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京人说话也有口音?能举例说一说吗?

阿菠萝808


中国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而真正的老北京人所说的话属于北京官话的京师片,流传于北京市区,有400年的历史。北京话说起来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其实严格来说,北京官话并不等于普通话,而北京方言则更是与普通话存在不少差异。

老北京官话味儿不重好学,老北京土话味重,而且还要加上语气、儿化音。

比如:今天,北京话得念作今儿个

比如:昨天,北京话得念作昨儿个

比如:出去,北京话得念作出切儿

比如:金鱼,北京话得念作金鱼儿

比如:鸭梨,北京话得念做烟儿梨

比如:散步,北京话叫做遛弯儿

比如:情人,北京话叫做傍尖儿

比如:男人,北京话叫做老爷们儿

比如:大栅栏,北京话得念作大石烂儿

还有一些老北京的土话,你从发音或字面的意义,根本就无从理解。

比如:大耳帖子。意思是赏你一巴掌。

例句:就你这德性还想出头,先尝尝大耳帖子吧!

比如:怂蛋包。是形容一个人特别窝囊、不硬气。

例句:别当个怂蛋包,谁再骂你你就还回去!

比如:拌蒜。形容走路费劲,俩脚互相拌,身体不平衡。

例句:隔壁的老王打出生就腿脚儿不好,老拌蒜。

比如:刷夜。就是在外面过夜。

例句:你昨儿个又上哪儿刷夜去了?

比如:砸窑。意思是为了不与大家分享,偷偷的藏起来。

例句:那个东西你放哪儿了?是不是又偷偷砸窑儿了?

比如:

这程子。指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例句:这程子一直没见你,去哪儿了?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北京,真正北京话的儿化音和老北京的土话正在不断减少,甚至有的已经陆续消失,说着一口流利北京话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就此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感谢您顺手关注点赞。


李易阳风水命理


我父母都是老北京人,我本人都快70岁了,那么我父母说话应该没受现代那些杂七杂八的外来话影响。我母親家在北城宽街,我爸家在南城虎坊桥,凭我听我是听不出他们二老说话有什么不一样,主要是天天听太熟悉了。但是有个习惯他们不一样,我妈喜欢上炕盘脚,干什幺都在炕桌上。我爸则全然没这个习惯。


曾经的勇士


北京顺义区的本地人,说的话不同于普通话。年轻人说话接近普通话,但也略有不同。老人们的口音那就太重了,和普通话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说话都带儿话音。把你称您,说话就先说"您"

比如:普通话问“你有什么事啊"?

顺义人就这么问“您有啥事儿啊?

把出去走走说成是“溜达溜达"

还特别爱说这句“这都哪跟哪儿啊”

把“人”念“人儿”读(re)

把“别再瞎说了”说成是“别瞎逼逼”

把“你干啥去”说成是“您干嘛去呀”

把“你想干啥就干啥"说成是“该干嘛干嘛”。

把“你想怎样”说成是“你想怎的”

等等等等。反正记得北京人说“您”还要带“儿”话音就对了。年轻人基本上说的话更接近普通话,而老人们说话的地方口音还是非常的浓重。记得刚开始到顺义李桥镇时,我要租房住,找到一大娘家。我问她有空房出租没?大娘一开口我都吓了一跳。这北京本地人怎么说话这个味呀,还真不好懂,听着感觉怪怪的。也正是从哪时我才知道了,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正宗的北京官话为标准,而老百姓们讲的话并不是标准的官话,而是有很浓重的河北地方腔调,被大家称之为“京片子"。

以上就是我对北京本地话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敬请谅解。


南山来客34780


只有二环里出来的才是真正北京人,其他郊区都是河北划分来的,根本不是北京的


超大汉堡3


纯粹地道的北京话有着明显的口音,一听就能听出来。虽然发音很接近普通话,但是跟普通话的味儿不一样。普通话是一种规范语言,讲求方正、简单、直接、准确,没有过多的儿化音,没有含义模糊的词,每一个词每一个音节都有明确的汉字对应,一段话下来,往往有平铺直述的刻板感觉。而北京话不是这样,北京话比普通话要随意得多,而且有生活经验的积淀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普通话的生活化,情调、乐趣充实其中。

北京话儿化音多,不过这也不是北京话特有的现象,其他北方方言里面也有不少,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先民们的生活态度,乐观与轻松。有些词,不加儿化音,感觉平淡无味,加了儿化音,就感觉柔和了一点,也轻松了一点,乐趣了一点。

至于词汇的不同,就无需多言了,那些词汇也可以用普通话去读,但是读出来的味儿不一样。在此重点讨论的是音,是味道,而不是词。

北京话跟任何方言都不一样,或者说比任何方言都高一个档次。因为北京话是古代汇聚了全国的精英人材,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既标准,又文雅,又生活化的语言。而且,古代北京作为首都,天子脚下,高官遍地,平时人们交流起来需要格外的艺术化才行,不然很容易惹上麻烦。久而久之,这么一套艺术化的语言,尊重人,推崇人,热情又含蓄拐弯的语言就磨砺出来了。

北京话里面,带有一种自然的官腔,细品起来,会感觉有一种高大上,一种格局,一种气魄在里面,同时还有点委婉含蓄,不时的会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北京话里面,还有一种市井腔。因为古代北京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是经济中心。古代北京有很多的老字号,大生意,大买卖,而且这些生意人还得经常跟高官打交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官味市井味兼具的语言。以前朝廷里面的北京话跟大街上的北京话是不完全一样的,朝廷用语官味更重一点,胡同用语市井味更重一点,生活味更重一点。不过官员也会说胡同话,说什么话会根据场合进行调整。

北京话里还有一点豪放腔。当然了,这也得分什么人说,多数还是向温和靠拢,对这个味道是有所屏蔽的,但有的人说出来,确实有点带那个劲儿。这也是历史的原因,因为清朝后期有不少的纨绔子弟,由于他们的存在,北京话久而久之就融合进了这么一个味道。有时候北京人说点带痞味的话,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恶意,人家的语言就是那样,仅此而已。这种味道,听习惯了会感觉也挺豪放,蛮有趣的。

北京话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需要传承,因为蕴含的东西太多了,都是历史的积淀,文明的积淀,人文的荟萃。其实很多方言消失了都不要紧的,因为太土,文明程度太低。北京话是万万不能消失的,因为北京话承载着高度的文明,拥有着深厚的底蕴。


秦客逸民


北京与河北天津接壤,与内蒙山西辽宁相临,历史上区划曾多次变动。富于韵律感多儿化韵的老北京话只限于北京三环以内的老北京人会说。远郊区县有的地界不但有口音且相当浓重。像延庆平谷就口音很重,有的胜过外地人。顺义区内与平谷交界的一些村口音也很重,而且特色鲜明。不但音色不一样而且四声音调也与常规不同。比如把一声字读成二声。像“香”就读作xiáng,香着呢读作xiángzhīnē。


弓心月苑


看了大家的回答,那些说有些地方的北京人说的话不是标准的普通话的人肯定不是北京人,首先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北京人说的是北京话,按照普通话标准北京话是不合格的,北京话和别的地方的语言一样称之为地方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的,但在北京地区不说北京音的是平谷和延庆,顺义怀柔虽说北京音,但在说话顺序上有区别,比如回家不说回家说家走,昌平地区说话和北京话没区别,外地人基本区分不出来,但北京人一听就知道,说话比较硬不柔和


李家呆


吃了么您嘞~

想去看看胡同儿

自己个儿……

北京人最典型的口音估计就是儿化音了,虽然我家不在北京,但也是北京城附近的一个小城市。

闲时去北京城里看一看,听一听皇城根下的老北京说话的声音,实在是太享受。

我对所有城市里老一辈儿的生活有着异常的喜爱,那是可以窥探到时间的最直接的选择。

《早餐中国》《纪实72小时(中国版)》都有拍摄到北京,您可以看一看。再不济,微博关注 一些北京的土著大v,看一看定位北京的实时图片,都是极好的。推荐@胡同童年 他拍的照片都是很实诚的北京胡同儿~



听西洛说


北京的地域相当大,远郊区口音有的很明显不同于标准的普通话,比如延庆,密云,平谷等地最为突出。这里仅就京南大兴农村的某些口语举例说明:哥哥说成格格(音,后一字轻声),姐姐说成结借,跑说成rao一声,踢说成周(音)比如踢足球说成zhou足球,昨天不叫昨天说“夜le个”或“夜儿个”,凡此等等,很多


东华旧梦


北京人说话口音的话就是拉长音,儿化音比较重。如果您跟北京人接触有的时候听不懂那是方言,北京人尤其是四九城里的老人北京方言比较重,初识可能听不懂什么意思。口音的现在好多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6afc35849624054ab14d11af44899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