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从书里学来了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但这没有让我感觉快乐。只会让我感觉到失望。那么我学到的有什么意义?

杨军鸣


你走过的路每一部都算,你读过的书已经融入骨血。看似没用,却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选择。

将心比心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学习,但是时代再变人也在变。你的这个问题就好比雷锋精神在现代是不是过时了?

至于你说的让你感到失望,没有感到快乐,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快乐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不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做好事不是为了别人的一句谢谢,是为了自己良心能安。当然,别人的感激会让我们心情愉悦,让我们的情感有沟通。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淡紫淡绿


诚邀

失望是正常的,我曾经有一次骑车路过潮河口,我由东往西沿着灯火阑珊水泥路行驶,恍惚中有一个老太太从自家院内开着电灯三轮车正对着撞来,吓得我脸色发白魂魄早已飞到九宵云外,头脑一片空白。当别人把我叫醒,几个搀扶着我爬起时,我的腿膝关节流着血,朦胧中有个蜷缩老太太语无论次哆嗦说儿媳不要她了。只是添乱…我当时很有同感,将心比心,一个老返童的人是在作死,谁人不老呢?况且别人搀扶着我让我回家自己修车吧,老太太自已磕得也不轻。在别人再三劝说下,我自已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我中大奖了。膝关节磕碎了。听到这结果后我很失望,傻得天真,人家根本是在做戏,半个多钟头我趴在地上没动,儿媳打电话故意找来人设了个局,把大门关上不让老太太进屋…现实太残酷,只是环境或当时脑残,不是书不对,道理错,而是我心太软,心怀善良,把人心想得太简单,唯有自已从容面对,苦果独自承受罢了。

(二)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不是我们傻得冒泡去付出,无原则帮助别人,没有得到别人的理解,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为一个不值得的人去付出。书中作者宣传观点太理想化,自已要用心

可以思考,去伪存真不要被别人看法而伤害到自已。别人怎么想,永远不是你能掌控的,你的将心比心都已经0ut。相信自己,守住善良,少关注别人怎么看你,与人为善有利益自己快乐,不需要刻意做作。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他人。


闫部伦






啄木鸟131384685


我从书里学来了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但这没有让我感觉快乐。只会让我感觉到失望。那么我学到的有什么意义?

关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难度。包含了我们生活,工作当中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就作个自己的分析与见解。

1.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本善。

待人处事诚实不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行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好的方面想,多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处理事情,以益于别人,那么久而久之,世界就变得美好和谐了。

2.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是恶的。

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要以健全的法治来衡量人的行为标准,加以约束。此类型的人,大部分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有时候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以上我只简单点把人分为二类。至于书本上学的,那肯定是倡导好的一面,引导我们多行善事,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当然,现实社会当中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不好的不友善的人。可能这部分的人影响到了你,从而让你发出这样的感慨。所以你更要很好地去分析面对和处理好了。毕竟善的一面是多的,这也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参与,让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以上只是个人拙见,不知能否帮助到你。也欢迎大家共同参与探讨!


Living168


“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让人痛苦。学习这些道理有什么用?

先看一个实例。二战犹太人被纳粹屠杀。一个犹太商人有两个儿子,希望能把他们送到国外去,免受伤害。

他告诉儿子,有两个人你可以去投靠,一个是以前的合作伙伴,不过,现在自己还欠这个伙伴好多钱。另外一个可以投奔的对象是银行家,自己曾经帮过他,可以说银行家能有今天的地位,是和自己的帮助分不开的。

如果是你,你投奔谁?

如果按“将心比心”的标准,你会选择后者。我们帮过他,所以他也会帮我们!

而前者,根据你的标准,现在会非常厌恶你的家人。欠的钱还没还呢,现在又需要花人家的钱,把你送出去。

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两个儿子一个去了他老爸以前的合作伙伴那里,另一个去了银行家那里。前者获救了,后者被举报了,死在了狱中。

按照“将心比心”的标准你会如何评价?

会不会觉得银行家忘恩负义!那么合作伙伴的行为你如何解释?

这里说明什么道理呢?

“将心比心”是不对的?不是,我想说的是,你喜欢评价别人。这是你痛苦的来源。

一、痛苦

痛苦产生的原因是,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以及他的情绪被长时间压抑。

那你有什么需求呢?

根据你的“将心比心”的思想,你先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个场景——我对别人好,所以别人也应该对我好。这就是你的需求。可是如果别人做法和你的设想不一样时。你就会很痛苦。

刚才说了,你喜欢评判!

于是,你的评判就来了——他们是不道德的,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按照“将心比心”的准则来呢?

一次、两次别人都不这样做,你的内心就积压了大量的负面情绪。痛苦就这样产生了,压抑的情绪始终会爆发。

总结,痛苦的根源是你喜欢评判别人。心理学上认为,痛苦多来自于对于事情的看法,而往往不是事情本身。

可见,喜欢评判别人,可能与你的标准相关。更可能是与你幼年时所接受的教育有关——题主的父母可能就是挑剔的人。

和上面故事类似的“恩将仇报”的例子是中国的。成语“大恩,如大仇”,讲得是唐朝岭南节度使李勉故事(有兴趣可以搜一搜查看)。

也就是说,不是“将心比心”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题主太喜欢评价别人了。这里不是指责题主,而是告诉题主一种可能,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可能。

二,将心比心——“彼心”

1、孩子在游戏玩后满身大汗,妈妈告诉孩子你不能脱衣服。

2、妈妈给孩子苹果吃,边吃边说,水果能提供我们成长足够的营养。

3、妈妈告诉孩子,你要多学习,不能玩手机。

于是,我们家会告诉自己,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健康,怕孩子脱去衣服冻着,孩子吃饭才能长大,孩子学习好才能我天未来。我们全心全意为了孩子!

如果希望“将心比心”的话,孩子都会孝顺我们父母。

可是,你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

我热,为什么不让我脱,你尊重我的感受了吗?我想吃的是梨子,而不是苹果,虽然苹果营养更好,你尊重我的喜好了吗?你一看到我拿起手机,就让我学习,你看没看到,我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你尊重我的作息时间了吗?

我们付出,就觉得别人也会善良对待我们,如果不这样,那么“彼心”就是坏了!

做得太多,分不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就是有点不明所以了。比如说孩子玩手机,你不让他玩,是解决你自己的焦虑问题,还是真得担心孩子的学习。

原来,将心比心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我们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希望题主在使用“将心比心”时,先得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自怜自艾地说,别人为和要恶狠狠地对待我这么一个“善良的人”。

三、将心比心的对象是谁?

将心比心的潜台词就是,我要付出,你就有相应的回报!

你把重心放到别人身上了。所以你把自己的喜乐哀愁压在了两个人身上。而别人的事又是你不能控制的,所以你的情绪忽高忽低也就在所难免了。

你的将心比心的理论是正确的,比如别人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你也能感受的到,并同情他们,理解他们。但是你能要求别人也能做到。

四、解决的方法

方法来自禅宗,或是《当下的力量》一书。

1、知道自己痛苦的原因(上文已说),并把它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

2、臣服你就能过得积极的力量

臣服于现状,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别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要学会接纳自己正在生气痛苦的事实。不要去挣扎,做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的情绪,不去改变它。

情绪是有颜色的,你可以仔细观察它们(冥想的主要思想)。

现在最后,将心比心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要期望别人也这样做。别人也这样做了,你应该学会感恩。别人没有做,你要知道这才是正常之事。总之,将心比心与别人无关。和别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尊重。痛苦是头脑中假想的你和现实的你产生了冲突。请接受这两个你。


江苏考英语


打个比方,酒店里来位顾客想吃饺子,我们可能意外煮烂几个,但还是如数端给顾客吃,并收全款。我们将心比心所售物有所值并没把牛肉馅调包成鸡蛋韭菜馅吧,那几个煮烂的饺子吃啦不也能充饥嘛。我不求事尽人意,但我问心无愧啊,哈,你说顾客能满意嘛,能答应嘛。

一般提到将心比心,就是说,想要知道某人在想什么,就用自己的心去推之。可是这还不算完,因为你要的是快乐,所以,你要根据将心比心,研发一套大家都认为十分有利的应对来,尤其是对自己更要百分百有利。将心比心是知彼知己的媒介和思路,百战百胜才是我们最后想要的结果啊。

可是,说到与人为善的为善,当然就是努力争取向好的方面正确的方面转化并巩固它维护它的实际行动啦,因此,与人为善就是要善待所有的人(也包括事儿),让人觉得你的做为很好很正确。

只有这样,才不会失望。将心比心与人为善的意义,就是让你如何看清问题和如何采取措施来达到渐进佳境。



唐燏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应该是心之交,常言道:君之交淡如水!如果心没有融在一起,一切都是浮云!如果没有将心比心,多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难免有些自私![玫瑰][玫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是你在书上学到了什么而是你在行动了什么!要行就要多行善积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向善若水,冰心玉洁,人生会因此不同也会因此而精彩!善莫大焉![玫瑰][玫瑰]

行善积德会让人觉得快乐,因你温暖了别人其实也是在感动自己!如果你学会了微笑,善待别人和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你的人生之路会越来越宽广,你的人生之行会越来越充实!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自己的心胸宽广人生的境界才高远!

其实人生的快乐是在于自己的心态,应该不会被别人左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行善积德多与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他人分享幸福,你会发现人生其实还是那么的美好,人生短暂,也许有的人会碌碌无为而悔恨,也许有的人会一生向善从良,哪样的人生态度就有哪样的人生!静观天地变化,善待人生![玫瑰]





逗表哥666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缘分;心与心之间,就是一种交流;爱与爱之间,就是一种感情;情与情之间,就是一颗真心;错与错之间,就是一个原谅,人生就是这样一 种交往。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活法。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不要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好!

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 一定会绕回来。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 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理, 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 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给 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

许多人一定听过,格林童话中有一 则关于一位老人和儿子住在一起的故事。老人的耳力已经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见,颤抖的双手经常把饭菜洒得满地,碗也常 打破,儿子夫妇俩感到非常厌烦,给老爸 爸一付木制碗筷,把他赶到厨房幽暗的角 落,不准和大家一起用餐。有一天,儿子 看到自己的儿子用刀片削木头,他好奇的 问孩子要做什么。结果孩子回答:“我在 替你准备将来要用的木碗、木筷。”从此 以后,年老的父亲又回到餐桌上吃饭,家 人也都非常孝顺他。

我们需要做的是:

1、感恩给你机会的人;

2、感恩给你智慧的人;

3、感恩一路上陪伴你的人。

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辈子的,有些事要用 一辈子去懂。

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更近。


心之所向818


世人万千,形色各异。但不能因为一时交友不慎的痛苦进而产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挫败感和失望感。

人际关系的处理,要学会保留和有选择的交往,拒绝做那种讨好型人格。

一般来讲,人际关系有三种类型,其一是谦让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见何人,总是想到“他喜欢我吗?”。

其二是进取型。其特征是“对抗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知道该人力量的大小,或该人对自己有无用处。

其三,是分离型。其特征是“疏离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干扰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提高处世能力的关键。

书本上的与人为善的原则,前提是社会上都是好人居多的理想主义。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关键是在于自身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式。做一个善良的人,不难。难能可贵的是,交到的都是将心比心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一门学问和艺术!


阳明山下青藤狗


从三个角度来看

1.书籍有好有坏,有肤浅有内涵。选书要选作者,先了解作者的背景,看是不是有一定资质。

2 .作者的思维是何种思维,他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是真的人生感悟所得,还是只是理论至上,东拼西凑。

对于读书,你要看到作者的思维,不可以尽信书。用批判性思维去读书,哪些你认为有理哪些你认为不妥。

读书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很认同读书这件事,如果你还没看到读书的好处,说明你读的书还太少,实践也不多。

3.读者对书籍内容的加工处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将心比心,与人为善的说法?交往的对方又是如何定义将心比心呢?

你用自己定义的将心比心与他人交流,你失望了。那说明你有期望,你期望别人能够对你将心比心,你没有得到想要的所以失望。那反过来是不是对方也会如何想的呢?

与人交流你想得到什么?单纯的朋友还是合作伙伴,还是人际拓展。想好你的目标不要总盯着自己的“表现目标”,让别人肯定你认可你,那不是一件省心事,相反,只会让你更失望,更痛苦!

本人拙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