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縣檢察院對一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提起公訴

近日,西林縣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一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提起公訴。通過查辦該案件,有力打擊了打著“民族資產解凍”幌子實施詐騙行為的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淨化了社會風氣。

西林縣檢察院對一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提起公訴

被告人姚某、姚某某合謀實施“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二人從他處獲得無記名手機卡和從事所謂“民族大業”人的信息資料,與被告人唐某某商定以8000元至10000元每套(包括銀行卡、身份證複印件、U盾、電話卡)的價格購買兩套銀行卡用於違法資金轉賬。被告人唐某某特意委託被告人郭某某到深圳辦理了一套建設銀行卡和在網上購買了一套以謝某某名字開戶的中國銀行卡轉賣給被告人姚某和姚某某。

西林縣檢察院對一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提起公訴

之後,被告人姚某假扮陳湘老人、姚某某假扮國家扶貧辦劉永富主任,用不記名手機卡打電話給近幾年一直在從事“民族大業”的陳某某等人,宣稱國家扶貧辦正在實施“為民扶貧”項目,有一筆善款需要發放給她們團隊的會員,會員通過繳納稅費和配套的試卡費,就可以獲得一筆鉅額善款,為獲得對方的信任,被告人姚某還偽造了虛假的國務院和財政部文件通過郵箱發給陳某某等人,陳某某等人信以為真,即在多層級團隊微信中大力宣揚該“為民扶貧”項目,向團隊會員收取費用,所收費用轉入被告人指定的謝某某和郭某某銀行卡。經統計,被告人姚某、姚某某詐騙金額9595463元,約10萬人上當受騙。

西林縣檢察院對一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提起公訴

在我國沒有任何民族資產解凍類項目相關組織,凡是涉及民族資產解凍的慈善、扶貧、投資、養老等項目,全是詐騙行為,一些犯罪分子打著“中國夢”、“扶貧攻堅”、“精準扶貧”等幌子以所謂的“民族資產”需要解凍,交納少量會費便可獲得鉅額報酬為誘餌,同時,又在會員微信群裡發佈虛假的國務院任命書和授權書,使會員們深信不疑,不斷交錢入會。廣大群眾要增強防騙意識,不要相信天下掉餡餅的好事,不要相信所謂的“民族資產解凍”,避免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