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撐起兒童防疫的“保護傘”

從《中華兒科雜誌》的數據來看,截至2月7日24時,全國新冠肺炎兒童確診病例285例。雖比例不高,但兒童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這場戰”疫”中,是最需要我們關愛的弱勢群體。市一醫院兒科團隊用他們紮實的專業技術、超強的團隊意識、貼心的呵護陪伴,站在防疫一線,守護著“脆弱”的兒童和“恐慌”的家長。

團隊全力應戰,站崗“兒童發熱門診”

冬季是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2020的冬季遇上了新冠肺炎,家長憂心忡忡。市一醫院兒科主任向龍帶領兒科醫護人員共同擬定了兒童發熱門診就診流程及工作細則,1月23日,在5名護士長的協助下,市一醫院兒童發熱門診開始運轉,12名兒科專家組成的醫療隊伍站好“兒童發熱門診”的每一班崗。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撐起兒童防疫的“保護傘”

從疫情發生至今,“兒科發熱門診”接待了200多例發熱兒童患者,為兩例CT為病毒性肺炎的小患者進行了核酸檢測。其中一例患者一歲兩個月,母親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父親有明顯的咳嗽症狀,患兒發熱入院檢查後立即被收入兒科隔離病區,直到4天后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整個團隊才鬆了一口氣。

兒科副主任醫師顧星一直工作在一線,老公為了不影響她的工作,大年初一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去了爺爺奶奶家。4歲的小女兒總是在電話裡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你看見病毒了麼,你會不會死?”聽到這些哭笑不得的問題,顧星淡定地告訴女兒:“孩子別擔心,媽媽愛你,但是現在還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媽媽守護”。

暖心電話回訪,化解百家擔憂

兒科患者與成人患者不同,病情變化快,家長容易焦慮。針對每一例前來就診的發熱患兒,兒科發熱門診的醫生都會對其做電話回訪,短則持續三天,長則直至患兒病症完全消失。回訪醫生每天都要打幾十個電話,不厭其煩地追問每一名患兒當日的用藥及恢復情況,遇到情緒焦慮的家長,就去安慰他們;遇到不知所措的家長,就去指導他們。全方位的“立體關懷”拉近了兒科醫生和患者的關係,也在疫情病毒與易感人群中築起了一道安全防線。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撐起兒童防疫的“保護傘”

過年期間,在發熱門診值班的顧星遇到一個社區轉診過來的6歲的高燒不退的孩子,孩子母親是湖北籍。她還沒開口問診,媽媽就激動地嚎啕大哭,原來,湖北籍的身份讓他們感到額外的心理壓力和更多的健康擔憂。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和排查,結果孩子只是細菌性肺炎,拿了口服藥以後便回家治療。但是顧星擔心孩子晚上狀況不好,一條條短信、一個個電話隨訪孩子的情況並安慰焦慮的母親,直到4天以後孩子高燒退去,顧星心裡的石頭才落地。顧星坦言:遇到疫情之前,醫生關注的是疾病本身的治療,疫情發生後,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心理疏導更重要。

醫患攜手努力,戰疫終將全勝

日前,市一醫院兒科發熱門診開放了24小時免費網絡義診服務,醫院“全天候關愛中心“熱線也是全年無休、24小時提供“一站式”專業醫療諮詢,目前已完成網絡義診諮詢數百次,減輕了發熱患兒來醫院就診的壓力。

疫情期間,為了防止交叉感染,醫院普遍採取“強化發熱門診,弱化普通門診”的措施。就目前復工情況看來,病人的就診量越來越多,市一醫院開始在強化發熱門診的同時,從人員配置和就醫環境逐步加強普通兒科門診的醫療服務,疫情期間取消的兒童專科、專家門診也在網絡上持續跟進並陸續開始現場就診。

2月24日,四川省疾控中心致全川人民的第二封信中提到: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不獲全勝,絕不能輕言成功。對待狡猾的新冠病毒,只要稍有鬆懈,疫情就有可能反撲,大家的心血就會付之東流。

雖然企業在陸續復工,社會秩序陸續恢復正常,全省疫情防控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但顧星仍然提醒每一位家長:對於兒童來說,仍然要注意科學嚴格防控,堅持不出門、不聚會、不聚餐,保證飲食規律、作息規律,每天勤洗手、洗對手,請每一位家長與醫護人員一同為孩子撐起這把防疫的“保護傘”,這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任,更是對社會擔責任。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撐起兒童防疫的“保護傘”

我們相信:眾志成城,疫情會戰勝,春暖花會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