下,人情往來和派系關係很重要,寫論文拿課題也十分耗費精力,學生的學業被放到了越來越輕的位置上。雖然看似教師整體的水平上升了,但實際教學水平卻是連年下降。

快速碩博化的教師群體很快開始內卷,高校教師的評聘和考核條件越來越苛刻,同時隨著教學科研化,表格也越來越多,前線教師很大程度上無暇教學工作,整日忙著無關的事。

如果接下來研究生擴招,很快高校教師就都得是博士了,不管大校小校,幾線城市。高校內的非博士教師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最終相當部分教師被擠壓出局,博士教師們會取而代之。

博士教師絕不是高校教師的合適人選。原因大致這樣。博士教師讀書成本太高,高校教師工資並不豐厚,收入很大部分要靠課題和項目,新教師很難短期內有所收穫。而博士畢業由於年齡問題,比起其他教師,博士們面臨著十分現實的成家立業問題,需要的收入和拿到的工資差距較大,這種情況下,很難指望博士們去認真教書,何況從新人教師到合格老師,要花很多的時間去修煉,博士們很難沉下心去。

其次,現在的高校評價體系,很多地方几年一考核,非升即走,這種體系下,本科教學完全是博士們的累贅,因為他們是最直接面對這個現實問題的人。

另外,博士教師群體的增加,會進一步讓高校的教師評價體系往唯論文唯課題上傾斜,這是十分不利於本科教學的。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本科教育的水平想必還會進一步下降,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

高校教學是一份很難的工作,高校教師不需要出那麼多論文和課題。想把本科教育恢復到二十年前的水平,需要的是認真研究教學技巧,能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人,能做到這些,就已經是一項很難的工作了。

以上是當年高校擴招對高校本身的影響。我自己家庭三代教師,爺爺是教育家,父親一代出過兩個特級教師,這些話是我自己結合自身經歷以及之前和家族其他長輩討論時的看法,並非隨便一個人的胡言亂語。

對於大學教育和科研,實際上,最好的辦法是教學和科研分開,從事教育的老師和從事科研的老師使用不同的評價體系,成立專門的大學研究所,研究所承擔科研以及某些專項教學任務,起實習基地的作用。能講課的老師讓他們好好講課,至於職稱,讓畢業後的學生參與評價最合適最直接,別亂折騰。

希望這個辦法有一天能實現吧。


努力中的小小白


作為一個在高校教育管理崗位奮戰了十幾年的老兵,又是過來人,很瞭解這裡面的苦,特別是力爭上游,考名校,跟名導的人壓力還是很大的。我來和你說說研究生擴招會帶來的對後續考研學生的影響吧。為考研學子提供點參考。

一、為什麼要擴招?

這個答案很多人都已經大致能夠理解,就是為了緩衝疫情造成的企業發展受影響,從而導致就業壓力過大。通過擴招使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本科生繼續再讀幾年書,緩衝就業壓力。上世紀90年代末高校擴招持續了將近10年,一直到本世紀2010年左右才逐步放緩。去年國家在高職擴招100萬,可謂是規模空前的。本次的碩士研究生和專升本擴招都是教育在關鍵時刻為社會發揮緩衝器的作用。作為社會子系統這也無可厚非。

二、碩士研究生擴招會對後期考研生產生什麼影響。

擴招肯定會對後續的考研生產生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下面具體分析。

1.有利的一面。按照高校招生的慣例,規模上去以後一般不會再降下來,因為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以後的碩士研究生規模只會再網上漲,不會往下跌,那麼招生指標多了,考研的壓力就會減小,成功率增加。

2.不利的一面。擴招對於當年的學生是有利的,對於後續的學生除了容易考上了之外,基本上都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人數增多,教學資源不足,培養質量下降。招的學生多了,就會導致資源不足。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導師不足,上世紀擴招之前,一個導師一屆帶1-2個碩士。擴招後一個導師基本上一屆要帶5個左右,有更厲害的一屆帶近10個,三屆就達到30個左右,不可思議。其次,表現得是實驗器材不足,這主要是理工科,有的大型精密儀器一個學校就1臺左右,研究生培養基本上都會涉及高尖端的儀器,那麼申請就得排隊了。再次,出現研究生大班上課現象,這原來只在本科生出現,可是由於擴招出現公共課,甚至是一些專業課也是大班上課了。這些必然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對於20201級的表現最明顯了,因為剛開始擴招,就是學校補充設備或導師也還來不及。想選本專業的名導師那競爭可不是強烈一點點的問題。

第二,文憑貶值,就業難,就業待遇下降。像本科生一樣,上世紀90年代擴招前,本科生屬於精英,就業容易,單位好,待遇高。擴招後立馬一落千丈,各單位開始招收碩士生,但是碩士生在本世紀初為了緩衝本科生擴招帶來的後續效應,2002年起也就行了擴招。結果2005年之前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還非常受重視,比如到高校的的基本上都還給房子,但是從2006年開始,高校招碩士基本什麼都不給了,還競爭比較激烈了。現在一般的二本院校除非冷門專業,基本不要碩士生了,都招博士,還要211,985的。這次再大規模擴招一下,可想而知畢業後的境遇估計和現在的本科生相差不大。2021級就是第一屆受衝擊的。

第三,再深造考博的競爭壓力增大。注意本次是碩士研究生擴招,並沒有說博士生也擴招,最為學歷學位的最後一道關口,國家還是很慎重的。博士生雖然也逐步擴招,但是規模很小,保持穩定。所以碩士生多了,就業又不是太好,那麼就肯定很多人準備衝擊博士,而博士擴招較小,必然導致競爭壓力陡增。

2021級肯定就開始顯現,不過這個壓力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如果你能2021級讀碩,又想考博,那最好是第一年就考上,後面會越來越難。

不過無論如何能考上研究生肯定要比本科生強,不要考慮太多,只管考,上面說的不利只是對群體產生的影響,致於個體,不同努力程度是不一樣的。只要自己努力,再不利的環境也能出人頭地。祝每個考研學子都能成功!

<strong>


閒墨談教育


我的答案是對大部分準備讀研的沒有影響。

根據現有文件,官方的說法是[國家新增研究生計劃全部為全日制碩士,並以專業學位為主,要求向理、工、農、醫和師範等門類和方向傾斜,特別在國家急需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生物製藥、網絡安全、先進製造等相關領域要積極擴大招生規模。]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定向擴招,向國家急需的方向擴招。以集成電路為例,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缺口巨大,在百萬量級,因此集成電路研究生需要擴招很多年才能補足缺口。實際上,集成電路研究生擴招今年不是第一年提出了,在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擴大集成電路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養。

此外,這次疫情中,也反應出我國的基層醫療條件差,急需大量醫學生到縣級單位工作,提升縣級醫療條件和質量。其實這個問題國家也是長期戰略,以前就搞了很多年的免費醫學生:只要你同意畢業後回縣工作,大學期間免學費還有補助。

我國生物製藥也長期落於人後就不需要說了,大家在買非中藥的時候,那些難讀的名字就說明問題了。目前一些靶向藥的研發經費高達18億美元/個。中國遲遲跟不上國際藥物巨頭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

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和先進製造也是國家中長期規劃,並且在中國製造2025中多次被反覆提及。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是幾百萬的量級,網絡安全和先進製造在百萬量級(數據憑心記,不保證準確)。

現在國內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是國家急需的方向缺口巨大,第二是部分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以集成電路為例,培養一個合格的研究生,一般需要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預算2萬)、一次國內學術會議(預算1萬)、流片3次(按照180nm計算,每次大概10萬起〈具體費用和麵積有關〉;很多時候還需要流片90nm),集成電路在片測試至少1000元/小時,每個片子測試成本都是上萬。加上封裝並不算給研究生的補助,成本已經高達勁40萬,還不算偶爾和研究生去吃吃飯,給他們發點生活補助。其實很多時候導師也沒有辦法,為了省錢,就只有把流片實驗改成仿真,學術會議也不開了,培養的研究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就開始抱怨學歷貶值。

因此,與其擔憂由於招生人數過多帶來的學歷貶值(按照定向擴招的理解,很多人的學歷都不會貶值。並且現在報考的人越來越多,錄取比例越來越低),不如想辦法提升自身水平,把自己變成合格的高質量人才。


吾知難


看了那麼多評論,都沒答到點子上,也是因為大多數回答的人都沒上過研的原因吧!

本碩士就來說幾句:

1.研究生教育,標準的說法:專業教育的起點。什麼意思?就是說,真正的專業學習,從碩士研究生才開始算。本科,只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習,根本算不上專業性學習。

2.研究生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初級、獨立自主、開展創造性工作的人才。

請注意:初級,正意味的是專業性教育的初級。獨立自主,意味著碩士研究生畢業之時,是要能獨自進行項目的開展、推進工作(項目≠具體任務)。創造性工作,意味著在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中,要學習什麼是創造性、如何進行創造(首先是要會評價,隨後是創新)。

3.研究生教育,教育的方式與本科教育,完全不同。

本科教育,基本上是高中教育的延續,教育方式也是上課、考試,不同之處,在於本科教育中,增加了很多實踐活動、實驗技能的學習,總體還是:老師教~學生學。

研究生教育,雖然也要進行一部分的理論學習,但只是為了獲得足夠的學分,取得畢業資格。舉例:本科,上課需要3.5-4年,所有課程的學分加到一起≥45,學業結束,課程也就是結束;碩士研究生,上課需要1年,學分數≥15,課程結束,只是課程階段結束,真正的學術研究實踐,才剛剛開始。

碩士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實踐階段,導師只是提供一個大的項目,供學生參與實踐,學生只是領任務,幹活,導師是不會參與實踐活動的。項目開展,需要的文獻搜索、信息整理、方案設計等工作,都是研究生們自己面對,自行解決,不會?自己想辦法!導師,只會在約定時間,要研究生的工作結果,並對學生的實踐結果做評價,然後,不合格的,再打回去重新做。直到結果達到應有的水平。學生設計的方案,彙總之後,要由多名教授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對所有方案進行評審,也就是碩士們都熟悉的: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評審,主要集中在創新性、可行性上,(這一個階段等效於社會上的項目可行性報告的評審)。學生要根據評審結果對自己的方案進行改進,並提交改進報告。直到學術委員會通過,方案才能進入具體實施階段。這個階段,培養的是學生的:文獻閱讀、綜合寫作、項目(實驗)設計能力。

方案開始實施,導師也是不會天天看著的,沒人管,全部都是研究生自己去面對,具體要怎麼開始?買什麼樣的試劑、材料,完全依照方案實施。誰去跑腿買?怎麼組裝?怎麼配製?那全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導師只是在定期舉辦的學術小組會議上,詢問一下項目實施的進度,以及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而已,至於其他的嘛,學生自己拿主意。當然,在定期召開的學術小組會議上,導師是要求學生,排隊,進行最新外文文獻的報告,也就是集體學習。所以,研究生,平時除了項目的工作,還要得自己找尋外文文獻,並進行翻譯,再製作成PPT進行展示。這個階段,培養的是研究生:動手實踐、檢索文獻、翻譯文獻、製作PPT、進行彙報工作的能力。

項目進展過程中,需要的實驗技能,導師是不會教的,都需要研究生自學(讀書、網絡文獻查閱、向師姐師兄請教)。這個階段,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

隨著項目進展,會有一些實踐結果、數據,研究生們,還要學習撰寫標準、專業性的科學論文(小論文),這只是供發表在科學刊物上的。根據雜誌社的信息反饋,還需要對實驗進行補充、完善,這個過程,是個反反覆覆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導師也只是起到一個提建議的角色。小論文,在社會上的刊物正式發表了,才具有畢業的資格,這個階段的實踐過程,培養的是研究生:閱讀、寫作、協調、數據整理、數據處理的能力。

項目開展到尾聲,要撰寫大論文(學位論文),同樣,要涉及文字撰寫、圖片處理、信息整合、數據統計與分析等難題,對應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

所有這一切的最後,就是畢業答辯,由奇數個教授(人數≥5人)組成的答辯學術委員會,對學生的項目工作進行評審(等同於社會上的項目評審和驗收),在答辯過程中,教授們會問好奇的問題,也會問專業性的問題,以及涉及創新性的問題。總之,也不是走過場、很輕鬆就可以結束的。答辯完,答辯學術委員會,對每一個學生會投票做出評價,決定該學生,是否可以獲得碩士學位。當然了,投票不過的,對不起,下一年再來答辯吧。因為投票不過,延期畢業,真的是有的。

綜上所述,就是一個完整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流程。這個部分過程本身就有點多,呵呵。看完這些,你應該明白了吧?一個碩士研究生培養出來,他具有的能力是綜合性的,剛剛具備獨擋一面的人才。

4.碩士研究生教育,人員工作量、所花經濟成本,是遠遠高於本科教育的。

毫不隱瞞的講,碩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一個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實踐過程中的工作量,相當於4-5個本科生的工作量,而一個博士研究生,相當於4-5個碩士研究生的工作量。

國家培養一個碩士,所花費是以10萬元計算的,培養一個博士,所花費用是以30萬元計算的。

5.碩士研究生教育,是為博士教育提供人才儲備的過程。博士教育,是培養高水平、高級專業性、高水平創新性人才的教育。只有經過碩士研究生的系統教育,才能很快進入角色。

6.國家的主要科研項目,都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承擔,隨著近些年,國家科學技術研發投入逐年增多,擴招碩士研究生,可有利於更多的科研項目紮實落地,以及產出更多的成果。

擴招碩士研究生,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專業人才佔總人口的比例。

更多受過系統化、專業性訓練的碩士,進入到社會的工業部門,可以有更多的有生力量去帶動我國工業化向更高水平、更高級別、更高質量方向邁進,從而會有更多高水平、高技術含量、高質量的產品出現,進而會增進社會整體產品高、精、尖、智能化,進而會增加我國高技術產品在國內的大規模使用,增強我國高技術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力,最終,會轉變成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所以,碩士研究生擴招,與本科擴招完全是兩碼事。

總之一句話:碩士研究生擴招,完全對社會發展有利!!!


寶貝魚28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說了,擴大研究生招生。這個消息就短短一句話,其實影響是深遠的。

具體擴招政策國家沒有宣佈,但從前期的重慶市給出的文件來看,這份文件應該是真的。裡面提到了對理、工、農、醫和師範等學科做傾斜,主要在集成電路、先進製造、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生物製藥和網絡安全等領域。招生主要招的是專碩。


第一,這個影響了2020的考研生,一些在學校複試線左右的學生,有可能就上線了。


第二,對2020的理、工、農、醫這些專業是大利好,尤其提到的集成電路等領域,肯定會擴招很多人。


那麼,對於2021屆考生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這些擴招名額應該還會保留。因為現在考研人數太高,錄取率太低,所以多招一些人是應該的。名額不變,2020屆又多招了一些人,相對來說,2021屆就會比預期的輕鬆一些,競爭壓力會小一點。


第二,對於剛才說的那幾個專業,集成電路、臨床醫學等,則是更好,因為招的人還是多。


第三,由於研究生擴招,本科文憑不值錢,將會有更多人考研。一個人將要獲得一個像樣的工作,也許必須要讀研了。對於2021屆學生來說,也許考研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個唯一選項。


這對於2021屆考生來說,是當頭一棒。2020年有341萬考生,也許到2021就會有接近400萬的考生。因為文憑不值錢,因為就業不好。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考研的難度並沒有比2019,或者2018降低多少。

第四,研究生文憑也將不值錢。研究生數量增多,專碩的數量增長更快,等專碩達到一定比例後,研究生文憑的含金量就跟英國的水碩一樣。真的要有真本事,就需要讀博了。因此,讀博人數會增加。


最後,說一下,雖然考研不容易,本科生不好找工作。但如果大量的人考研的話,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因此,大家在考研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的專業。有些不好專業的研究生慎讀,因為到了研究生,用人單位對專業的要求比本科生時候要更高。

總之,雖然擴招比不擴招要好,但好得有限。如果2021要考研,一定要現在就開始複習了。


五道口的顏學姐


影響很大。

因為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這個擴大招生的行動,會對2021年畢業生考研的方向有個巨大的引導作用。

如果是有心的學生,就會從擴大招生的專業裡找到國家需求什麼樣的人才,從而在這一年裡,對那個專業投入更大的精力,用一年時間的努力拼搏,爭取在2021年考研成功。


蒙圈了136


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這一決策很明顯是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對畢業生進行分流。

那麼擴招後對研究生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1、數量增多,含金量下降

物以稀為貴,研究生擴招後含金量自然會下降。可以拿本科學歷做對比,經過多年的擴招,現在本科學歷已經相當普遍,但含金量已不可同日而語。

2、考研人數增多,難度不一定下降

面對研究生擴招政策,加上各大考研機構的宣傳,考研人數肯定會上漲,如果上漲人數很多,考研反而難度會變大。幾年前大家的考研座右銘都是,幹掉自己左邊的和右邊的就夠了。隨著近幾年擴招,考研人數增加,除了幹掉自己左邊和右邊的,還要幹掉前邊和後邊的。

其實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擴招影響並不大。

首先自己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擅長的領域,不要盲目跟風考研。比如自己喜歡銷售,社交等行業,並不一定要考研,趁年輕早早打拼。

另外,如果選擇了讀研究生,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只要自己專業能力強,就算研究生數量增多,也不用因為找工作發愁。

總之立足於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未來的職業規劃,人生的追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不斷提升自己。


贏在中小學


2020年研究生已經確定要擴招了。昨天,強總召集的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要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一些省份也已經開始行動,做好了擴招的準備。

應該說,這是2020年考生的重大福利。雖然,對於870萬應屆畢業生來說,幾萬人的研究生增幅用來緩解就業壓力,只是杯水車薪,但對於那些在國家線上徘徊的考生來說,這無疑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今年的國家線也有望降低5到10分。



今年的考生是歡喜了,但明年呢?很多人開始擔心起2021年的就業和考研了。真經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得不到有效緩解,那麼2021年,將會出現比今年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考研形勢。

第一,今年的870萬畢業生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今年是難以就業的。國家也說了,對於這部分人,可以保留應屆生身份,可以享受一些優惠政策,但他們需要的是真實的就業,所以,明年,這部分人還會投入到就業市場上,會和2021屆學生搶飯碗,屆時,2021屆和2020屆畢業生同時出現,擬就業數據可能達到1000萬。



第二,今年的研究生考生是341萬,就算今年擴招到100萬,也還有240萬人無法錄取,鑑於今年的就業形勢,以及對明年擴招的預期,明年考生數超過400萬是大概率的。就算明年錄取110萬人,考研的難度也絲毫不會降低。

個人認為,如果今年出現大幅度擴招,那明年絕對不會再出現擴招,甚至還會縮招,因為高校的師資、實驗條件、宿舍等難以承受這樣的增幅。這樣,明年的考研形勢會更嚴峻。如果今年細水長流,小幅度擴招,那明年還可能會有擴招的機會。



不管怎樣,個人建議,2021屆考生,現在就開始著手複習吧,別心存幻想。人生的大考就在眼前,大家要有必勝的決心去面對。


高校人才真經


首先要明白

第一:是整個地區擴招5%,不一定是每個學校擴招5%。

第二:就算每個學校擴招5%,不一定是每個專業擴招5%。

第三:就算你所報的學校專業擴招5%,是什麼概念?原招20人,現招21。哪怕原100,現也就是105。還是要你卡在往年院校專業線上,對大多數差5分往上的用處不大。

另外一定要搞清楚,除擴招外國家對考研還有其他消息

第一:非全政策(有可能都加到非全名額上)

第二:有文件指出“強基計劃”(大肆扶持理工科)

總結

第一、對於文科類、財經類……熱門專業沒什麼好高興的不太可能擴招到這些專業。

第二、如果你分數離院校線差很多的,別指望大肆降分不現實。

第三、擴招必定刺激更多往屆生報考,別指望報錄比降低,說不定還會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