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放煙花"?輔導學習需謹記"四不原則"

說到輔導孩子的功課,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有說不完的話。學習,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能夠更優越,便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學習,只願孩子成績更上一層樓。

但是很多時候,輔導學習的結果,就是家長被氣壞了!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放煙花"? 寶媽肉疼了

學生還沒開學,家長們在家便擔任起教導孩子功課的任務。有一位寶媽,擔心長期用手機給孩子輔導功課不好,於是便投屏到電視機上進行教學。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這一次,寶媽教娃的是英語。寶媽跟在教程之後教導孩子,自己都學會了,奈何孩子還讀得不準。這下,寶媽可就焦躁了,拿著衣架指英語單詞的勁兒也大了些。最後,氣到寶媽一用力,將電視機給砸壞了!

只見,原本還投著英語課程的屏幕,便將變成藍色,衣架"砸"過的地方,就跟在"放煙花"一樣,很是燦爛。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看到電視機壞了,寶媽也沒心思去管孩子的英語了,趕緊查看電視機上的這朵"煙花"。估計,這電視機是沒救了,寶媽又得重新買了。

從媽媽敲壞電視機,到查看屏幕損壞程度,再到寶媽走開,全程,孩子都規規矩矩地站在電視機前,不敢動。想必,孩子也是被媽媽的"殘暴"教學給嚇到了吧!

開心果媽媽覺得,孩子在學習能力上比較差,作為父母,願意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學習,是一件好事。只是,家長輔導學習的方法不對,不但不會對孩子的成績起促進作用,甚至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成績會越來越差。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輔導學習需謹記"四不原則"

輔導孩子學習,方法有很多,根據孩子學習成績、學習方法等特徵,家長都該為孩子定製一套屬於他們的輔導方式。但無論是哪一套輔導方式,開心果媽媽都覺得,家長該謹記"四不原則",這是輔導孩子學習的基礎。

1、不急躁

很多家長都想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題目,咋就學不會呢?在一次次的輔導、糾正、講解的過程中,不少家長的耐心也耗盡,開始變得急躁,嗓門逐漸增加,手上的動作力度也逐漸增大。

首先,就孩子學不學得會這個問題,開心果媽媽也是想反問一下家長:你小時候,門門功課都是100分嗎?

其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難點",家長的急躁,只會讓孩子變得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長此以往,孩子的成績只會越來越差,遇到新的難點,就容易發慌,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2、不責罵

"你咋就這麼笨呢!"

"蠢的跟驢一樣,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沒用的東西!"

"別人怎麼沒錯,就你錯了!"

"都跟你講了十來遍了,怎麼還不會!"

……

有些家長,在孩子學不會、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是這般"口無遮攔"。家長逞一時口舌,無非是抱怨孩子,只是這樣的責罵,不會讓父母解氣,還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自身會失去自信,開始變得自卑。

孩子一旦失去自信,可能這一生都難以追回。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3、不玩手機

不少家長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就手捧一個手機,甚至都不靜音。無論有沒有聲音,都是極其影響孩子,除了影響孩子注意力,還會影響孩子的"平衡心理"。

在家長眼裡,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畢竟家長是過來人,是懂事的。

但是,在孩子眼裡,自己為什麼要學習?甚至不少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自己在做作業,家長卻在玩手機,不少孩子心裡極其不平衡。

這時候,不要試圖去和孩子講什麼道理,家長能夠做的,就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拿起書本,或者做起工作,然後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一時的事情,而是一生的事情。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4、不囉嗦

開心果媽媽一直覺得,與其一直跟在孩子後面輔導學習,不如先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個孩子學習方法的建立,都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前提非常重要,那就是家長不要囉嗦。

之前,開心果媽媽看到表姐輔導小侄女做三年級的作業,小侄女一道題還沒做完,中間有錯誤的,表姐便開始告訴她錯了,然後孩子重新開始做。孩子寫作業半個小時不到的時間,表姐各種囉嗦的時間,就超過了10分鐘。

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囉嗦,這隻會中斷孩子的思路、學習方法、思考方式等的養成。或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確實有過錯,但是家長時刻糾正,只會讓孩子覺得煩!

開心果媽媽建議,孩子學習過程中,給她一個安靜的環境,自己思考、自主學習。在學習完之後,家長在給孩子一個集中的時間,去輔導,去糾正,讓孩子自己回想、思考、改正,或許會更為有效。

教孩子功課,氣到電視機

開心果媽媽寄語:

輔導孩子作業,真的有那麼難嗎?學霸,不是無緣無故練成的,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是無緣無故養成的,家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謂是至關重要。開心果媽媽覺得,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心態!心態端正,一切好說。

今日話題討論:你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生過哪些趣事呢?以上的"四不",你哪一點沒有做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