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淚目!“媽媽去打病毒了,打完病毒就回來了!”

“您好,我們是石首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現在為您採集咽拭子,請您脫下口罩,張開嘴……”2月21日下午,由石首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8人核酸採樣小分隊兵分四路,在兩日內往返全市各隔離酒店、鄉鎮,為五百多名隔離人員採集咽拭子標本。

採集咽拭子標本是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這場戰“疫”中,採集咽拭子絕對是戰“疫”中離病毒最近最危險的工作。核酸小分隊成員張俊介紹,操作時不僅跟患者近距離接觸,還要迎面患者口腔的飛沫,有的患者咽喉很敏感,採樣時受到刺激會咳嗽、嘔吐,所以每採集一次樣本,被採集對象每一個張嘴的動作都意味著採集護士要面臨一次感染風險。

淚目!“媽媽去打病毒了,打完病毒就回來了!”

(張俊護士為酒店隔離人員行咽拭子採集)

張俊,石首市人民醫院內七科的一名護士,有著八年臨床工作經驗,名副其實的90後護士媽媽。疫情發生後,從臘月二十九起便接受醫院調遣到其他內系科室支援,半個多月前,疫情愈來愈緊張,張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主動報名來到了石首市中醫院重症病區,這裡收治著全市確診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石首防疫的“最前線”。

每天面對的都是全市最危重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有時一天就同時有4例氣管插管使用有創呼吸機患者,4例使用無創呼吸機患者。穿上厚重且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隔離衣,戴上三層口罩、護目鏡和麵屏,行動起來都很困難,堅持兩三小時就會出現胸悶、缺氧症狀,還要執行各項醫囑,為患者治療,除了給病人翻身、叩背、鼻飼、吸痰等所有基礎護理,還有胃管、尿管、動靜脈置管、胸腹腔引流管等所有管道的護理,要時刻關注病人的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要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另外還要承擔起餵飯、鼻飼、洗頭、清理大小便等生活護理,一天下來,精疲力竭。半個多月來,看到重症區部分患者逐漸轉至輕症病區直至出院,張俊欣慰的感嘆道:“這是我們醫務人員最願意看到的!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淚目!“媽媽去打病毒了,打完病毒就回來了!”

(張俊護士在抗疫一線工作照)

2月19號下午,石首市人民醫院在抗疫一線工作的第二梯隊20名醫務工作者經過了半個月日夜的堅守和忙碌,順利完成了階段性工作任務,在石首市中醫院隔離病區站完最後一班崗,將患者正式交由廣東醫療隊。21日下午,接院裡安排,便出現了文中開篇的一幕。

張俊到中醫院重症病區報到前,將家裡兩個年幼的孩子交由母親照顧,其中女兒四歲不到,二胎兒子還沒斷奶。她的丈夫是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的民警,從疫情爆發便取消了休假,值守在城區各個卡點,有時視頻丈夫開玩笑的說:“我在家都成超級奶爸了。”她笑著回道:“這段時間特殊些,你多體諒。等孩子大了,我在他們面前報功。”丈夫知道張俊工作的認真勁,默默做好了後方工作。每晚半夜孩子醒了要喂兩次奶粉,白天還要工作12小時以上。女兒在家總會說:媽媽去打病毒了,媽媽打完病毒就回來了!“謝謝家人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張俊有些哽咽。實際上,像他們這樣的醫警雙一線家庭在石首人民醫院還有好幾例。

淚目!“媽媽去打病毒了,打完病毒就回來了!”

(長期穿戴防護用品導致臉部壓傷、手部水腫和過敏)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奔向抗擊疫情一線,他們都是普通人、平凡人,正因為有這些人的不懈努力,相信我們必將戰勝這次疫情。真心希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平安凱旋歸來!

淚目!“媽媽去打病毒了,打完病毒就回來了!”

淚目!“媽媽去打病毒了,打完病毒就回來了!”

疫情總會過去,春暖總會花開。
待到山花爛漫時,你在叢中笑。


(通訊員 史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