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政府“加壓”實現企業“減負”

要以政府“加壓”實現企業“減負”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面臨嚴峻挑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千千萬萬的企業。在疫情防控形勢下,企業復工面臨著缺工人、缺資金、缺物資等一系列挑戰。關鍵時刻,各地政府要以“支持企業天經地義,服務企業關愛有加”的理念,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留給自己,以自我“加壓”換取企業“減負”,讓企業放手去幹。

自加“防控”之壓,減企業“用人”之負。特殊時期,全民皆有防控之責,但企業作為生產經營單位,能夠持續穩定生產也是為防疫作貢獻。地方政府要自加壓力,主動攬責,寧可自己再辛苦一點,也不可將防控責任向企業一推了之。由於目前各地人員流動尚不順暢,企業面臨著無人可招、無人可用的窘境,地方政府要結合疫情實際採取靈活的防控措施,切不可對外來人員搞“一刀切”勸返的“懶症”。對疫情輕微地區,還要以擔當的精神和魄力,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外來人員進城,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浙江多地政府主動掏錢包飛機、包高鐵、包大巴接外來務工人員回城,就作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自加“服務”之壓,減企業“效率”之負。有些地方為了“慎重”起見,對復工企業設立了一長串審核“清單”,人員情況表、防控承諾書等材料要求不一而足。企業復工復產,時間就是生命,多在審核關口花一天時間,企業與員工就要多承受一天的損失。在滿足基本要求的情況,要敢於為企業擔當,敢於替企業負責,儘可能放寬企業審核條件,實現應復盡復,快審快復。由於物流、原材料等因素,有些企業即使復工,也尚不能百分之百開足生產馬力,還存在著這樣那樣急需解決的問題,影響復工效率。這時,政府要當好“店小二”“服務員”的角色,主動到企業噓寒問暖,發揮好統籌協調的職能,企業缺什麼,就給企業補什麼;企業怎麼想,就幫企業怎麼幹,一切都要為了幫企業實現更高效率的復工復產。

自加“政策”之壓,減企業“成本”之負。近一個月的停產停工,使部分企業面臨流動性短缺的困境,重新開工面臨諸多難題。這時,各地要樹立政府過“緊日子”換企業與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樣的思想,從政策層面幫助企業儘快擺脫困境。地方政府要數一數自己的“政策庫”,能拿出來的都要拿出來,無論是減稅降費,還是信貸融資,凡是有利於企業渡過難關的,都要堅決實施。近期,多地政府已經從降低用水用氣成本、減免房租、加大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減免相關稅費、緩繳社會保險費等多方面對復工企業進行了支持,就是很好的示範。這些政策可能會讓政府短期內在財政、稅收等指標上面臨壓力,但只要企業恢復生產,從長遠來說還是會給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益處。

自加“責任”之壓,減企業“思想”之負。企業復工復產,必然出現人員集聚,給防控工作帶來進一步的挑戰。在防控責任重大的局面下,企業生產經營難免束手束腳,無法集中精力恢復生產,甚至不排除個別企業可復工而不敢復工。防控工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噎廢食、草木皆兵。地方政府要主動幫企業減壓減負,做好思想工作,鼓勵企業在保障基本防疫措施的基礎上放手去做、輕裝上陣。在企業防控上,政府要主動幫企業分擔責任壓力,及時做好技術指導,協調提供防疫物資,幫助企業補齊短板、堵上漏洞,提高防疫措施的強度。

在防疫攻堅的關鍵階段,工廠機器的轟鳴就是希望的號角,企業加班的明燈就是信心的燈塔。以政府自我“加壓”換取企業復工“減負”,讓整個社會活起來、動起來,不僅是對防疫發展“兩手抓兩手硬”的最好迴音,也是對“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考題的最好答卷。(常州市武進區委組織部 崔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