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有人去買“隔夜”報紙;

有人排隊領錢,再轉手繳費敲一個三角章;

也有人搬好小板凳提前十幾天佔位,買增值率驚人的物品……

好久沒去郵局的你,不會知道這個“古早”的地方有那麼多“奇怪”的業務。

每個月的10日到15日,郵局裡的“生活”都蠻忙的,因為這是發退休工資的時間。

今年春節早,1月工資集中在10日發放。1月10日這一天早上,思南路的郵政儲蓄銀行等候區已經坐滿了等著取錢的人。

為了減少排隊,郵局早有經驗應對,窗口多開幾個,ATM機前有工作人員值守,幫助老人完成操作。

“爺叔,儂來拿鈔票是伐?到機器那邊。”

“我不會弄。”

“那邊小姑娘在,可以幫儂拿。”

郵局工作人員守在門口,把不辦其它業務、只是取錢的老人引到ATM機前。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每到領工資這天,郵政儲蓄銀行總有不少排隊的老人

“能夠不上窗口就不上窗口,窗口慢呀。不過有的人不歡喜在機器上拿鈔票,伊拉情願等,反正也沒啥事體做。”

郵局工作人員見慣了這樣的場面。

“阿拉現在身上是沒有現金的,但是老人,歡喜把錢都取出來,放在家裡。像有的人退休工資發4180塊,會要求取4100塊。”

各種數目的退休工資,郵局工作人員都見過,有的三四千,有的七八千。

“在上海,如果不生毛病,這些退休工資夠用了。假使生毛病,就沒底了。”她說。

這天,旁邊盧灣郵政支局的門市部也蠻忙碌的。先領退休工資,再來這裡付水電煤等公共事業費,是很多老人這一天的計劃。

現在年輕人都喜歡便捷、無紙化的電子支付,老年人卻偏愛在郵局繳費。其中的理由或許會讓年輕人跌破眼鏡。

因為阿拉收好(公共事業費),單子上會敲一隻三角圖章。”思南路郵局年輕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章是沒辦法補打的,伊拉比較放心。”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這個三角圖章是許多老人特意來郵局繳費的理由

那是一個打著古早“收訖”字樣和收費日期的圖章。這一天上午,郵局工作人員敲了100多次章。

上海人歡喜“起蓬頭”(起鬨)是出了名的,所以在路上看到老字號或網紅店門口的長隊,一點都不令人驚訝。

但是這年頭,聽到有人會為了買一樣東西,提前十多天就開始排隊,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什麼東西這麼精貴?

“弄只矮凳等在門口,每個人輪一天,像值班一樣。不信,你們到吳淞路去看,那邊老早有人穿十件棉襖排著了。

四川路郵局的工作人員很瞭解情況,說話也喜感。

“穿十件棉襖排隊”買的東西是生肖郵票,大多在1月5日發行,郵局早早就貼出了告示,告知人們在哪些郵政支局出售。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虹口郵政支局門口,幾個市民在看生肖郵票發售的公示

幾乎每個對集郵略知一二的人,都會談起1980年的猴票。這是生肖郵票中的“傳說”,從當時面值8分上升到現在的1萬多元一枚。

雖然現在生肖郵票完全沒有這樣的上漲空間,但每人憑著身份證限購一套,每家郵政支局出售的數量有限,所以收藏愛好者仍然不惜人肉排隊。

在吳淞路上的虹口郵政支局門口,一根繩子圈劃出了排隊的空間,最前面擺放著幾隻藍色的塑料凳。

如此簡陋的佈置卻暗藏著一個風起雲湧、多足鼎立的排隊江湖。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幾隻塑料凳背後,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排隊江湖

老唐的地位不可撼動。他左手戴一枚巨大的寶石戒指,耳朵上掛著一根菸,磐石般的身材穩穩地端坐在藍色塑料椅上。

他帶領著一支50人的團隊,從12月24日開始就來排隊了。

老唐很有危機意識:“今年人家曉得阿拉是24日來,明年阿拉可能22日就出動了,必須要第一。”

團隊的人並非住在附近,有的住寶山,有的在浦東三林塘,有的從楊浦趕來。

一群老爺叔白相不來微信上的群,就靠著打電話,分成了早中夜班。

他們還在旁邊的賓館借了一個房間,209元一晚,供值“夜班”回不去的人休息。賓館費用到時一起AA制分攤。

“24個鐘頭不缺人的,阿拉人多,心齊。”老唐驕傲地說。他們已認識二十多年了,都是在郵局、郵市買郵票時相識的。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老唐(圖右)率領著一支50人的團隊提前十幾天開始排隊

“現在買郵票都是年紀大的,我60歲算是年輕的。像伊,已經八十多歲了。”老唐指了指坐旁邊正在抽菸的老先生。

年紀大的被照顧,只需要來值早班,有事要忙的人也來去自由。

站在老唐旁邊戴眼鏡的爺叔這天中午要去參加阿姐的生日宴,大家都叮囑他:“當心點,落雨,慢點哦。”

自己團隊內有“人情”,但是碰到團隊外的人,就劃清爽楚漢分界了。即使只有幾個人輪值排班,但“圈外人”過來,只能排在50名以外。

這種“江湖規矩”讓郵局的工作人員也摸不清路數:“伊拉自己會弄的,不會亂掉。”

等到1月4日晚上,所有的人都會到齊,一個個有序地排好隊,等待郵局工作人員打開郵局大門,發放號碼牌,讓他們進去休息。

拿到號碼牌的,都能買到生肖票,只是這一個晚上,必須待在郵局裡度過。

“自己夜飯(晚飯)準備好,我一般帶方便麵,裡廂有熱水可以泡。”老唐給出了排隊生存指南。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1月5日清晨,徐匯郵政支局大廳郵迷等待庚子鼠年生肖郵票發售/朱影影攝

有一年,他讓兒子媳婦也來排隊。“阿拉買這些郵票做啥呢?留給下一代呀。下一代不歡喜,那就留給孫子。”

“我叫伊拉都來排趟隊,就是要讓伊拉曉得,爸爸的這些郵票,都是一個晚上一個晚上排來的,不要以後拿到,不珍惜。”

類似的話語,另一位集郵愛好者——常常光顧思南路郵局的老梁也說過。

“集郵,一定要下頭有人肯接儂的班,否則儂辛辛苦苦集的,都被當作垃圾、廢紙扔掉。”

令老梁欣慰的是,女兒肯接他的班:“伊講要的,這樣我集著還有點意思。”

這天是星期三,老魯推開思南路郵局的大門,徑直向售賣報紙的櫃檯走去。

他要買的是一張“隔夜”的晚報。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如今零售報紙的渠道少了,郵局依舊保留了這項業務

“夜報(晚報)我也不是每天買,但是每個禮拜二的要看的。”他笑笑解釋說。

“此地夜報要4點半才有,不像老早私人報攤兩三點鐘就有了。有辰光禮拜二沒空,我就禮拜三再來買。”

老魯鍾情週二晚報的原因讓人萬萬沒想到——他要看的是其中兩版旅遊小廣告。

“主要是看旅遊信息。”老魯有自己的一套判斷。

“(上面的旅行社)有保障,伊登報了嘛!作假囉啥,不可能的!強逼儂買物事(東西),不可能的!阿拉要投訴的,對伐?”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兩版旅遊小廣告是老魯定期購買晚報的理由

晚報買回來,他要仔細閱讀、研究。

“選哪個旅行社,要對比的呀。同樣地方,同樣路線,為啥伊要3800,儂只要3500,都要弄清爽。”

“有辰光打電話去問,有辰光直接到旅行社去。”

問他今年幾歲了,身穿薑黃色燈芯絨夾克、靛藍色牛仔褲的老魯像許多上海爺叔一樣,賣了個關子:“儂猜猜看?”

答案是70歲了。

老魯就住在附近的瑞金二路上。“阿拉是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造的,法國式的。此地老早法租界呀,復興公園老早叫法國公園。”

聽得出,他對自己的居住環境很滿意。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老魯穿件燈芯絨夾克,是思南路附近的老居民

“此地交通方便、買物事方便、看毛病方便,樣樣方便。——當然醫院頂好不要去對伐?身體健康最好,旅遊旅遊。”他把話題拉回了旅遊上。

“上趟旅遊阿拉到雲南,阿拉老婆在雲南插隊的。老早是勞動去的,苦得來不得了。這趟是故地重遊。”

“日本、韓國也去過了,乘郵輪去的,阿拉老婆嘛去買點化妝品。”

“阿拉現在再不白相,等下趟真的走不動了,沒味道了。看看世界呀!”

老魯一邊挪動步子準備走人,一邊不忘鼓勵我們:“倷現在有空也要白相,開開眼界呀!”

“還有半個號頭(半個月)過年,現在寄普通包裹就可以了,便宜。”

說這些的時候,王阿姨不自覺地壓低了聲音,彷彿是在傳授一個不輕易告訴別人的秘訣。

“我是門口頭一個阿姨跟我講的:快遞跟普通包裹價鈿推扳(相差)交關,實際上送到的日腳(日子)差不了多少。”

再講,叫我寄快遞,我也不曉得到啥地方寄。”她自嘲說。

我們是年前在思南路郵局碰到王阿姨的,她看起來六七十歲的樣子,燙了一頭這個年齡上海阿姨常有的短捲髮。

她和老公住在重慶南路上,這天一起來郵局寄個包裹去黑龍江大慶。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每到春節,王阿姨夫婦都要來寄包裹

那是她退休前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和這座城市的許多老年人一樣,年輕時她曾有上山下鄉的經歷。

在大慶,她認識了從蘭州分配過去工作的老公。兩人在那裡一直工作到退休,才一起回到上海定居。

“過年寄只包裹給我那邊一個蘇北姐姐。我跟阿拉老公就是伊介紹認得的。”王阿姨臉上含著笑意。

她有條不紊地從手提包裡拿出圓珠筆、巴掌大的地址簿和一副老花眼鏡,開始填寫郵遞單。

“今年寄得少,往年要寄三隻。伊拉阿哥(指老公的哥哥)今年過年在北京,個末算了。”她說。

這些年裡,南北、東西間的親情靠一隻只郵政包裹來傳遞。

“阿拉阿哥會從蘭州寄百合給阿拉,省會寄過來快,只要4天。”王阿姨對包裹投遞的速度還算滿意。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王阿姨準備工作齊全,從包裡掏出巴掌大的通訊簿

而這次寄給蘇北姐姐的包裹裡,有她從附近全國土特產商店買的鹹肉、鹹蹄髈,還有從來伊份買的鴨胗肝、芒果乾、話梅片,也算是“上海特產”。

寄往黑龍江的普通包裹首重一公斤9元,10公斤內每續重1公斤4元。這隻包裹稱下來11斤,郵費花了29元。

郵局的工作人員小哥介紹說,有不少常客是來給插隊落戶時候的朋友、外地的親戚寄包裹的。

“附近舊房改造,有的人搬到閔行、奉賢,還特地跑過來寄。伊拉在此地寄慣了,有情懷。”

而王阿姨寄去的這個裝滿醃製品和小零食的包裹,肯定能在這個特殊的春節,陪伴著她的蘇北姐姐一家,度過漫長的居家日子。

“從前慢”,這不就是中國郵政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