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丨你真诚吗?"伪爱"中的你,注定难以快乐

真者,精诚之至也。——庄子《渔夫》



庄子丨你真诚吗?

什么时候觉得特别痛苦?

耗费心力,求而不得。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

01

耗费心力的你操了太多不该操的心。

孔子和弟子们在树下弹琴吟唱。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停下脚步,听孔子弹琴吟唱。一曲终了,渔父用手招唤其弟子,子路、子贡走了过去。

渔父指着孔子问:"他是谁?干啥什么的?"

子路回答:"我师父是鲁国的孔夫子,是个大好人,可厉害了呢。"

子贡接着说:"我们老师在做造福天下的事业。他忠信仁义,修治礼乐人伦,对上忠心于国君,对下教化于百姓。"

渔父又问道:"他是国君吗?"

子贡说:"不是"。

渔父接着问道:"他是辅佐王侯的大臣吗?"

子贡说:"也不是"。

渔父于是笑着说道:"那这位孔先生人是挺好的哈,就是可能过的未免太痛苦了,他离大道实在是太远了!"

子贡回来,把跟渔父的谈话报告给孔子。

孔子立即起身拜见渔夫。

孔子说:"刚才先生留下的话,我实在是不能领受其中的意思,希望能有幸听到您的指点。"

渔父说:"你既不是王侯,也不是当官的,却擅自修治礼乐,排定人伦关系,从而教化百姓,啥都管,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吗?"

瞎操心只能感动自己,并不能带来好结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些本不是你该做的工作;那些无用又耗费心力的社交;那些你操心又与你无关的人和事……既然操心也没用,何不管好自己。

过好自己的生活,别失去了焦点。


庄子丨你真诚吗?

02

求而不得,得不到想要"果",是因为弄错了"因"。

孔子长叹说:"我在鲁国两次受到冷遇,在卫国被铲销毁所有足迹,在宋国被羞辱砍掉我的坐荫之树,在陈国、蔡国还被扣押。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遭到如此待遇?"

渔父说:"有人害怕自己的身影和足迹,想要避离躲开,于是就跑啊跑啊,越跑足迹就越多,影子也没离身,还自以为自己跑慢了,于是更用力去跑,最后就把自己累死了。

你努力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啊。你想让影子消失,就走到阴处就看不到影子了;想不留足迹,就停下脚步就不会再有足迹了。只会一股脑地跑,不去好好观察事物的自然规律,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你不去修养自身保持真性,反而要求他人,这不是本末颠倒了吗?"

错误的解决方式,带来错误的结果。

那些经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如何如何不得志;抱怨别人如何如何不理解自己;抱怨自己如何如何爱一个人却始终得不到……

如果你的“志”是一份好工作,为了得到好工作才去读书,而工作上要面临的“锅”你能背住多少?

如果别人对你的不理解,是不是在他们的眼里,看到了你为了摆脱“影子”而努力“跑”的样子?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的所作所为,让他/她又感受到了多少分量的爱?

说到底,其实抱怨的人,并没有真心诚意,找解决问题的原因,他们初衷本不在此。


庄子丨你真诚吗?

03

"伪爱"永远不比"真爱"香。

孔子问渔夫说:"那什么叫真呢?"

渔父回答:"不是真心诚意,别人会觉得你很假。就像假装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假装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

那些真正的悲痛的人是哭不出来的,真正愤怒的人是不会发作的。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神情的表露流于外在。

用在做事上,我们侍奉双亲,以双亲舒适为目的,因而不必考虑用什么方法;喝酒的时候,以喝的畅快为目的,因而没有必要挑选餐具。形式可以做出来装出来,感受装不了。礼仪,是世俗人的行为;纯真,却是禀受于自然。"

孔子又一次深深行礼后站起身来,说:"如今我孔丘69岁,还有幸能遇上先生,好像苍天特别宠幸于我似的。请求借此受业于门下而最终学完大道。"

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动机相符合,即为真。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仅凭着一腔热血,不是真心诚意去做,虽然一开始,看不出得失,甚至也能达到有所小成,但是很难做到极致。因为当你不享受过程的时候,越高的过程就变得越痛苦。人的意志力始终是有限的,若是撑得太痛苦,精力撑不住,只能被迫放弃。放弃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挫败、沮丧、自我否定,各种负面情绪。

有些人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并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有好的收入,能养家糊口。在“伪爱”下,不会有有成就,更不会有幸福感。

庄子丨你真诚吗?

04

真心才能换来真心,精诚所至金石才能开。

孔子虽然有他自己的道,但他的目的是想做官,辅佐君王,弘扬他的道。所以,在他的目的和初衷的冲突下,他一生过得挺不顺的。这把理论“钥匙”本身没错,只是配错了问题的“锁”。

其实我们身边不少这样的人。我有一个教师朋友,学生年度评价评分很低,年末评优没选上。觉得很委屈,她说她每个教案都反反复复做到深夜,晚上还额外花时间辅导学生,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这种抱怨心态工作下的她,甚至一度怀疑,在她的公开课上,别的同事也在处处刁难她。

其实说白了,她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得一份荣誉。她愿意花时间在教案和学生上,只是想通过这些达到她被认可的目的,她并没有真的喜欢教书这个工作。如果她真的喜欢教书、喜欢学生,或许会把关注点放在做的每个教案是否生动有趣,讲的每个知识是否让学生轻松理解……缺少那份真诚的心,就不可能享受其中,工作就会成为痛苦的枷锁。

“真爱”是因为你能够享受过程,“伪爱”是你以为你很努力。

如果你真心喜欢古典音乐,那么再枯燥的钢琴练习,你都会觉得是打开新曲子世界的钥匙;

如果你真心喜欢一项工作,那么每次的任务再艰难,你都会觉得是通往上一层领域的阶梯;

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个人,那么你一定会知道他/她想要的幸福的样子是什么。

所以,当每次不快乐的时候,问问自己,够真诚吗?你足够坦诚地直视内心吗?当快乐源于内心,而不是外界种种附加的东西,你才会真正快乐。

庄子丨你真诚吗?

《渔夫》是《庄子》杂篇中的一篇。此篇借渔夫之口,阐述了“持守其真”的主张。“真”就是摒弃外界的种种杂念,让自己的内心回归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