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吏治,曾國藩借辦團練殺雞給猴看,得了一個“曾屠夫”的罵名


整頓吏治,曾國藩借辦團練殺雞給猴看,得了一個“曾屠夫”的罵名


曾國藩知道大清的官場死氣沉沉,各級當官的,只顧自己撈好處,哪管老百姓的死活,所以老百姓被逼著造反。

他回到老家之後,也聽親戚朋友說了地方吏治之壞,有心整一整,可他是個賦閒在家“丁憂”的人,有什麼權力整頓吏治呢?

他在寫奏摺給咸豐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個辦法,他在奏摺中提到導致清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官員的貪腐,雖然他提出整頓吏治,可一筆帶過,重點是要求朝廷放手讓地方“辦團練”,籍以對抗賊寇。

當他收到朝廷要他辦團練的公文後,就放手那麼幹了。

其實為害鄉里的那些流氓地痞,都是有後臺的,什麼知縣的外甥、知府的小舅子、道臺的侄子,這些傢伙仗著其親戚的權力耀武揚威欺男霸女。

曾國藩雖然打著清除“匪患”的招牌,可重點就是要對付那些傢伙,他這一招叫殺雞給猴看,也為了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命人把人一抓,還沒等救人的人趕來,該杖斃的杖斃,該砍頭的砍頭。人都已經死了,那些知府知縣的,趕來也沒有用,抬屍首回去唄。

大家可以想一想,曾國藩殺的人,若全部都是匪徒或者沒有背景的小人物,會有那麼多朋友出言或寫信給他,勸他“少殺”嗎?

曾國藩扛的是懲治惡人和匪徒的大旗,那些傢伙也確實該殺,且證據確鑿,所以當官的人找不到冠冕堂皇的藉口,但在親戚們鼓動下,通過另一種方式,給曾國藩施加壓力。

曾國藩天生就是抗壓的,該殺的繼續還要殺,殺得長沙的社會秩序一片井然。社會好了,老百姓感激他,自然就不會跟著造反。

那些當官的和士紳們,為了抹黑曾國藩,給他安上了“曾屠夫”、“曾剃頭”的惡名。曾國藩忍辱負重,只要能夠維護社會,維護大清利益,由著他們叫去。他不惜得罪了大批官員,把自己置於一種非常危險的處境中。

除了殺人,曾國藩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招募和訓練“團練”。缺乏官員和士紳的配合,他辦團練的工作變得有些困難,但這難不倒他。他見湖南任都司塔齊布生性忠厚,勇敢善戰,便聘他為團勇之師,讓他訓練團勇。這塔齊布是聽說過曾國藩大名的,很是崇敬,對曾國藩是唯命是從,帶團勇刻苦訓練,而且二人交往也極為密切。

塔齊布是綠營兵的將領,在訓練団勇的時候,把手下一起帶過來了。綠營兵比不得招募的團勇,他們是正規軍,拿著朝廷的軍餉,平時懶散慣了。一心想訓練一支勁旅的曾國藩看不慣綠營兵的懶散腐敗、毫無軍紀的風氣,便想好好訓練他們,以備將來和團練聯合作戰。


整頓吏治,曾國藩借辦團練殺雞給猴看,得了一個“曾屠夫”的罵名


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有人不答應了。誰?長沙副將清德。此人是大學士賽尚阿的人,要替主子報仇,暗中聯合其他的官員和曾國藩較勁。原先他想找出曾國藩的破綻,藉機彈劾,可是曾國藩忠君愛民,所做的事情有理有據,一時無從下手。心裡憋著氣,只能乾著急。

這一下,可被他抓住把柄了。他向湖南總督鮑起豹告狀,說曾國藩干涉綠營兵事物,要求嚴辦。

按照慣例,綠營兵歸總督統轄,各省提督統帶,並負責訓練及其他一些事務。團練大臣沒有權力過問綠營兵的事,只負責管理團勇。

生性謹慎的曾國藩,怎麼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呢?我仔細研究了一些史料,才明白這也是他的計謀。

在一般人的眼中,他的出發點是好的,想順帶著把綠營兵也訓練成勁旅,可是他把手伸得太長了,惹得別人發了火。權力是封建官員們的生命,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們灰色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得到他人尊敬、巴結、攀附的唯一資本。因此官員們視自己的權力範圍就如同狗看著自己食盆裡的骨頭,寡婦看著自己的肚子,或者美女守著自己的敏感地帶一樣,絕不許他人觸碰。他們可以允許自己無所作為,“佔著茅坑不拉屎”,卻絕不允許別人在這裡有所作為。

該殺的已經殺了,不該殺的,他也殺不了。長沙城內變得井然有序,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他早就料到了被官員詬病,成為眾矢之的的後果。

如果就這麼拍拍屁股離開,肯定有人會上摺子告他“不負責任,徒有其表”,所以他必須要讓人趕他走。

太平軍攻佔武漢,湖廣總督徐廣縉被革職,由張亮基接替了湖廣總督之職。隨著張亮基的調任,湖南巡撫由駱秉章擔任。

早在曾國藩於長沙辦團練的時候,他就已經讓自己內弟和親弟弟曾國荃他們,在岳父所在的衡州(今衡陽)招募了兵勇並訓練。駱秉章一來,曾國藩就知道自己該走了,但在走之前,他必須再湖南官場的這塘死水中,投下一塊大石頭,起到一定的警示效果。

朝廷雖然同意地方辦團練,可給的權力不夠,很多事情都得依仗地方官員的配合。曾國藩當時的處境是十分尷尬的,因為他既不是地方官吏,又不是欽差大臣,在地方官吏眼裡他只是輔佐地方組織武裝、協助維持地方秩序的人而已,沒有什麼實權,所以地方官吏都不把他放在眼裡,更別說支持他工作了。

照此下去,朝廷官兵與地方團練的矛盾,遲早到爆發出來,與其拖到後來爆發,影響戰局,不如現在就讓其爆發出來,所以他必須鬧一鬧。清德不是在湖南總督鮑起豹那裡去告他嗎?他乾脆激化與清德之間的矛盾,也好讓朝廷裡的大員和皇帝看看,湖南這邊吏治究竟腐敗到了什麼程度。

再者,也為今後的團練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向朝廷要權),事後證明他鬧對了,朝廷考慮到諸多原因,給予團練大臣更大的權力,這才有了後來的湘淮兩軍。可在當時,並沒有人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在做傻事。

所以,要做一個超乎眾人的智者,是多麼的痛苦,多麼的不被人理解。

曾國藩給咸豐皇帝上了一個摺子,直接彈劾清德:長沙協副將清德,性耽安逸,不理營務。去年九月十八日賊匪開挖(長沙)地道,轟陷南城,人心驚惶之時,該將自行摘去頂戴, 藏匿民房;所帶兵丁,脫去號褂,拋棄滿街,至今傳為笑柄……

也就是說,清德這個人平時貪圖安逸,不管理軍營事務。去年九月十八日,太平軍進攻長沙,挖地道放炸藥轟塌了南城。就在城裡人心惶惶的時候,清德竟然偷偷摘掉軍官的官帽,藏到民房裡。他所帶領的士兵,也脫去軍裝,扔了一大街,到今天仍然是長沙人的笑柄。

在奏摺中,曾國藩還猛烈抨擊湖南駐軍將士畏葸疲玩,已成痼習,勸之不聽,威之不懼,竟無可以激勵之術:裝。苦口婆心地勸導不聽,嚇唬他們也不怕,對他們竟然沒有任何辦法。

咸豐皇帝最恨的就是臨陣逃脫的將領,而且他也認為曾國藩這個人比較誠實,不會在這樣的問題上說謊話。於是下旨將清德革職拿辦。


整頓吏治,曾國藩借辦團練殺雞給猴看,得了一個“曾屠夫”的罵名


清德被查辦,曾國藩徹底激怒了湖南總督鮑起豹。那是活生生的打臉啊,人家怎麼不報復呢?

於是在鮑起豹的暗中支持和策劃下,綠營兵無事生非,故意與湘勇發生摩擦,最後鬧成了席捲整個長沙城的大暴亂,暴亂中,綠營兵衝擊曾國藩的寓所,差點把他給殺了。

湖南巡撫駱秉章居然坐視不管,到最後才假惺惺的出來勸停,在處理的時候,故意偏袒綠營兵,還怪湘勇多事。

曾國藩要的就是這效果,你駱秉章不是怪我的湘勇多事嗎?行,我們不在長沙了,走還不行嗎?

曾國藩將長沙的湘勇帶到了衡州,他要訓練出一支勁旅,打一場政治上的翻身之戰。(要想知道曾國藩是如何從一個傻子讀書的二愣子,逐步通過智謀,克服重重困難,與何桂清、咸豐皇帝、慈禧等人鬥智鬥勇,最終變成一代封疆大吏、大清國柱的,請點擊下面的鏈接,觀看全部章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