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吏治,曾国藩借办团练杀鸡给猴看,得了一个“曾屠夫”的骂名


整顿吏治,曾国藩借办团练杀鸡给猴看,得了一个“曾屠夫”的骂名


曾国藩知道大清的官场死气沉沉,各级当官的,只顾自己捞好处,哪管老百姓的死活,所以老百姓被逼着造反。

他回到老家之后,也听亲戚朋友说了地方吏治之坏,有心整一整,可他是个赋闲在家“丁忧”的人,有什么权力整顿吏治呢?

他在写奏折给咸丰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个办法,他在奏折中提到导致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官员的贪腐,虽然他提出整顿吏治,可一笔带过,重点是要求朝廷放手让地方“办团练”,籍以对抗贼寇。

当他收到朝廷要他办团练的公文后,就放手那么干了。

其实为害乡里的那些流氓地痞,都是有后台的,什么知县的外甥、知府的小舅子、道台的侄子,这些家伙仗着其亲戚的权力耀武扬威欺男霸女。

曾国藩虽然打着清除“匪患”的招牌,可重点就是要对付那些家伙,他这一招叫杀鸡给猴看,也为了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命人把人一抓,还没等救人的人赶来,该杖毙的杖毙,该砍头的砍头。人都已经死了,那些知府知县的,赶来也没有用,抬尸首回去呗。

大家可以想一想,曾国藩杀的人,若全部都是匪徒或者没有背景的小人物,会有那么多朋友出言或写信给他,劝他“少杀”吗?

曾国藩扛的是惩治恶人和匪徒的大旗,那些家伙也确实该杀,且证据确凿,所以当官的人找不到冠冕堂皇的借口,但在亲戚们鼓动下,通过另一种方式,给曾国藩施加压力。

曾国藩天生就是抗压的,该杀的继续还要杀,杀得长沙的社会秩序一片井然。社会好了,老百姓感激他,自然就不会跟着造反。

那些当官的和士绅们,为了抹黑曾国藩,给他安上了“曾屠夫”、“曾剃头”的恶名。曾国藩忍辱负重,只要能够维护社会,维护大清利益,由着他们叫去。他不惜得罪了大批官员,把自己置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处境中。

除了杀人,曾国藩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招募和训练“团练”。缺乏官员和士绅的配合,他办团练的工作变得有些困难,但这难不倒他。他见湖南任都司塔齐布生性忠厚,勇敢善战,便聘他为团勇之师,让他训练团勇。这塔齐布是听说过曾国藩大名的,很是崇敬,对曾国藩是唯命是从,带团勇刻苦训练,而且二人交往也极为密切。

塔齐布是绿营兵的将领,在训练団勇的时候,把手下一起带过来了。绿营兵比不得招募的团勇,他们是正规军,拿着朝廷的军饷,平时懒散惯了。一心想训练一支劲旅的曾国藩看不惯绿营兵的懒散腐败、毫无军纪的风气,便想好好训练他们,以备将来和团练联合作战。


整顿吏治,曾国藩借办团练杀鸡给猴看,得了一个“曾屠夫”的骂名


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有人不答应了。谁?长沙副将清德。此人是大学士赛尚阿的人,要替主子报仇,暗中联合其他的官员和曾国藩较劲。原先他想找出曾国藩的破绽,借机弹劾,可是曾国藩忠君爱民,所做的事情有理有据,一时无从下手。心里憋着气,只能干着急。

这一下,可被他抓住把柄了。他向湖南总督鲍起豹告状,说曾国藩干涉绿营兵事物,要求严办。

按照惯例,绿营兵归总督统辖,各省提督统带,并负责训练及其他一些事务。团练大臣没有权力过问绿营兵的事,只负责管理团勇。

生性谨慎的曾国藩,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我仔细研究了一些史料,才明白这也是他的计谋。

在一般人的眼中,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顺带着把绿营兵也训练成劲旅,可是他把手伸得太长了,惹得别人发了火。权力是封建官员们的生命,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得到他人尊敬、巴结、攀附的唯一资本。因此官员们视自己的权力范围就如同狗看着自己食盆里的骨头,寡妇看着自己的肚子,或者美女守着自己的敏感地带一样,绝不许他人触碰。他们可以允许自己无所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却绝不允许别人在这里有所作为。

该杀的已经杀了,不该杀的,他也杀不了。长沙城内变得井然有序,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早就料到了被官员诟病,成为众矢之的的后果。

如果就这么拍拍屁股离开,肯定有人会上折子告他“不负责任,徒有其表”,所以他必须要让人赶他走。

太平军攻占武汉,湖广总督徐广缙被革职,由张亮基接替了湖广总督之职。随着张亮基的调任,湖南巡抚由骆秉章担任。

早在曾国藩于长沙办团练的时候,他就已经让自己内弟和亲弟弟曾国荃他们,在岳父所在的衡州(今衡阳)招募了兵勇并训练。骆秉章一来,曾国藩就知道自己该走了,但在走之前,他必须再湖南官场的这塘死水中,投下一块大石头,起到一定的警示效果。

朝廷虽然同意地方办团练,可给的权力不够,很多事情都得依仗地方官员的配合。曾国藩当时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因为他既不是地方官吏,又不是钦差大臣,在地方官吏眼里他只是辅佐地方组织武装、协助维持地方秩序的人而已,没有什么实权,所以地方官吏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更别说支持他工作了。

照此下去,朝廷官兵与地方团练的矛盾,迟早到爆发出来,与其拖到后来爆发,影响战局,不如现在就让其爆发出来,所以他必须闹一闹。清德不是在湖南总督鲍起豹那里去告他吗?他干脆激化与清德之间的矛盾,也好让朝廷里的大员和皇帝看看,湖南这边吏治究竟腐败到了什么程度。

再者,也为今后的团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朝廷要权),事后证明他闹对了,朝廷考虑到诸多原因,给予团练大臣更大的权力,这才有了后来的湘淮两军。可在当时,并没有人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在做傻事。

所以,要做一个超乎众人的智者,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不被人理解。

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了一个折子,直接弹劾清德:长沙协副将清德,性耽安逸,不理营务。去年九月十八日贼匪开挖(长沙)地道,轰陷南城,人心惊惶之时,该将自行摘去顶戴, 藏匿民房;所带兵丁,脱去号褂,抛弃满街,至今传为笑柄……

也就是说,清德这个人平时贪图安逸,不管理军营事务。去年九月十八日,太平军进攻长沙,挖地道放炸药轰塌了南城。就在城里人心惶惶的时候,清德竟然偷偷摘掉军官的官帽,藏到民房里。他所带领的士兵,也脱去军装,扔了一大街,到今天仍然是长沙人的笑柄。

在奏折中,曾国藩还猛烈抨击湖南驻军将士畏葸疲玩,已成痼习,劝之不听,威之不惧,竟无可以激励之术:装。苦口婆心地劝导不听,吓唬他们也不怕,对他们竟然没有任何办法。

咸丰皇帝最恨的就是临阵逃脱的将领,而且他也认为曾国藩这个人比较诚实,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说谎话。于是下旨将清德革职拿办。


整顿吏治,曾国藩借办团练杀鸡给猴看,得了一个“曾屠夫”的骂名


清德被查办,曾国藩彻底激怒了湖南总督鲍起豹。那是活生生的打脸啊,人家怎么不报复呢?

于是在鲍起豹的暗中支持和策划下,绿营兵无事生非,故意与湘勇发生摩擦,最后闹成了席卷整个长沙城的大暴乱,暴乱中,绿营兵冲击曾国藩的寓所,差点把他给杀了。

湖南巡抚骆秉章居然坐视不管,到最后才假惺惺的出来劝停,在处理的时候,故意偏袒绿营兵,还怪湘勇多事。

曾国藩要的就是这效果,你骆秉章不是怪我的湘勇多事吗?行,我们不在长沙了,走还不行吗?

曾国藩将长沙的湘勇带到了衡州,他要训练出一支劲旅,打一场政治上的翻身之战。(要想知道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傻子读书的二愣子,逐步通过智谋,克服重重困难,与何桂清、咸丰皇帝、慈禧等人斗智斗勇,最终变成一代封疆大吏、大清国柱的,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全部章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