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援鄂醫生筆記|徐醫生的一份“思想彙報”

日前,已經出征武漢的一個多星期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徐原寧醫生在朋友圈作了一個詳細的“思想彙報”,讓我們對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生活現狀有了直接的瞭解。他說:“在這場抗疫的戰鬥中,我們醫療隊沒有慫人,沒有傻子。我們被武漢和華西照顧的很好。”

經徐醫生同意,我們現將他的這份“彙報”轉發出來——


◆一份“思想彙報”

華西醫院援鄂醫生筆記|徐醫生的一份“思想彙報”

今天上午在酒店休息。早餐時碰到晏主任,受他委託我上午會接受一個記者的電話採訪。記者很準時的撥來了電話,聊了十幾分鍾,他大致的目的是想寫一篇四川援鄂醫療隊救治重症患者的深度報道,估計是因為彼此間專業的限制或者我不善言談,話了也不太明白他想知道什麼,不知道他會寫出一篇什麼報道,內心有點忐忑。另外,這些天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同事、朋友和老病友的問候和關心,也有人說我朋友圈很多天沒更新了。所以我是時候寫一個長篇的思想彙報給大家了,報個平安和工作現狀。

一、武漢的生活

這是被親屬和朋友關心最多的問題。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27天,這座城市依然在正常的運轉。每天我們接觸到很多的武漢人,駐地的聯絡員,公交車師傅,酒店的保安,前臺工作人員,餐廳的服務員,打掃衛生的阿姨,病房的趙醫生、鄧醫生、朱護士長等等,從他和她們的身上,你能看到武漢人的堅韌和不屈。雖然院感防護要求不能隨意外出,但每天兩點一線的吃、住、行都安排的非常妥當。酒店的廚師在儘量照顧大家的喜好,前幾天隨口一說,前天和昨天的盒飯裡就出現了久違的五花回鍋。酒店條件很好,配有空調,房間裡暖和的可以穿短袖和短褲。從酒店到醫院的班車,依據大家上班的時間隨時調整,師傅們從無怨言。雖然時間很短,但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已讓我終身難忘。比如:情人節當天,公交吳師傅的祝福;每天回到酒店後幫我們測量體溫的保安大哥,量完後總會說一句“你辛苦了”;二樓餐廳發餐的小姑娘總會說“我們應該的”等等。口罩遮住的是口鼻,擋住的是病毒,掩不住的是發自內心的微笑。武漢封閉的是病毒傳播,封不住的是我們對武漢的關心和幫助。

華西醫院援鄂醫生筆記|徐醫生的一份“思想彙報”

華西醫院援鄂醫生筆記|徐醫生的一份“思想彙報”

我們最大的支持來自老東家。在武漢能感由衷的體會到華西人的自豪。在資源相對短缺的前提下,醫院組織了一批又一批的個人防護和生活物資,不停的送往前線,據說今天還有物資會到,二樓的庫房已經被我們戲稱為小賣部,“老闆娘”馮老師很細心地管理和分發每一樣物資。我們單單依靠醫院分發的個人物資,就已經可以去哈爾濱過嚴冬了。前幾天武漢的降溫和大雪,我們並不感覺冷,被組織從心裡暖和到了腳尖。物資中從不缺吃的。前幾天和朋友開玩笑,每天都要糾結的事情:是先吃小麵包呢還是先吃鴨脖?牛肉乾是選五香的還是麻辣的?方便麵選合味道還是康師傅?自嗨鍋是今天吃還是留到下週?酸奶是常溫還是冰凍?喝咖啡還是恩施玉露?太傷腦筋了我……,一日三餐變得比平時上班還有規律,睡眠時間充足。這就是你們說的“保重”的方式。

醫院的關懷暖到了心尖。情人節晚上,剛剛下班收到組織部袁老師發給我的視頻,10分49秒的視頻收集了部分醫療隊親屬的視頻祝福(涉及到其他老師的個人隱私,我就不轉發了),看到視頻的那一刻,眼眶又紅了,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二、個人的防護,武裝到牙齒

就像基老師(基鵬,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女醫生,也是本次援鄂醫療隊成員)說的,我也相信,大家都不是隻會一往無前的傻子,個人防護問題是從出發前到今天我們團隊每天都會強調的問題。每一個隊員身上都揹負著父母、妻子、子女的關心和囑託,每一個隊員都有不可推卸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做好個人防護我們責無旁貸,任何一個人的防護不到位,導致的不僅僅是個體感染,還可能是醫療隊的團滅。團滅意味著無法繼續救治患者,意味著我們成為前線的負擔。

臨出門前,大女兒給我的便攜的小噴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裝點快消液,上下公交噴一噴,進出電梯噴一噴,門把手經常噴,很方便。體會到好處後我幫每一個隊員都買了一個,已經發給大家。買的時候找了很多武漢當地淘寶賣家,都因為快遞停運無法配送,最後聯繫到一家距離我們酒店20多公里的批發商,聽說我們是援鄂醫療隊,把本來計劃賣給藥店的小噴壺挪了140個給我們,安排當天快遞。

醫療隊的感控小組老師,在醫院院感老師的指導下,結合酒店、房間和工作環境,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感控條目。酒店的電梯被分為工作裝電梯和便裝電梯,房間內按要求合理規劃了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甚至連洗澡的時間都有嚴格要求。反正我是真的把自己洗白了。進醫院前,我們分小組,每個人都反覆練習了穿脫防護服。每一個醫護人員都不會少一樣防護裝備,從裡到外我們要穿戴很多層,包括外科洗手衣,一次性帽子,N95口罩,防護眼鏡,第一層鞋套,防護服,第一層手套,隔離衣,第二層鞋套,第二層手套,特殊情況好要加面罩。進科室後,感控老師在緩衝區內詳細列出了脫防護服的每一個步驟,只要嚴格按照步驟,對照鏡子,我們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前幾天醫院還配送了胸腺肽,每週兩次皮下注射,自己給自己打。我們會安全的回來。

這可能是最神秘的部分,下面我來揭秘。我們被分配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23和24病區,分別在5號樓的14樓和15樓。說的這麼詳細你也進不來,進出全靠出入證和顏值。我是2月10日下午第一次進病房,到今天剛好一週。我們接管的兩個病區按指揮組的要求,將全部收治重症患者。醫療隊康主任牽頭,每個病區,3個醫生一組,按8小時一輪換,護士按4小時一輪換,大家共同攜手完成醫療和護理工作。和我搭班的三人醫療小組戰友的姓的首字母都是“X”,就叫X3組合(請用英文念)。大家很快適應了這個新的工作節奏。我個人非常贊同這個類似急診科的工作模式。在醫生相對有限的前提下,8小時的工作強度和夜班的負荷大家都還可以勝任,又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恢復體力和精力。從每日仍在增加的武漢本地的確診病例數看,這場抗疫戰不是1-2周可以結束的。這種8小時一輪的模式大家都很擔心治療的延續性,所以每一個小組除了適應這種新的工作模式,都很重視醫療的交接班。群策群力的制定了效果很好的交接班流程,分級管理方案等等。新冠肺炎對每一個醫生都是一個未知的疾病,完全無證可循,沒有特效藥,沒有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受康主任委託,由我執筆,一方面請教了很多同在抗疫一線老師的經驗並結合華西既往的經驗,另一方面和老年科呼吸亞專業嶽翼榮教授、腎內科張凌副教授、重症病房賴巍老師、基鵬老師、薄虹老師等戰友一起查閱中英文文獻,參照國家診療方案等多部方案,結合我們病區的實際工作流程,制定了我們自己的診療方案。大家都在為重症患者的救治出謀劃策,為每一個病人的些許好轉歡呼。我們接手後,23病區,一週時間已有40多例患者由重症轉為輕症,經指揮組協調轉移至其他醫療機構繼續治療。每天下午4:30,在華西支援的三批醫療隊,多個病區間,通過網絡平臺準時開始圍繞疑難危重患者的多學科討論,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決策。現在醫療工作已上正軌。

護士的確是這場戰鬥中最辛苦的人,每一個當班的護士都要身兼數職,領物資、取藥、發藥、打針、輸液,病人照料,領飯,餵飯,抽血,取咽拭子,記尿量,心理治療和安撫……,4小時滿負荷的工作常常讓她們渾身溼透,但24小時後她們又滿血復活,繼續無怨無悔的投入工作。

在這場抗疫的戰鬥中,我們醫療隊沒有慫人,沒有傻子。我們被武漢和華西照顧的很好。大家有熱血,有動力,有靠山,有方向,有能力,有希望。我相信這段經歷讓會讓每一個經歷它的人都終身難忘,每一人都在為這場戰役貢獻力量,雖然你不一定在前線。湖北仍需努力,同志還需加油,武漢堅持。最後,我同意採訪成都盒悅老闆娘那段視頻的最後一句話。各自珍重,午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