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道德經》是一部凝聚華夏先賢智慧、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道德經》的內容博大精深,小可修身立命,大可治國安邦。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從中汲取智慧,指導我們的實踐,其中的一些思想對當前的教育工作也很有指導價值。自從事班主任工作以來,我試著將《道德經》的思想和智慧運用到班級管理中,以“道”治班,有了一些體會。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一、愛撒班級,平等溝通。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的三寶,第一個就是慈愛。我想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寶。那就是要愛學生。如何做到呢?

首先要真心去愛。老子主張“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熱愛生活、熱愛崗位,熱愛學生。我深愛著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她讓我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看著一個個花季少年成長軌跡,並能與他們分享他們成長中的喜怒哀樂是一年多麼快樂的事。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學生的心靈上施工,我們自身先要有一顆中正、有愛的心。而且,我們面對著的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每一位學生都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未來,耽誤一個學生就毀掉一個家庭,給社會增加一份負擔。沒有深愛大愛怎麼能成!

其次,要以心換心。老子說: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教師處大國地位,所以一定要放下架子,要像父母一樣把孩子舉過頭頂。換言之,就是要蹲下身子聽孩子講話。我在與學生溝通時,特別注意場合與氛圍,努力營造平等輕鬆的環境,這樣孩子才能與你進行真正的心理交流。本學期先後有兩個學生心理上出現問題,我與他們在心理諮詢室多次深入溝通,慢慢地她們打開了心結,走向正常的成長軌道。有的班主任講話盛氣凌人,其中不乏“愛之深、恨之切”的意味。但是學生很難體驗到其中的“愛”。 所以,只有當班主任和學生之間進行著真正的、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時,教育才會發生。

再次,要博得眾心。班主任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這就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天地無言,卻滋養萬物。因此,老子要求“行不言之教”。在工作中,我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在班級全體同學面前說話的次數,更多地通過班幹部傳達一些工作和要求。對一些學生的教育以一對一為主,儘量減少在全體面前對個別學生的表揚和批評。因為表揚與批評都是雙刃劍,有人得到表揚,有人就會心裡不服氣;有人遭到批評,有人心裡就會驕傲自滿。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沒有差異,哪來的萬紫千紅春滿園?因此,要“愛”這種差異。面對正在成長的學生,千萬不要給學生的前途下結論。“有無相生”,成敗也可以相互轉化。要慎用表揚、批評,更不可針對具體的人和事。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二、瞄準目標,無為而治。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葉聖陶認為:教是為了不教。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孩子註定要獨立生存,無論是家長還是班主任都不可能永遠把孩子束縛在自己的手裡。所以,班主任千萬別怕學生沒能力自治。魏書生反覆強調: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情,班幹部不要去代勞;班幹部能做的事情,班主任千萬不要去插手。本學期,我班實行了“四權分立”的班級自治管理。班級成立了“行政部”、“立規部”、“監督部”、“學習部”,分別負責相應的班級事務。班級還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單科成績前十名和後十名的學生自願結合組成,利用週日在校時間進行一對一的互助,通過互助學習,弱科生的成績提高了,學優生也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樂趣,收穫了感激。這些活動讓學生們的責任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也提高了。

老子的“為無為”並不是啥事兒都不管,而是“有為是為了無為”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為無為,則無不為”,簡單地說就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要違背教育和學生成長的規律,那麼日積月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得以發揮,就會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進而成長、成功、成才。實踐中,學校舉行的運動會、籃球賽等活動,我都讓學生自己去策劃組織,我只從背後提供保障支持,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能力,又讓他們在實踐中收穫成長的快樂。班級還組織了“我的大學我的夢想”主題班會,每週有3名學生介紹自己的目標大學和職業理想,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是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我班還舉辦了“家長到校一日體驗”,“家長課堂”等活動,以增進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學生成長。總之,作為班主任,要努力打造良好的硬件環境、自治組織、班級制度、發展平臺,同時還要注重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為所不為,為所當為,使學生在自由、和諧、健康的環境裡茁壯成長。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三、以正治班,防微杜漸。

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物都有積極面與消極面。學生甲犯錯誤,就是因為消極的甲戰勝了積極的甲。反之亦然。當前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遵守一些規矩,常常會設計很多的禁令,這種禁令式教育過於強化了消極的一面,反而將學生的思想引向不好的方向。《道德經》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意思是,要用正向引導的辦法治理國家,用出其不意的方式進行作戰,以不滋事不亂為的態度來治理天下。我們的班級管理何嘗不是如此呢?因此,思想工作的最基本規律就是用正能量的東西戰勝負能量的東西,讓學生思想中充滿正向的、積極的信念。

所以,我在班級管理中,始終堅持正向引導的方式引領學生成長。學生犯了錯誤都會主動找我承認錯誤,因為我允許他們有幾次犯錯的機會,並不會立即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反思錯誤的原因,並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彌補自己的過失。因此,所有的學生都能跟我保持良好的溝通,不會因為害怕懲罰而撒謊或隱瞞,這樣慢慢的學生也就養成了說真話、講誠信的良好品格。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班主任工作中要善於“抓苗頭、抓細節、抓反覆”,始終堅持正向引導的教育方式,及時處理班級中出現的小問題,循環往復,不懈努力,班級就會在“正道”上良性運轉。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四、內升外斂,慎終如始。

所謂內升外斂,就是提升自我、雪藏自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永遠不能停止腳步、不能自我滿足,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要想把班級工作做好,班主任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班主任要加強道德修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用好老子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雪藏自我,把具體事務交給學生。班主任要學會洞察事物。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明察秋毫。這就要我們學會“虛極靜篤”,捨棄自己的主觀,來觀察事物;還要經常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觀察事物。這樣才能找到“玄機”,從而做好班級工作。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我想其中當然也飽含豐富的教育智慧。作為一名教師,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堅持提高自我修養,以正治班,無為而治,慎終如始,不斷按照教育規律去管理班級,這樣在班主任工作中將會越來越順手,也更能體會到作為一名教育者的價值。

《道德經》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