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人参,为何会被放置太久,乃至失去了药性,尚不自知?

悠然庐


《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是这本书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其文学色彩不言而喻,融进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而且是白话文的先驱。

这本书的思想观念很新颖,影响力更是极为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的角度、历史考古、建筑、医学、服饰、伦理道德、封建礼教等等,真可谓是百科全书、万花筒,《红楼梦》深受世人爱戴,引领全球多少读者成为红迷,又有多少爱好者为其点评和拆解。贾母的人参就是书中的沧海一粟,九牛一毛,此物虽小,且意义非凡。

老太太年事已高,眼睛也不好使了,没有曹雪芹看的远,虽然有一副很时髦的眼镜,可还是看不出自己的人参过期了。

人参――人生。

这两个词语是谐音,《红楼梦》中一直用这样的暗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来写末世下的爱情,封建礼教的瓦解,贾府的衰落,以及人生的失效。

贾母的人参就和贾宝玉的玉一样,是贾母的命根子。

人参本是稀罕物,物以稀为贵,不是人人所拥有,这中中药材不光用来治病,而且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点,是一个圆心,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一个圆心而无限的扩展。

也就是说贾府连接了所有的护官符,这中间有钱权交易,联姻等等,同时贾府也把当时社会的现状、各种权利机构和各种人生的阶级矛盾演绎得淋淋尽致。

贾母作为家族的老者,起到了家族发展的承上启下,这是个关键人物。

她的人参侧面决定贾府的命运,她的人参救不了病重的后人。何况人参和她的人生一样过期了。

因为人参是宝,所以贾府贾母有人参,其他人可望不可及,他所拥有的人参不是后人孝敬的,而是家族遗留下来的,时间太长了,大概只有焦大能够记得了,如果后人都有本事给贾母孝敬人参,说明贾府飞黄腾达,财力日益剧增。

可惜事实不是这样,贾府上下是在啃老,就连贾母唯一珍贵的人参也不放过。

贾母的人生已经进入了花甲,也快过期了,他的人参失去了药性也就意味着形同摆设,没多大的作用。

说大一点,就是贾府已经开始瓦解了,看着风光,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大厦将倾,人参就算有药性,也救不了贾府每个人的人生。

贾母一直在努力,在寻找模样好的女子和丫鬟,给有宝玉的贾宝玉物色,思想还停留在往日的风光中,沉迷在荣华富贵和吃喝玩乐上,过着老佛爷的生活,上梁不正下梁歪,贾府岂能不败。

贾母想用人参治好林黛玉的病,同样想用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给林黛玉一个好的人生,结果呢,把林妹妹接到了贾府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因为贾母做不了主,无法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成就木石之盟。

贾母是长辈,老者,别人都奉承,巴结,为的就是不失去礼教束缚,二来是贾母有好东西,她的人生留下了不少的好东西,人参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很多让别人惦记的金银财宝。
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纵容贾宝玉成为了混世魔王,作为家庭长辈,且没有给后人树立好榜样,反而一味让自己成为至尊,让自己永远成为这个家族的老大,拥有最好的东西,拥有最好的荣誉。


这是贾母人生的一大错误,虽然贾府的衰败是必然,是一种趋势,也与贾母有一定的关系。

就如同清王朝的灭亡和慈禧太后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曹雪芹的末世看的真远,贾母就算吃完了所有的人参,戴上好几副眼镜,也看不到自己的过错。

贾母指头粗的人参过期了,失去药效寓意着贾母的人生也没任何意义了,末世也快结束了,新思想萌芽了,贾母的老一套行不通了。

要治好林黛玉的病,不需要养容丸,给他人生或许都会多活几年,贾母一句话让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一切都会好起来。

要挽留贾府的命运,改变贾府后人的命运,要自己想办法,不能老想着贾母的人参,没想到人参过期了,只能脸巴巴看着病入膏肓,等待命运的惩罚,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也。


黑白文章泽渊诗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

凤姐病了,要配调经养荣丸,需要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命人去取,翻寻了半日,只找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嫌不好,家里到处寻没找着,没有法,只有去贾母处问,贾母忙命鸳鸯去取,取出一大包,皆有手指粗细,称了二两给王夫人,谁知拿给医生,医生却说:人参是上好的,可惜年代太陈,失了药性。

王夫人只有让人去外面换二两来,宝钗说外面掺假的多,她家铺子里与参行有交易,让哥哥去参行兑二两没掺过假的好参来。

宝钗去了半日回来说,有回信了。王夫人叹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别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去求人去了。

回到正题,贾母的人参为何会放置太久,失了药性,尚不自知呢?

要知道老太太是贾府的老太君,府里什么好东西,都是拣最好的先送给老太太,到王夫人,邢夫人或者凤姐这里的,应该是次一点的了。老太太这一包人参时间太久说明了:

①贾府已经开始败落,像人参这样的好东西已经没有来源,王夫人处没有,邢夫人处也没有,凤姐处更不用说,有也不会到处找。老太太的东西谁会轻易去讨要!

②贾府已经许久没有得到上好的人参了,王夫人说:平常给别人不少。那说明之前还是有一些人参,只是没有上好的,所以没送老太太,以至于老太太找出来的人参陈的失去药性。

总之,一句话,这些都是贾府败落的征兆。


寻桂子


因为贾母就是一个喜欢珍藏密敛的人,她的东西宁愿自己放坏也不会给别人。

下面书妆给大家介绍几样贾母珍藏密敛的物品。


01、贾母珍藏密敛的第一样物品――软烟罗

贾母带着刘姥姥在潇湘馆里坐着时,因为看见林黛玉的窗纱旧了,就把她珍藏的软烟罗吹嘘卖弄了一番:

……那个软软萝只有四个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胡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烟雾一样,所以叫做‘软烟罗’。

刘姥姥说:“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贾母的最后一句“白收着霉坏了”,就说明她是一个喜欢珍藏密敛的人。如果不是怕霉坏了还舍不得送给刘姥姥两匹呢。

贾母把这个纱藏了多少年呢?

贾母笑着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

既然贾母是向薛姨妈众人说的,那么这些人里面当然包括刘姥姥以及贾府的老妈妈们,说明这个软烟罗贾母已经秘藏了七八十年了。再收着可不就要霉坏了!

而且很搞笑的是,她刚刚说了“做衣裳不好看”,转脸就说“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

贾母就是喜欢自己打着自己的脸玩。

02、贾母珍藏密敛的第二个物品――人参

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临走贾母把她不穿的衣服以及她不用的药整理出许多送给刘姥姥,什么梅花点舌丹、活络丹,还有催生保命丹;然而就是没有人参。为什么?

因为人参太贵了,贾母是不舍得把人参拿出来送给刘姥姥的!

后来,王夫人要给王熙凤配药,因为找不到人参,不得已“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

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馀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

儿媳妇找婆婆要人参,鸳鸯还要拿出称来称出二两才给她,说明贾母对这人参看得很重。剩下的她还会继续珍藏密敛着!

我们知道林黛玉体弱多病,一直靠着人参补气,贾母曾在林黛玉面前承诺,人参养荣丸不算啥,她正配丸药呢,多配一料就是了。然而贾母一直是在用朽糟烂木、没有药性的人参给林黛玉配药!这是林黛玉的病一直不见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敛财霸物都可以免强解释为节俭,然而秘藏人参真的是恶人才有的品性;因为人参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而且人参放的时间长了就没有药效了!

所以当王夫人听到贾母存放的人参已经失效,低了头半天没说话。因为她不敢对贾母做的事情发怒;然而想起病病恹恹的黛玉,“天真烂漫”的王夫人怎能不为黛玉悲哀。



03、贾母珍藏密敛的第三种物品――八个大丫头

对贾母来说丫头们也是物品。

金钏死后,王夫人和王熙凤讨论丫头们的工资情况(等级)。

王夫人问王熙凤:“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王熙凤说:“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

《红楼梦》第70回,林之孝说共有八个25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指配。然而,鸳鸯不去,琥珀、彩云有病,“只有凤姐和李纨房中粗使的大丫鬟出去了,其余年纪未足。令他们外头自取去了。”

这段话表明贾母房中八个一两的大丫鬟,没有一个人出去(结婚)。

《红楼梦》书中几处表明,贾母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所以即便是鸳鸯想走,贾母也不会让她走的。

鸳鸯自知贾母离不开她,所以她才会很有底气说:

……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所以鸳鸯的命运是早就定了的,那就是,她是要给贾母陪葬的。另外七个大丫头不用出声,因为鸳鸯就是她们的代表。

所以贾母的八个一两的大丫鬟,当贾母死后都是她的陪葬品。她们才是真正被贾母存放坏了的人参(人生)!


贾母其实就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但是因为她常常往嘴巴上抹了蜜之后再说话,使得她看起来像一个有慈悲心肠的老太太。

所以,读者朋友们看《红楼梦》,千万要记着:不要只看贾母贾宝玉怎么说,而要看清楚贾母和贾宝玉是怎么做的。

生活中你也要这样,不要因为一个人说话好听就觉得他是个好人;因为口蜜腹剑的人真的有很多。


十点书妆


一、说明贾母的好东西太多,懒得去察看。贾母在贾府的地位高高在上,是个退居二线当家人,她的好东西多得是,根本不会理会人参有没有失去效力,反正有用的时候一吆喝,还怕没有好人参送上来!

贾母过八十大寿那次,大操大办好几天,光收礼物就收到手软。贾母头两天还有心情察看,到后面都懒得看了。

堂屋内设下大桌案,铺了红毡,将凡所有精细之物都摆上,请贾母过目。贾母先一二日还高兴过来瞧瞧,后来烦了,也不过目,只说:“叫凤丫头收了,改日闷了再瞧。”


贾母收到礼物的价值岂能是人参所比,都不放在心上,何况人参呢!

二、要说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王夫人失职。王夫人是当家人,对贾母的生活监管不到位,任由贾母的东西坏掉。

贾府家大业大,上百口人员,每天几十宗事情要办。如果不是王夫人一个人忙不过来又岂能让凤姐插手,所以王夫人有疏忽失职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

三、往人心恶毒的宫斗剧上想,王夫人是故意的。贾母配一些药丸需要人参,比如人参养荣丸。这些药丸不仅贾母要吃,黛玉也要服用的,黛玉刚进贾府时书中交代过的。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王夫人不喜欢婆婆和小姑子的女儿,管她们生不生病,死了才好呢!因此就对贾母的药漠不关心。


四、要是过度解读一下,还可以理解成暗喻的写作手法。作者写贾母的人参放置太久,失去了药性尚不自知,是要借此暗喻贾母本人,人老了,行将就木,耳目失聪,对贾府走向败落的形势一无所知。


似水流年sf


在《红楼梦》七十七回处贾母拿出来的人参,我认为不是因为不在意才坏掉的,恰恰是因为珍惜,不舍得用放太久才导致失去药性。

具体可以看以下分析:

一、前期的贾府,白玉为堂金做马

贾母的人参放置多年,追溯到前期鼎盛时候,必定不难获取。因为当初,她对人参的态度是非常随意的。

第三回里黛玉刚进府因有怯弱之态,被问到吃什么药,她说人参养荣丸。贾母随口便道:我这里刚好在配,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这药是天天吃的,这个时候贾母吃自己也吃,加上黛玉的量,完全都没有放在眼里。

不单是贾母随意,其他人也没有把人参当稀罕物,比如王熙凤。在第十一回,秦可卿病中,凤姐儿探望,说起调理身体需要人参。凤姐儿可是非常替她财大气粗:“别说二钱,哪怕二两,天天吃又有什么。”当时的宁国府也确实吃得起。

贾家前期的时候,确实是极致繁华的,这个繁华落实到细微处就是是“或者。”还有日常。比如,透过黛玉初次进府的目光可以看到王夫人那里一些半新不旧的青缎靠垫;还有贾母拥有的高档家私,是进口货玻璃围屏和紫檀透雕的屏风。这些都不是崭新的,反而流露出大家之象。因为,好东西才有能一直用,然后在这个家里拥有年份。这也是他们有钱人的一种底气,绕是再好的东西,也是平常所见的,随处可用的,没有什么稀奇。

就像那上好的人参,就是日常配药丸的。

二、贾家的衰微之象

还是说人参。第四十五回中提到的人参,跟黛玉有关。黛玉寄居贾府,虽然倍受疼爱,但多数时候是敏感的。她能明锐察觉出周围人对她的态度还有境况的变化。黛玉对宝钗这样说:

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闻来,熬什么燕窝粥。……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黛玉是替贾府算过帐的,入不敷出,她很清楚贾府的情况,已经开始衰微,加上这里说人参肉桂闹翻天。合理的推测就是吃人参不能那么随意了。但是主子们的需求还是和以往一样,有些增加了下人们工作调和的难度,言语间透出的意思让黛玉心理有了压力。

再看七十七回王夫人拿出来的须末,须末是单卖的末等人参。这且是日常所用,用了多久了曹公也没有细说。太太都没有好的人参,其他人就不说了。稍好的自然只在老太太那里。如果早几年在黛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有衰微的气象,为人参下人们还闹过,那上等人参就不一定随时吃得起了。贾母单独放起来也情有可原,将次等一些的配药,轮到太太那里只能用须末了。只是贾母没想到,一放几年都没有拿出来。

凤姐应该不会想到在二十二回她哄骗王夫人说家里已经没有人参,不肯施舍给贾瑞的时候,自己也会有一天沦落到吃不起人参的地步。

众人都不敢将人参失去药性的真相告诉贾母,怕她伤心。他们担心的只是人参吗?不是的,是怕贾母看到腐朽的不仅仅是药材,还有整个家族。一根人参让我们看到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走向,贾母不自知的是家族的灭亡在即。


施无霞


其实在这里,作者是采用了隐喻的写法,就是贾家的生存经过百年也将结束。

第77回,就贾母处的人参写道 : “ 那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却不同,凭是怎么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 在这里隐喻贾家经过百年后行将结束。

就此,第五回中更有宁荣二公明确嘱道: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这里宁荣二公的担心、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并明确了贾家历经百年后的状况。

我们也可以由第一回,女娲炼石共36501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从中去掉每年的365(天)以后,剩下的不就是100(年)了。作者无闲笔,也预示着贾家的百年历史。

贾家从创业,到现在已经五代了 : 贾源、贾代善、贾赦、贾宝玉、贾兰。林黛玉的家庭也为贵族,到她父亲林如海这一代也是五代,她的家庭在这一代结束了,基本也是历经了百年。

作者用笔不能不说隐喻深刻,细查才可知道。


文学与教育


《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所述风土人情、诗词歌赋、亭台楼阁、衣帽服饰......处处彰显着作者的博文强记,文笔细膩的过人之处。尤其是对中医药方面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而又喻意深刻。

第七十七书目名是“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重点是交代晴雯和芳官的结局,却在回首先写了一笔人参。

凤姐的病一直未愈,找遍全府找不到像样的人参了,最后只得找贾母,贾母处“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属于上等人参。

但经医生认过之后,发现“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

人参被人誉为“百草之王”,乃“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但对于昌盛时期的贾府来说,存个百八十斤上好的人参还是不成问题的。要不贾母能把一大包手指头粗的上好之参给放的失去了药效?

医生发现那包上好的人参“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了”。

此一句话已经隐隐点明了贾府之大厦将倾,灾难将至了!


琳之玉


巜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说王夫人见凤姐病重见愈,但仍需继续服药调理。做配调经养荣丸,要用二两上等人参,王夫让下人去寻,但能找到的人参或是细小的或是根须,都没有中意的。实在没辄了,只得亲身去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找出当年余下的来,皆有手指粗细不等的上好人参,遂称了二两给王夫人。医生看了却说,这人参虽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虽未成灰也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人参是贵重物品,贾母为什么放坏了也没用呢?还得从贾府的管理说起,贾母管了几十年的家,年令大了才把管理权交给了儿媳王夫人。交接的时候象人参这等希罕物,就自然成了贾母的私物收藏了,平时轻易是不露的。贾母放权以后,所有生活需要都由王夫人公款支配,所以私留物品就用不上了,以至于一放就是几十年而不动。就连亲外孙女林黛玉也不能享用。而黛玉长年需用的人参也是由王夫人撑握配给的。

所以贾母有人参自己並非不知道,一是舍不得用,二是用不着才放坏的。


用户李森


这个问题很好,它折射出来的道理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也比先减了,虽未大愈,然亦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沫出来。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去了。”王夫人道:“没有的话。你再细找找。”彩云只得又去找寻,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的这个,请太太自看。除了这个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并没有一支人参,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根,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不等,遂秤了二两给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给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号上。

但是没一会儿,周瑞家就进来回道:

这几样都各包号上名字了。但那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却不同,凭是怎么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这一段文章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贾府在财物管理上面有很多疏漏之处。王夫人自己不理事,叫丫鬟们要归拢一下这些物品,但是丫鬟们也是乱撂。


而且在这些找出来的物品里,也显示还有一些其他的参须在里面。

王夫人的丫鬟彩云等也不清楚是何物。还有一些药品也是混放,给人感觉贾府的物品管理是乱得一踏糊涂。

因为王夫人处没有,才去贾母寻。贾母处倒是找出一大包,而且都是手指头般粗细的,说明是上等参料。但可惜年数太久,竟都失了药效。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贾母确实财物甚丰,乃至于多年前的参物已然放到失去药效都不知道。那么可以想像其它如人参般珍贵材料,被放置太久而浪费的肯定也多。

而这之前贾瑞临死前,来求贾府施舍人参救命,王熙凤不肯给。

再看此时,贾母那么多人参白白浪费,心里确实感概。

多少贫困之人的救命之物,却在豪门烂朽。

世间,哪里有真正的公平可言?贫富差距会导致物资分配不尽。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之意油然而生。


再来就是这腐朽的人参,折射出一个更现实深刻的道理。

一个家庭若不善于财物的管理,必定不能荣昌太久。善于管理,合理运用分配物资,不仅能兴家,而且也可以为自己为儿孙们积累福报。

这一段后面,宝钗几句话说得很好:

宝钗笑道“咱们比不得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

虽然她这句话有些尖刻贾母的意思,但是道理是不错的。

药材与金银珠宝不同,它们不能太久地存放。若能多得之虽然是福报,但也应该及时食用,或是转赠亲友,甚至施舍给真正需要又没有购买能力的病人。而不是自己私藏密敛,致使其朽烂,才是真正的爱物。

当然,贾母不是小气之人,老人家财物实在太多,应该是根本就没想起这茬事儿。




【图源自网络,侵删】


书灯幽见


贾母的私房财产可以和整个贾府相比,有那么多人盯着,贾赦,贾琏、王熙凤,贾母不强求贾宝玉考八股文,心里是有底气的,她的私房钱完全可以保证贾宝玉一世无忧。

贾母那里有时间去管人参?不过是人家送来由鸳鸯分配人去装箱,有人用时再取。

贾母的人参谁会去要?要了就是沾了老太太的光,别人会议论,而且给老太太造成贪心的印象,会影响最后的财产分配。所以只要贾府的公帐上有钱,是没人去要的。

王夫人这次是为王熙凤求药,家里真找不出好人参了,何况老人偏疼宝玉,王夫人也不担心。

那为什么沒人去提醒老太太药材要过期了呢。第一老太太不管这些小事,第二,白白得罪了鸳鸯。

所以贾母的人参就过期了。

薛宝钗还拿这件事嘲笑过贾母,其实她才是小家子气的那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