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印度能控制住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嗎?

letmelook


三哥對此充滿信心


新型冠狀病毒今年來勢洶洶,這種病毒本不應該出現在人類社會中,可是某些人的不良行為是卻打破了這個自然定律。從去年冬天開始,這個病毒開始在人際間傳播,短短數個月就有了近8萬患者。而且患病的人中其中不只中國人,還有外國人

印度的冠狀病毒疫情也不容樂觀

據《今日印度》2月11日的專題署名文章報道,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當局已啟動重大疫情應對機制,對3252人進行了監視,並隔離了另外3218人,另有34人已進入病房單獨隔離。不過印度政府對此到是頗為不屑,印度官員說一切都在掌握中。


實際上印度的局勢還是可以。畢竟目前印度得發病人員均為喀拉拉邦在武漢的留學生,而且沒有出現人傳染人的情況,只要印度政府舉措得當,局勢還是很容易控制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有沒有把握控制住疫情,這事得要問莫迪了。

假如,我們隔空一喊:“老莫,新冠肺炎,你們能控制得住嗎?”老莫頭一甩,掉落兩根白色的頭髮:“小看人,看清楚,我們只有3例,好不好!”

確實,印度的新冠肺炎病人只有3個人,如果再控制不住就有問題了。

但是,有人說,印度人口密集,氣候適宜衛生條件差,看起來很懸。

這樣說吧,印度大概率能控制住,原因如下。

印度的警惕性已經有了

如果,印度是病源始發地,如果再有像武漢那樣一座已經完全爆發的城市,那麼印度可能真慘了。

因為,印度的動員組織能力也好,還是醫療資源也罷,都非常的不理想,再加上人口密集,衛生狀況相當差,那一定是場大浩劫。

但是,中國疫情的爆發,一定給印度提了個醒,印度人已經開始準備了。印度政府為了滿足口罩在國內的使用,已經不讓出口了。種種跡象表明,印度人已經在控制了。

新冠肺炎這個病,就是控制越早,措施越得力,爆發的概率就會越低。

因此,在印度政府已經重視,醫療系統已經重視的情況下,印度的疫情大爆發的概率就會變低。

印度的媒體比較“衝”

印度雖然有很多的毛病,但印度的媒體打著民主的口號,敢於衝鋒在前,敢於報道各種現象,這會導致疫情的發展,常常暴露在大眾面前,這會督促相關機構早早預防和隔離。

有時候,媒體的透明度和開放度,對於社會的發展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監督力量,決不能忽視。如果湖北的疾病更早一點暴露,相信控制的一定比現在好。

但是媒體過於自由和開放,有時候對於國家治理,不見得是好事,但對疫情控制絕對是好事。

印度的農村人口多,夏天溫度高

印度的農村人口遠遠多於城市人口,農村的特點是地方大,人口密度低,如此情況,對於病毒的擴展會起到一定自然隔離作用。

當然,農村人多,對於病毒擴展只是有一定作用。

但不可忽視的是,印度的氣候,在夏天溫度比較高。病毒怕高溫,卻不怕低溫。

目前這個階段,印度氣候適宜,但印度只要控制好春天這個階段,到了天熱時,病毒就會精疲力竭,擴散無力。

比如,2003年的非典,就是爆發於春天,消失於夏天。印度夏天四五十度的高溫,對於病毒君,肯定是個大影響。

除了以上幾個原因外,印度雖然醫療資源不豐富,但是醫療技術並不差,因此很有可能在研製藥上面大下功夫,對疫情治理起到一定作用。

總之,印度目前只有3例,如果用心控制,那麼疫情很有可能被很快控制住。當然,也不排除政府人員小看疫情,導致疫情爆發的事情出現。如果那樣,印度就會成為世界的笑話,印度人民可能就會遭殃了。


藍風破曉


印度是全世界人口總量第二大的國家,其人口規模已經突破13億,它跟我國的人口總量差距已經不到1億。同時印度的國土面積又只有不到我們國家的三分之一,所以印度人口密度是我們國家的3倍。這樣一個人口總量很大,並且人口密度又很高的國家,如果某種具有很強傳染性的病毒進入這裡,其必然很容易擴散開來,因此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印度確實是一個讓人感到擔憂的國家。
(印度民眾)


所幸截止2月9號,印度國內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只有3例,這個數字相比於日本、泰國和新加坡這些幾十例確診病例的國家還是讓人看著比較放心。從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來看,印度國內的防疫工作應該還算做得不錯,畢竟印度全國人口總量超過13億,在人口規模這麼大的情況下,印度的確診比例也算是比較低的。印度確診病例數量之所以比較少,這主要還是因為印度經濟不夠發達,所以我們國家跟印度的人員往來不會像跟韓國和日本等國那樣頻繁,兩國之間較少的人口流動降低了印度傳入大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可能性。
(印度總理清掃街頭)


目前印度國內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只有3例,這3例確診病例都是從武漢回印度的留學生。由於疫情爆發之後印度加強了與我國人員往來的管控,所以印度國內傳入更多新的病毒攜帶者的概率並不會像之前那麼大,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已確診的病例有沒有把病毒傳給更多的印度民眾。如果確診病例沒有把病毒傳給太多人,那印度國內的疫情形勢應該是可以控制的,而如果確診病例已經把病毒傳給了更多人,那印度政府就必須提高警惕。

印度人口總量和密度都很大,而印度的人均GDP又只有2000美元,這樣一個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的國家,其國內的衛生條件和防疫條件肯定跟我們國家有很大差距,如果病毒在印度國內擴散開來,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不過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印度也有防控的條件,首先印度國內現在已經非常謹慎,他們不會給病毒大範圍傳播的機會,在病毒沒有完全擴散開之前,疫情控制起來就會相對比較容易。


另外印度並不是這次疫情的源頭國家,印度國內確診的3例病例已經進入印度一段時間,近幾天印度國內都沒有新的確診病例,加之印度也加強了對相關國家人員來往印度的管控,所以印度估計並不會出現民眾大規模感染病毒的情況。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印度溫度比較高,這不利於病毒傳播,不過對於溫度跟病毒活性之間的關係,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證據證明高溫可以阻止病毒傳播,我們認為印度能夠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主要還是因為印度有條件將病毒扼殺在擴散開之前。


李姓先生


感謝您的閱讀!

印度的一個特性,很有助於控制新冠。

印度3名確診患者痊癒!我覺得印度對於新冠病毒能夠迅速的控制,並不是說印度的醫療技術有多發達,而是因為印度的天氣狀況,相比我國的氣溫,印度目前的氣溫相對較高,比如新德里,這兩天的溫度最高在28℃。


雖然說不能夠有證據證明,高溫情況下對於新冠病毒是不是能夠有效遏制傳播,但是,在空氣傳播應該會受影響,主要是空氣不那麼潮溼,病毒所在的細胞存活時間短,這個特性可能影響新冠病毒的繼續發展。

在當地時間14日,印度喀拉拉邦的三名患者已經痊癒,但是有超過2000人仍在觀察期。我們猜測,喀拉拉邦目前的溫度相對較高。

經過我們的查看,喀拉拉邦最高溫度高達38攝氏度,經過治療,三名確診患者已經痊癒。所以,我們猜測高溫對於病毒的傳播以及防控還是很有幫助的。


一方面,印度採取了比較重視的政策,積極的進行觀察和隔離,能夠有效的遏制住病毒的傳播。另外一方面也因為印度較多地區的氣溫相對比較高 ,對於病毒的傳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我認為印度對於病毒的控制應該是非常有效的。


LeoGo科技


應該能很容易控制住。

印度第一個感染的人是在1月30號發現的,而後的兩例是在2月2號和3號。

一共就這麼三個感染的,最神奇的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印度就這麼三個感染病毒的。

難道是印度醫療更加發達?當然不是。

仔細看一下日期,我們會發現這三個患者被發現的時間都很緊密。

不像現在我國有很多患者感染了可能都不知道,接觸了幾百人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感染病毒了。

所以印度不管是運氣還是什麼原因,及早發現了感染者,迅速進行了隔離,這才讓疫情沒有繼續傳播。

而且,這三名感染者都是從中國回到印度之後被感染的。

所以,印度想要控制疫情傳播,只要在回國的印度人這塊進行隔離診斷,基本就能控制住了。

也是因為印度發現的早,然後人數少,如果再晚一些,傳播面大一些的話。

想要控制疫情,可能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十點歷史君


印度目前的疫情狀況讓人非常迷惑,不是無礙,就是大疫。

印度衛生部發現的三個已知病例不僅是輸入型病例,而且還是是撤僑行動中回到印度的印度人。具體來說,印度政府發現的三個確診病例並不是在疫情爆前來到印度,而是疫情徹底爆發之後,在一月末從武漢回到印度的印度國民。因此,印度的確診病例都是直接從機場攔截下來的,不存在傳染風險。

印度衛生部的三次報道顯示,從武漢歸來的印度國民在到達機場之後,立刻就被隔離並進行醫學觀察,並從抽出了近六十份樣本送往新德里進行檢測。最終,印度衛生部在二月三日累計發現了兩名確證病例(此前還有一名撤僑病例)。

從已經報道的數據來看,印度確診患者數量確實非常稀少,但讓人感覺印度非常安全。但這其中,存在著非常非常大的隱患,讓老編感覺非常迷惑。

首先,確診的印度患者都是在一月三十日左右到達印度,然後直接被隔離並將樣本送往印度首都新德里進行檢測的。但是在那之前,一月幾日或者一月十幾日的時候,是否有印度人民或者其他人感染病毒,並達到印度呢?

印度雖然並不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生產總值只有我國的五分之一(印度人均GDP兩千美元),對外來者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強。但印度好歹也有十三億人口啊,整整十三億印度人。如此多的人口,真的沒有印度人或者其他需要到達印度的人,在一月一號到二十號的時間內,感染肺炎病毒併到達印度馬?

截至目前,印度竟然沒有發現一例一月二十四號之前入境的病例,真的讓老編非常憂心啊。

希望是真的沒有吧。

其次,印度目前隔離觀察的民眾非常多,但是印度真的有這個隔離條件嗎?如果要徹底隔離並確保沒有任何風險,印度至少需要數千個單人房間,如此才能隔絕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畢竟,雖然都是暫時沒有症狀的觀察者,但如果床位在一起,很可能就會出現人傳人的肺炎感染情況。

印度隔離狀況到底如何呢?二月三號之後,印度衛生部並沒有繼續報道相關消息,不僅沒有報道新病例,也沒有報道有多少觀察者結束隔離觀察。

目前,印度還禁止對我國出口各種醫護用品。從印度政府的政策來看,印度內部的疫情也不容小視,危險性非常高,不然印度也不會禁止對我國出口。

最後,印度的醫療條件和醫藥能力非常差。印度人均GDP只有我國五分之一,人口相差無幾,人口密度卻大了三倍。一旦印度出現某一病例,很可能就會變成肺炎病毒肆虐的血雨腥風。在醫療硬件和醫藥供給上,印度都存在在非常大的隱患。

印度醫療硬件設施非常欠缺。就以此次肺炎確診為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三位確診患者都來自印度人口最多的喀拉拉邦,可檢測卻都是送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實驗室。肺炎病毒檢測確實是非常難的,一般小醫院確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隻有首都新德里具備檢測能力,未免太誇張了些。

從印度衛生部二號和三號的報道來看,印度衛生部檢驗近六十份樣本就至少用了兩天。這樣檢驗效率,實在讓人憂心。

印度某些方面的醫藥供給確實不錯,但那是建立在不遵守他國專利,公然仿製特效藥的基礎之上的。可是目前,新型肺炎並沒有特效藥,印度根本沒有仿製的方法。一旦疾病在印度爆發,十三億的印度人民既沒有充足的檢驗設施,又沒有充分的醫療場所,甚至沒有可以服用的藥物。

那種殘酷的場景,老編甚至不敢想象,只希望印度真的無礙。

從印度的客觀經濟狀況來看,印度根本控制不住病情。只希望,一月二十號之前,並沒有感染者到達印度。

印度畢竟不是病毒的爆發地區,希望那段時間沒人把病毒帶到印度。

祝願世界人民早日戰勝病毒。


垂垂老馬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中國的抗擊冠狀病毒的執行力都豎大拇指,中國由於體系的優勢在全盤調動方面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單單一個湖北省國家已經調集了將近1.2萬人的醫護人員去支援,這在別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國家還啟動了儲備肉準備直供武漢穩定物價,這一系列的動作都顯現了大國的風範,抗擊疫情的過程雖然艱難但最終必將取得勝利,這也是毫無置疑的,這個冠狀病毒厲害之處在於潛伏期非常長,而且傳染性非常大,所以導致這次抗擊的過程異常的艱辛,如果中國舉國之力都難以輕鬆做到的事情,如果放在印度身上可想而知了。

首先看下這次印度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首先宣佈了禁止印度出口相關的醫療物資到中國,而且在這期間挑起了和巴基斯坦的爭端,這次疫情中印度有幾個病例主要是輸入性的病例,印度從國家層面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印度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無論發生多大的事情很多人都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意思,所以印度人做事的很多性格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去改變,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方式讓別人去改變,像非暴力不合作的運動這種奇怪的模式也只有在印度能夠行得通,所以整體來講印度和中國的差別還是非常大。

印度的人口已經接近於中國了,但領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GDP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從總和實力上講距離中國還是差得遠,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別的國家的防疫對於這次冠狀病毒還是提出非常擔憂的觀點,現在新加坡已經感染了幾十個但是國家層面覺得這些只是個流感一樣的疾病,而且很多人還不帶口罩,說明很多國家還是沒有意識到發生在中國的冠狀病毒的厲害之處。像印度這種節奏整體慢吞吞的方式,真正遇到這種疫情的時候將會是災難般的存在了,由於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除了飛沫還能通過糞便和接觸的方式,對於滿大街上都是牛的印度,也將是巨大的考驗。

參照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就是由於醫療的配套不及時所以導致了很多人死於非命,像印度這種人口密度極大而且相應的醫療配備不是很齊整的情況下,一旦大規模的爆發很難及時控制的住,好在現在印度只是幾例輸入性的冠狀肺炎,對於整體影響不是很大隻要控制好這幾例傳播源同時對於輸入嚴格的控制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現在國內的形式是湖北之外的省份整體的增長處於下降的趨勢,但還遠沒有到樂觀的程度,特別是湖北省整體的形式還不是很樂觀,起碼還沒有到拐角點的出現,而且除了武漢之外的市已經採用一對一支援的方式承包給資源有剩餘的省份。

中國戰勝疫情只是時間問題,從全球感染的數字看數字也是趨於直線上升的趨勢,說明其傳染性還是非常強,還是希望病毒能夠消滅在國內,如果傳播到全球將是災難般的存在了,更不希望傳播像印度這種國家了,如果全球都爆發起來中國即使抗戰成功了,也很難獨善其身了,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正常情況下,印度肯定可以控制住新冠病毒疫情。為什麼這麼講呢?目前來看,確診的病人都有武漢接觸史。這就意味著源頭只有一個,只要採取有效的措施,此次病毒是能夠控制的。

很多人會想印度人口密集、衛生條件差,當然這是事實,但是印度有兩個地方非常有優勢。第一,印度溫度高,病毒不容易存活;第二個就是印度可以從我們這裡吸取教訓。

從網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時間軸就可以看出來,12月1號《柳葉刀》論文中就出現了確診病人,一直到1月23日才採取封城措施。加上此時正值大學生寒假,春運,加上武漢是交通樞紐,持續時間有50天左右,這才使得此次疫情如此嚴重。武漢是中部城市,影響的主要還是國內。印度國內的患者是武漢留學生,由於有前車之鑑,印度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是能夠防止病毒的擴撒的。

此次印度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地方是喀拉拉邦,當地經濟並不差。從目前的報道來看,他們採取了有力措施:

2月10日的數據顯示,當局已對3,252人進行監視,並隔離了另外3,218人。該地區有34人被隔離在隔離病房中。衛生部門向普納和阿拉普扎的國家病毒研究所發送了345個樣本,其中326個呈陰性。其餘測試結果為陰性,但建議這些人再進行28天的家庭隔離以覆蓋潛伏期。

衛生部門還部署了一個由143名成員組成的團隊提供諮詢,並與被隔離人員保持定期聯繫。

從國內和海外的數據也能夠看出來,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並沒有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擴撒,除了我們周邊國家嚴重一些(日本最高,達到200多人),其餘國家沒有出現患者劇增的現象。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點言之過早。

不過從目前印度確診並報告的病例情況來看,其情況比外界的預測都要樂觀得很多。

截至目前為止,印度共有三名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病例,分別確診於2020年1月30日、2月2日和2月4日,這三名確診病例中除首例是曾在疫區就讀的留學生,另外兩例都有疫區的旅遊史。

由於目前尚未研製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疫苗,這意味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主要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和病毒抗爭。而印度之所以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病例,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三名確診病例都為年輕人,免疫力強,而死亡病例中老年人居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境內並未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大規模擴散的情況,這令很多人驚訝不已。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印度是世界公認的衛生條件嚴重不達標的國家,是舉世聞名的髒亂差的國家。尤其是2010年印度舉辦英聯邦運動會,其運動員村骯髒的環境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而印度除了髒亂差,其人口密度還不是一般的大。雖然其國土面積不到我們的1/3,但其人口卻幾乎和我們持平,並大有一舉趕超之勢。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意味著印度的人口密度要遠大於其他國家,而病毒最容易傳播的條件就是人傳人。

更可怕的是,印度自1947年建國以來,由於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感化”了英國殖民者,從未經歷過慘烈的革命運動,這使得印度統治階層從未經歷所謂的“以舊換新”,更無法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而這樣孱弱的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在印度全國推行廣泛而深刻的土地改革,自然也不可能將中央的統治力貫徹到印度的各個角落。

因為統治力薄弱,所以印度“國父”尼赫魯雖然基本消滅了國內的土邦勢力,但依然無法改變印度高層多等林立及地方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獨立後的印度和英屬印度時期沒有本質區別。

而印度之所以能夠保持一個國家的形態而不是地理名詞,得益於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的存在。正是這一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所謂文化,將印度10多億人口進行了細緻而嚴格的分門別類,形成了等級森嚴的社會等級。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印度社會“平靜如水”,缺乏大國崛起的基本活力。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孱弱,印度始終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更沒有自力更生的資本,這是印度社會發展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

而沒有強有力的經濟實力,雖然印度實行了令所有公蜘叫獸興奮到昏厥的免費醫療,但其水平之低令人瞠目結舌,比如平均每萬人僅有8名醫生和7個床位。

如此簡陋的醫療環境、恐怖的人口密度加上令人望而卻步的衛生條件,如果疫情真的擴散開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今天的印度仍然淡定,這不僅僅是因為病例並未增加,在靜夜史看來還有著幾方面的印度特色優勢,比如:

印度和我們關係微妙。雖然印度一直是我們為假想敵,並一再表示要將我們作為不共戴天的對手,但兩國的交往從來不溫不火。雖然我們對外交流規模不斷擴大,但始終是去發達國家的多,去落後印度的少,這在客觀上也避免了印度被大規模傳入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印度只要做好這三名病例的隔離,再加上出入境管理,理論上就可以萬事大吉。

而除了幾乎沒有傳入源,印度國內普遍高溫的情況某種程度上也是印度能夠避免病毒大規模擴散的重要原因。

雖然尚無證據表明高溫對抑制病毒傳播有多大的功效,但從高溫區感染病例小於中低溫區的情況來看,印度的高溫是對抗病毒的有利條件之一。

而除了令人窒息的高溫,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也發揮了人口隔離的作用。因為把所有種姓的人口安排得明明白白,所以各階層交流的條件也不復存在,這在客觀上也使得人傳人的頻率大大降低。

除了種姓制度對人口的隔離,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的水火不容也是印度人少有交集的重要因素。

另外印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素食主義國家,這意味著印度的飲食習慣相對健康。

另外,人口結構的年輕也是印度人對抗病毒的一大優勢。再加上印度基建設施落後,沒有我們這樣的大規模人潮,這在客觀上使印度更加安全。

印度沒有出現病毒的大規模傳播,不管是什麼原因,都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旦發生,勢必是空前的災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從印度目前通報的新冠病例數量來看,其爆發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很小。就當前的疫情態勢來說,印度已經採取多種應對措施,疫情並未出現不可控態勢。

很多人質疑,印度人口稠密,衛生條件較差,有把握控制這次疫情嗎?其實就本次疫情來說,印度還是控制的不錯的,截止到目前,印度僅確診三例病患。

2020年1月30,印度確診了第一例輸入性新冠肺炎患者,該病例是在武漢留學的印度學生。接著在2月1日和3日,印度又確診了第二例和第三例新冠患者。

這三人有一些共同特點,即都有前往中國的歷史,都來自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從第三例確診到今天,已經過去八天時間,再沒有出現確診及疑似病例。

印度確診的這三例病患,屬於來自境外的輸入性病例,這一特點決定了新冠疫情很難在印度大規模爆發。三例病患目前正在喀拉拉邦阿勒皮市醫學院治療。

到目前為止,患者狀態穩定,親密接觸者被嚴密監測。據印媒報道,阿勒皮市當時有一百多與病患接觸者在家接受隔離,到目前已有近萬人被監測或隔離。

通過世衛組織的通報和警告,印度對本次疫情的防範目標很明確。在首例病患確診的第二天,印度就採取了嚴防死守的措施,首先禁止了醫護類產品出口。

其次對米佐拉姆邦和卡納塔克邦一月份從中國返回的人員進行隔離,被隔離人員大多是被鄰居所檢舉。從1月20日起,班加羅爾國際機場對旅客體溫篩查。

接著印度暫停對中國遊客發放電子簽證,並要求自1月15日後到過中國的印度人進行隔離。最後,印度在馬內薩爾建立隔離場所,用以觀察近期歸國人員。

印度對全國的國際機場嚴防死守,到現在已有數萬名旅客被篩查。其中一百四十多名疑似者的病毒樣本被檢查,僅有三個樣本為陽性,也就是上述確診者。

在世衛組織的多次警示下,印度採取多管齊下的舉措應對本次疫情。從印度目前的防範措施來看,疫情被有效遏制,其傳播途徑和病原已經被切斷或隔離。

眾所周知,對於輸入性病例的防範措辭主要是切斷輸入途徑和隔離輸入病原。只要這兩方面工作做紮實,疫情難以大規模爆發,這是疫源地不具備的優勢。

對印度而言,做好三點便不會致疫情大爆發,即管控出入境門戶、隔離輸入性病例及密切監測接觸者。從目前態勢來看,印度的措施確實做得還比較到位。

印度是一個疫病多發的國家,儘管衛生條件較差,但卻鮮有大規模的疫情爆發。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妙,為何很多疫情難在印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形?

印度經常爆發一些疫情,如禽流感、豬流感、登革熱等疾病,也有數千人被致死,但這些疫病都沒有發生全國性疫情,很少被傳到國際上,各國報道很少。

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不發達的交通,印度的一些傳染病都是在幾個村落間來回傳播,由於交通的欠發達,使人們的流動性降低,阻擊了病毒的傳播。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印度人超乎常人的抵抗力,使得病毒難以感染與傳播。印度的醫療和公共衛生比較差,長期的這種惡劣環境,練就了印度人的抵抗力。

再加上印度人大多信教,很多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很少吃葷,野生動物更不可能吃。這從源頭上斷絕了各種新病毒的感染,也是印度很少有新疫情的原因。

印度地處南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南半球,南部地區常年是高溫高溼天氣,病毒很難存活及傳播。如喀拉拉邦,當前溫度在35℃左右,體外病毒存活性底。

綜上,就本次新冠疫情來說,印度是有把握控制的,新冠病毒在印度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印度確實衛生條件較差,但與新冠疫情爆發關係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