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名將周亞夫是如何死於一雙筷子之下的?

周亞夫為人不愧為忠貞,奈何漢景帝卻是鉅奸。在集權時代,即便像漢景帝這樣造就“文景之治”的皇帝,也是相信不得的。

名將周亞夫是如何死於一雙筷子之下的?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未央宮內肉味撲鼻,酒香四溢,原來,漢景帝劉啟要宴請條侯周亞夫。宮殿之上,歌舞昇平,氣氛和諧。與往日不同的是,有一個14歲男孩兒——太子劉徹。

待到酒宴開始,周亞夫才注意到,自己案几之上的肉並沒有切成肉塊,而且也沒有筷子。周亞夫以為負責酒席的官員失誤所致,臉上立刻顯露出不悅的神色,回頭向他們索要筷子。

景帝冷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可以看出景帝對周亞夫的表現是不滿的。

周亞夫聽出皇帝的語氣有些譏諷不滿之意,但是不明白為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索要筷子?

太子看著這位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尷尬略有些惶恐的周亞夫,只好摘掉帽子,告罪請退,快步離去。看著離去的周亞夫,景帝憤憤不平地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名將周亞夫是如何死於一雙筷子之下的?

周亞夫是開國大將、初漢名臣周勃的兒子,其生於將相之家,精通韜略,長於治軍,頗有其父周勃之風。

公元前174年,周亞夫駐軍細柳(今咸陽西南、渭河北岸)抵禦匈奴入侵,漢文帝劉恆親自視察細柳營並勞軍。由於“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軍士不許皇帝隨意入營,不許皇帝馬車在軍中急馳,漢文帝也必須遵守軍中之令。一身戎裝的將軍周亞夫以軍禮參見文帝,而不行君臣之禮,文帝大受震動。出了軍門,眾臣皆驚。文帝卻說:“嗟乎!此真將軍矣!”

文帝在臨終之時,特意囑託兒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如果天下有危急,講原則周亞夫可以帶兵擊之。

文帝駕崩以後,漢景帝即位,周亞夫升任車騎將軍。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吳、楚為首的諸侯七國之亂爆發。周亞夫被任命為太尉,領軍東進與叛軍作戰。

出發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劉武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糧道的戰略,得到景帝的認可。

在實際作戰中,梁軍受到吳楚軍壓迫,不停向周亞夫求救,但周亞夫按兵不動,用輕騎兵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食供給。缺糧的叛軍反撲未果,終於崩潰。叛亂歷時三個月即被平息。但周亞夫也因周亞夫的堅守不救同梁王劉武關係惡化。

七國之亂被平定後不久,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丞相統領百官,輔治天下,需要精通權術,需要懂得權宜。周亞夫性格直爽,忠於職守,堅持原則,他的相權又豈能不和獨裁的皇權發生激烈衝突?

太子的母親慄姬失寵,景帝要廢掉沒有過失的太子劉榮。周亞夫從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據理力爭,堅決反對,景帝不悅,心生嫌隙。

景帝因竇太后之請,想封王皇后的兄長王信為侯,周亞夫以高祖劉邦遺詔“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為由,回絕了景帝和竇太后。

還有景帝想封歸降漢朝的匈奴王徐盧等五人為侯,周亞夫認為這些人背主失節,又不同意。

再加上樑王劉武因為七國之亂時周亞夫固守不救對其心生怨懟,便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壞話,周亞夫這就樣漸漸失寵於帝家,遂藉口有病,請假不上朝。景帝趁機免掉周亞夫的丞相一職。

名將周亞夫是如何死於一雙筷子之下的?

可是,景帝仍然對這個功高蓋主、名盛一時的周亞夫心懷顧忌放心不下。為了試探一下週亞夫,景帝煞費苦心,終於想出這條妙計——宴請免官的條侯周亞夫。如果周亞夫姿態恭順,也許會考慮讓他做劉徹的輔政大臣。反之,這頓飯就成了“鴻門宴”。

如此“怠慢”功勳元老,周亞夫對這些負責宴席的官員有些不滿,雖然有些小家子氣,可也在情理之中。可週亞夫哪裡知道,這正是景帝設下的一計。

面對景帝的嘲諷,周亞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什麼過錯,更難讓他心服口服。周亞夫的道歉,不過是出於對皇權的敬畏,出於對景帝的尊重。

其實,這本是件小事,可是如果通過這件事,把周亞夫與太子劉徹聯繫起來,問題就複雜了。何況,這本就是景帝設下的一計,其結果理所當然的就是上綱上線。

名將周亞夫是如何死於一雙筷子之下的?

皇帝想要辦一個臣子,是易如反掌的。終於,有一件事讓景帝抓住了周亞夫的把柄:

周亞夫之子為周亞夫準備後事,私自購買五百具盔甲準備陪葬用,因苛待僱工,未給工錢被告發。因按漢朝法律,買賣兵器按謀反罪論處,此事遂牽連到周亞夫本人。

漢景帝譴使詢問,周亞夫卻拒絕回答。於是景帝命令廷尉以謀反罪審理此案。廷尉責問曰:“您想要造反麼?”周亞夫申辯:“臣所買的軍用品,是陪葬用的器具,怎麼說是造反呢?”廷尉竟回道:“您縱使生前不造反,也打算在死後造反!”於是更加威逼。周亞夫自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亦知絕無活路,不願受辱,乃絕食五天,吐血而死。其妻得知後於家中自殺。封國也被廢除。

一年後,景帝命周勃少子周堅襲爵,改封平曲侯。十九年後,周堅死,諡共侯,子周建德襲爵,官至太子太傅,漢武帝元鼎五年因酎金獲罪(其實就是漢武帝藉口削藩),封國再被廢除。

果然是伴君如伴虎,不管如何忠心,如何有才能,作為人臣的生死全在統治階層一念之間。而越是耿直不會阿諛奉承的人也是死的越快死的越悽慘。

【多動腦不會老】

朋友給我找了個新住所。今天他帶我去看了那所滿是灰塵的小套間,不好意思地說:“這裡的租客半年前死了,之後再也沒人住過,所以房租才不貴。不過他跟你一樣都是個文學愛好者,喜歡讀書看報什麼的,他留下的書你都可以看。”

我租下了這裡,當晚粗略地翻了一遍這個文學愛好者留下的書籍,半夜就逃離了這裡,請問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