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九七三年著名的大阪夜間金庫事件,結局是怎樣浮出水面的?

王執臣


1973年的大阪夜間金庫事件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案,處於未解決的狀態。昭和48年2月25日夜間,在大阪梅田一位男性來到三和銀行阪急梅田北支行的夜間金庫進行存錢,發現該銀行的夜間金庫發生故障無法使用,於是按照“告示”的指示來到附近的金庫。結果發現該處金庫有些異樣,於是聯絡警衛人員,最終發現該處金庫為“假金庫”,並非銀行設置的金庫。

奇怪的“假金庫”

1973年2月25日晚上,一位服裝店的年輕老闆(當時24歲)前來金庫存錢,然而當他找到往常的金庫時卻發現下面的告示:

致尊敬的客戶:

因鎖事故,導致投入口發生故障。勞煩前往本銀行設置在通用口的臨時金庫。

落款是三和銀行,這名店長看到此處,按照告示上畫出的簡易圖找到了臨時金庫的設置場所,找到了寫有“夜間金庫”的“臨時金庫”。外觀是金屬,看起來十分氣派,這名店長絲毫沒有懷疑。然而當他想要將自己的營業額放入夜間金庫的時,卻發現無法塞入,於是就拿著手往裡塞,卻聽到了木頭的開裂聲,並且金庫表面發生了鼓起。他用眼往裡面看了一下,發現金庫裡面設置十分簡單,從旁邊竟然可以將存款直接拿出。慌張的店長趕忙找到警衛人員,然後聯繫了銀行的警衛中心。此時這名老闆並沒有認為這個夜間金庫是假的,只是單純的認為是“銀行設計失誤”。

隨後銀行職員前來,這些職員竟然都不知道自己銀行的金庫發生故障並且設置了臨時金庫一事。此時,所有人才恍然大悟,這個臨時的夜間金庫是被什麼人設置在此處,想要騙取儲戶的資金。此時已經有68家店主,共計放入了2500萬日元以上的金額,如果被人拿走後果可想而知。

意外的失敗

雖然這個臨時的金庫是犯人自己手工做成的,但是直到被銀行職員發現都沒有人懷疑過,可見其逼真程度。仔細觀察此臨時金庫,會發現處處體現著犯人的“用心良苦”。臨時金庫本身的材料是使用木材板材做成,但是使用木材無法給人“厚重感”,所以為了防止起疑心,犯人在表面貼上了鋼板。在底部粘貼了聚氨酯泡沫,減輕聲響。同時內部搭載了水銀電池,這樣就能夠製造出夜間照明的效果。而且為了搬運,採用了2段分隔的構造。不僅如此,為了營造逼真的效果,塞入錢以後還能夠出來“通知單”。設置高度位置和銀行金庫相同,尺寸的把握十分精確。如此這般的用心構造,目測大概花費了15萬日元以上(大約9000RMB左右)。

犯人選擇設置的日期,其實也是經過計算的。2月25日為發薪日的第三天,又是週日,是店鋪統計銷售額的日子,同時銀行週末晚上不上班,不會有職員的出入,夜間金庫直到第二天的早上都不會有人點檢查看。但是這個計劃有一個讓犯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位置絕佳之處存錢之人絡繹不絕,假的臨時金庫竟然存的滿滿當當。這裡兩個事情需要說明,一是犯人沒有機會撤走臨時金庫,二是臨時存錢數量超過了犯人的想象。正是因為這樣的失誤,才導致了這個計劃的破產。

結束語

如開頭所講,這個案件如今成為了“懸案”,在1980年過了時效,無法提起公訴,此事也成為了日本銀行史上有名的案件,也有人將其拍成了電影。但是犯罪就是犯罪,此點不會變的。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在日本中國人的焦慮:孩子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