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個月疫情怎麼會擊垮那麼多公司?

遊樂人間001


為什麼疫情一個月時間,就會擊垮那麼多公司?

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公司無法正常運轉,導致資金流斷鏈,從而壓倒公司。現在企業,基本上都是高槓杆經營,很多企業的現金儲備很低,只要企業能夠正常運轉,就能夠產生資金流,只要能進行資金循環,就算是不賺錢,至少可以運轉,能夠進貨,能夠發工資。

但是發生疫情後,有些企業不能復工,有些不能營業,就無法產生現金流,工資照樣需要發,各項成本還是照樣要付,結果就會出現持續的現金淨流出,當現金儲備耗光之後,連工資都發不了了,人都走了,還能怎麼辦?

而受到影響的,一般又以中小企業居多,因為中小企業本身處於高度競爭的行業,資金出現現問題,馬上生意就被別的企業搶走了。大型企業,或者壟斷企業,沒多大問題。而且大型企業在銀行系統的授信較高,資金緊張時可以很輕鬆的獲得貸款支撐。

小企業就沒有那麼好過,本身在銀行貸款就比較難,出現資金問題時,銀行並不是第一時間給你提供彈藥援助,而是擔心你還不起錢,趕緊催債,結果一邊是沒有錢進來,一邊還不起銀行的錢,困難進一步加大,結果自然就只有倒下。


財經宋建文


目前我從事的貨代行業所接觸的行業有外貿公司/報關行/拖車行/包包工廠/傢俱工廠,傢俱商店等……

也找他們其中一些供應商聊過,說是資金運營有點緊張,但是還是能勉強可以熬過去……

沒有提問者說的這樣,那麼多公司倒閉……

不過

生活中確實也有倒閉的,可能只是我沒有遇到吧,至於疫情來了待業一個月公司就倒閉了,想必應該也是公司是才創立不久的,沒有遇過此類危機,風險來了措手不及/資金運行跟不上,應該是缺泛了把控風險的能力。很多公司表面你看著運行正常,其實都是環環相扣,一邊進賬一邊出賬,資金鍊跟得太近。以至於疫情來了,防不勝防,從而導致這幾年剛創立的公司倒閉!



貨代說


對公司來說,一個月沒有收入,但是房租還要付,人工成本還要付,貸款還要還,現金流肯定會出現緊張。對於大企業來說,還算過得去。對於小企業來說,可能就是很大的困難了。

有個高校對中小企業現金流進行了一個調研。34%的中小企業,現金流沒辦法撐過一個月。85%的企業沒有辦法撐過三個月。


對於大企業來說,有抵押物,有信譽擔保
都可以貸到款。

但對於小企來說,貸款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更多的可能是靠老闆去借錢或者用一些更高利息的民間貸款。

這次國家撥付的請的專項貸款,小米美團輕鬆申請幾億,而那些中小企業只能望錢興嘆。

如果中小企業主沒有辦法借到錢,或者貸到款那麼他們可能很難熬過這個冬天的。

另外,國家的降息也作用不到他們身上。雖然利息降低了,但是他們根本就貸不到款。降低利息也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降息降準還可能會造成人工成本上漲,租金上漲。這些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就更大了。

希望國家可以出臺更多的措施,能夠有效的幫扶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中流砥柱。如果過多的中小企業撐不住了,就業會出現問題,經濟增長也會出現問題。

願疫情早日結束,大家早就開始掙錢。



莫水宏觀經濟


財務上有個名詞叫做:“現金為王”,一家企業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利潤,而是其現金流,如果單單看利潤,京東前幾年就是一個爛企業,因為一直在虧損,但是一看京東的現金流,你就知道它的價值在那裡。為什麼短短一個月的疫情就會擊垮不少公司呢?迫使這些公司降薪減效甚至直接申請破產倒閉。這一切都歸根於企業缺少現金流入,資金鍊出現斷裂(恆大為什麼要搞75折促銷,就是為了回籠現金流,當然恆大其實還沒緊張到這個程度,帶有一定的套路)。

我們以恆大集團為例:截止2019年6月,恆大集團合併報表總資產17629億元,總負債14008億元,淨資產為3621億元。也就說如果不考慮品牌價值不考慮其他因素,現在把恆大變現,恆大還有3621億元,在怎麼的與破產也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恆大的3621億元它並非都是現金,它可能是投入在建工程,投入固定資產,投入了廣告,企業銀行賬戶上可能就一千億元的現金。

假設恆大集團每個月的固定支出為800億元(貸款利息、工資、水電、廣告、物業、辦公成本等等),在以往企業一直在營,每個月都有資金回籠,假設平均每個月可回籠1000億元以上,那麼對於恆大而言,固定的800億支出根本不是問題。但是現在受疫情影響,所有營銷中心關閉,旗下的酒店生意也受到影響,每月的資金回籠可能變為了一百億,與固定的800億元支出,還有700個億的差額,第一個月還可以用原來銀行賬戶上的資金支撐,但是第二個月賬戶裡的資金就不夠了,這時候就沒有錢還銀行或者還供應商的欠款了,而你一旦逾期欠款,被爆出來之後,所有的銀行和供應商擔心回收不會來資金,就會一擁而上,紛紛要求你還款,結果肯定是一下子沒辦法拿出來這麼多錢的(當年的樂視就是這樣),因為借來的錢都投在各地的房地產中,而房子還沒賣出去,沒有資金回籠,最終就會被擠兌掛掉。

故而,單單看淨資產,看利潤,可能一家企業還很良好,但是由於沒有經營性現金流入或者經營性現金流入不足以覆蓋企業的每個月的固定支出,且差額較大的,就容易出現資金鍊斷裂的現象,這就是為什麼財務上很忌諱一家企業瘋狂擴張,特別是盲目的負債擴張,如果一切順風順水,確實可能獲得大步的跨越發展,但一旦遇到困難,短時間內經營性現金流入減少,那麼企業可能就會灰飛煙滅了。所以說現金為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總結

現實中很多企業確實是效益很好,經營也很不錯,只不過其賬面上並沒有留太多的資金,往年的利潤或分配掉或者再投資了,如果按照正常經營發展,企業的每個月的貨款回籠加上賬戶裡原來留存的金額,足以應對一切,但是沒想到一個疫情,使得企業一下子失去收入來源,而銀行的貸款以及員工的工資、企業的房租,它可不一定都會延期,所以在還款日拿不出錢時,即使企業原來的效益再好,也不得不面臨破產的困境。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企業撐不住1個月。


鯉行者


為什麼僅僅只是一個月,很多公司就倒閉了?很多人難以理解,覺得這麼短的時間,怎麼公司就倒閉了,難道都是皮包公司嗎?

不是的,拋除一些皮包公司,其實這裡大多都是初創業公司,和一些小型公司,他們抗風險能力很弱。

初創業公司,一個或者幾個股東創建公司是為了盈利的,但是運氣不好,一創業就碰到這樣的事情,怎麼辦?兩個方案,繼續堅持或者直接解散。

大部分人都不用選擇,肯定直接解散,因為初創型公司沒有名氣,公司沒有凝聚力,與其這樣拖著還不如直接解散了,又省錢,到時候還可以重頭來過。

小型公司

這種公司一般也就是幾人最多不超過五十人。

這種老闆比較看中錢,名譽什麼都不重要,一個月損失多大?這樣耗著,乾脆降低損失。直接重組或者解散了。畢竟沒名氣,解散了損失也不大。

所以你看到的所謂倒閉了很多公司的基本都是這兩種但是你聽到過哪些有名氣的公司倒閉了嗎?沒有!


大熊和他的小熊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出現了很多對後續經濟走勢的預測和分析文章。今天我們來直觀地看下,單單這個春節假期前後的1個多月中,具體的損失有多少?

這個數據來自於一個學習筆記,署名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前IMF總裁。我分享給大家作為參考,數據口徑後續大家可以一起核實探討。

先看個總數:減少1.38萬億。這是直接的影響,間接影響和連鎖負面沒有計算在列。

簡單說幾點,把分析思路理一理。

首先,看GDP貢獻值中權重最大的部分,2019年是消費最大,6.1%增速中貢獻了3.5%,接近40%。看到這個數據,相信大家也有感覺,那就是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能力。

另外有一個數據,是亞洲的年輕人很多,是美國和歐洲的好幾倍。這個“年輕人”由兩個群體組成:① 1980~1994的千禧一代;②1995後的Z時代。

這兩群人是未來消費的主力軍,有消費帶動,就有很多機會。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機會,也是投資上的機會。

那麼疫情直接衝擊的就是消費板塊,所以我們可以有個定性的判斷:今年GDP增速會繼續下滑。

其次,觀察受衝擊區域的結構,這就是尋找α的過程。

零售中餐飲最慘,服務中旅遊、電影、演出最慘,符合邏輯和常識認知。

餐飲少了4200多億,聚餐幾乎都取消了。上海很多年夜飯都退掉,路遠一點的索性都不出門了。從除夕就開始,一直憋到現在。

網上零售也減少了2000多億,主要是沒快遞送——送貨員復工也延後了。2月頭上要在盒馬上買點菜,比上海拍車牌都費勁。

旅遊受傷最嚴重。2019年2月-3月的旅遊消費差不多是9300億,今年這部分減少了9026.8億——是損失的主要部分。

還要注意電影票房,2019年全年票房600多億,現在140億沒了,大約縮了1/4。電影院產業壓力會很大,畢竟是重資產。此外,《囧媽》跟頭條的合作效果是明顯的,而之前那個什麼投訴效果似乎不明顯。今後難保有樣學樣,對線下電影院進行二次打擊。我覺得,與其去投訴,不如想想怎麼轉型。

有人說這不可能!

那是你不可能,不代表別人不能。

就像一直有理財師給我留言說,銷售不可能比項目經理更專業!如果夠專業,還要項目經理幹嘛?

我說你這樣理解是可以的,你有選擇一條簡單道路的權利。

但你別忘記了,經濟行為的本質是選擇,選擇的背後是成本和收益。走簡單的路可以,但同時請做好支付代價(成本)的準備。

踩雷了,就別怪監管沒保護好你。因為是你自己選擇成為一個瞎子、聾子。

殘血了不回家,還在野區裡浪,人家收你人頭,沒毛病吧?

當然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機會,我們看到在線教育從2019年的300多億增長了300%,1240億,幾乎所有教學和補習都轉線上。

而今年傳統商務培訓要好好想一想。

比如,過去銀行內訓都是外包給培訓公司做線下。效率和內容質量都低,不是KYC,就是領導力,主要是做個形式,給上面領導看看,滿足下監管合規要求。

如今一些城商行和券商已經在考慮線上大培訓了。但是常規視頻會議工具只解決在線傳播問題,沒有解決數據跟蹤和挖掘分析的問題。對於金融機構的上層,相比培訓過程更注重培訓的結果數據。

視頻內容方面增長明顯,我發現比較多一個是熱劇,這塊已經被騰優愛壟斷;另一個是小視頻,這塊是抖音寡頭。小視頻裡我發現吃播和做菜的量有明顯增長,一方面是因為眼睛看過,腦補下美味。另一方面是預計要在家裡待挺久,也沒別的事情做,那就做菜做飯做甜點吧。(又胖10斤)

還有個上漲的數據,糧油(↑20%),大約是470多億。這是由囤貨引起了,上週我想買粉絲,盒馬上買不到,於是跑到樓下農工商,發現粉絲和掛麵的架子空了。還有個年紀大的爺叔提了個籃子,裡面裝的都是一瓶瓶醬油。(我當時想到的是海天味業)

最後,對於現狀做一個分析。

疫情過後,有些消費部分能補回來,有些部分無法補回來。比如,你也許會連吃三天海底撈,每次比平時多點30%的菜。但也就這樣了,不太可能原來一天吃3頓,現在變成7頓。(少數大胃王有可能)

但這個限制在基建上則沒有。3月沒開工的,可以在5月、6月同時開(籤合同)。基建的拉動,來源於財政赤字增加(財政積極),就會有更多融資。各類債券和地方政府融資會有增量。

還有大家都很關心股市的機會,有的在討論後續還能“瘋”多久,有的認為還會有持續的刺激政策出來。而另一種聲音則覺得這是過度解讀和過度樂觀,需要提前進行一些對沖。


小小小金哥哥


一個全國連鎖的餐飲店因為疫情撐不過一兩個月是有些誇張了,但實際情況是,疫情對很多企業還是有較大影響的,特別是像餐飲服務這類企業,可能有人會問,像很多大企業,之前掙了那麼多錢,都去哪裡了,怎麼一兩個月的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首先,企業財務這塊主要分三大部分,即資產、負債、現金流。現金流主要就是每天銷售進賬,這部分錢除了應付日常開銷(原料、租金水電費、員工工資等),結餘部分基本會用於企業發展(擴大規模、投資等)和股東分紅。所以,這樣算下來,所有的資金來源基本都依賴於每日的現金進賬,而一般實體企業賬上不會有太多現金,基本都用於企業發展或股東分紅分掉了(有些互聯網輕資產公司,比如小米,賬上經常趴著幾百億情況不一樣),所以累計的部分不多,而新增的每日現金流進賬就是維持企業發現的主要保障,那麼,如果一下子沒有了進賬,而且還持續時間比較長,大點的企業還好(股東支持一下,或申請銀行貸款容易審批),中小企業,特別是賬期比較短,對現金流依賴比較大的重資產型企業就比較難熬了!



德賽筅笙


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到現在也只有一個月時間,中間還包括了春節假期。為什麼包括西貝餐飲、神舟電腦等很多不錯的公司都在經營上遇到困難,不得不在公眾媒體上發出求助?很多企業都要求員工降薪,甚至已經出現一些企業倒閉。

一、經營槓桿高是主要原因

出現這樣的現象,只能說中國經濟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長達四十年的高增長後,企業都會未來充滿希望,非常樂觀,因而在經營中槓桿比較高。

一家企業經營槓桿高,意味著負債率高,盲目擴大規模,企業手裡現金較少,這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對企業發展無疑是好的。

但是一旦面對當前的疫情,很多經濟活動陷入停滯,商場關門、餐飲、影視娛樂停業,工廠遲遲不能復工,企業就很容易會因為資金鍊斷裂而破產倒閉。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說,西貝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在微博上公開表示,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存在因現金流斷裂而倒閉的風險。他認為,中小企業現在的困難,主要是因為處於優勢地位的大企業,故意拖欠貨款,同時又很難從銀行貸到款,從而導致資金鍊斷裂。

二、清華北大聯合調查:85%的企業現金最多維持三個月

2月初,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魏煒等人對995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維持的時間、成本支付壓力、自身對策及對政府訴求等8個問題。

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67.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由於企業沒有考慮過新冠肺炎疫情這種極端情況,所以在計劃現金流時預留的餘量太少。當經濟停滯,企業自身失去收入,還要支付銀行貸款、應付賬款、土地與商鋪租金、員工工資社保公積金時,就會捉襟見肘。

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說,捱不過三個月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企業必須自救。相信通過這次疫情,中國企業也會考慮降低經營槓桿與負債率。馬雲說,阿里巴巴要做持續發展102年的公司。對一家企業來說,活得越久,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不能為了一時的發展,而冒著破產關門的風險盲目放大經營槓桿,擴大規模。

上林院


說最簡單道理,就這些公司現金流斷了,老闆又沒能力繼續拿錢出來,或者也不想拿錢出來,後續資金跟不上,所以只能關門。

但是一家企業如果出現一兩個月的極端事件就要關門,那說明平時管理層們做的經營工作實在是不合格。

以前管理過多家公司,對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有著體會。尤其是中小企業,只要稍有不慎,現金流就會發生問題。所有的支出都是剛性的,但公司所有的收入都是彈性的。所以如何扶持中小企業,對於國家來說,那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絕不是出一個政策,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1.公司經營過程中,其實有時候維繫公司生存的,不是去看報表中的盈或虧,而是看現金流,尤其是自由現金流。好多年虧損,公司仍然能活得下來,但是沒有現金流,哪家公司都無法生存。這裡面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亞馬遜,都虧損了多少年了,但是現金流狀況一直良好,所以仍然能成為全球知名的大公司,估值還挺高。

2.企業的現金流量表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企業都不做這張表,老闆也不會看這張表。

A.首先經營產生的現金流,可以讓老闆很明確的知道自己業務的健康性(不是指是否盈利),即使報表盈利,但是資金沉澱越來越多,資金流動越來越緩慢,那麼就需要改善。否則很有可能所有的經營資金都被存貨、在途或者欠款給壓住了,企業再沒辦法動彈。

B.其次財務產生的現金流,可以清晰的看到跟金融機構一切往來,要了解續貸時間,還款時間以及未來重新借貸的可能性。可別忘了有多少中小企業,就是因為一筆貸款到期無法續貸而最終關門。

C.最後是籌資產生的現金流,這裡面就要看老闆或者股東們以及董事會們,他們對外的資源和財務實力嘍。在企業發生資金兌付風險時,誰能在籌資方面得到突破,那麼企業就得到最終的保護。

在這方面做的最棒的,我看到的就是賈躍亭。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樂視的時候,他還有能力去讓他的老鄉拿出錢來給公司,確實是籌資天才。

3.一般企業在現金流管理中需要按照流量表,最少要做三層的兌付安排。企業賬上應該至少趴一個月的隨時可調用資金,可以在兩三日內快速變現的理財資金或短期投資也得有一個月。最後是可抵押的資產,能撐一個月。這三個月的第次安排就是保證企業不受現金流困擾的最佳辦法。

總結一下:像餐飲和娛樂業遭受此次打擊,不但顆粒無收,可能還要再接著賠本,那還是值得同情的。但是那些所謂搞線上教育的,更覺得是蹭熱點關閉企業。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