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岳飞的母亲与夫人为何葬于九江?

人生客栈


那么岳飞母亲的墓为何要葬于江西庐山呢?这是因为当时南宋偏隅江南,岳飞曾率军驻扎于江西,岳飞母亲也随军同住,在看到庐山之后,便不由地爱上了庐山的山与水。数年后,岳飞调军于鄂州,岳母却不幸病故。岳飞于是上书朝延,将母亲的忠骸埋葬在庐山,让母亲的忠魂与生前喜爱的庐山并存。

岳飞一生能有如此成就,和岳母是分不开的,岳母死后后人为纪念,修建岳母墓,墓建后几毁几建,历尽世代风雨苍桑。1996年,值岳母逝世860年之际,在墓区内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石翁仲、仪门等建筑


耐力板有机板


岳飞出生于一个河北相州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喜好孙吴兵家之学,后来他又拜河北当时的著名拳师周侗为师。

周侗在武林中被人称为“铜弓铁箭”,岳飞跟随他学习得非常刻苦,一天拉弓上千次,因此他成为了周侗最得意的弟子。据说,岳飞习得了周侗箭法中的最高技能——连珠箭法,拉三百斤弓,瞬发三枝铁箭,三百步外可洞穿箭靶。

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十五日,岳飞都要设法买些祭品到周侗的坟上祭奠一番。父亲岳和对此十分赞许,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报效国家,你能够成为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吗?”

(周倜病重岳飞来拜师母)

等到靖康乱起。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经过相州的时候,岳飞得到了赵构的召见,他受命招讨游寇,降服众寇三百八十人,因功封为“承信郎”,从此便开启了他的行伍生涯。

岳飞既然加入了勤王之师,他就不得不离开了家乡。看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即将远离,母亲姚氏既担忧又感伤,于是就在他背上刻下“尽忠报国”四个字,督促着要他一心效报效朝廷。

其实此时已是乱世,岳飞的家乡相州就在真定附近,金兵已经肆虐到了河北真定府,岳飞不顾及保护家人,却要此时离开,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岳母姚氏对岳飞的无限包容与支持。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

岳飞离开河北故乡之后,家乡随及被金兵攻破,父母从此了无音信。经过多年的寻找,这才找到了母亲,岳飞迎接母亲南归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的逃难与时局的混乱,母亲身体已经虚弱非常,导致了长期生病,但只要一有时间,岳飞都亲自调理药物,陪在母亲身边。

但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他,岳飞非常悲痛,连续三天滴水不沾,由于河北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岳母姚氏最终丧于庐山(今江西九江)。

从历史上看,姚氏对岳飞的期望远远比父亲岳和来得更为长远一些。因此,岳飞往往在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总是回到庐山的母亲墓旁,搭建一座小草屋,为母亲守墓!在《宋史》中多有记载。

见于《宋史·岳飞传》: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飞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岳母姚太夫人墓)

岳飞,有古之良将的风采,与吴起类似,都是爱兵如子。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治军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而士卒有病,岳飞亲自为之调药;将士战死岳飞悲痛流泪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

岳飞的第二任妻子李娃,就是岳飞的贤内助,每当将领们远征时,岳飞便让妻子李娃到他们家中慰问,对于这些事情或者家中大小事情,李娃都办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李娃可谓岳飞之良配!

绍兴十一年(1141),在一系列的阴谋操作之下,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云被斩首弃于闹市,消息传到北边,金国将领无不举杯互相庆贺。

也不知道秦桧对岳飞是有多大的私仇公怨,岳飞死后,他的全部家产被登记并没收,李娃以及儿子家人被流放到了岭南,甚至当时一个和岳飞相似的一个地名“岳州”,也被秦桧改名为“纯州”。

(岳飞与秦桧)

岳家人被流放了岭南之后,抚养着幼孤的重担又落在了李娃脆弱的肩膀上,同时还遭受到朝廷对流放人员最严厉的管制,人身自由被限制,岳家人被长期软禁。而此时,岳飞次子岳雷才16岁,三子岳霖才12岁,四子岳震7岁,五子岳霆才3岁。

到了孝宗年间,为了启动北伐,给岳飞平反就成了首要条件。孝宗诏令恢复岳飞的官职,以相应的礼仪改葬,赐给岳飞家属钱一百万贯,寻找岳飞的后代,全部授予官职,李娃也被封为“楚国夫人”,而此时距离“风波亭”事件已经21年矣,岳雷已死,李娃也有了62岁的高龄。

李娃临死之前,嘱托儿孙们,也要将她丧于庐山,让他陪伴着岳母姚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之死,千年之后,仍让人感叹不已!如果岳飞碰到的是孝宗皇帝那该多好!至少,陆放翁也不会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千古遗憾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岳母刺字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知,因为岳母的精心培养,岳飞才成长为一名抗金英雄,而岳母也是在岳飞背后刻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希望岳飞能够报效国家,而最后也没有让岳母失望,岳飞成为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英雄直到至今。

岳母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县,不仅如此,岳飞的续弦妻子也埋在这里,与岳母墓遥遥相对,那么岳飞为什么要将母亲和夫人葬于九江呢?这其中又是否有什么故事呢?

首先岳飞看中的是这里优美的环境,在岳飞的戎马一生中,曾经5次带兵到达九江地区,所以与九江也是有不解之缘。而当时的岳飞为了收复河山,也是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庐山脚下的赛阳镇就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岳飞在这九江居住的时间很长,对九江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正是因为岳飞被九江所吸引,所以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九江生活,九江也成为了岳飞的第二故乡。

公元1136年春,岳母病逝于军中,宋高宗赐葬于江西九江县株岭山。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有一座被风水先生称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这里就成为了岳母的安息之地。公元1175年,岳飞妻子李氏病逝于九江,谥封“楚国夫人”,也被赐葬于此。

岳母的墓碑上刻着“宋岳忠武王姚夫人之母”,而在墓碑的一边,秦侩等五位奸臣背着荆条跪着,和岳飞墓前一模一样,似乎像是在向岳母祈求。而岳母和李氏,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远离着人世间的喧嚣,与青山秀水所相融,这块风水宝地挑的是真的好,也说明了当年风水先生没有看错,而自己儿子岳飞的眼光没有错。

现在的岳母墓前每到清明时节,总是摆满了鲜花,只有秦侩五人将会一直跪在岳母墓前,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七七谈历史


这是因为当时的南宋偏隅江南,岳飞曾率军驻扎于江西,岳飞的母亲也随军到了江西,在看到庐山之后,她就爱上了庐山的山与水。多年后,岳飞被调到了鄂州,而岳飞的母亲却不幸病故。于是,岳飞就上书朝延,请求将母亲葬于庐山,让母亲的忠魂与生前喜爱的庐山并存。

岳飞一生能有如此成就,和岳飞的母亲是分不开的,他的母亲死后后人为纪念她,为其修建了岳母墓,墓建后几毁几建,历尽了世代风雨苍桑。1996年,正值岳母逝世860年之际,在墓区内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石翁仲、仪门等建筑。

千百年来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深明大义的岳母在岳飞的脊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被传为佳话。气壮山河般的千古绝唱让一个栩栩如生的民族英雄传承了九百多年,在九江这片乐土上,岳飞的忠魂仍然存在,母仪天下的岳母以及岳飞第二夫人李氏的墓地还有那鲜为人知的岳飞第一夫人刘氏之墓都在葬在九江这片土地上。

1973年5月,在九江县沙河乡蓝桥村,东铁路东南刘家嘴西山坡,考古学家发现了岳飞忠武王夫人刘氏的墓地。碑文上写着刘氏夫人死于“丁酉年”(公元1177年),刘氏是岳飞的第一任夫人。

随后岳飞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但纵观其一生,其在婚姻生活方面还是相当严肃的。岳飞对第二任妻子李娃的爱情也非常专一。在他那个时代,有权有势的人都是妻妾成群,实属正常,与与他同时代的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等人都是如此,唯独岳飞成了一面旗帜,依然保持着农家的本色。

曾经有一次,吴玠特地给岳飞送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但被岳飞拒绝了。他说:“国耻未雪,圣上日夜不宁,岂大将宴安取乐时耶!”然而,现在一些人一旦有了钱有了权就忘乎所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与岳飞相比真是无与伦比。


公元前


岳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民族英雄,他从军报国一生始终活跃在抗金前线,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岳母刺字这个典故,岳飞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4个大字,要求他必须忠于自己的国家,努力报效,正是在岳飞母亲精心培养下,岳飞成为宋朝首屈一指的大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

岳飞母亲死后葬在了江西省的九江县,他娶的第2任妻子也是埋在了这里,两座坟墓遥相对称。这就让人很奇怪,为什么岳飞会将他的母亲和夫人埋葬在九江,这当中有多少我们并不清楚的故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岳飞原本是河南汤阴县人,如果站在中国人2000多年来的这种传统思想来看,岳飞母亲死后肯定也是要葬在汤阴县,这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思想,它深埋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骨子里。但是岳飞的母亲却站在了当时的江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连同他的夫人李氏也都站在这里。之所以岳飞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其实只是迫于无奈而已。

在靖康之耻发生后,宋朝的首都被攻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岳飞的家乡也被金兵所占据,当时岳飞带领着军队驻扎在宜兴,根本没有时间注意到自己的家庭,就在这样的关头之下,他的第一任妻子竟然改嫁了,把他的母亲和孩子直接丢下不管。岳飞曾经先后十八派人出去寻找自己的家小,所幸,最终总算是找到了,从这件事情之后,岳飞每次打仗都将自己的老母亲带着。

在靖康之耻以后,岳飞被朝廷派往江州去平定当地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后的5年时间内,岳飞就一直带兵驻扎在江州境内,在这时间内他娶了第二任妻子,由她带着孩子们在江州生活。由于岳飞母亲年事已高,承受不了长途行军的劳累,终于在一次行军途中悄然病逝,岳飞上书请求宋高宗,赵构要求将他葬于江西省的九江县,最终岳飞母亲被赐葬江西九江的朱岭山。

至于说岳飞的妻子则是在岳飞被宋朝迫害以后,因此受到的株连被流放到了当时人烟稀少的岭南,后来岳飞的冤案被平反,李氏才从岭南回到江州,病逝后也被葬在了竹林山,离岳飞母亲的陵墓不远。


小芊芊爱历史


中国人尤其是古人,对“落叶归根”四个字异常看重,但岳母葬于九江,最简单的原因是,岳飞的故乡,相州汤阴不在南宋的管辖范围之内。

靖康之难,北宋覆灭,领土大面积沦陷,南宋赵构收拾残兵败将,只能够以半壁江山,依靠诸将努力才维持住统治。

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中最想收复中原的将领,只可惜在国家的绝对差距面前无可奈何,北伐需要大量的钱粮和复杂的政治处理,新建立的南宋却并不具备。

最终岳飞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没能收复中原故土,岳飞之母只能够葬在九江,可能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着异曲同工之理!


多臻贵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他的母亲姚氏也是历史上“四大贤母”之一,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岳母刺字”的经典故事。

岳飞是河南汤阴县人,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岳飞的母亲在百年归寿后也应该要葬于汤阴县,这种“落叶归根”的思想是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赵本山演过一部电影叫《落叶归根》,讲述的就是一位农民工客死他乡,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就是为了送他的遗体回家乡安葬。

但事实上,岳飞母亲是葬于当时的江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不单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夫人李氏也葬于九江。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

靖康之变后,北宋的首都被金兵攻破,徽、软二帝被金人掳走,此时岳飞的家乡汤阴县已经被金兵占领,岳飞当时驻兵在宜兴。就在这危难关头,他的第一任妻子刘氏又在此时抛下老人和孩子改嫁了。岳飞先后18次派人去寻找母亲和孩子的下落,终于找到,从此后岳飞就把老母亲留在了军营,每次打仗都带着去。

靖康之后,岳飞被派往江州去平定李成的起义军,此后几年时间里,岳飞就屯兵驻守在江州,他的第二任妻子李氏也带着孩子生活在江州。后来岳飞的母亲在一次行军途中病逝,宋高宗赵构应岳飞的请求,赐葬于江西省九江县的株岭山。

岳飞的妻子李氏是在岳飞被害后受到株连,流放于岭南。后来岳飞的冤案得到昭雪,李氏才回到江州,最后在江州病逝,葬于株岭山西北端,离岳飞母亲姚氏的墓不远。

结束语

岳飞在江州前后生活了五年,他在江州安家,也把汤阴县的家人接了过来,在他被害后,妻子李氏流放岭南后再次回到江州,这里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岳飞母亲姚太夫人的墓和妻子李夫人的墓现在都是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煮汗青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在南宋初期,他率领军队与金国侵略者驻殊死搏斗,取得了不少的战绩,但是遭到宋高宗赵构还有奸臣秦桧的陷害,最终被冤枉而死,天下人都为之心痛。

在生前的时候,岳飞所率的军队主要驻扎在长江中上游。当时岳飞在九江这个地方呆过很长时间,而岳飞的母亲和岳飞在一起生活,所以对九江这个地方可谓是情有独钟,尤其是九江边上的庐山,更是岳飞的母亲所钟爱之地。在公元1136年,岳飞的母亲去世之后,岳飞得到朝廷的准予,将岳飞的自己的母亲葬在庐山上。

后来岳飞率军主要驻扎在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武昌,只不过由于鄂州比较靠近前线,所以风险比较大,因此岳飞以及一些重要将领的家眷都在比较靠后的九江居住。因此岳飞的妻子刘氏和家人都长期居住在九江,之前岳飞他们都是北方人,但是因为北方被金国占领了,他们也回不去,所以就把九江当做他们自己的家了。

后来因为秦桧的陷害,岳飞被杀,而岳飞的家人也遭到流放。岳飞的妻子刘氏还有其他家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岭南,到了宋孝宗登基之后,为岳飞平反,岳飞的家人自然也就得到妥善的安置,回到了原驻地九江。到了1175年,岳飞的妻子刘氏逝世,被朝廷封为楚国夫人,同样也葬于九江。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在金兵的追击下,宋高宗一路逃亡,从江浙一带逃到海滨,最后几乎无地可逃了。所幸的是,金兵在南进和北返途中遭到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宋军取得一系列战功之后,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平衡,南北对崎的局面开始形成。而杰出的军事家岳飞就担当了长江中游防务的重责。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所向披靡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所向披靡,一年之内荡平大小山寨、叛乱武装数以百计。绍兴四年(1134),岳家军北伐,收复襄阳六郡;绍兴五年(1135)平定洞庭杨么。在岳飞的努力下,长江中游一带的局势稳定下来。绍兴九年(1139),岳家军北伐中原,连番大捷。

十年间,朝廷两次命岳飞驻防江州,而岳飞也把九江作为南北征战的军事大本营,长期驻扎军队。在家乡相州汤阴已成为沦陷区的情况下,岳飞把自己的家安在这里,九江便成为岳飞的第二故乡,这也可见岳飞对九江的看重。

岳飞之孙岳坷记载,他儿时生活在江州,城南有别墅。在现在九江市庐山区赛阳镇一带,有人发现了“岳飞名园”的石刻,上款题“淳熙丁未正旦日”,下款署名“石门后人安道书”;又发现了“漱石”、“蒙井”、“牡丹亭”、“枕流”等石刻,皆与岳飞名园有关。岳飞名园附近还有岳家市。

岳飞的故乡汤阴沦陷后,汤阴的岳氏宗族纷纷南逃,投奔岳飞。岳飞在绍兴二年(1132)的职务是五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收入比较丰裕。他在庐山西南购置田地近二十顷,房廊、草屋和瓦屋四百多间。

岳珂《金陀粹编》说岳飞在九江有宅一区,聚集了南来的岳氏家族;岳飞自己也有田,收入全给了帮他守家宅的人。岳飞名园和岳家市靠近官道,交通便利,附近是大片田野,适宜耕种,而石门润水流量很大,水利资源也很丰富。

岳飞名园和岳家市距谷口不过数里,一旦有敌情,可以迅速躲进山谷,登上庐山。岳飞选择这个地方,无疑是很有眼光的。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生下岳飞,尚未满月时,黄河发起了大水,洪水突然涌来,姚氏抱着小孩爬入大岔中,随着波涛起伏,最终靠岸,幸免于难。相传她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此后汤阴沦陷,音讯不通,岳飞往返十八次,成功地把母亲接到身边,安顿在江州,随军奉养,绍兴六年(1136)春,母亲在鄂州病逝,岳飞万分悲痛,将灵枢送回江州。

岳母墓在德化县西南株岭之龍

《大清一统志》记载岳母墓“在德化县西南株岭之龍,飞镇江州时母姚氏残,高宗赐葬于此。明正德中建祠”。岳母的安葬之处地形为“臣虎舔尾”,墓侧建有宗祠,岳飞又于半里外建“叠翠亭”哀悼母亲。株岭在庐山北面,九江市西南,现属于九江县管辖。在北方业已沦陷的情况下,将母亲送到故乡安葬是不可能的,因此岳母墓在九江,前提就是岳飞的家在九江。

《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而他做到了从军报国,屡立战功,位居高官,扬名天下;《孝经》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他也做到了。当岳飞历尽千难万险,将母亲接来之后,就把她一直带在身边,随军奉养。

岳飞的夫人李氏也安葬在离岳母墓不远的太阳山,但这已是岳飞死后三十多年的事了。

岳飞的妻子

岳飞在抗金前已经成家,妻子刘氏生有二子岳云、岳雷。汤阴沦陷后,音问隔绝,刘氏也改嫁了。岳飞续娶的李夫人名李娃,宜兴县人,出身渔家。1130年春,岳飞娶比他年长二岁的李娃为妻,婚后夫妻感情深厚,岳飞也没有再纳妄。

李夫人对岳飞前妻所生的二子也倍加爱护胜于已出。岳飞遇害后,诸子或被害,或逃匿,或流放,家产被没收,聚居在江州的族人也避祸逃散了。李夫人与岳雷等被流放岭南,二十年后得以生还。淳熙二年(1175),李夫人逝世于江西九江,生前留下遗嘱说:“我死后就葬在庐山,陪伴岳母姚太夫人。”孝宗皇帝赐葬于德化县(今九江县)南的太阳山腰,距姚太夫人墓五里。


孙武说兵


千百年来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深明大义的岳母在儿子的脊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被传为千古美谈。曾几何“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气壮山河般的千古绝唱让一个栩栩如生民族精英传承了九百多年,在九江这片乐土上岳飞忠魂依然在荡漾,母仪天下的岳母及岳飞第二夫人李氏的墓地还有那鲜为人知的岳飞第一夫人刘氏之墓都在葬在九江这片土地上。

岳飞在十六年的抗金戎马生活中,曾率领岳家军五次到达江州(今九江),或作战,或戍守,或守母孝,与江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庐山脚下的赛阳镇就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当年岳飞驻守江州,看中了这里的山清水秀,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净土宗发祥地东林寺、陶潜辞官种田的栗里村就在附近,白居易、李白也曾筑草堂于此,于是在这里建成了“岳氏名园”,把老家的一大家子人都接了过来。

岳飞在十六岁那年(1118年),在汤阴程岗村娶刘氏为妻,第二年(1119年)生岳云,(1126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岳雷。后来由于岳飞长期在外当兵服役,家中贫困,再赶上汤阴县后来被金兵占领,刘氏最终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改嫁他人。岳飞十八次派人去汤阴迎接家眷,均未找到。直到一一二九年,岳飞驻进宜兴,才寻回母亲和二个儿子。

建炎四年(1130年)春, 岳飞在宜兴另娶李娃为妻。李娃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上孝顺婆母姚氏,下慈爱刘氏所生岳云、岳雷,为岳飞在前线作战减少了后顾之忧。此外,她还先后为岳飞生育了岳霖、岳震、岳霭(后改名岳霆)等孩子,使这个原本人丁不甚兴旺的家族变得兴旺起来。

岳飞后来在抗金战争中能够屡建功勋,应该说与李娃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岳家军每次出征前,她都要代表岳飞到军中慰问军家属。岳母姚氏去世后,葬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一座被风水先生视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茔地方圆9米有余,冢高1.7米,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正中直刻“宋岳忠武王姚夫人之母”。

李娃代夫行孝,守灵株岭山。岳飞被害后受到株连,李氏被放逐岭南二十年,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坚贞自守,她的节操懿德不知胜过刘氏多少。(1162年)岳飞冤案得以昭雪,李娃返回江州,为楚国夫人,(1175年)病逝,葬在株岭西北端太阳山腰的“飞燕投河”处,距岳母姚太夫人墓2.5公里。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籍,为人们所敬仰。

一九七三年五月三日,在九江县沙河乡蓝桥村 东铁路东南刘家嘴西山坡,集体发现宋岳忠武王夫人刘氏之墓。此碑文显示刘氏夫人卒于“丁酉年”(1177年)。此墓是岳飞第一夫人刘氏之墓。

岳飞短暂的一生,虽然有过两次婚姻经历,但观其一生,应该说在婚姻生活方面还是相当严肃的。岳飞对李娃的爱情也很专一,在他那个时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妻妾成群,纵情宴乐,实属正常,与他同时的将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个个如此,岳飞在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后,依然保持着农家本色,不但生活极为俭朴,而且绝不娶纳妾小荒淫纵欲。

有一次,吴玠特地送给岳飞一个美貌女子,但岳飞连看一眼都没看就将她退了回去,他说:“国耻未雪,圣上日夜不宁,岂大将宴安取乐时耶!”现在有些人一旦有了钱有了权就忘乎所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与岳飞相比真是无与伦比。

据传岳飞临终之时,身上还戴着一块玉佩,正如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所说,这块玉佩也许是李娃给他的纪念品吧,上面贯注着妻子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和丈夫对妻子至死不渝的爱,曾给岳飞带来幸福和伤感的三个女人故事将永远在在九江这片土地上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