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放烟花"?辅导学习需谨记"四不原则"

说到辅导孩子的功课,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都有说不完的话。学习,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能够更优越,便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学习,只愿孩子成绩更上一层楼。

但是很多时候,辅导学习的结果,就是家长被气坏了!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放烟花"? 宝妈肉疼了

学生还没开学,家长们在家便担任起教导孩子功课的任务。有一位宝妈,担心长期用手机给孩子辅导功课不好,于是便投屏到电视机上进行教学。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这一次,宝妈教娃的是英语。宝妈跟在教程之后教导孩子,自己都学会了,奈何孩子还读得不准。这下,宝妈可就焦躁了,拿着衣架指英语单词的劲儿也大了些。最后,气到宝妈一用力,将电视机给砸坏了!

只见,原本还投着英语课程的屏幕,便将变成蓝色,衣架"砸"过的地方,就跟在"放烟花"一样,很是灿烂。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看到电视机坏了,宝妈也没心思去管孩子的英语了,赶紧查看电视机上的这朵"烟花"。估计,这电视机是没救了,宝妈又得重新买了。

从妈妈敲坏电视机,到查看屏幕损坏程度,再到宝妈走开,全程,孩子都规规矩矩地站在电视机前,不敢动。想必,孩子也是被妈妈的"残暴"教学给吓到了吧!

开心果妈妈觉得,孩子在学习能力上比较差,作为父母,愿意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是一件好事。只是,家长辅导学习的方法不对,不但不会对孩子的成绩起促进作用,甚至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成绩会越来越差。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辅导学习需谨记"四不原则"

辅导孩子学习,方法有很多,根据孩子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特征,家长都该为孩子定制一套属于他们的辅导方式。但无论是哪一套辅导方式,开心果妈妈都觉得,家长该谨记"四不原则",这是辅导孩子学习的基础。

1、不急躁

很多家长都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题目,咋就学不会呢?在一次次的辅导、纠正、讲解的过程中,不少家长的耐心也耗尽,开始变得急躁,嗓门逐渐增加,手上的动作力度也逐渐增大。

首先,就孩子学不学得会这个问题,开心果妈妈也是想反问一下家长:你小时候,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吗?

其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难点",家长的急躁,只会让孩子变得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孩子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遇到新的难点,就容易发慌,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2、不责骂

"你咋就这么笨呢!"

"蠢的跟驴一样,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别人怎么没错,就你错了!"

"都跟你讲了十来遍了,怎么还不会!"

……

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不会、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总是这般"口无遮拦"。家长逞一时口舌,无非是抱怨孩子,只是这样的责骂,不会让父母解气,还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自身会失去自信,开始变得自卑。

孩子一旦失去自信,可能这一生都难以追回。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3、不玩手机

不少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手捧一个手机,甚至都不静音。无论有没有声音,都是极其影响孩子,除了影响孩子注意力,还会影响孩子的"平衡心理"。

在家长眼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毕竟家长是过来人,是懂事的。

但是,在孩子眼里,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甚至不少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自己在做作业,家长却在玩手机,不少孩子心里极其不平衡。

这时候,不要试图去和孩子讲什么道理,家长能够做的,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拿起书本,或者做起工作,然后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生的事情。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4、不啰嗦

开心果妈妈一直觉得,与其一直跟在孩子后面辅导学习,不如先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孩子学习方法的建立,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前提非常重要,那就是家长不要啰嗦。

之前,开心果妈妈看到表姐辅导小侄女做三年级的作业,小侄女一道题还没做完,中间有错误的,表姐便开始告诉她错了,然后孩子重新开始做。孩子写作业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表姐各种啰嗦的时间,就超过了10分钟。

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啰嗦,这只会中断孩子的思路、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等的养成。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确实有过错,但是家长时刻纠正,只会让孩子觉得烦!

开心果妈妈建议,孩子学习过程中,给她一个安静的环境,自己思考、自主学习。在学习完之后,家长在给孩子一个集中的时间,去辅导,去纠正,让孩子自己回想、思考、改正,或许会更为有效。

教孩子功课,气到电视机

开心果妈妈寄语:

辅导孩子作业,真的有那么难吗?学霸,不是无缘无故练成的,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无缘无故养成的,家长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开心果妈妈觉得,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心态!心态端正,一切好说。

今日话题讨论:你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发生过哪些趣事呢?以上的"四不",你哪一点没有做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