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汉末并不是一个秘密决策,为什么只有曹操能玩转?

逗你玩儿小破儿孩


东汉末期,诸侯混战,最后曹操通过迎接献帝开启了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征伐天下。成为后了三足鼎立中最强大的魏国奠基人,可以看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是高招,也是险招找董卓玩砸了但为什么曹操能玩的赚呢。

曹操想玩“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是宦官出身,起兵初期的实力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相对于刘备、孙策这种布衣出身的诸侯起点高,但和袁绍袁术相比实力出身又很差。

相对于刘备东吴这种想搞皇帝的但是实力不足玩不起的诸侯以及袁绍袁术兄弟实力强大出身显赫不屑于用皇帝这个金字招牌相比,曹操当时的实力和地位是最容易利用皇帝也是让自己招揽忠于皇帝的人才为己用更简单快捷的高招了。

曹操会如何利用皇帝这块金字招牌

除了实力上曹操是当时最和献帝配套的诸侯之外,曹操的谋略和胆识也是人中龙凤,在之前西凉军阀董卓兵强马壮进入洛阳玩了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结果给自己送上了西天之后,天下诸侯害怕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步入董卓的后尘弄个株连九族的下场。

曹操本人很聪明,他从一开始迎接献帝回到许都就一直对皇帝保持君臣之礼并直到自己去世,还说过献帝如西汉武帝一般雄才大略自己愿意当一个霍光,最后还政天子这样的话堵住天下人对自己的不满。

献帝除了没有执政权和军权之外自己在皇宫里过的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不用处理朝政乐得清闲曹操还给自己闺女许配自己,即使后来曹丕篡位也没有为难献帝,给个封地让献帝带媳妇当郎中去了。

总结

如题主所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计划不是啥秘密决策,但当时只有曹操最需要皇帝这个金字招牌,其他诸侯不敢玩或者不屑于玩,有的也玩不起。曹操不但敢玩还操作很6.利用献帝给自己弄个当代周公、霍光的身份,玩出个三分天下的伟业。


影妹谈


曹操迎献帝的大背景是:

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已死,手下在争夺争夺董卓的权力成果,皇帝成了这种权力的象征品,相互抢夺,而其他军阀是对董卓集团排斥和忌惮的,而献帝东巡之后,虽然是曹操“接驾”,但因为曹操实力相对较弱,家族的声誉较好,与士族走的较近,曹操占据东汉都城洛阳,所以其他士族军阀对其反对并不强烈。

下图是196年,献帝东巡时的军阀势力范围。大部分军阀是各士族奉诏到地方拉武装搞建设后成长起来的,曹操从青州打到中原,有了自己的稳固地盘。这时:北方袁绍,南方刘表袁术,西部张绣李傕等部,东部吕布。这是几个比较大的军事实力,曹操这时候并不是挟天子,只是天子回中原故都,而正在曹操势力范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可以命令诸侯做什么,而是一种官方的政治许诺,其他诸侯这时都拥兵自重,很像春秋战国的混乱时代,各个军阀虽各有势力,但前提是他们都是官方委任的,自己如何争地盘,官面上还是要听天子的。

曹操挟天子能成功,并不是能令诸侯收取北方,而是他除了打仗之外,很善于搞外交,合纵连横学的很好。

这里看一下地图一,

北部袁绍:北有公孙瓒,南有河内张扬;

南部袁术:东有吕布、孙策,西有刘备,刘表。

西部李傕:南有汉中张鲁,西有马腾,东有张扬,张绣,曹操。

这样的相互制约,对地处四战之地的曹操无疑是最最有利的。他要在四面混战之时,立即扩充地盘,减少各方压力。

鉴于袁绍居北,有强敌公孙瓒。吕布有刘备阻隔,袁术意图东南,关中内乱,而南方刘表只求自保,所以曹操必定先拿下许都附近的宛城张绣,获得进军南阳盆地和关中的跳板。只是后来未果。

之后曹操改变方向,联合吕布刘备攻打袁术,使三方势力相对平衡,之后转头西向,奉天子令破李傕取关中。这是曹操已经拥有中原和关中两座粮仓,张绣两面受敌,不战而降。

曹操西部定后,势力渐大,转而向东(此时袁术势微),攻破刘备,吕布。东部平定。

这时,和袁绍称兄道弟的曹操与之公然决裂,官渡爆发,北方一统。之后转而向南。

其实,曹操能赢不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懂得协调各方势力的平衡,自己在各方征战时,抓住空隙,扩大自己。





吉耶22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他本人卓越的政治才能是分不开的。

一,董卓的失败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外戚何进召董卓进京诛杀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董卓进京后,掌握了朝政,开启了地方威胁中央,外臣干政的恶例。但是董卓是毫无政治才能,几乎把所有人得罪光了,汉朝中央有许多反对他的人,其它的地方诸侯也蠢蠢欲动,要讨伐董卓。董卓自己“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手下又毫无军纪,“尝遣军到阳城。时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三国志·董卓》传)。由于董卓不懂得收揽人心,控制朝臣,最后被司徒王允策反了他的手下将领吕布,董卓被杀。

董卓死后,他的手下李傕郭汜等人也一度控制了汉献帝,但这些人段位更低,鼠目寸光,心里也没有想到天下,只在长安一带互相折腾,争一些小利,最后汉献帝与亲信逃出长安,从山西回到了洛阳。


二,汉献帝逃回洛阳途中其它地方势力的态度

汉献帝趁着李傕郭汜等人的内讧,与公卿逃回洛阳,一路上千辛万苦,得到了将军董承以及李傕部将杨奉,还有白波军将领韩暹,胡才,李乐等人的支持,先是逃到了山西,又得到了当地军阀张杨的支持,最后在董承,张杨,杨奉,韩暹等人的护送下,回到洛阳。这些人当中,张杨是个粗人,不会玩政治,说什么“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三国志·张杨传》),自己给别人当了回跑腿,把政权送给别人。而董承,杨奉,韩暹这些人也互不团结,最后被曹操以粮食为诱惑,骗过了近在眼旁的杨奉,将汉献帝带到了许都(《三国志·董昭传》)。所以这些地方小军阀,虽然也得到了汉献帝,但是守不住,转眼就让王牌从手上溜走了。


三,曹操对汉献帝这张牌的经营

首先,曹操顶住了其它军阀的压力,没有把这张牌弄丢。比如袁绍本来对迎汉献帝不热心,错过了机会,但是等到曹操迎到汉献帝后,他又心疼了,想忽悠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自己的地界旁,曹操当然不会上当。“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三国志·袁绍传》)。


其次,曹操比较谦虚,愿意装孙子,而且四处示好,这一点比董卓强太多了。曹操得到汉献帝以后,自封大将军,位在袁绍之上,袁绍很不开心,曹操便把大将军的名号让给了袁绍。同时,曹操对吕布也是一番甜言蜜语,封他做左将军,说什么“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将军所使不良。(《三国志·吕布传》),这些权谋都是董卓袁绍之流比不了的。

曹操还很会装忠臣,连荀彧这样忠于汉室的人都相信了曹操是忠臣,为国起兵,”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三国志·荀彧传》),包括后来的孔融,也一度认为曹操是忠臣。参与了曹操组织的许都政府,还写了一首六言诗,说”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可以说,曹操当时是有很大的迷惑性的。

再次,曹操对于汉献帝很不放心,皇宫的宿卫都是曹操的人。同时消灭忠于汉室的官员。”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后汉书·皇后纪下》)“。


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不那么好玩的,曹操至少遭遇了三次危机,都被他化解了。

第一次,董承与刘备的衣带诏事件。“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三国志·先主传》,这次政变被曹操粉碎,刘备因为感觉曹操对他有些忌惮了(煮酒论英雄),先行跑路,董承等人被曹操灭了。

第二次,荀彧反对曹操封公建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是曹操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助手,威望也很高,推举了很多人,他如果反对,对曹操是很不利的。所以尽管他们合作了二十一年,而且是儿女亲家,曹操还是除掉了荀彧。这是对忠汉势力的又一次重大打击,稳定了曹操的后方。

第三次,由于曹操一再扩张他的权势,忠于汉室的人再次在许都作乱,“(二十二年)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平定这次叛乱后,找借口将剩下的多数汉室官员都诛杀了。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容易的,天子是一张大牌,但是眼红的人很多,内部反水的人也很多。曹操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小心的。史书上说曹操“性机警,有权数”,没有这两下子,早就被内外敌人玩死了。


再思楼纪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项神功,自从被董卓偷练后,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董卓玩失手后,有人要练,有人避之,有人不屑,曹操主动抢着玩的,虽偶有小伤,总的讲,玩得风生水起,事业越做越大,赢得行家一片赞誉与羡慕!很多人开始后悔,当初下手太迟!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像“九阴真经”,不是啥人都能玩的!身体不好,天赋不济,内功不强的人练了,轻则走火入魔,重则折寿断命,唯有内功高强、天赋极高的人,才能耍得转,才会如虎添翼!下面我来捋一捋那些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缘的人!


1、董卓:光有蛮力,没有内功

按理说,董卓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创始人,但是,他不懂政治,只想玩钱,所以只练前半部“挟天子”,对后半部“以令诸侯”不怎么感兴趣。他练功只是为了钱,盗皇库,挖皇陵,抢民财,然后就是给自家人封官,达到七十多老母,小到刚出生孙女,都封侯。结果玩失手,把自己玩死了,全家遭殃。所贪的钱都吐出来了!可见,这项神功,光有蛮力不行,必须要有政治内功!


2、李傕郭汜:内功不行,蛮力不行

董卓属于误打误撞捡到枪,开始玩“挟天子以令诸侯”这项神功。接下来就是李傕充当顽主!最早给这个神功起名字的三国著名“毒士”贾诩,这家伙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郭汜提出建议:要想保命,必须继续练董卓那套神功,就叫“奉国家以征天下”。

本打算解散回家的李傕郭汜等人,听贾诩说,回家也是死路一条,而且练功练好了,有钱有美女,还有天下,立马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军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

这帮小子政治内功更差,蛮力也不行,整体水平还不如董卓。玩到最后,自相残杀,闹起内讧,贾诩一看,这不是练功的料,就悄悄资助天子潜逃洛阳!等李傕郭汜等人反醒过来,天子已被人接走。李傕郭汜等图的是财色,不在乎天下,哪管死期何时到来!

至于接盘手韩暹、杨奉、董承等人,不比李傕郭汜水平高多少,只是现在的天子是个穷光蛋,除了封官,啥也没有,这时候,在玩这个神功的前半部“挟天子”已经没有油水,这帮人现在考虑如何玩“以令诸侯”,但自己没能力玩,就有人开始考虑“转手”了!



3、张扬:没有蛮力,没有内功

由于前面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不死就残,加之天子已是穷光蛋,养“天子及百官”开支不小,而且名义上又是“管自己的”,许多人开始明确不玩这套神功。袁术眼瞎,不玩是自己想当皇帝;袁绍短视,觉得玩“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多此一举!

大司马张扬为天子在洛阳有个安身之处,在南宫旧址上修个简易正殿,为了表彰自己贡献,起名“杨安殿”,却不愿在洛阳朝廷主事,转而回到河内郡去了,去当土皇帝。不是不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神功威力,而是感觉自己玩不动,坚决不玩!



4、曹操:刚好蛮力,足够内功

就当时而言,能够玩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项神功的最佳人选是袁绍;他的蛮力与内功,在当时诸侯里,是最高的!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袁绍悟性有点平庸!当田丰、沮授再三提起时,袁绍总是弄不明白,给自己找个“干爹”能赚多少钱!

第二个最佳人选是曹操,天资聪慧,悟性特高!与袁绍一样,出身官宦世家,拥有极高政治内功,只是拥有一个兖州,蛮力差点。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奉袁绍之命,在濮阳击败黑山军。次年,收编青州黄巾军,占领兖州。此时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曹操派人联络天子!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天子抵达洛阳。荀彧建议:迎接天子,必不能为累。八月,曹操入洛阳;九月,迁到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月,汉献帝下诏给袁绍,谴责“专自树党,不来勤王,擅相讨伐”;下令吕布与曹操共辅朝廷;传旨给关中诸将,只要打李傕郭汜就是国军,使关中置于曹操麾下;接着要求孙坚与吕布合击称帝的袁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正月,渔阳太守鲜于辅因曹操“奉天子”,“率众以奉王命”,使曹操在袁绍后方安下楔子。官渡之战,袁绍八万将士因曹操奉天子,集体投降。至于打着天子之名,招揽天下贤士、名将,更是数不胜数!


结束语

武侠片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是导演编剧总是忽略两个细节:练武人的素质与悟性,总是在宣言只要肯学,或者找到秘籍,就能成为高手,弄个的观众个个觉得自己只要运气够好,就能赢得天下,抱得美人。其实,真正的武术高手,天资实力悟性,一样也不能少,不然再好的绝技,你也练不好,甚至会伤及其身!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样的神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刘备不行,孙权也不行,因为他们没有较好的行政修行与传承,袁绍袁术可以,但是袁术天资缺陷,袁绍悟性欠妥,结果只有曹操才是此项神功的最佳运动员!

有人将“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成曹操奸雄一大罪状,其实,这与奸雄毫不相关!比曹操更奸更坏的人,一样玩不转!这项神功,无论忠奸,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


云子落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汉末并不是一个秘密决策,为什么只有曹操能玩转?

单纯的看,似乎挟天子是手段,令诸侯是目的。然而并不那么简单,问题是:怎样挟天子?挟天子之后是否真的能令诸侯。

众所周知,在曹操之前,有过两拨人“挟天子”,这就是董卓和他的余部李傕、郭汜。

这两拨人的兴亡都起于“挟天子”。董卓就更加恶劣了,直接是将皇帝换掉的,皇帝就是他手中的玩物。李傕、郭汜也好不到哪里去,强行将汉献帝困在长安。

他们挟了天子,却并没有达到令诸侯的目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各路诸侯都想剿灭的对象。

结局也是明显的,先是初平元年的关东联军反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到长安,一年后被刺死在朝堂。死后被暴尸街头,众人唾骂,当做蜡烛点燃。李傕、郭汜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被各路人马追杀。李傕在黄白城被梁兴等人破斩,传首许都。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

总之,“挟天子”看起来很风光,实际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的人想“挟天子”呢?毕竟好处也是大大的,控制了天子,就相当于控制了国家政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权和利,让他们冒死吃河豚。

袁绍也想过。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提出: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后汉书 袁绍传》)

袁绍没有行动,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觉得没必要,自己四世三公的身世,雄霸一方的实力,没有必要捧个烫手山芋惹麻烦。也就是说,他不需要拿着汉献帝的旗号做幌子。

袁术没这么想,他是自己想当皇帝,他实现了,也死的很惨。

曹操做到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是毛玠在初平二年给曹操的建议。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卷十二》)

毛玠在这段话中点出了一个关键点:举义兵,令不臣。

这还有个关键,是“奉”天子,而不是“挟”天子;是令“不臣”,而不是令“诸侯”。

奉,是供奉,尊敬。挟,是野蛮的武力控制。不臣,就是反叛者,而不是所有的诸侯霸主。

曹操做到了,他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正是因为曹操采用的是“奉”,而不是“挟”,曹操将汉献帝迎奉到洛阳,扛起了“汉室”的大旗,将自己的身份由诸侯豪强一下子变成了国家军队,变成了“以令不臣”的正义之师。

这一步棋,在曹操的发展史上是关键性的一步。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汉末并不是一个秘密决策,只有曹操能玩转!


阿呆梦话


懂三国的故事的朋友知道,这个trick是由曹操的阴谋家毛玠做出的。 最初的字眼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这项宏伟的计划使啊,使曹阿满统一北方, 在我看来其成功的原因分为:

首先:有必要谈到一个人 毛玠

他是官方历史上的文官, 后来,他担任了曹操的东曹掾(相当现在的人力资源总监)。 一听就是个肥缺,但他是反腐败的先驱。 推荐的人才也是那些热爱自己的声誉并且不想要钱的人。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这位老毛总监变成了将军,在赤壁之战中接替蔡瑁、张允的就是他和于禁。 此外,他出场很多次,但基本上都是一般的形象。 只是“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毛玠说的。

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这样做,可能是这个人实际上既是一个文官又是一员战将。

其次,诸侯们的机遇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不仅仅是摆在曹操一个人面前,而是全天下诸侯共同的“机遇”。例如,拥有最早权力的董卓,实际上是最早获得近距离“机会”的候选人。 但是,董卓控制朝政治事务的能力太差了。 最后,不但没能号令天下,反而找来了反对他的诸侯们。 还有李傕、郭汜,后来还有杨奉、韩遂, 他们都与皇帝有密切的联系,但他们举着皇帝的招牌,抢钱、抢人、抢地盘。不 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它, 在这样的大事件中,他们的大脑好像瓦特了。 此外,在当时天下的诸侯中,最有势力的是袁氏家族的兄弟袁绍、袁术,这 对“活宝兄弟”的反应也很有趣。

让我们先谈谈袁术。 当他听说汉献帝被李傕、郭汜俘虏时,几乎是一路从长安要饭回洛阳的。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就形成了非常“有感觉”的形象,于是萌出了自己相当皇帝的想法。

而且,从现在起成为皇帝的想法就像是种子,在袁术的头上生根发芽,最终结果导致其丧命。 让我们再谈袁绍。 当他的谋士听说了汉献帝的遭遇,他立即去了袁绍,说了类似毛玠的话,甚至直接建议袁绍欢迎皇帝并将首都迁到他的邺城。这不仅是件好事,而且他的想法还早于毛玠就意识到了皇帝金色招牌的亮度。

但是,袁绍对此事并不确定,实际上,袁绍在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举棋不定。 在找人讨论后,郭图和淳于琼说,当你皇帝能到邺城来,他们很尴尬。 你说你听他的话,相当于有一个爹要抚养;如果您不听他的话,那你就是只要面子的人,而且别的诸侯没准会像打董卓一样打你!缺乏脑力的袁本绪立刻改变了主意-不!实际上,袁绍的心态是当时大部分诸侯的心态, 在困难时期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谁会为力量而奋斗并想要受益,谁会等待无用的“爸爸”? 而且,如果您不小心,可能会吸引诸侯的暴揍,这不值得冒险! 退后一步说,这些人来时是否必须照顾好自己? 我们自己的饭菜还不够!

最后,曹操的机会

对于汉献帝的不幸境遇,诸侯们互相注视,没有人愿意动弹,这块大饼就落在了曹操上。 这时,曹操在资历上名义上是袁绍的小弟,是跟着袁绍出道混的。这没办法,在那个看脸、看门第的年代,曹操只能给袁大少爷当小弟——袁大哥站C位,曹小弟就站C旁位。只不过,曹操已经实际上控制了东汉十二州中的兖州,尽管比起老大袁绍和老二袁术来,还差一点,但也属于有身份证的独立诸侯了。于是曹操抢到别人前面抢到了皇帝

总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是一个新概念,而且是一种战略战术,对智商的要求确实很高! 在那个时代,也只有像曹操这样的高智商才行!


唐人史社


有人说,打仗打的是黄金和财富,其实打仗打的是文化!其理由如下。

最先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主张的人是董卓,可是董卓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勇有余而谋不足。竟然为了争夺一个美女貂蝉,要杀自己的义子吕布,导致吕布恼羞成怒,一刀杀死了董卓。致使董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彻底流产。

袁绍竟然因为小儿子的病情严重,而丧失了最佳作战时机;刘备为了自己亲儿子刘阿斗的政权稳固,竟然毫不留情地杀死了文武双全的义子刘封。所以能够正确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政策的人只有曹操。

无论从哪方面看,曹操都略胜一筹。从战略上看,曹操是一个战略家,他对刘备说,所谓英雄,就是具有饱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当曹操战胜袁绍时,发现了许多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投降书,曹操并没有发怒,而是一把火烧掉了这些投降书。这是何等的大度!

从文化上来讲,曹操的诗壮志豪迈!完全可以胜过当时的所有集团领导人。都说文如其人,一点不假!

从智慧上看,曹操能够网络天下人才的本事也无人能比!就说对待关羽的举措,谁也没有曹操的肚量大。即使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激怒曹操。因此才有华容道上义放曹操的震撼之举!曹操望梅止渴的计策,更是影响甚远。面对大臣们政变策略,曹操都能一一化解,这是何等的智慧!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责任必须由曹操来担当!


张越智872


主要是曹操情商高,他总结了董卓失败的教训。董卓在天子面前,朝堂之上,是目无君王随意戗杀朝廷的大臣,斥责皇帝。后来是激起众怒,被司徒王允设美人计,被吕布刺杀。

董卓被除掉后,李傕郭汜劫持汉献帝逃跑了,这个小皇帝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是刚脱离虎口又入狼窝。每天都过着看人脸色仰人鼻息的生活,终日提心吊胆的。

后来,曹操率大军打败李傕郭汜的叛军,这时汉献帝是饥渴难耐,已经在兵慌马乱,残垣断壁的城乡流浪多日,就像一个到处乞讨的叫化子,哪里还有皇帝的尊严。

曹操恭迎汉献帝后,当着众大臣的面是毕恭毕敬的,尽君臣之礼。然后,伺候着皇帝泡了个热水澡,再殷勤地伺候着皇帝吃着各种美味佳肴。这个受尽了百般凌辱的孩子,差点给曹操跪下叫一声*爹*?

这时的曹操是翅膀还没硬,羽翼还未丰满,他必须掩盖自己的野心,生怕步入董卓的后尘。有了汉献帝这个傀儡,他以后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征服反对自己各路军阀。

后来,*衣带诏*事件败露后。曹操杀了伏皇后和他父亲,还灭了伏家三族。这时曹操手下一些阿谀逢迎势力之徒,就极力窜掇曹操废了汉献帝。但是曹操非常的冷静,不但没有篡位,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其中一个女儿还被封了皇后。

这样曹操就变成了国丈,成了皇亲国戚。曹操知道自己还有强大的对手刘备、孙权没有消灭,自己的后院决不能失火,这样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汉献帝对曹操来说是他要统一全国的软实力,要想做到真正的统一还得靠自己的硬实力,只有软硬相结合,国家的统一步伐才能更快点——这才是曹操高情商的真正体现。


隐者康司马


又开始吹曹操了……

曹操能玩转,干嘛会有衣带诏呢?

孙权,弱国皇帝。

刘备,小国皇帝。

曹操,当一个王爷,还是用几个女儿的幸福换来的。

曹操,当一个王爷,连铁杆粉条荀彧都反对他……

做人,做到这一步,算是最失败的了。

孙权,刘备,就是只有一个县的地盘,他们也是唯我独尊的皇帝。

曹操,就是拥有了亚洲,他也是汉献帝的一个手下,一个跟班而已。

曹操想称帝而不敢,就是有那个贼心,无那个贼胆。

从这一点看,他比孙权,刘备,差了太多个层次。

当父亲的,爱自己的儿女,无怨无悔,当丈夫的爱自己的妻子,尽心尽力!曹操,牺牲了自己几个女儿的幸福,让自己的众多儿子自相残杀,他死以后,让自己的众妻子织布纺棉,男人,做到这一步,也算是飞机上扔照片,丢人不知道深浅了。

孙权刘备一生,经常打败仗,可每次豪发无伤,曹操打仗,不是烧得遍体鳞伤,就是让人打得满地找牙……

刘备的后人,让十八万大军灭国,曹操的后人让司马懿三千人就给灭了。

曹操不行,曹操的后人更是不行。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不是曹操原创,最开始曹操方面是由毛玠提出的建议“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真正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其实是袁绍集团的沮授。

按说东汉末年,最有可能挟天子的不过以下几位:最早的有董卓。董卓败亡后汉献帝东归洛阳,这时有机会的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占据兖州的吕布,还有豫州的曹操。

最开始有“挟天子”之实的就要数董卓了。董卓自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这四年时间一直都占据着京城,至于期间种种作为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咱今天就说一下别的,董卓为什么就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的败亡,我看来最起码有两点原因。其一:天下大势不允许;董卓入京时,天下还没有混乱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汉室在各地诸侯心里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等到董卓废立汉少帝,接着又对抗关东联军,挟持汉献帝西逃长安之后。汉帝国的中央政权才基本上名存实亡,正好此时的董卓成为了众矢之的。正所谓人人得而诛之,身死名裂只是时间问题。其二:过分膨胀,不识局势;董卓用了仅仅三年时间从一个边将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这其中的身份变换冲昏了他的头脑,误判了当时的局势。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他修建郿坞,这个郿坞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住所,这里囤积了20年的粮食,各种财宝,数百名美女充斥其中。这更像是一个堡垒,一个世外桃源。董卓甚至还说:“我平定关东后,即雄踞天下,失败了,我也能在守在郿坞活到老。”董卓一心只想做土财主,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

袁术自然不必多说,历史上袁术与公元197年称帝,他自己的目的就是当皇帝,怎么可能还去走“挟天子”这条“弯路”呢。

至于袁绍,我认为他并不是不想迎接汉献帝,而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顾虑的。早在董卓废少帝刘辩之时,袁绍是采取反对态度的,加上后来还支持刘虞称帝,这些事都得罪了汉献帝。他这时候又去接汉献帝不是打自己脸吗。

兖州的吕布此时新败于曹操,自顾不暇,肯定是不能迎接献帝的。

最后的胜利属于曹操,我以为占据了至少两点优势。其一:天时;此时的天下经历了董卓之乱,各地的诸侯都忙着争抢地盘,汉帝在他们眼中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很多。加上曹操新胜吕布,占据兖州,也期待下一步的行动。其二:曹操目光远大;之所以说曹操目光远大,是因为从明面上来看,曹操迎接汉帝并不能“令”诸侯,反而像董卓一样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挟天子”最大的好处就是从政治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广纳天下贤士。曹操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

后世学习政治优势可谓是学进了精髓,例如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清军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入关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