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泊头小伙儿志愿驰援武汉的壮举登上《沧州日报》

约了三次的采访,终于定好18日下午1点。1点,没消息;2点,没消息;3点,还是没消息。我知道千里之外的那个战场,一定非常紧张,于是在担心中耐心等待。直到晚上8点,才接到他的电话。

这个叫肖文谦的小伙子,之前见过一面,给人的印象是安安静静、沉默寡言,可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却做出了慷慨豪迈之举,满腔热血,无所畏惧。

泊头小伙儿志愿驰援武汉的壮举登上《沧州日报》

大年初一 网上报名


春节前几天,肖文谦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关于武汉疫情的消息。除夕这天,当武汉医务人员告急、医用物资告急的消息传来,他再也坐不住了。“爸,我要去武汉!我一定要去武汉!”同为医生的父亲了解儿子,也全力支持他。


90后肖文谦和父亲在泊头当地经营着一家私立医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又考取了按摩师证书、影像医师、放射人员工作证、心理咨询师证等,是医院的业务骨干。


没有公立医院公派的资质,肖文谦就在网上报名去申请当志愿者。正月初一报上名后,便是漫长而焦急的等待。18天,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11日中午12点,终于接到共青团武汉市武昌区委发来的准许通知。他马上与济南、沈阳、深圳的四名志愿者组成了一个五人医疗小组。


驱车千里 星夜兼程


来不及告别,来不及拥抱,简单收拾了一下个人物品,两小时后,他已经驱车上路了,车后备箱里塞满了医用口罩、医用手套和消毒液。树木路标向车后如白光闪过:“武汉,我来了!沧州-武汉,我们在一起!”


先到济南接上一个志愿者,又到河南安阳与其他人汇合,然后几人星夜兼程,直奔武汉。高速路上空空荡荡,只有这束灯光在浓厚的夜色中一路疾驰、逆流而上。


这几个人,最大的不过34岁,最小的26岁,文谦居中,30岁。这个年龄在父母眼里,还不过是一群孩子,可是当国家有难时,他们却挺身而出,表现出了“90后”的豪情和担当。


一路上,几个小伙伴互相鼓励着、嘱咐着。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荣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我要朝着武汉的方向?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懂得同舟共济。


在经过12个小时的奔波后,12日凌晨两点,五人终于抵达这座被病毒围困的城市。马路两侧灯光夺目,路上却空无一人。


竭尽所能 佑护生命


武汉太需要医疗人员了。12日上午,五人接受了一个关于隔离、传染病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下午就正式投入了战斗。


他们几名志愿者被安排在武昌区一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隔离点,隔离点设在一家酒店。他们负责98名隔离者的用药指导和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的检测等。一旦出现确诊病人,他们还要负责把病人送到定点医院。

第一天,从下午1点开始工作,一转眼就到了第二天凌晨。随后的几天,他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节奏。为了节省防护服,常常七八个小时不餐不饮。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之上。


这些被隔离人员,承受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的压力。 只要有时间,肖文谦就尽可能地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安慰他们,给他们最大的温暖和力量。


忙着时,整个人处于亢奋状态,不觉什么。但当回到住处,把自己扔到床上分秒入睡的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什么是疲惫。


“人们都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连日来,我越发体验到身体健康才是最大幸福这句话的含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为了佑护生命,我愿意竭尽所能、拼却全力!”


没有豪言壮语,却如此打动人心。这群“90后”的孩子们,真的像人们所说: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能者竭力,万众同心。我们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愿大家保重,愿国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