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前幾天我和幾個朋友聊天,大家的話題都是圍繞孩子在家這段時間的生活,小梅是個全職媽媽,她女兒暖暖去年剛上幼兒園大班,他平時陪伴孩子很多,但這段時間寸步不離在家帶孩子,還是變得非常暴躁。她說孩子非常不聽話,做什麼都磨磨唧唧的,每天吃飯、刷牙、洗臉這樣的事都要她喊不下十遍,更不要說乖乖寫作業了,她經常忍不住衝孩子大吼大叫,但暖暖還是經常屏蔽她的話,像沒聽見一樣做自己的事情。

小梅也很納悶,孩子在學校也不是這樣的呀,老師說很聽話,為什麼在家會這樣呢?她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心理受了什麼刺激。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擔憂,孩子墨跡,用什麼方法都不管用,只能提高音量用“吼叫”來解決問題。

孩子做事墨跡,並非是故意為之,而是每個孩子的人格氣質不同,氣質決定認知行為。經典書籍《你的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一書中提出:氣質是一個人的行事風格。氣質不是“做什麼”或者“為什麼”,而是“怎樣做”。所以,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人格氣質,才能夠理解孩子平時的行為。


如何確定孩子的人格氣質呢?


1.什麼是氣質?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氣質是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徵

心理學上的“氣質”與我們平常所說的“這個人很有氣質”不是一個概念,心理學上的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人格特徵。氣質與我們通常說的秉性類似,是一種不會輕易改變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徵。

《普通心理學》中將氣質分為四類

膽汁質:這一類人精力旺盛、情緒發生快而強、言語動作急速、熱情、直率、樸實真誠、急躁、遇事常欠思量、魯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難於自制。

多血質:這一類人活潑好動、情感發生快而多變、思維言語動作敏捷、易適應環境、親切、樂觀、浮躁、穩定性差。

粘液質:這類人沉著冷靜、情緒發生慢而弱、思維言語動作遲緩、穩定、安靜、堅韌、有自制力、執拗、淡漠。

抑鬱質:這類人軟弱萎縮、情緒發生慢而強、富於自我體驗、孤僻、言語動作細小無力、敏感、羞怯。

根據以上氣質理論,可以判定出,做事墨跡的孩子屬於粘液質人格,其外在行為表現為節律性差、敏感度低、注意力分散度較低、堅持度差。這就不難解釋,小梅的孩子為什麼總是磨磨唧唧,並且怎麼吼叫都不奏效的原因了。

2.如何判定孩子的氣質類型呢?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與父母合作》一書的作者,羅娜.雷納給出了四種氣質所關聯的九種外在行為表現:即敏感度、活動量、反應度、適應性、情緒特質(開心、嚴肅)、堅持度、友好度、規律性和注意力分散度。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孩子的氣質不同,行為特徵也不同

膽汁質的孩子:活動量大,每天都跑來跑去,對於任何外界的聲音、事件反應都很強烈,能夠很快適應環境,情緒外放,經常大哭大叫,對一件事情的堅持度不高、注意力也更容易被分散。

多血質的孩子:與膽汁質接近,精力旺盛,不喜歡睡午覺,愛鬧騰,情緒不會那麼外放,但也是喜形於色,有相對的規律性,可以控制,對人友好。

粘液質的孩子:相對慢熱,喜歡觀察,做事有自己的規律,不願意被人打攪,注意力也不容易被分散,規律性較好,做一件事有堅持的耐心。

抑鬱質的孩子:情緒相對比較封閉,每天也比較安靜,經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力不強,但堅持力很好。

將孩子的氣質類型與外在行為相對應起來,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教育了,不必每次都大吼大叫,孩子依然會配合。

如何不吼不叫,教出自律的孩子。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1.家長用科學方法自我控制情緒。

我有個同事有一對兒雙胞胎女兒,因為自己的媽媽只能白天幫忙照顧孩子,所以她一下班就要把孩子接回家,然後開始做飯,帶孩子玩兒,哄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後,也到了快要睡覺的時候了。養雙胞胎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經濟壓力也很大,她經常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但很顯然,讓他發脾氣的不是孩子,而是“帶孩子”這件事。所以做父母的應該首先學會幫助自己減壓。

a.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自己減少吼叫行為。認知行為療法是很多心理諮詢師都會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主張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包括負面的,不論做了什麼,都不自責,不羞愧,正確對待自己。當人們陷入某種情緒不能自已,甚至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的時候,需要用認知行為療法來改變這一切。

父母對孩子的吼叫,不會讓孩子的不當行為結束,反而會讓父母陷入自責和後悔。這個時候需要觀察自己的想法,分辨自己的情緒,然後追蹤行為的根源,這是控制情緒的關鍵過程,也是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

b.練習“正念減壓”,改變吼叫的行為習慣。正念減壓療法是喬.卡巴.金博士創造的,它教會人們如何改變自己對待身體疼痛的態度,如何有耐心和不作評判,如何善待自己,以及如何對健康抱有更接納的態度。平時可以

多關注自己的呼吸、冥想和自我觀察,並規定好次數,做好自我評估表格。

我以前也是個容易暴躁的媽媽,後來經常使用正念減壓法,一天冥想關注呼吸兩次,當自己有任何不良情緒的時候,會第一時間記錄到自我評估表上,久而久之,就可以改變心態脾氣,改變評判和職責的態度,從而減少吼叫的習慣。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家長認知自我,正念減壓

c.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當家長感覺被孩子激怒,情緒難以控制,馬上要迸發的時候,可以使用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

A:自問(Ask)

B:呼吸(Breath)

C: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

D:確定孩子的需求(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E:同理心(Empathize)

自問:是問自己的情緒,自己現在感覺如何,是不是評判或者指責了孩子的行為?

呼吸:腹式呼吸,3-5次緩慢進行,關注呼吸。

平靜自我:積極暗示法,讓自己的心態儘量積極,趨於平靜。

確定孩子的需要:想一想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氣質,孩子的行為傳遞了什麼信息?

同理心:和孩子共情,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

做好以上五部,我們可以嘗試去跟孩子溝通,並且以自己看到的事情為溝通的內容,拋棄一切主觀的情緒和指責。

例如,孩子一進門就把衣服書包扔到地上,不管不顧地去玩兒了,你看到滿屋子的亂糟糟的東西,心裡想,已經糟透了,怎麼你還往地上扔東西,一點都不體諒媽媽的辛苦。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一定會爆發。但是如果你對孩子說:”寶貝兒,我看到你把衣服和書包扔到地上了,媽媽收拾這些東西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你能來幫我嗎?這樣我們就可以早點吃晚飯了。“這樣只是描述了事實情況,沒有負面情緒和主觀指責,孩子也會養成關心體諒的習慣。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不吼不叫,觀察溝通

2.讓養育方式適應孩子的氣質。

a.觀察孩子的行為。根據我們前文講到的9中氣質行為類型,先來觀察孩子的行為,然後分析出孩子當下的氣質形態,再做出進一步的決定。例如,孩子早上起床很墨跡,叫了很多遍都不起來,好不容易起來了,根本不配合大人洗漱,也不穿衣服,拖拖拉拉的就是不想出門,這個時候,家長通常都會忍無可忍而大發雷霆。孩子因為恐懼服從,可孩子的行為習慣沒有改變。

如果家長可以先觀察,判斷孩子的氣質為什麼會導致這種行為的話,會事半功倍。早上起床墨跡的孩子一定是節律性差、敏感度低、堅持度也較差的,這個時候家長需要給孩子鍛鍊一個每天早上起來都能堅持的一件事情,比如家裡的小貓每天早上這個時候要喝水或者吃貓糧,或者家裡的魚這個時候要餵食,又或者和他一起養的小花要澆水,總之一定有一件他自己參與的事情需要他來負責人,這是培養孩子堅持度很好的方法。

我當初是通過養植物來解決孩子賴床拖沓的問題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小花有沒有長高,有沒有開花,無需吼叫,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b.將養育方法與孩子的氣質相結合。家長也要判斷出自己的氣質,看看你和孩子之間的氣質是相沖突還是相協調。比如我是個敏感度2分,情緒高反應強度的媽媽,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影響,且很容易做出情緒外露的反應,但我的孩子偏偏是個活動量5分,節律性2分的孩子。

有一天中午,孩子不午睡,一直在客廳跑來跑去,這讓我很煩躁,我叫孩子去睡覺,要麼就安靜地呆在客廳裡,可是我說十遍這個孩子都不會聽的,因為他的活動量導致他很興奮,而這個時候除了發脾氣,我似乎沒有別的辦法了。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方法與孩子的氣質結合

如果我們提前掌握了氣質認知行為方式,那麼在做出一系列行為之前,我們會有預判,會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做出調整。節律性差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度一定是高的,這個時候如果我想要讓孩子做什麼,我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達成目的,無需吼叫。

3.科學運用管教方法。

判斷了孩子和自己的氣質行為後,有了行之有效的養育方式,減少吼叫,不發脾氣,我們就可以設立規則,加強管教,讓孩子乖乖配合了。

a.管教4C法則:

溝通(Communication)

選擇(Choices)

結果(Consequences)

鏈接(Connection)

溝通:剛開始的溝通一定要簡短有效,客觀陳述事實,溝通情感。多鼓勵,少抱怨。

選擇: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參與決策,自己做決定。

結果:根據孩子參與的決策,順勢制定規則,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連接:關注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做情感連接,表示共情。

舉個例子:孩子晚飯後不肯寫作業,非要玩一會兒電子遊戲才去寫,但是你的原則是一定要寫完作業才能玩兒,這個時候孩子用哭鬧來逼你妥協。這又是一個觸發怒吼的直接因素。

4C法則教會家長:我知道你想要玩兒遊戲,可是我們已經說過每天寫完作業才可以玩兒,難道你忘了嗎?孩子這個時候會耍無賴:我就要玩兒,我今天就像先玩兒再去寫作業。你可以告訴他,我可以同意你的要求,但是你自己控制好時間,今天作業時一定要寫完的。這個時候不用管他,他一定玩兒的忘乎所以。等到了差不多的時間,你可以提醒孩子,該寫作業了。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運用4C管教法則

兩種結果:一是孩子選擇寫作業,但是會寫到很晚,他甚至困到寫不完,二是他壓根不寫。那麼我們就讓他直接承擔這兩種後果,第一種是再困也要寫完,他會非常難受。第二種是第二天去學校無法向老師交代,他會感受那種被老師質問的窘迫和不知所措。下相信不論哪種,他都會深深記住自己選擇的代價。最後,一定要連接,媽媽知道你很難受,媽媽也很難過,以後你一定要做好時間規劃,如果你願意,媽媽也會幫忙提醒你的,好嗎?

學會這一套法則,不愁你的孩子不聽話。

b.共同建立家庭願景,讓孩子對生活有規劃。我們家習慣一起去設定計劃,比如,在每年的跨年夜,我們會一起許下每個人的願望清單,大家寫在紙上,然後拿出來念給所有的家庭成員聽,最後,包括孩子在內的家庭成員都會參與為家庭設立一個可實現的目標。

比如,今年我的孩子提出的家庭目標是:可以給家裡多增添幾條小魚嗎?他說家裡魚缸裡的那兩條魚太孤單了,沒有小夥伴。我們非常贊同他的說法,於是我們就開始鼓勵他攢錢,攢夠一條魚的錢就去買一條,最終我們家又新添置了5條魚,而照顧這五條魚的責任就落在了小夥子身上。

這一系列,都培養了孩子設立目標,如何去完成目標,最後達成結果後要怎麼樣的一個過程,相信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感受到什麼叫自律,什麼叫規則。

孩子總是“墨跡”?家長懂得這三點,不吼不叫也能教出自律好孩子

陪孩子共同成長

我是梅三倌兒,也是願意陪孩子成長的心靈導師,我相信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